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当前位置:易车> 小米SU7> 小米SU7销量> 摘要详情

小米SU7并快速实现了销量增长

小米SU7并快速实现了销量增长

摘要来自:《性价比vs智价比,造车作战下半场,小米华为谁更强?》

【易车摘要频道】下列精选内容摘自于《性价比vs智价比,造车作战下半场,小米华为谁更强?》的片段:

同时,SU7的性能取向也隐含了突破进取的情绪,配合雷军“压上全部身家再次创业”的营销故事,即在感性上有效激活了其粉丝群体,理性上也能获取普通客户的认可。市场数据显示,小米SU7上市9个月,销量就达到了13.5万辆,这对于首次造车的选手而言,无疑意味着巨大的成功。

不过,我们也必须看到,小米汽车在三电等核心技术上,仍然在一定程度上需要与供应商的合作研发。并且,在智能化关键领域,小米依靠于外采的高通和英伟达芯片,并在今年2月才进行了端到端全场景智能驾驶(HAD)的全量推送,需要加快步伐。

再来看华为,其关键词是智价比。或许是通信基建起家的基因作用,华为一直坚持不造车战略,而是要做智能车时代的博世,成为智能车背后的底层支撑。

可以说,从芯片到算法再到应用级的多层次技术自研,华为系的车型在智能驾驶、智能座舱、三电技术等领域均有行业领先的表现,在智能化的赛道中优势明显,也收获了良好的市场反馈。

具体而言,在算力层面,华为在车端有自研的昇腾芯片作为算力支撑,在云端算法迭代上,有着自有的超算中心与云服务。

对于高阶智驾,2024鸿蒙智行Tech Day中,华为就宣布全量推送ADS 3.0智驾系统,具备端到端能力。

而从市场表现上看,截止2025年3月19日,华为鸿蒙智行累计交付68万辆,与车BU合作的厂商朋友圈更是不断扩大。

对比之下,小米固然有着极强的市场表现,但在变革时代,核心技术才是核心竞争力。

凭借对于新能源、智能化核心技术的掌控,华为系车型不仅能够在产品定义、渠道、营销等方面持续进步,更能从技术供应商视角构筑底层优势,构筑真正护城河。

小米后发侧面突破,华为先手正面布局

基于上述逻辑,华为的技术领先又引发了公众新的疑问,面对占据优势的华为,小米造车为何能够一炮而红呢?这还要从两家企业的布局思路说起。

基于较早的时机,华为系入场时所面对的,是一个传统汽车仍占主流,蔚小理刚刚完成淘汰赛,除特斯拉Model 3/Y之外,几乎没有强势智能车存在的环境。在这种背景下,华为系作为技术实力的强势方,直接选择市场容量较大的车型细分进行正面作战,就是一种合理且高效的策略。

事实也正是如此,面对SUV车型扩张,轿车市场萎缩的现状,华为系就以多款SUV组成主力军进行正面作战,并快速实现了销量增长,有效提升了市占率,形成了强有力的销量势能。

而小米作为智能车圈的后来者,面对早已形成规模的智能化正规军,硬刚显然并不是一个好选择。更为合理的策略,就是找到目前智能车竞争烈度较低的细分领域进行切入,搞一出“绕后奇袭”,在次要市场站稳脚跟。

小米SU7作为二十万级别少有的智能化轿车,直接用性能长板和价格优势踢馆了Model 3,就是这一策略的生动演绎。

那么,面对小米的绕后奇袭,坐拥优势技术和优势销量的华为系又该如何应对呢?

CopyRight © 2000-2025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