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当前位置:易车> 小米SU7> 小米SU7自动驾驶> 摘要详情

小米SU7当辅助系统被误当“自动驾驶”

小米SU7当辅助系统被误当“自动驾驶”

摘要来自:《小米SU7事故思考:智驾远未成熟,辅助不能撒手!》

【易车摘要频道】下列精选内容摘自于《小米SU7事故思考:智驾远未成熟,辅助不能撒手!》的片段:

小米汽车又“热搜”了,只不过这次的“热搜”,谁都不想看到。3月29日深夜,安徽德上高速池祁段的一声巨响,不仅撕碎了三个家庭的希望,也撞碎了智驾的“皇帝新衣”。当科技神话遭遇人性弱点,当辅助系统被误当“自动驾驶”,不仅是生命安全在为行业狂热买单,一个需要全社会反思的“真相”也浮出水面:智驾远未成熟,辅助不能撒手。

事故车辆行车记录仪显示,系统提前200米检测到障碍物并发出预警,但驾驶员接管车辆时仅剩1.8秒反应时间。在116公里/小时的高速下,普通人从察觉危险到踩下刹车的反应时间至少需要0.75秒,剩余时间连完成一次紧急转向都捉襟见肘。更致命的是,碰撞后车门因电子锁失效无法打开,最终三名乘客被困于火海中。

“系统已尽责”的托词难掩技术漏洞。有业内专家指出,L2级辅助驾驶本质是“人机共驾”,但部分车企宣传时的不当话术,让用户模糊了其与“自动驾驶”的界限。事故车辆为小米SU7标准版,未配备高配车型的激光雷达与更高算力芯片,夜间感知能力下降40%。家属控诉,低配车型电池安全技术同样“减配”,导致碰撞后迅速爆燃。

“买低配车却指望Max版的安全性能,就像用老式诺基亚却要求5G网速。”网友的讽刺直指行业痛点。当技术狂奔裹挟商业利益,安全底线正在被悄然突破。

事故暴露的不仅是技术缺陷,更是制度与人性弱点的共谋。涉事司机驾照被暂扣却仍能租车,共享平台审核漏洞成为“致命助攻”;事发路段施工警示不足,反光锥替代规范过渡带,道路设计缺陷成为“隐形杀手”。

近年来,随着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智驾已经成为新的焦点。尤其是进入2025年以后,很多业内大佬都以“智驾”为卖点,大力推崇高阶智驾“全民共享”,一场关于“智驾平权”的较量,正愈演愈烈。

然而,这起悲剧撕开了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安全平权”谎言。部分车企为降低成本推广智驾,将激光雷达等关键传感器列为“选配”,但却仍开放高阶智驾功能;宣传中“0接管”“自动避障”等话术,让大多数用户误将L2级系统视为自动驾驶;电池安全、电子门锁等关键设计缺乏强制规范,事故后车门锁死、爆燃问题屡现。这种“安全分级”策略,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对用户造成误导,更残酷的是,或许也无形中让用户成为技术迭代的“试验品”。

CopyRight © 2000-2025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