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还是国人钟情的BBA,这下开着豪车,还能享受高级智能驾驶,面子和里子都有了。。。。
这款新车预计售价30万元以上,今年第二季度就会在中国上市。
这也是华为智驾,第一次上车纯燃油。
但对奥迪来说,以后跟华为一起出现将是“家常便饭”。就在上周,一汽奥迪还官宣,今年有5款全新车型均会搭载与华为合作的高阶智驾。今年这是要放大招,软件系统“含华量”直接拉满。
大家发现没有,自从去年开始,他们突然像打通了任督二脉,纷纷来搞智能驾驶和车机系统这些他们原来压根不碰的东西,甚至大多数都选择了华为。
究其原因,主要还是因为这些传统车企自研能力不足。
在BBA中,宝马一直以优秀的操控性能闻名于世,可在智能这块,明显有点跟不上趟儿了。
其研究的V2X技术早开始搞了,说能提升自动驾驶安全,但软件仍在测试中。反观国内新能源车企智驾上迭代速度飞快,像华为ADS已经在多个城市实现高阶辅助驾驶,适应了中国特有的交通环境。
这样一对比,差距就出来了。
除了软件技术不佳,硬件产品消费者也不买账。之前35万起的纯电车i3仅一年后就大幅促销,最大优惠达到10万元以上,打折相当厉害。但最后,还是没有多少人买。
说白了,以前油车稳定,买宝马倍有面,但到了新能源时代,用户不得不多考虑一个品牌电车技术的实力,特别是智驾。但很多入坑后的车主反馈,宝马纯电i3智驾实在拉胯,低配连ACC自适应巡航都没有。
甚至有网友在实测i3后,给出了“智驾为0”的答案。
用户也不是傻子,一个车机系统都做不好,智能驾驶明显没人家新势力车企做得好。就算打折,也没多少人去掏包。
而且宝马大中华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高翔也公开承认,在中国,近四分之一的宝马车主都在使用华为手机。这好比你去吃火锅,火锅店不提供自己的特色蘸料,好多顾客都得自己带蘸料去。
这就很好说明宝马在智能化方面过于薄弱,没满足大家的需求。
奥迪这边更索性不自研,最开始是与同为大众旗下的软件公司CARIAD来合作,但CARIAD在智能驾驶领域进展相对缓慢,导致奥迪在智能化方面落后于一些其他国内新能源车企。
于是后面奥迪全面拥抱华为智驾,好用省心。由此可见,在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趋势下,这些传统豪华车企为了跟上潮流,只能找强者合作。
毕竟华为这些年在科技领域一路 “狂飙”,它把手机上的技术优势延伸到汽车领域,研发出鸿蒙系统。这系统在汽车上用起来也特别牛,比如它的分布式能力,能让手机、平板、车机无缝连接。
还有那应用生态,各种好玩App应有尽有。
在智能驾驶方面,华为ADS也很厉害,传感器就像车的千里眼,算法就像聪明的大脑,能让车更安全、更智能地行驶。
鸿蒙智行2024年度智驾报告显示,其年度智驾活跃用户数达到41.21万人,智驾里程占比超过三成,单用户最长驾驶里程数突破10.2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赤道约2.5圈。
如今华为智能汽车技术突出,宝马和奥迪选择华为也就顺理成章了。
近年来,中国车市硝烟弥漫,包括宝马等一线豪华品牌也难置身事外。为争夺市场份额,BBA旗下多款车型在2024年下半年大幅降价吸引中国消费者,但效果并不明显。
不打嘴炮。数据是最好证明。
宝马集团财报显示,宝马2024年营收1423.8亿欧元,同比下滑8.4%。2024年全年销量245.1万辆,同比下滑4%;中国作为宝马集团全球最大单一市场,2024年销量同比下滑13.4%至71.45万辆,在BBA中跌幅最大。
奥迪也不好受,2024年全球交付量为167万辆,在中国市场共向客户交付超64.9万辆车,较上年同期下降约11%。比宝马强点,也也很惨淡。
还有奔驰这边,2024年中国市场销量超71万辆,同比下滑6.7%。也是销量下滑,但是BBA里情况最好的。
由此可见,BBA虽在油车领域有着深厚技术优势,但新能源大潮下却遭受重创,逐渐暴露出短板,车机智能化、智能驾驶等方面的不足,让它在市场竞争中有些力不从心,份额也被不断蚕食。
因此在奥迪和宝马皆选择与华为合作后,网友们也是持看好状态。
所以啊,在绝对技术优势面前,“祖上再阔”也只能从善如流。
显而易见,大家都看到了智能化是未来汽车发展方向,谁不跟上,谁就得落后。即使豪华如BBA,也不得不去拥抱华为,借助其强大技术实力,重新定义未来的智能出行。
现在BBA里,就只剩奔驰还没和华为合作,但不代表奔驰不想搞智驾。前不久奔驰发布最新MMA平台第一款车纯电CLA,国内版本在智能驾驶上就用了Momenta的方案,而Momenta就是给上汽、丰田做智驾的那家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