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从“销量王”到“打折王”:豪车神话的崩塌
巅峰时期,国产奔驰A级在中国月销超7000辆,终端优惠后14万就能圆梦“大奔”的传说,曾让无数年轻人趋之若鹜。但到了2025年,这款车的中国市场销量已暴跌至月均2000辆,成交价甚至低于大众速腾,却依然无人问津。
产品力成致命伤:
1.3T发动机+扭力梁悬架:这套“低配组合”被网友调侃为“奔驰标值10万”,与同价位国产车的2.0T+多连杆形成鲜明对比。
维保成本劝退:一位车主吐槽:“保养一次花3000元,感觉自己开的是50万的车”。
奔驰中国区高管曾私下承认:“A级的存在,正在稀释品牌溢价。”
二、电动化绞杀下的“战略弃子”
奔驰的转型刀锋,首先砍向了最不赚钱的车型。A级基于传统燃油平台打造,无法兼容电动化技术,而奔驰为MMA电动平台已投入超140亿元。
断腕逻辑:
聚焦高利润市场:保留CLA、GLA等高溢价车型,新一代纯电CLA续航超700公里,售价预计突破30万。
规避“大众化”风险:A级终端价跌破15万,与丰田卡罗拉价差仅3万,严重冲击品牌高端形象。
应对合规成本:欧盟2035禁售燃油车倒计时,每辆燃油车的碳排放罚款高达数千欧元。
三、行业地震:BBA集体“砍低端”
奔驰并非孤例,一场席卷豪华车市的“去低端化”风暴正在上演:
宝马1系:2023年停产,由国产2系接棒,起售价上探至25.99万。
奥迪A1/Q2:2026年停产,A3销量同比下滑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