在招股书中奇瑞引用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突出了自己业务全面开花的优势。2024年前9个月,全球TOP20的乘用车企业中,奇瑞是唯一一家中国市场销量、海外销量、新能源销量、燃油车销量的同比增幅都超过30%的车企。
销量走高,带动奇瑞的营收爆发。2022至2024年前9个月,奇瑞营收分别为926.18亿、1632.05亿和1821.54亿,2024前三季度营收已超2023全年。
盈利方面,2022-2024前9个月,奇瑞利润分别为58.06亿、104.44亿和113.12亿;毛利率分别为13.8%、16%、14.8%。
不管是销量规模还是营收规模,奇瑞都能稳坐自主二哥位置。2024年前三季度除了营收超5000亿的大哥比亚迪,吉利、长城和长安的营收都不及奇瑞的1821亿。
不过盈利方面奇瑞就稍逊一筹,2024年前三季度,奇瑞113亿的净利润位于比亚迪(262亿)和吉利(130亿)之后;毛利率则不敌比亚迪(21.89%)、长城(20.76%)、长安(15.69%)和吉利(15.2%)。
短板待补
进一步拆解奇瑞汽车的业务构成,能够看出目前它的业绩爆发很大程度上还是依赖燃油车。2022-2024前9个月,奇瑞燃油车收入占比分别为75.9%、87.8%、74.8%,同期新能源车营收占比只有13.2%、4.9%、16%。
包括奇瑞极其依仗的出口业务,2022-2024前9个月海外市场收入在奇瑞营收中占比分别达到了35.7%、48.7%和44.0%,而这部分收入也主要由燃油车贡献。
在招股书中,奇瑞对2024年前三季度毛利率出现下滑给出的解释,其中一条就是专注推广新能源车,而新能源车毛利率低于燃油车。
当然,依靠油车赚钱不是奇瑞一家的问题,实际上全球范围这都是汽车制造商短期内难以解决的问题,这也是为什么最近两年跨国车企纷纷撤回此前激进的电动化目标,开始重新投资内燃机。
目前奇瑞汽车旗下五大品牌中,只有iCAR专注纯电动,其他品牌在新能源方面还要依靠插混/增程拓展份额,整体上新能源占比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除了电动化,智能化是奇瑞汽车另一个需要补齐的短板。2023年奇瑞成立了专注智能驾驶技术自研的大卓智能,但是目前尚未进入第一梯队。当头部玩家已经开始比拼车位到车位能力时,大卓的目标还是2025年实现两段式端到端的高速NOA、2026年落地城区NOA。
尽快补齐短板,也是尹同跃立下的军令状,他曾不止一次喊出“新能源不客气”“智能化不客气”的口号。再过两周,奇瑞将举办2025智能之夜,或许届时会在智能化方面给出更多惊喜。
大公司视点
按照招股书透露的规划,2025年奇瑞将推出60多款全新乘用车,涉及燃油、插混、增程和纯电。加大产品投放力度的同时,提高中高端和豪华市场的渗透率,是奇瑞的另一个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