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当前位置:易车> 小鹏G9> 小鹏G9上市> 摘要详情

小鹏G9上市45分钟内大订达到3000台2025款小鹏G6上市仅

小鹏G9上市45分钟内大订达到3000台2025款小鹏G6上市仅

摘要来自:《鹏变|汽车商业评论》

【易车摘要频道】下列精选内容摘自于《鹏变|汽车商业评论》的片段:

2024年8月上市的MONA M03和11月上市的P7+,双车热销,令小鹏汽车连续4个月销量过3万辆、连续两个月超越理想,成为新势力销冠。

尤其是MONA M03,自2024年8月上市以来,已经连续六个月获得A级纯电轿车销量冠军,并连续两个月成为10万-20万元级纯电车型的销冠,预计到4月小鹏MONA累计交付量突破10万台。

何小鹏用了两次拜访,说服程维,从滴滴那儿买下了MONA M03(滴滴智能汽车开发业务资产),切中了10万-15万元的细分市场,成为起量的担当。


不过,这场花了58.35亿港元(约合人民币54.23亿元)的收购也让小鹏2024Q4的财报出现了2亿元的非现金损益。

MONA M03和P7+这两款让小鹏挺起腰杆的车型,有个共同特点:技术下沉,价格下探。

P7、G6和G9,都不是令小鹏起量的车型,尤其是G6和G9,却是何小鹏心中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车型,他本人开的就是四驱版G9。

早生了3年的G9是广大鹏友心中的意难平。何小鹏反思,三年前的小鹏是一个偏科生,只讲技术不够综合,对没有足够的能力让更多人知道G9的优秀感到很抱歉。

2024年,G6销量为42805辆,G9为24295辆,加起来约为总销量的1/3。

对于身体力行降本增效的何小鹏来说,让他心中的白月光叫好又叫座,复制MONA 03和P7+的爆款性价比路线,也是意料之中的路径。

3月13日的小鹏汽车春季发布会,是一场事先张扬和剧透的发布会。

发布会召开之前,何小鹏已经在微博上剧透了本场发布会的主角是最新款G6和G9。

自媒体博主和车主们,已在发布会前探店和热场,将2025款G6和G9的换代级改款剧透得八九不离十,只差价格。

从晚上7点到9点,何小鹏在没有提词器的舞台上,如数家珍般介绍改款后的G6和G9每一处升级和变化的细节,无论是“换脸”和“提臀”的G6 ,还是令德国的四代奔驰经销商世家赞不绝口的G9,有人说他越来越雷军化。

“这没什么不好。投资人现在最看重的是人(掌舵者),看人的商业变现能力,技术领先反而不是唯一优先考虑因素。而雷军是造车行业商业能力最强的掌门人。”前述投资人称。

小鹏汽车P/G系列产品经理Nick称,这两款换代级改款的车型既考虑了品质,又考虑了价格。

“2025款小鹏G6有34%的一级总成件换新,内饰几乎是颠覆式升级,走的是品质路线。”Nick说。改款后的G6和G9,确实在高级感上增色不少。

当发布会的最后一刻,何小鹏公布价格,现场响起阵阵嚎叫声。2025款G6三个版本价格为17.68万元、18.68万元、19.88万元,G9三个版本为24.88万元、25.88万元、27.88万元。这两款起售价分别较老款下调了2.31万元和1.51万元,顶配版本下调了5.61万元和8.11万元。


此外,不像以前那样有五六个选配让消费者觉得繁琐,2025款G6和G9的配置选择简洁、有吸引力。

两款新车全系标配5C超充AI电池,图灵AI智驾,G9全系标配前后排座椅通风、加热、按摩以及后排座椅角度电动调节功能,德国威巴克的双腔空气悬架和倍适登智能可变阻尼减振器等。

实现了车位到车位、OTA的图灵智驾“不选装、不订阅、不付费”,赢了特斯拉6.4万元的智驾包,而不到30万元的G9能拥有50万元级别的保时捷同档双腔空悬,修正了以往小鹏科技感十足、豪华存在感不强的印象。

“这个价格对于我们来说确实是挺激进的价格,也是举全公司之力做出来的价格。”Nick在会后的沟通会上称,首先要考虑护城河的问题,考虑价格是否能打动消费者,能否满足销量目标的诉求,更核心的是用户是否愿意购买,就像用户对小鹏P7+上市的感受,一定要买,不买感觉就是亏了。

“我们在一点一点地,很细微地找这种感觉。现在是比较详细地研究用户的这种需求和价格的把握过程。”这位被何小鹏赞为天才产品经理的年轻人觉得,G6的销量应该能够超越小鹏P7+。

官方数据显示,2025款小鹏G6上市仅7分钟,大订突破5000台,小鹏G9上市45分钟内大订达到3000台,露出爆款气质。

“第0梯队”

小鹏财报发布会后,一共7位投行分析师在电话会上提问,4位问及今年成为车企必杀技的高阶智能驾驶。

在何小鹏看来,今年是中国智能驾驶发展的戏剧时刻,也是重大拐点。

他认为从今年开始,高等级城区智驾在中国新购车用户的渗透率将首次突破10%,这意味着智驾需求的拐点已经到来,成长曲线将会非线性向上,这将带给智能驾驶巨大的增长机会。

他在3月13日的春季发布会上“不谦虚”地戏称:过去只有蔚小理等新势力才把智能驾驶放到如此高的地位,今天,整个行业在一个月或者一个季度之内形成了共识,所有的车企都在发布智能驾驶策略,而且大家全部都进到高等级自动驾驶的第一梯队,“所以小鹏不小心被挤到了高阶智驾的第0梯队”。

小鹏是最早把智能化作为核心的企业,智能驾驶是其区别于其他车企的标签之一。

在五花八门的高阶智驾定义中,何小鹏认为高阶智驾必须具有城市NOA功能。

2022年10月,小鹏就在广州实现了城市NOA,是第一家完成城市NOA落地的车企,那时走的是依赖高精地图的规则路线。

基于Transformer架构的GPT-4发布之后,何小鹏就意识到此前基于规则的智驾路线行不通,要转到端到端大模型路线。特斯拉在2023年2月立项,小鹏在2023年底转向基座模型(Foundation Model),2024年将大模型用到智驾上。

诸多车企一个月内纷纷官宣自己的智驾图景,小鹏的先发优势面临着被追赶甚至被淹没在全民智驾口号中的现实。如何将先发优势变为更有辨识度的壁垒?

“从技术上看,我们相信小鹏和特斯拉是全球唯二有能力不依赖高精地图、激光雷达,用一套软件在各个车型上实现‘全球都好用’的AI科技探索者。”何小鹏表示。

他认为自己的先发优势不那么容易被模仿和赶超。

大模型出现后,尤其是端到端+Foundation+大模型的下一代技术令自动驾驶的上下限达到以前的数百倍,绝大部分以前靠手搓写规则的公司都活不下去。“小鹏汽车今年算力投入小几十亿,一般的公司根本没有这个数据,没有这个算力。”何小鹏说。


目前,小鹏已训练出数百亿参数规模的云端基座模型,并利用上亿公里的真实驾驶数据进行预训练,今年下半年小鹏将率先在中国推出支持L3级别智能驾驶的软件体验,到2026年,小鹏将规模量产支持L4级别低速场景无人驾驶的车型。

小鹏汽车还将在今年实现自研图灵芯片的规模量产,该芯片不仅应用于汽车,还将拓展至飞行汽车和人形机器人领域。

“图灵芯片叠加全栈软硬件资源,会让小鹏汽车充分发挥更多的端侧优势。”何小鹏称,其模型架构领先行业一代,部署到车端的有效参数规模亦高出行业数十倍,这会让小鹏与对手拉开显著的代际差距。

何小鹏称公司有三条“增长曲线”:AI+汽车、全球市场扩张以及具身人形机器人与汽车产业的深度融合。

他认为AI将从“助手”角色逐步演变成社会的基础设施,成为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城市内实现无人驾驶汽车,跨城市交通采用飞行汽车,工厂和社区内引入人形机器人。2024年8月,在发布了MONA系列首款车之后,小鹏就升级为AI汽车公司,在当年10月24日的科技日正式更名为“小鹏AI汽车公司”。

海外市场方面,2024年小鹏汽车的海外销量已突破2万台,小鹏汽车计划2025年实现海外市场销量翻倍以上的增长,同时在全球建立300多个销售和服务网点,相比2024年底增加一倍。

在汽车业务部署上,何小鹏称,小鹏的销量将会在今年第二季度稳健跨过产品换代的过渡期,持续增长。

今年下半年小鹏汽车计划交付多款新品,包含纯电以及鲲鹏超级电动产品,MONA M03、G7、X9等会迎来Max版本的焕新上市或改款。

到2026年底,小鹏汽车将会横跨10万—50万元价格带,从紧凑型到大型各个主流的细分市场具备更完整的产品布局,覆盖年轻用户、家庭用户、品质升级用户的多样化需求。

去激光雷达、改用和特斯拉同样逻辑的纯视觉高阶智驾的P7+发布之后,小鹏汽车后续所有新车都将标配纯视觉方案的高阶智驾。

即将上市的MONA M03Max将首次把城区高阶智驾门槛下探到15万元级别。

CopyRight © 2000-2025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