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当前位置:易车> MG4 EV动力摘要> 摘要详情

MG4 EV动力-稳定性

MG4 EV动力_稳定性

摘要来自:《​从“产品力”的独唱到“国际资源综合性整合”的大合唱》

【易车摘要频道】下列精选内容摘自于《​从“产品力”的独唱到“国际资源综合性整合”的大合唱》的片段:

不光是整车企业,在新能源产业链重要一环的动力电池方面,中国企业早已先行。宁德时代、国轩高科、欣旺达、中创新航等国内领先电池厂商已经在德国、法国、匈牙利等欧洲国家投资建厂,除了向欧洲车企供应动力电池以外,也为未来为中国车企在欧洲的生产提供保障。

正是由于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在欧洲市场的这些频繁和高调的动作,即使在市场占有率和产品知名度仍然有限的情况下,欧洲的竞争对手们已经感到了紧张和威胁。

出海面临的挑战:政策监管、供应链整合与运营成本

和任何一个出海的行业一样,中国汽车在出海过程中受到的挑战是不可避免的,尤其是欧洲这样的汽车市场重镇。达到规模市场份额、实现本土化生产,不论是来自当地政府或竞争对手的阻力,还是营商环境、政策法规和消费需求的不同,都是中国车企需要认真考量的因素。

1)政策监管

在欧洲建厂虽然可以一定程度上规避贸易关税的价格劣势,但这也意味着中国车企将直接面对当地的政策制定者和监管部门。在欧洲打击中国新能源汽车意图明显的情况下,政策障碍的加码是大概率事件。以电池为例,欧盟在今年8月正式生效的《欧盟电池与废电池法规》要求电池生产企业满足碳足迹、材料回收利用率以及全生产环节的可追溯性,明面上是为了使欧盟能够达到碳中和目标,实际上是在给欧盟以外的电池生产商增加额外的合规成本和信息技术泄露的风险。此外,愈来愈严格的法案例如,在讨论中的“Critical Raw Material Act (CRM)”(关键原材料法案)、“Carbon Border Adjustment Mechanism (CBAM)”(碳边界调整机制)等都会给中国车企带来更为长期且结构性的影响。

即便中国车企能够做到合法合规,有针对性的监管和打击的风险依然存在,尤其是智能化、互联网、自动驾驶和大数据等敏感领域,它们往往受到欧美政府有针对性的审查和打击。例如TikTok在美国以威胁国家安全等理由遭受审查和禁令,华为5G设备在欧盟被明令禁止,还有今年印度政府强行低价收购上汽名爵的印度合资公司,并要求上汽交出核心技术。这都可能发生在中国汽车出海欧洲的过程中。

2)供应链整合

在中国,新能源汽车已经拥有相当成熟的产业基础和供应链体系, 得益于本土制造业、电池、IT互联网等相关产业的长期积累,中国新能源汽车在电动化、互联网化和智能化方面均处在领先地位。但是,汽车产业链涉及范围广并且复杂性高,将国内的供应链完全照搬到欧洲,是一项不太可能的任务。并且中国汽车行业打造新能源汽车产业链花了10多年时间,不管是照搬国内还是培养欧洲现有的供应链基础,中国车企需要极大的时间、金钱和耐心。

除此之外还有另外一个问题,由于能源危机和通胀问题,欧洲自身的汽车产业链稳定性也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根据欧盟统计局今年8月份发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第二季度欧盟企业申请破产数量已经连续第六个季度增长。与上一季度相比,破产数量环比增加8.4%。如果中国车企贸然投资供应链环节,未来也有可能面临能源和通胀所带来的成本和投资经济效益的问题。

3)营运成本

在人力成本方面,欧洲发达国家的人工要比中国贵几倍,例如德国和法国的最低工资分别为3.5万元人民币/月和3.2万元人民币/月,即便在相对便宜的斯洛伐克也达到了1.5万元人民币/月,而中国平均最低工资只有5千多元人民币/月。并且欧洲持续的通胀压力和劳动力短缺将会导致人力成本进一步上涨。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