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奇葩的双层鸭尾造型,不得不说真的是神来之笔。实际上,在我看来这个设计的初衷,恐怕不单单是为了视觉效果——更重要的考量在于工程方面,通过将C柱对应的车顶部分抬高,来获得更大的后排头部空间,同时解决与收缩尾部以兼容低风阻流线型之间的矛盾。
从外部来看,这个车尾就像是双层的,实际上打开尾厢盖,你就会发现只是C柱单纯造型上变厚了而已,同时尾箱盖变成了上下两段的拼接造型。搭配肌肉感十足的后轮拱,和带折角的细长尾灯组,使得P7+的侧后方45°,成为了最具魅力、让人过目不忘的视角。
当然,如此拉风的造型,搭配18万多的标价也不是白来的。在完成度极高的外观之下,P7+也保留了小鹏细节“抠”成本的一些作风。譬如说,在全系单电机后驱的情况下,P7+却没有前备箱;充电口的堵盖只有一个,需要快充口和慢充口兼用等等。
后视镜底座上的转向灯,兼容了智驾状态指示灯的功能,在进入LCC和NGP状态时会变成蓝绿色,这也是继理想之后第二个引入这种信号灯的国内车企。这种警示灯目前还没被写入正式法规或者标准里,显然这两家在这方面的意识还是很领先的。
不过理想L9是有额外灯组的,即使在转向状态,智驾指示灯也不会被屏蔽掉;但是P7+就没有了,希望小鹏后期能有个合适的解决方案。
在智能电动车还是新鲜事物的多年前,P7的内饰相比特斯拉可以说是断崖式的领先。不过如今大家都越发走向同质化,所以P7+的内饰即使设计得比P7更考究,也没有了当年那种耳目一新的感觉。
但是,用料、做工和人机工程学方面有着实实在在的飞跃。
中控台经过多重分层,可以组合出很上档次的拼色风格。摸得到的部分基本都是仿皮手感,包括门板边上的部分,经过简单的打孔,就有了星空一般的图案效果。
空调出风口不但带有镀铬外框,而且百叶窗的拨杆是带有分段阻尼的,拉动的时候会有很精致的“嗒嗒”声。甚至后排的便利挂钩都用了全电镀组件。这种“花小钱提大档次”的手法非常精明。
更精明的地方,在于P7+与其它车型大量共用了部件。譬如方向盘就直接用上了X9的同款,只是气囊罩盖改成了更传统的中置车标的样式;前排的车窗按键也是与X9共用的样式,由于布局在扶手上,恰好带有一定角度的倾斜,所以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升窗/降窗按键方向难以分辨的问题;车门开关的按键则是来自于G6;甚至双无线充电面板都几乎和X9一样。
当然,也有一些地方还是比较“鸡贼”的,譬如祖传的手动调节方向盘管柱(连40多万的X9也是这样)、不可调节高度的前排安全带等等。
另外还有一些功能体验上的小问题,譬如流媒体后视镜,除了常规状况下难以避免的镜像重影问题外,画面的剪裁不当也容易导致对于后方车距的判断失真,后车跟得比较紧的时候,从车里看车头都几乎要贴到脸上了;外侧的后视镜虽然用了无框样式,但实视野并不算大,而且倒车时右侧后视镜的下翻角度,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座舱系统自然也是和X9一样的“天玑”,并且同样使用高通8295P芯片,毕竟软件方面的平台化再自然不过了。有高算力支持,不用说流畅度了,哪怕是搞3D车模这种噱头也不在话下。不过仪表的智驾SR渲染帧率明显不高,流畅性一般,可以再花点心思。
交互设计方面,横置的Dock栏跟随了主流化的设计风格,同时支持高度自定义,而且空调的常规操作可以在桌面的小卡片就能完成,而不用占据全屏。
桌面不设快捷卡片,而是搞出了一套很独特的分屏交互,左右两侧都可以在地图、智驾SR渲染、音视频、设置之间切换,通过拖动“分割线”可以在0:3、1:2、2:1、3:0的显示比例之间切换,甚至还可以通过三指拖动切换左右显示内容。花样虽多,其实最实用的场景还是在导航状态下不影响车机操作。
互联生态方面,P7+除了有华为的HiCar之外,还有一个ICCOA Carlink,支持小米、OPPO和Vivo三家的手机互联,唯独缺少了CarPlay,不知道什么时候官方能OTA更新一个。
我用的是一加,所以恰好也能连上。支持的APP还是不少的,除了官方的天气应用,加上常用的网易云、喜马拉雅和B站都有映射版本,嫌原生应用另外登录麻烦的话强烈推荐。但是保持连接需要占用车载热点,这时候其它乘员就不能蹭车里的Wifi了。
音响方面,全系20扬声器的配置已经很充足了,音效方面对人声的解析没有问题,不过对于重低音的解析会有些单薄,甚至有些压缩率相对较高的歌曲会出现低音部分有破音的感觉。
所以我个人建议,可以在后台把音效从默认的“原声”改成“影院”,空间音效打开,听上去会饱满很多。
座椅方面,P7+这一次给得真的很多了。前排座椅填充很足,柔软度很好,坐进去之后会有整个人微微陷入其中的感觉,加上中控台的厚度略大,甚至有一种半躺在座椅上开车的错觉,然而短促的车头、急剧下压的前机盖角度,让前方的视野依旧开阔。但实际上打开车门,还是要多弯点腰才能够得到地面的。
后排相比起老P7更是一个天、一个地一般的差别。柔软度出色,头部空间对于一台轿跑车来说堪称夸张,以我1米74的身高来试,起码有一拳半的余量。
当然,这样的空间除了得益于大角度的后风挡之外,还有头顶没有遮阳帘、几乎直对玻璃的取巧之处。好在天幕的隔热和遮光效果还是不错的。靠背角度也可以打到很低的位置,实现半躺坐姿,坐垫长度也很足。配置方面更是下了“狠手”:标配电动靠背、通风、加热、按摩功能,右侧的“老板位”还附带小桌板。
不过后排还有些小细节的纰漏:前排座椅调到最低位置时,提供给后排放脚的空当是不足的,这时候可能会因此出现坐垫撑不住大腿的问题。另外,后排的安全带缺乏一个足够宽的倚靠边缘,在调节过座椅靠背之后可能会被椅背夹住。
后排提供了一个8英寸的Console屏幕,流畅度没有问题,功能性方面囊括了后排座椅的所有常规功能和车载的原生多媒体,尺寸足够用来看视频了。不过安装位置实在太靠下,真要用来看视频的话时间久了脖子会酸。带着小朋友出门时,孩子不是猫着腰就是干脆蹲在地台上看的,家长们要留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