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起亚集团凭借647万辆的年销量排在了榜单第三,市场份额达7.7%,之所以有好的表现,源于现代起亚成功把握住欧美市场对高性价比电动车的需求,IONIQ5/6系列通过800V高压平台与领先的能效管理,在美国EPA续航榜单中多次登顶。其氢燃料电池车型NEXO在欧洲市政用车市场也取得突破,累计销量突破10万辆,成为多元化技术路线的代表车企。
NO.4 Stellantis集团
市场份额:6%
虽然Stellantis集团以6%的市场份额排名榜单第四,但净利润出现了41%的大幅下挫,虽然Jeep牧马人4xe插混版在北美持续热销,但标致、雪铁龙等品牌在欧洲新能源市场节节败退。目前集团正在谋求电动车生产成本进一步降低,同时与零跑汽车的合作也被看作新的机会。
NO.5 雷诺日产
市场份额:6%
雷诺日产以6%的市占率位列榜单第五,但目前主要的问题是内部整合仍未彻底解决。日产受困于财务亏损,不得不暂停固态电池项目,转而与比亚迪合作开发磷酸铁锂电池。而雷诺则通过拆分电动车业务上市募集资金,目前集团急需一台新车型来提振整体销量。
NO.6 比亚迪
市场份额:5%
比亚迪5%的市场份额首度跻身全球第六,41%的销量同比增速在前十车企中最为亮眼。目前比亚迪已经通过三电系统和智能化配置建立起品牌的护城河,旗下海豚、元PLUS等车型在东南亚市场市占率突破15%。不过高端品牌仰望还需进一步突破,这样才能提升比亚迪的品牌影响力和内在价值。
NO.7 吉利集团
市场份额:4.7%
排在榜单第七的车企是吉利集团,拥有4.7%的市场份额,与比亚迪一样,吉利同样保持了21%的正增长,这主要源于其全球化布局。目前极氪品牌通过了欧盟整车认证,沃尔沃EX90搭载的Luminar激光雷达方案,使其在IIHS主动安全测试中获历史最高分,但后期订阅模式仍需优化。
NO.8 美国通用
市场份额:4.7%
美国通用的市场份额下滑至4.7%,其中最大的影响主要源于中国市场收缩。旗下电动架构奥特能平台虽在北美市场帮助凯迪拉克LYRIQ取得6.8万辆年销量,但中国合资企业上汽通用的新能源转型滞后,微蓝系列车型月销不足千辆,同时凯迪拉克新能源车型在国内表现不佳。
NO.9 美国福特
市场份额:4.4%
美国福特的市场份额为4.4%,排在了榜单第九,与美国通用一样,福特在中国市场同样遭遇了较大幅度下滑,MustangMach-E在中国市场的失利,迫使福特将亚太研发中心转向印度。而放眼全球,F-150Lightning的产能释放让其在北美市占率达68%。
NO.10 日本铃木
市场份额:4.1%
作为一个精准聚焦小型车市场的品牌,日本铃木的市场份额为4.1%,排在了榜单第十。从旗下车型表现来看,WagonREV在印度连续12个月蝉联电动车销冠,1.5万美元的售价配合政府补贴后仅需0.8万美元,性价比成为其核心竞争力。但在欧洲市场,其微型电动车遭遇Stellantis集团的强力竞争,市占率下滑至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