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特斯拉、比亚迪等电动车企的崛起,对传统车企形成了巨大冲击。Stellantis在电动化领域的步伐相对迟缓,导致其在新能源市场的份额被进一步稀释。同时,Stellantis的定价策略也是业绩下滑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于定价过高,Stellantis在北美和欧洲市场流失了大量客户,被迫通过大幅折价销售来维持市场份额,这严重压缩了利润空间。
想要改变,恰好Stellantis可以在成本控制上跟着零跑好好学习。
从半价理想到超越理想?
朱江明并不喜欢外界对他们“价格屠夫”的说法,但他似乎对“半价理想”这个称呼更感兴趣。
当然朱江明也是这么做的。
表现在毛利率方面,零跑汽车2024年的毛利率为8.4%,较2023年的0.5%提升7.9个百分点。其中,2024年第四季度的毛利率为13.3%,超出市场预期的同时,也创下公司成立以来的最高纪录。
对于毛利率的不断改善,零跑汽车方面在财报中表示,一方面是由于对应时期整体销量上升,带来规模效应,整体固定成本下降;另一方面,2024年第三、第四季度车型销售结构变化,毛利更高的C系列车型销量占比上升。
“自研自制零部件的毛利很重要,整车的大部分毛利最终体现的是我们自制这部分零部件的毛利。”零跑汽车副总裁李腾飞补充道。
众所周知,零跑最突出优势是整车成本管控。这家公司坚持自研包括整车架构、电池系统、电驱系统以及电子电气架构等在内的核心关键软硬件,朱江明称零跑自研自造的核心电子及部件已占到全车成本的65%。
值得一提的是,零跑也一直在积极探索自研自制零部件的外供。
就在不久前,一汽与零跑签署战略合作谅解备忘录。这场“共和国长子”与“新势力黑马”的联姻,在新能源产业迈向深水区的关键节点显得意味深长。
在零跑B10的发布会上,朱江明还透露,零跑和一汽集团的合作已经取得实质性进展,双方将在零部件采购方面率先落地合作。目前零跑自研的三电技术已经获得10家友商定点。
造车是一门复杂的生意,某种程度上盈利意味着一切。
何小鹏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大诉苦水,说王凤英还没来就指出来他们采购的钢有问题,成本比别人贵很多。何小鹏说,“为了搞明白这件事我花了9个月,就是下面的人一直在骗你,你看不出门道。”
一直以来被外界诟病太会花钱的李斌最近也开始强调要提升经营意识。36氪报道称,一位即将离职的蔚来员工在内网提出十条建议,呼吁公司尽快从务虚转华为务实,以市场为导向,拒绝幻想和口嗨,集中资源,直面现实。李斌将这篇长文置顶,并评论称,“谢谢大家的建议,提升全员经营意识,从我自己做起。”
朱江明在这些事情上或许有更多经验。
创办零跑之前他已经成功带领出一家安防上市公司大华股份。朱江明去年在接受采访时称,他一直在创业、在做生意,对报表可能比别人理解得更深刻、更透彻。“我每个月都看财务报表,不仅看我自己的,还要看所有竞争对手的报表。”
得益于销量增长带来的收入和毛利率的大幅提升,面向2025年,李腾飞透露,在毛利率和净利率指引方面,零跑汽车2025年毛利率指引为10%~11%,该数字与市场预期基本持平;在净利率上,零跑汽车的指引为在2025年实现净利率转正,略高于市场预期的-1%。
“全年毛利率指引比去年四季度略低,是考虑到了2025年的竞争态势。”朱江明说。
如何把钱花在刀刃上
尽管2024年的业绩表现不尽如人意,但Stellantis仍在积极转型中。
但转型成本是高昂的。
Stellantis在2024年的业绩揭示了一个问题,如何在转型的过程中,保证产品接档,平衡短期盈利和长期竞争力是关键。
同时,电动车市场的需求波动和电池供应链的瓶颈也可能限制Stellantis的发展速度。欧洲市场对电动车的需求因补贴减少和高成本而放缓,而北美市场的消费者仍对续航里程和充电基础设施持观望态度。因此,Stellantis需准确预测市场趋势,确保电池生产的规模化和成本竞争力,同时通过与零跑的合作加速低成本电动车的全球化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