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是按照智己汽车发布的官方交付数据来看,2025年的开年也不乐观。而在2月26日上市的全新智己LS6剧院版,也比较罕见地未发布上市后的大定数据,很大的可能是订单不足。与之相对的是,晚一天上市的小米SU7 Ultra,以52.99万元的高价上市,开售2小时大定突破1万台,达成年度销量目标。
来自中汽协的数据显示,今年2月,我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10.3万辆和212.9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9.6%和34.4%。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88.8万辆和89.2万辆,同比分别增长91.5%和87.1%。
由此不难看出,智己汽车不仅是在上汽集团内表现不佳,对比新能源市场的整体增幅同样是大幅落后。2025年开局遇困的智己汽车,不仅要面对集团高层的“问责”,同时也要迎接来自集团内部的竞争压力。
“一号工程”面临内部竞争
2月21日,上汽集团发布消息,上汽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与华为终端有限公司在上海签署深度合作协议。双方将在产品定义、生产制造、供应链管理、销售服务等领域展开战略合作,打造全新新能源智能汽车。
另据了解,上汽与华为之间的合作模式将是智选车模式,不出意外的话双方将打造鸿蒙智行第五“界”——尚界,尚界所有车型将进入鸿蒙智行渠道销售。尚界第一款车将以上汽荣威旗下内部代号为“ES39”的车型作为雏形,搭载华为座舱和智驾,提供两个纯电续航版本,预计在四季度上市,覆盖15万至25万元售价区间市场,将成为最便宜的鸿蒙智行车型。
而这个售价区间,将与智己L6和LS6有大幅度的重叠了,之所以出现这个情况,核心原因是智己汽车冲击高端已经宣告失败,售价30-40之间的智己L7和LS7,月交付最高仅百台左右,主销车型LS6促销价低至20万。
尽管价格下来了,但在过去的2024年,智己汽车销量为6.55万辆,仅完成了最低销量目标约55%。上汽集团放弃“灵魂”选择与华为合作,与智己汽车表现不佳有一定的关系。尤其是看到同样主打年轻运动的小米SU7热销后,上汽集团高层应该更着急了。
高层不给力 营销翻车不断
资料显示,智己汽车成立于2020年12月25日,是由上汽集团、张江高科和阿里巴巴三大巨头联手打造的高端纯电汽车品牌,注册资本100亿元。在上汽集团内部,智己汽车被命名为“一号工程”,欲将其打造成“中国特斯拉”。同时,引入外部资本,也有望成为国企混改的典型案例。
理想很远大,现实很骨感!不仅在销量上与特拉斯有着非常大的差距,同时智己汽车营销翻车不断,进而影响到了品牌的美誉度,毕竟定位高端,品牌美誉度还是很重要的。
在智己L7发布不久,智己在网上发布了一段由智己汽车联席CEO刘涛亲自驾驶智己L7在高速公路试驾的视频。但是网友发现在这短短两分钟的视频里,刘涛涉及的违法驾驶行为包括高速违停、变道不打转向灯、压实线、超速等,不知道负责审核视频进行传播的负责人是否拥有驾照。
2023年立冬,智己汽车的直播活动中,为了展示智己LS6的“IM MAG磁吸拓展坞”,刘涛在直播中亲自上阵,演了一出“车内包饺子”的戏码,引发网友疯狂吐槽。
最大的“坑”是去年小米SU7上市后,智己L6举行预售发布会,全程对标小米SU7,但犯了一个重要错误,就是智己将小米SU7 Max关键参数进行了错误标注,引起了小米汽车官方的关注。发布会之后,小米官方发文对智己汽车“骚扰、抹黑行为”进行声讨,要求智己官方出面道歉,否则采取法律行动,此事瞬时登上热搜。最终以智己汽车的两封道歉信才将此事件平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