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这两年充电设施越来越完善,从以前家周边2公里内只有一个到现在1公里内有十几个,且纯电车的续航越做越大,我也还是会焦虑。”
去年年中,在继续买电车,还是舍电车体验、换回油车之间纠结的李云月,另辟蹊径换了辆问界新M5。“对我来说用车成本是次要的,主要还是得与我的用车需求适配,增程车可以长途用油,避免了我的续航焦虑,同时在市区又能当纯电车开,驾驶体验也跟纯电车差不多,安静又顺滑。”
上述两位消费者的选择并非个例。2024年,增程式汽车累计销量为116.7万辆,同比增长78.7%。
不少消费者认为,在充电未能从真正意义上实现与加油一样便捷前,他们对于纯电车的焦虑大概率还会继续。而此情形下,增程式汽车的可油可电特性,以零续航焦虑、更低使用成本和智能化体验,直击燃油车用户痛点。
由此,增程车绝非新能源转型的阻碍,而是加速燃油车消亡的另一种特殊方式。
2. 从期待“双能”到深陷“两难”,增程车主的美梦碎了?
你是不是也想过,自己开着一辆增程车,既能体验纯电的驾驶感受,又不用担心长途旅行的续航问题。
而李云月的那句“日常下班当电车开,出远门当油车开”,也照进了很多“新手”增程车主的美好愿景里。
“不仅用车成本低,性价比还高,增程车的电池相对较小,购车成本上能节省一大部分。”
“家里能安充电桩,平时下班回家给我的增程小车插上电,偶尔还能跑跑高速和自驾游,也没续航焦虑。”
“感觉是我们这种有娃家庭的必备福音,平时带孩子周边游出行成本低,续航还长。”
但,“可油可电”真的如宣传那般“无焦虑”吗?
现实或许远没有理想那么丰满。与诸多增程车主的接触中,我们逐渐发现,增程车带来的补能自由只是表象,而深入内里的纯电续航过短、充电时间过长、馈电油耗过高等弊端会让车主陷入新的更为复杂的焦虑中。
提车半年多时间,问界新M5车主李云月便撕开了新焦虑的面纱。
图/问界新M5
来源/互联网 新能源观截图
“不是两全其美,是两全其累,你以为它是油车和电车的结合,其实它是把油车的油老虎属性和电车的续航焦虑打包送给你了。”
李云月透露,其实不光是她,她身边大多数开增程的朋友都是能充电就不用油,而像她一样半年只加了一次油的大有人在。至于买车前的“长途用油,短途用电”早已变成了泡影。
蔡思齐(化名)作为第一批理想L9车主,明显比李云月在“电力不足”与“油耗过高”的之间的矛盾里陷得更久。
图/理想L9
来源/互联网 新能源观截图
“刚开始也是被可油可电的概念吸引了,想着长距离出行就用油,但用惯了电之后就回不去了。”
蔡思齐坦言,电池电量低了,增程车的油耗是会直线上升的,比如上次他带孩子回老家,中途没来得及充电,那油耗比他原来那辆燃油车还高,这让他感觉完全失去了买新能源车节能省钱的意义。“我现在就特别纠结,到底是继续忍受频繁充电的麻烦,还是忍受高油耗,真的陷入两难了。”
不少经受过增程车“当头一棒”的网友也纷纷在社交平台发文,称频繁充电不是最痛的,在严寒酷暑里等待30-40分钟充满电才是。
3. 五年后,增程车会消失吗?
增程车自诞生以来便身处争议漩涡。有人质疑它是过渡技术,有人认为可油可电的它只是新能源浪潮下的权宜之计,也有人对它的续航、充电表现等短板问题心存焦虑。
但如今,市场需求的驱动和技术迭代的双重助力下,增程车的处境似乎正悄然发生改变。那些曾经对增程车持保留意见的消费者,已经不再对其避之不及,甚至开始主动关注,萌生出想要尝试一下的念头。
85后杨阳(化名)便是这一转变的生动注脚。过去的他曾是传统燃油车的忠实拥趸,一度认为增程车是个不伦不类的产品,纯电续航短,用油发电又不划算。
而现在,尽管他仍然对纯电车心存顾虑,但在想法上已然有了180度大转弯。“电池技术明显进步了,现在不少增程车都是大电池小油箱的配置,日常通勤用纯电,完全足够,成本也低;偶尔跑长途,用油也不用担心续航。这种设计正好满足了我的需求,还避开了早期增程车主走过的岔路,感觉挺靠谱的,想尝试一辆。”
值得注意的一点,杨阳并非最早一波为“大电池小油箱”所吸引的,早在去年10月底,就有不少消费者在“大电池小油箱”的现世下,选择重新审视增程车。
目前,市面上已有多款车型实现了大电池小油箱的突破,且能做到媲美纯电车的充电速度,即充电10分钟补能280公里。比如阿维塔12增程版、阿维塔07增程版、深蓝L07增程版等。
图/依次为阿维塔12-阿维塔07-深蓝L07
来源/互联网 新能源观截图
按照去年宁德时代骁遥电池发布会上披露的信息来看,吉利、奇瑞、广汽、岚图等在内的近30款增混车型都将实现大电池小油箱的配置。
图/搭载骁遥电池的汽车品牌
来源/互联网 新能源观截图
当然,大电池小油箱的出现,不仅让消费者减少了对油车的依赖,也给了增程车主一剂强心针。
“算是重拾对增程车的信心吧,阻断了我未来想换回油车的想法。”
“再也不用像手机一样每天都得充电了,无形中延长了电池使用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