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当前位置:易车> 小米SU7 Ultra> 小米SU7 Ultra燃油> 摘要详情

小米SU7 Ultra保时捷仍沉迷于燃油车的“品牌护城河”

小米SU7 Ultra保时捷仍沉迷于燃油车的“品牌护城河”

摘要来自:《“李鬼打败李逵”,52万的小米,让保时捷尴尬了》

【易车摘要频道】下列精选内容摘自于《“李鬼打败李逵”,52万的小米,让保时捷尴尬了》的片段:

燃油性能车的情怀,终究抵不过1584马力的冲击,而对于保时捷而言,其接下来要面对的现实或许还会更残酷。

因为50多万的价格就能买到带碳纤维配件、运动卡钳、5.2C超充技术的“赛道级性能怪兽”,甚至连舒适度也更高,而且在价格仅为保时捷Taycan Turbo GT三分之一的情况下,却在纽北圈速、极速和智能化配置上全面碾压。

毫无疑问,小米SU7 Ultra直接粉碎了保时捷引以为傲的性能优势,而“性能平权时代”的正式降临,也让更多人明白,原来性能跑车不一定就贵,甚至可以有性价比。

不可否认,保时捷曾是豪华车市场的神话,卡宴和Macan以“性能SUV”的定位横扫全球,911系列更是被奉为机械美学的巅峰,但如今的保时捷跟不上时代同样是事实。去年保时捷全球交付量下滑3%,中国市场跌幅高达28%,Taycan电动车销量腰斩,经销商库存周期拉长至98天。

市场大环境的因素或许有,但绝不是主要的,毕竟售价50多万的小米和问界每月销量并不低,而且小米还发布了“史上最强财报”,甚至售价百万的尊界S800开启预售后48小时也能订单破2100台。都说经济下行,地主家也没“余粮”,最后发现没钱好像只有自己。

所以保时捷的问题,不单是环境,更深层的或许在于电动化与智能化转型中的傲慢与迟缓。

当中国新能源渗透率突破40%时,保时捷仍沉迷于燃油车的“品牌护城河”。其电动化战略高开低走:Taycan因续航焦虑和智能化短板被戏称为“保时米”,电动718因电池技术难题屡屡跳票,而大众集团SSP纯电平台的高成本更让保时捷陷入“既要电动化,又舍不得燃油利润”的泥潭。

CopyRight © 2000-2025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