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车的宽度越来越宽,在停车位宽度不变的情况下,停车是一个不小的麻烦。
最近买了几台电车,感觉停到位之后,下车有点难度,我体重63kg算非常正常,下车已经需要侧着身子出,对于那些比较胖的人群来说,从电车上下来,的确有点压力。
目前的电车宽度,越来越宽。
以我买的那台岚图知音为例,车身宽度1米9,标准车位宽度2米4,停车之后只能预留出50cm的宽度,左右两侧各预留25cm。
值得注意的是,1米9的车身宽度,是不计算左右两侧倒车镜的,但其实遇到左右两侧车位有车,或者柱子、墙体的情况下,两侧25cm的空间刚刚好。
如果相邻的两个车位都是电车,下车一定是个问题。
普遍来看,电车的宽度都已经超过了1米9,比如说最近比较火的小米SU7,1963mm的车身宽度直逼两米。
标准车位停两台小米SU7,身材相对壮硕的人上下车已经是个问题。
这就折射出来一个非常明显的问题,现在的企业造车,真的是只管造不管停,已经和基建一定意义上产生了脱节。
过去的燃油车时代,车宽都没有这么夸张。
比如说以舒适度著称的凯美瑞、雅阁、天籁,车身宽度都在1米85左右,就算是中大型车标杆奥迪A6L,车身宽度也不足1米9。
消费者买的最多的哈弗H6、长安CS75 PLUS,都是这个车身宽度。
对比之下现在的电车,普遍比油车宽了10cm左右,导致停车困难,而且电车时代,停车压力是双倍的,两台1米8的油车和两台1米95的电车,前者显然要比后者更容易上下车。
为什么电车会越来越宽?
核心点就是为了给电池包预留空间,更大的车身结构,就是为了给电池包腾出空间,塞进去更多的容量,以此来保证续航。
所以现在的电车,长度基本上都超过了4米8,宽度也都是1米9,核心的关键就是电池包的密度不够高,更大的车身容积能够塞进去更多的电池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