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时代改进了ctp技术,大幅提升了动力电池的能量密度,蔚来却依旧坚持换电模式是最好的解决方案;理想带火了“增程神教”,问界紧随其后,连小鹏和埃安都考虑造增程车,蔚来也一直坚持纯电技术路线不动摇;特斯拉逐渐退出一线商圈,众多新势力开始转向加盟模式,蔚来也依旧坚持绝对直营,而且不断加码。
过去十多年,蔚来一直坚持打造技术标签,自研了芯片,大笔投入固态电池研发。在整个大市场并不看好的情况下,全国各地铺设3000多家换电站,几乎是一己之力撑起了换电模式。
蔚来“过度服务”也一直在坚持,包括为车主提供上门补胎、应急充电、事故代客值守等等。在各地最繁华的地段,蔚来开设上百家“牛屋”,为车主提供一片专属空间,甚至还会帮车主做指甲、理发。
蔚来所做的,除了蔚来的车主,一直被最广大的消费者认为,“不值当”、“行不通”、“看不懂”。但就是这样的蔚来,已经坚持了11年。中途几次传出要“破产”,但蔚来依旧撑过来了。同时期的新势力何止百家,蔚来能够持续发展,确实有其核心竞争力。
但从现在的情况看,蔚来终于有点撑不住了。包括李斌本人都站出来背书,说明蔚来从高层开始已经意识到,必须变革了。
也就是网友们发现的,李斌开始“听劝”了。
(2)霹雳手段,复刻王凤英?
在蔚来之前,其实有另外一家头部新势力也进过ICU,那就是小鹏。相比于蔚来,小鹏的定位要低一些,因此销量出现下滑时,小鹏就率先撑不住了。后来何小鹏找来了王凤英,把高管团队几乎换了个遍,小鹏才重新起死回生。
而这一次的蔚来,李斌做的事也差不多。
李斌明确表示,蔚来这一次的变革调整核心目标只有一个,就是省钱。蔚来落地了一套名为CBU的经营机制,为每个部门加入成本核算机制。每个部门都有一套收益的算法,任何重大事务的进行,都需要保证有足够的收益。
再就是销售渠道的梳理,蔚来将蔚来主品牌和乐道子品牌两个品牌的交付渠道进行了合并,同时将团队的人力和渠道资源进行了整合。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之前像哈尔滨、银川、乌鲁木齐这些相对边远的大区,都会有专门的销售负责人,而现在直接由蔚来区域公司总经理兼任。
当然了,最关键的一点还是,李斌亲自抓供应链。一直以来,李斌都与之前的何小鹏一样,更多是担任公司“董事长”的角色,很少深度参与供应链的决策,所采集的信息也是以采购负责人的汇报为主。
而从今年开始,李斌会深度参与所有核心的供应链采购项目。会在产品开发的每个关键项目节点细查成本,类似电池、电机这样的核心零部件,李斌会亲自参加价格谈判。哪怕是产品交付之后,也会根据销量变化定期与供应链团队跟进降本趋势和目标达成情况。
简单来说,以前的蔚来对于成本是粗放式管理,最多就是业务前景不好直接砍掉,比如自制电池,比如造手机。如今开始了精细化管理,要清楚算出来钱都用在哪些项目上了。蔚来管理层的评价是,“新的机制要求,每一分钱投入都要听到回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