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国际汽车工程师协会(SAE)标准,自动驾驶被划分为L0至L5六个等级。当前,L2 级辅助驾驶功能已如家常便饭般普及于主流车型,自适应巡航能根据前车速度自动调整车速,车道保持则如一位谨慎的副驾,时刻纠正车辆的行驶轨迹,让驾驶变得更为轻松与安全。由于L3级是有条件自动驾驶,所以很多企业放弃L3,直接奔向L4级高度自动驾驶。小鹏、特斯拉等企业通过 “无图方案” ,尝试在城市道路的复杂环境中实现自主导航,让车辆在无需高精地图辅助的情况下,像人类司机一样灵活应对各种路况。
多维优势为安全保驾护航通过上述分级不难看出,L4级自动驾驶技术的优势是多维度。
从安全性角度来看,人为操作失误是交通事故的主要诱因,而自动驾驶技术能凭借精准的传感器和智能算法,实时监测车辆周边环境信息。在需要紧急制动情况下,它能比人类驾驶员更快地做出制动决策,有效降低交通事故发生率。例如,当检测到前方突然出现障碍物时,自动驾驶系统能在瞬间做出反应,迅速制动车辆,避免碰撞事故的发生。
在效率层面,自动驾驶技术通过智能算法和车联网技术,实现车辆间的信息共享与协同,优化交通流量,减少拥堵。它能根据实时交通信息自动规划最优行驶路线,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在物流配送领域,自动驾驶车辆可按预定时间和路线高效运行,减少配送时间,提高物流效率。
便利性也是其显著优势之一,对于老年人、残疾人等行动不便的人群,以及不愿亲自驾驶的人来说,自动驾驶汽车提供了自由、便捷的出行选择。乘客在车内可以充分利用原本用于驾驶的时间进行工作、休息或娱乐,大大提升了出行的舒适度和效率。从环保角度来说,自动驾驶系统通过优化车辆的行驶速度、加速度和制动策略,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减少不必要的能源浪费。
现阶段,每家车企或多或少都在自动驾驶方面有所投入,而且取得了不错的使用效果,但总体来说,在硬件和软件上还有很大的完善空间。
自动驾驶研发分为两大流派,简单称为激光雷达派和纯视觉派。很好理解,前者自动驾驶依赖高精度地图与多传感器融合,激光雷达如车辆的 “眼睛”,精准地扫描周围环境;毫米波雷达则擅长感知车辆的速度与距离,摄像头捕捉道路的细节与标识。但高精地图的更新成本限制了技术的普及范围,覆盖范围也难以延伸五六线城市和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