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现在来看,零跑提前把硬件放进去的策略,伴随着座舱车机系统的大幅升级就有了用武之地。全新自研的操作系统就可以很好地利用8295芯片的高算力优势。现在整个操作系统升级到全新的3D化桌面,拥有流畅的全场景一镜到底的特效,增加了多种场景桌面和特效,包括驾舱融合的真实天气环境渲染,座舱体验和Flyme Auto这些已经看不出有多大差距。
这次零跑也在高阶智驾上用了类似的策略。
“零跑的思路就是以时间换空间!我们比别人快,今天就是零跑第一个大规模量产高通8650芯片上车。我相信我们的竞争对手最少是比我们慢半年到一年。因为它是一个4纳米的制程,专门为智驾开发的高效的芯片,是最新一代制程的产品,如果是一样的算力,新一代的制程面积会小一半,成本就更有优势。用了最新一代的禾赛ATX激光雷达,也是刚出炉的,我们就上车了,我们就是用时间换空间,整体方案的优化,通过这些手段,我们要跑得比别人快,所以至少在半年到一年内,零跑是有优势的。”朱江明说。
事实上,从零跑B10预售发布会的展示来看,零跑B10交付的时候这些硬件还只能实现城区通勤领航,也就是路线记忆之后再实现城区领航,而竞争对手类似的算力和传感器方案已经可以真正意义上的城区NOA了。然而,零跑却认为,先把硬件装上,技术都可以在后面陆续迭代。
“(在智驾领域)零跑前期的策略是跟随策略。去年开始零跑大规模投入的阶段,我们认为现在的技术路线已经基本明确了,这时候就是适合大规模的投入了。所以到去年年底,零跑的整个智驾团队,光是算法的部分就超过了500人。
同时有很多我们所谓的软件支援线协同他们,还不包括采集,标注。所以现在零跑有足够的团队规模和能力,以及我们已经形成整个闭环的管理平台,支撑未来零跑端到端的智驾,我们可以在五六个月的时间里,从动态的BEV到静态的BEV再到端到端,八个月的时间,我们基本上完成了前期的工作。”朱江明在采访中回答说。
他还透露说,零跑首先在B10产品交付的时候,激光雷达的智驾版就具备点对点通勤的能力,希望在第三季度把点对点通勤升级到城市NOA,然后明年智驾升级到从车位到车位的智驾的能力,这是零跑的智驾规划。“我们要保证用户免费升级,所有的软件实现智驾不断的升级,所以我们认为零跑在今年就能够成为智驾领域的第一梯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