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扶摇架构下的首款产品,当时小鹏G6就集聚了800V超快充、前后一体式铝压铸车身、CIB电池车身一体化以及XNGP等领先技术。
好的是,G6的市场表现也没有辜负到大家的期望。
自G6上市以后,该车很快站到了月销8000+的水平,由此带动起了小鹏整体销量的回升。
其中,小鹏更是在2023年Q4实现了连续月付2万+的表现,彻底扭转了上半年的颓势。
但好景不长,2024年初小鹏再次陷入到低迷状态,直至5月才重新站上1万+的交付水平。
在这样反复不定的表现之下,小鹏难免叫人捏把汗。
还好,随着后来MONA M03和P7+的相继推出,去年底小鹏复刻了2023年Q4销量暴涨的表现,最终以同比增长34.2%至19万辆的成绩完成收官。
更值得庆贺的是,进入2025年以后,小鹏没再出现掉队情况。
2月,小鹏交付量同比增长570%至3.05万辆,这也是其连续第4个月突破到3万辆以上的高度。
如此看来,小鹏已经完成了它的蜕变。
尽管小鹏整体有了焕然一新的变化,但不得不承认的是,这是小鹏靠高性价比利器打出来的成绩。
其中,MONA M03的11.98万起售价直接刷新了小鹏的定价底线。
此外,P7+也打破了原来P7车系的20万级定位,一举下探到了18万级别,并且还改用视觉智驾方案。
这些转向,都表明了小鹏新车定价思路的转变——拼价格、拼价值。
在此其中,这也不难预示了新款G6的革新方向所在。
值得一提的是,小鹏G6是对标Model Y所开发的车型,因此两者的尺寸都只差毫厘之间。
而在G6上市之初,该车一度打出了较之Model Y便宜超5万元的20.99万起售价,以此来彰显出相对优势。
只是如今快两年过去了,新款Model Y还在逆市涨价到超26万元,反之小鹏G6的优惠价则早早跌至20万以下,双方之间已有了难以逾越的鸿沟。
但这也并非完全是坏事,能正视自身定位的小鹏,可以更加心无旁贷地进行出击。
新款G6,要打出重拳了。
去年,小鹏发布了鲲鹏超级电动体系,正式宣告即将加入增程赛道。
原本大家以为,小鹏将就此把发力重心放在增程方面,以跟上其它友商的增长步伐。
没想到,小鹏又宣布将打造中国最大的超快充网络,借此来稳固其纯电市场份额。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1月小鹏在时隔两年半以后,再次成为了新势力交付第一,后来在2月也蝉联了冠军位置。
而这样的成绩,还是只靠卖纯电车型来实现。
显然,小鹏不可能放缓在纯电方面的攻势。
为了夯实好纯电车的基本盘,小鹏选择了先去补上自身短板,这大概就是选用G6作为2025年攻势第一弹的原因所在。
如今,小鹏MONA M03和P7+已分别在紧凑型车和中大型车市场占得了一席之地。
反之定位中型SUV的G6,则在榜单上找不到位置。
据统计,去年小鹏G6累计卖出4.3万辆,而在8月底上市的MONA M03则有4.9万辆。
在这样两相对比下,新款G6的确要加把劲了。
为了重振G6的竞争力,何小鹏直言“这次新车的改款力度堪比换代。”
「我们的目标很明确,这款车必须技术依旧领先,让所有的车主感到前瞻和自豪;其次,听取鹏友们的反馈和建议,认真打磨细致修改。」
「新款小鹏G6更换了34%的一级总成件,更新升级了81项体验,进一步树立行业标杆、持续实现科技平权!」
值得一提的是,新款G6的定位是全球车型,该车将进入60多个国家和地区市场,这也难怪小鹏对本次改款给予了高度重视。
此前,老款G6的设计问题不时收到了些吐槽声音,这次新车终于有了肉眼可见的变化。
其中,小鹏的一体式环形灯常被拿来跟理想对比,而前者所采用的断点式设计并没得到较好评价。
来到新车以后,这次小鹏改用了无断点式的贯穿灯方案,虽说看起来有了些理想的模样,但整体高级感明显得到了提升。
据悉,官方花了1500万元的研发投入来重做贯穿灯,由此可见小鹏想要革新的决心。
此外,老款G6的尾部设计同样有过不少争议,这次新车直接取消了电动尾翼的选装,改以增加小鸭尾的设计来作出替代,使得车身比例更为协调。
与此同时,新款G6还把轮眉改为与车身同色,减少些不必要的设计元素。
通过以上的各项改进,不难看出小鹏的确有在听取市场意见,这才让新款G6得到了该有的提升。
学会倾听的小鹏,更懂得如何发力前行了。
在G6最早推出的时候,基于该车的溜背式轿跑设计,小鹏多少想在其身上灌注入更多的运动气息。
于是,当时G6一度打出性能牌,试图借助跑赛道、强化四驱版来突显自身定位。
然而来到当下,在改打年轻化、舒适取向的MONA M03和P7+先后成功以后,新款G6也选择了向前者看齐。
其中,新车像MONA M03一样主打不同车身配色方案,希望借此吸引到更多女性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