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当前位置:易车> 小鹏G6> 小鹏G6销量> 摘要详情

小鹏G6上汽集团的销量还遥遥领先(超过500万辆)

小鹏G6上汽集团的销量还遥遥领先(超过500万辆)

摘要来自:《【汽车人】新势力落伍,民企扛旗》

【易车摘要频道】下列精选内容摘自于《【汽车人】新势力落伍,民企扛旗》的片段:

2022年,上汽集团的销量还遥遥领先(超过500万辆),但增速已经是负增长,显露疲态;一汽、东风销量都在300万辆左右,略微领先广汽、长安(两者都在240万辆左右),这四家组成了第二集团;吉利、奇瑞、北汽、长城销量都在150万辆以下,为第三集团。


而2025年1-2月,比亚迪销量和增速双领先(62万辆,增速90%);上汽、吉利销量分别为54万辆和52万辆,略微领先一汽、奇瑞和长安,处于第二集团的这五家,增速最高的为吉利。而北汽、广汽、东风则组成第三集团,销量都在20万辆以上;长城(16万辆)退出大集团竞争行列。


电动车决定业绩走势


各家车企这几年干得好不好,存在唯一的阶段性客观结果。扣掉出口因素,一个很重要的权重,就是电动车(包含插混、增程)做得怎么样。


原因很简单,2月份,自主品牌电动车渗透率62%;豪华品牌电动车渗透率27%;主流合资品牌电动车渗透率仅有3%。而今年2月市场整体电动车零售69万辆,零售渗透率非常接近50%(49.5%);批发渗透率47%,略低于零售(电动车批发量则高于零售14万辆)。


电动车做不好,就等于自动与一半市场绝缘。不仅要看到静态格局,还要看到趋势,而趋势则由人心向背、政策走向共同驱动。电动车是当前及未来的必选项,逃不掉、绕不开。



今年以来,纯电动占比59%,相比2024年稍有修复;增程占比9%,掉了两个百分点;插混占比31%,比例几乎没变。


纯电板块,豪华、跨国品牌合占11%的份额,新势力品牌占22%,自主品牌占66%。以前车企集团做自主,只能算提前布局。如今国企集团,已经很难将合资业务继续视为核心业务,无论从增速还是以后的局面预判,做好自主电动车,已经不再是选择问题。


增程板块,新势力品牌占79%,自主品牌占21%。跨国品牌普遍将增程视为旁门左道,对这一部分市场来说是看客,别说上产品,就连提出项目都上不了董事会的议事议程,内部也没人去自讨没趣。


2024年增程销量114万辆,2025年前两个月销量13万辆,是很大一块市场。大型SUV或者MPV,往往做成增程方案,也相应地走高端市场。问界虽然今年2月销量不佳,但M9仍牢牢把握着50万元以上SUV(不区分动力形式)冠军宝座。此情此景,没有一个跨国品牌动心,可见门户之见和刻板印象,已经异化了心智。



跨国品牌倒是可以做插混。豪华、跨国品牌份额略多于1%,存在感非常稀薄。剩下的全是自主品牌,这一块新势力也不碰,原因是新势力普遍在发动机上缺乏技术积累。


很多人不清楚增程方案里面的内燃机和插混内燃机的技术差异,只从新势力对插混和增程的态度差异,就可以见一斑。简单说,插混内燃机,从工况适应性角度,相当于燃油车发动机的高工况版本;而增程内燃机,可以视为烧油的“充电宝”。后者相对全车动力来说是解耦的,工况压力要轻多了。


新势力重振、落寞和出局


从2024年11月到2025年2月底,新势力内部也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业绩蹿升速度最快的是小鹏和小米。


在2024年初,小鹏一度掉到4000多辆月销水平,显得岌岌可危。但是现在成了最炙手可热的品牌,Mona M03和P7+两个产品让小鹏冲高了业绩。3月份的新G6、G9,有望再度稳固刚获得的地位。


小米则因为SU7 Ultra爆火,50多万元起价的小众跑车,居然订单超过1.5万辆,小米应该极力扩张碳纤维为首的零部件产能(供应商提供),否则很可能今年产能都满足不了当前的订单。小米已经将今年销量目标定为35万辆。从产能爬坡的能力来看,小米比小鹏发布初代G6时要成熟多了。北京市给予的政策和各种资源的支持,也是小米选择北京作为工厂的理由。

CopyRight © 2000-2025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