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当前位置:易车> Halo外观摘要> 摘要详情

Halo外观-前轮

Halo外观_前轮

摘要来自:《CARmerARacELAB|Formula E Gen》

【易车摘要频道】下列精选内容摘自于《CARmerARacELAB|Formula E Gen》的片段:

如果用一个关键词描述Gen3赛车给我的第一印象,那一定是未来感。这台车整体的轮廓与战斗机相仿,无论是三角形的整体形状,鲨鱼鳍两侧的导风通道还是垂直尾翼都容易让人联想到战斗机的外观。新车的简化相比Gen2EVO来说,主要体现在部件的融合,前轮后侧破风板的去除,还有前翼与尾翼的去一体化的分体式组装。某些设计概念的目的上与F1赛车相反,后者为了减少涡流的产生,降低跟车的难度,更注重前翼与尾翼的端板一体化。考虑到电动方程式赛车的速度与F1的差异,前者需要的下压力显然更少,并且在比赛中的能量管理战略通常使赛车在直道上的状态为全油门加速-松油门滑行-刹车进行能量回收的变化,外观设计在产生阻力和乱流的方面的考虑会更少,也就给了更多的自由度。

新车的发光Halo的灯饰也分配到了尾翼端板前端和Halo前端,这样的设计突出了新车的宽度,并且在预告图上面看起来就像小时候玩的四驱赛车一样炫酷。

-双层前翼回归-

双层前翼在Gen1赛车的第二版上仍然是一体化的。上层副翼与较厚的,做成锥形挡在前轮前方疏导气流绕过前轮的前防撞结构连接,这对于前部下压力的增强作用显著。在没有机会在正赛中使用的Gen2 EVO赛车中,双层前翼回归,与Gen1第二版不同,副翼并未连接至鼻锥,因为Gen2采用低鼻锥的设计,而Gen1采用的则是凸出明显的高鼻锥。在Gen2 EVO中的上层副翼除了产生下压力和整理前轮上方的气流之外,还会一定程度上帮助下方的低压区轮胎前方气流的外推(图示如下)。

在Gen3赛车上的双层前翼则采用了更加独特的设计理念。其摒弃了上述两台赛车的一体化前翼,转而采用了尺寸更大的端板来连接主翼和上层副翼。高鼻锥的设计让上层副翼能够连接到鼻锥上,至于采用高鼻锥的原因会在后文提及。此外,由于实车图与渲染图细节的不同,主翼有开槽,使气流向下更多进入底板,这与某些民用车的主动式前唇相似,比如法拉利的296GTB。在前轮前方的一小片襟翼则是该部分唯一可调节的地方,该部分除产生下压力外更主要的是上洗气流,避免更多地接触前轮。内折的端板从侧面上看更像是一个向赛车前方倾斜的平行四边形,对于轮胎下方乱流的疏导也留出了空间。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