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款车自诞生以来就自带光环,彼时马自达还处于美国福特汽车旗下,因为当时轿车市场已显颓势,但马自达仍对发动机和底盘进行升级,期望凭借超越欧洲高档轿车的产品力赢得市场。
也因此,ATENZA成为首款“Zoom-Zoom”驾驶理念的车型,在B级车市场被“中庸之道”统治的年代,Atenza 6打开了个性张扬的缺口。
当时的雅阁、帕萨特等车型走的都是比较商务的风格,几乎都是清一色的黑色车身+桃木装饰。
而马6首先从设计上就与市场上主流的竞争对手很不一样,友商用四平八稳的元素,马6开始使用大量的弧形。
其独创的双A臂前悬+多连杆后悬设计 ,配上精准的转向反馈,让这台家用轿车在赛道上也能甩出一串漂移的白烟,也被人们冠以“弯道王”的美名。
同样也是家族中最经典的一款车型,美国《Men's Journal》杂志就曾高度评价,马自达的创造力如何颂扬都不为过,“马自达6是设计与工程的高峰!”
后来,在2003年进入中国市场,当年一汽轿车通过技术合作的方式引入马自达6,为了配合马自达6生产,那时候的中国一汽、一汽轿车、马自达还在2005年共同出资成立了一汽马自达汽车销售公司。
自引入中国后,就成为了国内一代人眼中经典的“老马6”,彼时其全球的销量就超过了27万辆。
第二代马自达6诞生于2007年,也是从这一代开始,提出了“人马合一”的理念,这一代马6在2009年被引入中国市场。
而且鉴于中国市场消费者对第一代马6的热情未减,彼时马自达破天荒的选择保留第一代车型继续销售,也就是同堂销售,中国也是马自达在全球市场中唯一采用两代车型同堂销售的国家。
2012年,第三代马自达ATENZA正式亮相,既是最辉煌的,也是最落寞的一代车型,也是这一代的马自达6,在当年的国内B级车市场销量足以和凯美瑞和雅阁比肩。
后来在2014年5月,一汽马自达将第三代马自达6国产化上市,并将其中文名取名为“阿特兹”,而且国产马自达6的造型与进口版ATENZA基本相同,同样引入了创驰蓝天技术。
不过,成是因为“创驰蓝天技术”衰落也是因为如此,按说颜值和燃油效率都更上一层楼的马6,马自达本以为它能继续大杀四方,续写辉煌,没想到,却成为了它走下坡路的开始。
因为马自达太执着于自吸发动机,在彼时涡轮增压发动机大行其道的浪潮里,第三代的马6仍坚守自然吸气发动机,奈何自吸发动机在动力表现和市场适应性上,逐渐落后于涡轮增压发动机,导致马6在技术竞争中处于劣势。
曾经的辉煌不再,马自达6的光环也逐渐黯淡,从销量数据上,日本本土销量从2003年的2.5万辆,一路狂跌到2022年的2000辆。
2021年8月,随着一汽马自达宣布退出中国汽车历史舞台,阿特兹也因一汽马自达并入长安马自达而停产停售。
不过即便是结局令人唏嘘,但马自达6全球累计销量依旧超过了300万辆,其中中国市场就贡献了近三分之一。
02
为了活下去
马自达6的退场,并非意外。
最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经典车型在电动化浪潮中迎来了最后的生命节点,比如雪佛兰Camaro、日产GT-R、捷豹XF等车型,都已经或者将在2025年停产。
就在前不久,福特欧洲传播经理芬·托马森也在邮件中透露,福特旗下一代经典车型——福克斯的生产将在11月宣告终止。
而这些车型的退场背后,是车企在“赚钱”与“活下去”之间的残酷博弈。
作为日系品牌之一的马自达,虽然其体量上比不上丰田、本田等头部车企,在国内市场上也曾一度辉煌过。不过曾经的辉煌难掩当下的落寞,目前马自达在中国市场的日子越来越难。
2024年,长安马自达累计销量同比下滑14.71%至75540辆,其中马自达CX-5销量最高,为75540辆,马自达 3 昂克赛拉次之,为29563辆,而马自达CX-50、马自达CX-30销量均不足5千辆,分别为7337辆、2462辆,在车市中并没有太多的热度。
马自达曾试图通过与长安汽车合作的纯电车型EZ-6来突围,其也被认为是马自达6的纯电继任者。但这款源自长安深蓝SL03平台的车型,2024年10月在中国上市后销量情况并不太理想。
根据公开数据,2024年11月-2025年1月,其销量分别为2445辆、1017辆和498辆,遭遇“三连跌”。甚至有不少网友认为,EZ-6就是披着马自达外衣的深蓝SL03,被吐槽“有形无神”,品牌附加值大幅降低。
但在当下新能源汽车大潮下,传统汽车厂商又不得不需要向新能源化转型,比如在日本本土,马自达6所在的广岛工厂也被改造为纯电车型生产。
而在马自达未来的产品矩阵中,SUV和跨界车占比将超过70%。在马自达社长毛笼胜弘看来,“集中资源打造高利润车型”已是生死攸关的抉择。
同样的,1998年上市的经典车型——福特福克斯,也曾是欧洲紧凑型轿车市场的标杆。
2010年第二代车型全球年销量突破100万辆,2016年第三代车型在华国产后,中国市场贡献了其全球销量的30%,是很多家庭的第一辆轿车。
然而2018年推出的第四代车型成为转折点,三缸发动机与干式双离合变速器的组合引发大规模质量投诉,直接导致其北美市场份额从2017年的5.2%跌至2023年的1.8%。即便是后来换回了四缸发动机,消费者们也不再为其买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