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克萨斯这个品牌留给消费者的印象从这个品牌进入中国以来就是高级、豪华、格调等,当然偶尔有一些对于动力过于稳健和顺滑的描述也很符合它并不追求极致运动感的定位。就像最贵的雷家跑车LFA零百加速都比不过几十万的国产新能源一样,追求不同。而这一次受邀试驾雷克萨斯全新RZ车型,就让我感受到了雷克萨斯在电动化方向的追求和思考,让我真切的体会到了为什么丰田极早布局了混动并一直坚持,到了纯电时代后依旧不想与传统纯电车型囹圄,死守燃油质感的原因。
电气化之后的雷克萨斯与丰田其实不同,作为母品牌的丰田体量更大,需要获得的认可度更高,所以必须要给消费者一些够硬的产品点来提升竞争力,比如新加入的硬件配置,更高科技的直观感受等。但是雷克萨斯其实并不需要这样做,购买雷克萨斯的消费者在乎的并不是功能配置带来的性价比。比如买ES的消费者不会在乎这是一台“换壳“的亚洲龙,事实上典雅的内饰氛围,精致的细节体验以及一些品牌附加的价值在消费者心中已经值回了”换壳“的票价。这台纯电的RZ自然也无法去套进丰田的哪款车中,因为它的追求就是日常使用和驾驶的极致体验,而不是我的功能比你更多和”我的盔甲比你滴好看“。
雷克萨斯RZ作为一台中型SUV,并且是雷克萨斯的纯电车型,在整个理念上是传承了雷克萨斯的传统并融入了很多向新的元素。让人一眼就能看出这是一台雷克萨斯,并且能够感觉出来是一台不一样的雷克萨斯。外观方面细节不多说,不过我想分享的是家族设计的一点变化,燃油时代雷克萨斯标志性的纺锤前脸在RZ上进阶了,事实上是从纺锤格栅铺开成了真正的纺锤前脸。大体看是纺锤的形状,不过再也没有了明确纺锤边界的镀铬钩边。
如果RZ的前脸设计象征着雷克萨斯从油向电的思考,那么尾部设计就是雷克萨斯保持调性并且坚定电动化的决心。翘臀、贯穿、熏黑、带字母,并且线条简洁凌厉,一看就是一台正向未来驶去,追寻未来的车。
关于内饰方面,RZ走的是与传统雷系燃油车截然相反的极简风格,没有过多的线条和花纹也没有花里胡哨的其他设计,就连氛围灯也只是灯而不是灯带。车内屏幕尺寸倒是不小,更是极简的操作风格,但是除了车辆控制之外,作为CarPlay的屏幕才是它最主要的作用。车内门板、中控、座椅等处所有的材质都不来自动物,很环保触感也很舒适。小尺寸的方向盘精准精巧精致,触感简直超一流,不留指纹不留油,而且像婴儿的脸颊一样顺滑。与之体验相反的就是RZ的换挡旋钮,需要捏住外环向下压之后左右旋转来挂档,完全不会误触,但是也并没有想象中那么优雅。
此次试驾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RZ这台车的动态感受,官方宣称的大概是让一台纯电车有燃油车一样的动力感受,但是RZ这台车明显是超额完成了任务。首先是动力感受,RZ 450e配备了双电机和四驱,前后电机功率分别为150千瓦和80千瓦,DIRECT4电子动态四驱系统让整台车的动力控制相当之细腻,油门像是长在了脚上,哪怕是一个勾脚趾的动作,也能通过油门踏板精准的反馈到动力表现上。加速质感相当之线性,那种完全“under contra”的感觉简直太棒了。而且RZ的动力表现也是相当优秀且激进的,高速路段时超车就像起步一样轻松,时速超过120km/h之后动力也没有任何衰减,甚至变得更亢奋了,稍微不注意时速就超过160km/h了。
除了动力线性且激进,RZ在这个整个车身姿态的控制方面也颇有造诣。不论是低俗转弯还是高速变道,车身的侧倾都抑制的很到位,甚至瞬间的方向盘动作都几乎对车内乘客的坐姿产生不了什么影响,只有在圆形螺旋的道路上才能感受到离心力被施加在了身上。当然,加速时完全不抬头,刹车时点头的动作也很轻,这种体验让你完全找不到车辆的极限,甚至总感觉离极限还很远。
另一个方面是滤震,RZ这台车给我的最大的一个感受就是好像车内的所有部件都装配了阻尼器,没有任何地方是采用硬连接的,并且所有的反馈都相当舒服。试驾过程中除了走了高速环线以及城区拥堵,还刻意找了一小段非铺装路面,而RZ的表现却出乎意料的好。明显的坑洼路面车内实际感受到的震动很小,更多细碎的颠簸更是直接帮你抹除了,虽然路感并没有清晰到一块石子一个小颠簸都能感受到,但是整个舒适性表现完全不愧于它豪华格调的定位。
侃车说:
RZ作为雷克萨斯第一台纯电车型,它的整个表现力直接反映了雷克萨斯对于未来纯电时代的预期和看法。就目前来看,雷克萨斯并没有像奔驰那样用EQ系列企图重建和颠覆,甚至截然相反的在实际感受方面只攫取了纯电动力优势的一些方面,整体驾驶质感依旧在还原和提升燃油车般的质感。不过从我实际试驾的感受来讲,这种专注提升驾驶质感的回归本源的行为是成功的,原因无他,因为雷克萨斯的用户其实和雷克萨斯的车一样,追求的是一种纯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