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海鸥驾驶

易车知识库 海鸥

205条内容

进入知识库

My车轱辘

关注

至于吉利千里浩瀚高阶智驾,提供H1、H3、H5、H7、H9共5大层级智驾方案。其中吉利旗下极氪品牌将采用“千里浩瀚H7”和“千里浩瀚H9”两套智驾方案,千里浩瀚H7智驾方案通过标配两颗英伟达Orin-X智驾芯片、1颗激光雷达等传感器,可实现高速NOA、城市无图NOA等功能。而千里浩瀚H9智驾方案则是配备了5个激光雷达,算力进一步提升,可以在高速和城市快速路实现L3级智能驾驶

值得一提的是,特斯拉作为全球智能驾驶领域的技术先锋,依旧坚持纯视觉感知技术路线,依靠摄像头感知和数据处理能力,替代激光雷达和其他传感器实现智能驾驶。虽然在中国道路表现还存在很多不足,但在其他国家和地区,特斯拉FSD已经受到了广泛认可,实现了城市道路 Autopilot 自动辅助驾驶

整体来说,各大车企基本是选择两条技术路线并行:一是依托激光雷达的“多传感融合技术”;二是依靠视觉和算法的“无图纯视觉技术”。当下各车企正不断突破技术瓶颈,降低造车成本,加速普及高阶智驾。当然,目前这两大技术路线并不是尽善尽美的,车企还需要投入更多的研发力量和资本,才能带来更加安全、智能、便捷的高阶智驾体验。

实际上,不管是哪家车企,都在朝着“无人驾驶”的终极目标前进。按照人类的畅想,终有一天能够坐上无人驾驶的汽车,只要输入目的地,无须人为介入就能安全、顺畅、快速地抵达。究竟是美好的想象还是即将成为现实?相信很快就会有答案!

展开查看更多

老司机侃侃车

关注

桂生悦所指的,一年多前说智驾是骗局,大概说的就是比亚迪王传福,2023年4月份,王传福近期在一场演讲中指出:无人驾驶那都是扯淡,弄个虚头巴脑的东西那都是忽悠,是被资本裹挟,它(无人驾驶)就是一场皇帝的新装。

我们不站任何一方,但是必须得说,王传福这里说的是无人驾驶,而不是智能驾驶,这两种还是有很大的区别的。

无人驾驶指的是什么?往往指的是全自动驾驶,完全代替驾驶者操纵车辆,自行完成环境感知、路径规划和车辆控制,无需人类干预。无人驾驶≠智能驾驶,智能驾驶更多地类似于“辅助驾驶”,目前的智能驾驶,都还只是辅助驾驶的范围内,所以压根也算不上无人驾驶驾驶者不能完全放任车辆自己驾驶,所以法律规定,驾驶者在开启智驾之后,必须在一段时间内触摸方向盘。

所以,王传福2023年说无人驾驶是扯淡,但是2025年推出全系普及智能驾驶,我觉得也并不冲突,而比亚迪也确实是第一家宣布全系普及智能驾驶的车企,并且不是期货,旗下带有智能驾驶的车型是马上上市。

展开查看更多

阿喵汽车本人

关注

另一方面,部分人又过高估计智驾能力,从不信任不敢用,逐渐尝试到完全信任后麻痹大意,将智能驾驶辅助当成自动驾驶,这是非常糟糕的,容易引发交通事故。

展开查看更多

优视汽车

关注

数据显示,2024年乘用车L2级及以上辅助驾驶渗透率约为55.7%,而2025年首季度智能驾驶渗透率直接突破65%,这场由比亚迪掀起的智驾革命,正在重构十万级市场的竞争格局。

与某些品牌"科技奢侈品"的定位不同,比亚迪再次以颠覆者姿态打破行业定律。3月11日,比亚迪海洋网11款车型智驾版上市,其最新发布的天神之眼智驾,正以售价6.98万起的海鸥车型,将高阶智驾配置下探至主流消费区间。

这场降维打击的背后,是比亚迪垂直整合体系支撑的底气——从三电系统到智驾芯片,从算法开发到传感器总成,全产业链自研能力构筑起难以逾越的技术护城河。

编辑刚刚在下午试驾了搭载天神之眼 C - 高阶智驾三目版的海豹06DM-i,作为比亚迪海洋网的热门车型,它的高快领航辅助令人印象深刻,跟车、加减速、上下匝道以及并线的时候都堪称丝滑,非常像一个老司机的“手法”与“脚法”,全程60多公里的高速虽然不长,但全程没有接管,方向没有“画龙”,遇到高速cut-in、施工路段也是稳稳减速,给人一种稳重的感觉。

试驾结束之后,编辑仔细研究了这台车的智驾硬件设备。天神之眼 C - 高阶智驾三目版,从名字就知道,这台车搭载了三个前视摄像头,包括一个长焦摄像头以及两个广角摄像头,说白了就是一个看得远,两个看的广。真有“二郎神开天眼”的意思。整车共搭载12颗摄像头、5颗毫米波雷达、12颗超声波雷达,对于主要服务高快领航智驾的感知硬件来说,属实是相当不错了。

当然,天神之眼 C还不止是高快领航,还有自动泊车、主动安全,以及城市记忆领航功能。当晚,在海洋网智驾车型发布会上,比亚迪海洋网销售事业部总经理张卓还给我们带来了两个新鲜的信息:天神之眼 C的城市记忆领航,将在年底前推送给所有用户。

这就意味着,哪怕你买的是售价69800元的智驾版海鸥,年底你就可以在上下班路上交给智驾开了。在此之前你只需要自己开一次,让系统学习一遍即可。几万元的车还带“城市辅助驾驶”,说它不香都很难。

展开查看更多

引擎

关注

回望过去,在电动化的“上半场”,比亚迪海洋网已赢得超440万用户的选择和信任。进入智能化的“下半场”,海洋网实现了7-30万元价格区间“天神之眼”高阶智能驾驶辅助系统的全覆盖。就这一手牌打出去,着实给了友商不小的压力。

比亚迪能够一口气推出众多车型的智驾版,自然是有备而来。像他们家的天神之眼高阶智能驾驶辅助系统,也不是一蹴而就。

2018年,比亚迪就全面研发ADAS,量产方面很快也就跟上了。“天神之眼”高阶智能驾驶辅助系统的首发,就是在2023年。几年的时间,比亚迪进步很大,随着智驾数据的疯狂积累,后续天神之眼会被训练成什么样,这是一件相当值得期待的事情!

C:\Users\nan.zhang\Desktop\【配图】海豹06DM-i智驾版\配图四.jpg

比亚迪天神之眼智能驾驶辅助系统,主要有天神之眼C-高阶智驾三目版(DiPilot 100)、天神之眼 B-高阶智驾激光版(DiPilot 300),以及天神之眼 A-高阶智驾三激光版(DiPilot 600)。

其中,天神之眼C可实现高快领航功能,在高速和快速路上,支持自动上下匝道、自主变道超车等20+项驾驶辅助功能。发布会前一天,我们又重温了一回这套驾驶辅助系统的表现。整体表现稳定,不会给你带来什么驾驶上的负担,同时其各种自动泊车辅助也很好用,给用户的用车体验加分不少。

展开查看更多

郑谊

关注

搭载了高阶智驾的比亚迪车型,不仅可以实现高快领航 HNOA、代客泊车 AVP、记忆领航 MNOA 等,还能提升驾驶的便利性和安全性。与竞品相比,为消费者提供了更丰富、更先进的驾驶体验,从而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

同时,比亚迪开启的全民智驾时代,也让用户看到了比亚迪在智能驾驶领域的技术实力和创新能力,有助于提升品牌的科技感和高端形象,增强品牌在消费者心中的认可度和美誉度,使消费者更愿意选择比亚迪的产品。

展开查看更多

星城车友

关注

2025年2月26日,特斯拉全自动驾驶(FSD)系统正式登陆中国市场,这一里程碑事件不仅关乎特斯拉的全球战略布局,更有可能改写中国智能驾驶市场的竞争版图。身为一名拥有超过二十年经验的汽车产品经理,同时也作为消费者和车主,我深刻理解这一变革对购车及用车体验的深远影响。接下来,我将基于市场数据、用户反馈以及行业趋势,进行深入剖析,旨在为消费者提供切实可行的建议与指导。

https://oss-beijing-m8.openstorage.cn/cloud-gc/wx/official-account/image/2025-02-27/ad42535f509144f2b15aed97691d8bb0.jpeg

特斯拉FSD的推出,象征着中国智能驾驶领域迈入了一个重要阶段。该系统集成了多项关键功能,售价为64,000元人民币,专为已购置FSD服务的车主设计,其核心特性涵盖:导航辅助(在受控道路与城市道路上引导车辆通过匝道及交叉路口)、交通信号识别(识别并响应交通信号灯,执行直行、左转、右转或掉头等动作)、智能变道(依据行驶速度和路线自动调整车道)以及自主路径规划(在未设定导航时根据实际路况选择最佳路线)。然而,值得注意的是,特斯拉明确指出,这一版本与美国市场版本不同,并未能达到完全自动驾驶的水平,仍需人为监控,且目前仍处于技术测试与优化阶段。

https://oss-beijing-m8.openstorage.cn/cloud-gc/wx/official-account/image/2025-02-27/fbb25ae4062f4c4e9e41180ebcc4be26.jpeg

FSD 6.4万元的定价引发了广泛讨论。与之形成对比的是,比亚迪的“天神之眼”系统免费搭载在包括售价69,800元(约合9,555美元)的海鸥车型在内的多款车型上。该系统集成了三个版本,其中最高版本配备了三颗LiDAR传感器,具备城市道路驾驶的能力。小鹏汽车计划推出L3级别的自动驾驶技术,而长安汽车则表示,今年将把激光雷达技术应用于10万元级别的车型中。

https://oss-beijing-m8.openstorage.cn/cloud-gc/wx/official-account/image/2025-02-27/be67a6dc0c204fc3997dc893258676f2.jpeg

这一对比结果显示,特斯拉的定价策略或许更契合那些对品牌忠诚度高且付费意愿强烈的用户群体,而国产品牌则凭借全系标配来争夺大众市场份额。比亚迪的免费策略可能会进一步激化价格战,使得特斯拉不得不考虑调整其策略或推出订阅模式,以降低用户的初始成本。

https://oss-beijing-m8.openstorage.cn/cloud-gc/wx/official-account/image/2025-02-27/8072a7d6bcda406ba932385c724f8b8f.jpeg

作为消费者,我对FSD的实际使用体验格外关注。初期用户反馈表明,系统在一些场景下表现尚可,比如在导航辅助以及交通信号识别方面;然而也存在问题,像是在自行车道和公交车道上的表现欠佳,甚至还可能出现闯红灯或者错误变道的情况。

安全是至关重要的考虑因素。特斯拉在美国的FSD系统曾因事故而备受争议,而在中国市场,监管部门要求严格遵循数据隐私与安全准则,特斯拉需与本土公司合作处理地理信息,以确保合规性,这或许会对系统的本地化性能适配产生影响。

https://oss-beijing-m8.openstorage.cn/cloud-gc/wx/official-account/image/2025-02-27/44a2aee5d73945d5bd77266501ed271b.jpeg

买车和用车时,FSD的引入带来了更多选择,但其高昂价格可能阻碍其广泛普及。消费者需要在成本与收益之间进行权衡:64,000元的费用相当于一辆经济型电动车的价格,是否值得取决于个人的需求和预算。相比之下,比亚迪和小鹏的系统更具普惠性,尤其适合价格敏感的二三线城市用户。

https://oss-beijing-m8.openstorage.cn/cloud-gc/wx/official-account/image/2025-02-27/247c45c5ca924125b39d1da637c942f3.jpeg

未来,智能驾驶技术的普及步伐预计将加快。地平线创始人余凯预测,2025年将标志着智驾技术的普及拐点,未来三年将迎来“脱手驾驶”的时代。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也指出,到2025年购车时,智能驾驶将成为一个不可或缺的考量因素,未来两到三年内,智能驾驶配置将成为车辆的标准配备。

以下是FSD与竞争对手的对比表,基于近期市场数据:

https://oss-beijing-m8.openstorage.cn/cloud-gc/wx/official-account/image/2025-02-27/5124473082ae4446bc4e71163ed86ef0.jpeg

这一对比显示,特斯拉FSD在功能上具有一定优势,但定价和普及性面临挑战。

总结与建议

特斯拉完全自动驾驶系统(FSD)的引入标志着中国智能驾驶市场进入一个关键阶段,然而,高昂的价格和激烈的市场竞争可能对其普及构成挑战。对于消费者而言,我的建议是:如果预算允许且偏好知名品牌,那么选择FSD可能是明智之举;若追求高性价比,则国产品牌提供的免费或低成本解决方案或许更合适。展望未来,随着智能驾驶技术的广泛应用,道路安全有望得到提升,但用户必须适应这些系统的局限,确保行车安全。

展开查看更多

引擎真探

关注

在汽车科技的前沿阵地,特斯拉与比亚迪的对决正酣,尤其是自动驾驶领域,两者的技术路线和商业策略碰撞出激烈火花,今天就来深度剖析这场“纯视觉派”与“激光雷达党”的较量。


简约仿生与务实冗余的碰撞


特斯拉的纯视觉路线,堪称汽车界的“极简主义”大师。马斯克受人类视觉系统启发,认为双眼足以应对复杂路况,于是特斯拉的Autopilot系统凭借全球300万辆车、100亿英里真实路况数据,构建起自动驾驶的“数字生物进化树”,试图用海量数据喂饱算法,让车辆像人类一样“看懂”世界。

这种做法省去了激光雷达模块,直接颠覆传统汽车供应链,但在中国,因本土化数据不足,面对动态潮汐车道、非标路障等场景,纯算法驱动模式暴露出跨文化场景的脆弱性。

反观比亚迪,走的是东方智慧的“务实冗余”之路。其“天神之眼”系统,用激光雷达点云、毫米波雷达、摄像头组成异构感知网络,在重庆黄桷湾立交等复杂路况中实现厘米级定位,把工程师智慧深度植入系统。看似增加硬件成本,实则通过规模化生产摊薄,形成“硬件预埋-数据迭代-功能解锁”的商业闭环,比如海鸥车型就搭载了智驾功能。


软件霸权与硬件帝国的交锋


特斯拉FSD6.4万元的定价,尽显硅谷“软件定义汽车”思维。特斯拉单车利润超7万元,高毛利支撑持续迭代,但在中国,本土化难题让其优势受挫。

比亚迪则开创“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安卓模式”,全系标配智驾硬件,2024年搭载率达92%,以销量反哺数据池,年新增行驶数据超300PB,构建起硬件标准化-数据规模化-算法精细化的正循环。比亚迪产业链垂直整合能力超强,从IGBT芯片到激光雷达均自研,使单车智驾系统成本较行业平均水平低37%。

产业变革:从技术垄断到生态重构


美国NHTSA对特斯拉FSD的监管调查,凸显纯视觉路线的伦理困境。反观比亚迪与华为联合研发的乾崑智驾系统,通过高精地图与激光雷达的时空联合标定,在深圳华强北复杂路况中实现98.7%的场景通过率,重新定义安全标准。更深层变革在于产业价值分配权转移,特斯拉想复制苹果封闭生态,

但在中国,数据中心建设滞后、地图资质缺失,使其在数据主权争夺中失势。比亚迪依托国内2000+座5G基站和北斗三代导航系统,构建“车-路-云”一体化数据中台,将自动驾驶竞赛升级为国家智能交通体系对抗。

展开查看更多

轩辕商业评论

关注

猝不及防的,2月25日,特斯拉官方小程序发布了“2024.45.32.12软件更新”,其中提到了“城市道路Autopilot自动辅助驾驶(优化现有NOA自动辅助导航驾驶功能)”。


这与彭博社的报道不谋而合。就在一天前,彭博社援引不愿透露姓名的知情人士的消息称,特斯拉已启动面向中国市场的FSD功能本土化适配,计划未来数日内推送可实现城市街道辅助驾驶的软件更新。


升级后的车辆将拥有识别交通信号灯、自主变道、处理十字路口及匝道等核心能力,但系统仍需驾驶员持续监控。



特斯拉的官宣正好和彭博社的消息对上了。从2023年传出入华到今天,特斯拉FSD数次跳票,这一次终于来了。


美国最牛智能驾驶开进中国,没有想象中的来势汹汹,悄咪咪的风格十分特斯拉。无论特斯拉高调还是低调,按理说,中国智驾圈都应该严阵以待,没想到在接受轩辕商业评论采访时,各位智驾大佬都表达出了强烈的欢迎态度。



知行科技创始人兼CEO宋阳表示,“很好的消费者教育,促进智驾行业发展”。


黑芝麻智能CMO(首席市场营销官)杨宇欣说,“鲶鱼来了,对各家智驾水平的要求提高了。”


魔视智能科技创始人兼CEO虞正华感慨,“对行业来说是好事,加速了智能驾驶的大规模量产落地,特斯拉FSD和国内供应商同场竞技,有助于推动国内供应商的进步。”


轻舟智航联合创始人、CEO于骞更是惊呼“天大的好事”,他表示,“让更多人体验到好的智能驾驶体验,太期待了。”


Momenta创始人曹旭东同样干脆的回复,“好事情”,他紧接着解释了好在哪里,“向上卷,避免向下卷。”



01
7万元的车VS 6.4万元的FSD


2025年,注定是智能驾驶的多事之秋。


2月22日,比亚迪“全民智驾”发布会,宣布将“高阶智驾”覆盖7万至20万级主流车型,首批上市21款,真正实现“高阶智驾,人人可享”。


先不管是技术发布会,还是营销舆论场,“全民智驾”的效果足够惊人,据说当天夜里就有车企一把手在高管群里发了四个字:“辗转反侧”。


发布会后,售价7万多元的A00级小车比亚迪海鸥,也用上了具备三目视觉方案的“高阶智驾”。与之相对应的,特斯拉 FSD 在国内订阅价格为 6.4 万元,且只提供一次性买断选项。



在此之前,特斯拉FSD功能虽然没有进入,但在中国一直可以买到“期货”。根据特斯拉消息,花了3.2万元买断Autopilot 增强版辅助系统的车主,暂时还不能使用最新的OTA功能,搭载其他硬件版本的车辆也并没有推送相关功能。


一个和一辆车一样贵的智驾功能,中国网友喊话特斯拉,“希望可以出月租版体验一下”。


关于特斯拉FSD到底怎么样,曾多次在美国试驾过特斯拉FSD于骞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强调了特斯拉的强,他表示,“特斯拉进中国对市场是很大的促进,大家会看到,智能驾驶还能做到这么好。”


地平线副总裁兼首席架构师苏箐在首次露面时表示,“坦率地说,如果抛开跟人类的比较,今天你一定要让我找个对标对象,我还是会选择特斯拉FSD。”他表示,在试驾过特斯拉FSD后,能看到特斯拉在技术方面有很多独到之处,甚至在某些地方有断代式的领先。



02
留给特斯拉的时间不多了


特斯拉入华是迟早的事情。


2024年7月,特斯拉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在财报电话会议上表示,特斯拉可能在2024年年底前获得监管部门批准,在欧洲和中国等其他市场推出FSD。


2024年9月5日,特斯拉AI团队的账号“@Tesla_AI”在社交媒体平台X上宣布,计划2025年第一季度在中国和欧洲推出FSD,但也提到,这一计划仍需获得监管部门的批准。


2025年1月底,马斯克在特斯拉第四季度财报电话会议上回答了关于FSD的问题,其中提到在中国面临的最大困难之一是公交车道。



“一天中,你只能在公交车道停留几个小时,如果你不小心在错误的时间进入公交车道,你会立即收到罚单。”马斯克说,“在中国,公交车道是一件大事。”


他还提到,特斯拉在算法训练方面面临困境。中国不允许特斯拉将训练数据传输到境外,美国政府也不允许特斯拉在中国使用先进的GPU进行计算训练。特斯拉的解决办法是寻找互联网上的中国道路视频进行训练,然后放进模拟器中。


一位知情人士表示,由于对中国道路和交通规则的数据训练不足,这一次的更新是美国可用FSD功能的低级版本。


先把能用的功能上车了,可以猜测的是,特斯拉心急如焚,除了自身发展之外,中国智驾的发展也释放了压迫感。


在公开场合和接受轩辕商业评论采访时,智能驾驶创始人们都曾表示,行业将在3年内完成洗牌,到2027年淘汰赛将结束。换句话说,留给特斯拉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03
中美智驾大战一触即发


FSD是骡子是马,很快就要出来溜溜了。


虞正华在接受轩辕商业评论采访时说,在到目前为止,特斯拉还没有正式进来,其在中国路况上的表现是不知道的。特斯拉入华要解决中国本地化的数据,训练这些问题。


“假设特斯拉能解决好,那就给行业就竖起了一个标杆,大家有了一个追赶的目标。如果本地化训练没有做好,FSD的效果也未必好,还要观察。”


他接着说,“反过来说,中国智能驾驶算法迭代的速度是很快的。在原理性的技术上,美国很多公司走在前面。偏工程应用的技术,中国公司能力也很强。到底差距有多大,还得等看过实车之后才能知道。”


轩辕商业评论总编辑贾可2025年1月在墨西哥试驾了特斯拉Cybertruck,由于道路太过复杂,并没有办法使用特斯拉FSD。中国道路是出了名的乱,特斯拉能否在诸多条条框框下展现出全部的实力,很快就会有答案。


和特斯拉FSD低调入华几乎同一时间,曾经的“全球自动驾驶第一股”图森未来传出总部人去楼空的消息,这家源于中国的自动驾驶公司,在后期曾一度靠美国资本输血。通用汽车旗下自动驾驶子公司Cruise在烧光100亿美元之后,也不久前宣布解散。


这么算下来,美国智能驾驶赛道上,和中国有一战之力的只剩下特斯拉了。


中国头部智驾已经做好准备。华为常务董事、终端BG董事长、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董事长余承东在2024年接受采访时指出,华为ADS的优势在于激光雷达,激光雷达弥补了车辆的感知能力,因此在中国市场的体验会比特斯拉FSD更好一些;特斯拉的优势在于车的数量多、数据多,这让特斯拉在算法方面有很大的优势。


对于特斯拉FSD进入中国,余承东表示华为有信心干翻对手。



只有过了特斯拉这一关,中国智驾才能真正卷出来,曹旭东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特斯拉FSD来到中国,效果是良币驱逐劣币,将带动中国汽车市场发展,“中国自动驾驶公司不光在特斯拉卷价值的方向上生存下来了,甚至还变得更强了,最终从中国走向世界,就像现在中国的电动车走向世界一样。”


随着特斯拉FSD的到来,中国智能驾驶,翻开了新的篇章。

展开查看更多

电动EV

关注

现在比亚迪7万带智驾的海鸥都不算什么,奇瑞连5万元级别的小蚂蚁都要做智能驾驶了。

就在这两天,奇瑞小蚂蚁全系标配基于高通8620平台的智能驾驶系统

支持高速NOA(自动导航辅助驾驶)和记忆泊车功能,或直接对标比亚迪海鸥天神之眼C,看来奇瑞啊这也是想要通过技术下沉抢占低端市场的先机啊,堪称价格屠夫式掀桌。

小蚂蚁车型的厂商指导价在5.99~7.69万之间,但经销商报价在5.49~7.69万之间,小蚂蚁车型上车,是将高速NOA的价格下探到5万元级。

这款车长仅3.2米的两门微型车,搭上智驾后,狭窄车位自动停,实用性直接拉满。

但回过头来分析一下,"全民智驾"这一概念正引发广泛热议,这个所搭载的智驾,是你想象中标准的智驾吗?

支持者认为,智能驾驶的普及是大势所趋,未来不具备自动驾驶功能的车辆将面临淘汰。而质疑者则指出,所谓全民智驾不过是营销噱头,其核心技术仍停留在自适应巡航控制(ACC)层面。

那么全民智驾到底是不是一个伪命题呢?

  • 智驾法律与营销的偏差

第一点,这个问题牵扯到目前对于智驾的定义问题,当前智驾定义存在法律与营销的偏差。

根据2022年发布的《汽车驾驶自动化分级》,驾驶自动化分为L0到L5,六个等级,分别对应“应急辅助、部分驾驶辅助、组合驾驶辅助、有条件自动驾驶、高度自动驾驶和完全自动驾驶”。

而市场上常见的“高阶智驾”、“无图智驾”、“端到端智驾”、“全国都能开”等说法均为营销术语,并未在国家标准中明确界定。

例如,“高阶智驾”难以准确对应某一等级,既不完全符合L4的高度自动驾驶要求,也不等同于普通的驾驶辅助。所以车企提出的“全民智驾”概念,本身具有较大的模糊性和解释空间。

  • 智驾可靠性必须经过验证

第二点,全民智驾技术的可靠性必须经过验证。

前段时间比亚迪掀起全民自驾普及的浪潮后,各大车企老板的反应可真是五花八门,特别有意思。

余承东指出智驾“凑合能用”与“好用并安全”它是两码事;

魏建军说智能驾驶不是一场秀,实践出真知;

何小鹏说智驾的时代是终于来了,我等太久了呀;

赵永坡说智驾不是耍嘴皮子,要让用户体验到。

过去,智能驾驶主要搭载于中高端车型,20万元以下车型极少配备,且多依赖激光雷达。近年来,纯视觉方案崛起,成为降低成本、普及智驾的关键。

然而,纯视觉智驾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尚未得到充分验证,尤其是车企宣传的高阶智驾功能,既便宜又安全的高度智能化是否可行仍存疑。

不过,近两年市场智驾能力都在进一步覆盖,算力不断提高,成本也在不断下探。除比亚迪和奇瑞,华为也推出ADSSE基础版智驾,搭载到深蓝车型上价格下探至数万元。

随着更多车企加入,智驾产品将更加普及,但“全民智驾”是否等于“好用且安全”,仍需时间检验。

  • 电动EV:

总的来看,智能驾驶领域近年来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未来更多车辆搭载智驾技术已成为不争的事实,但其在实际应用中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仍需持续优化与提升。

不管是7万的比亚迪海鸥,还是5万的奇瑞小蚂蚁,亦或是在"加速L3级自动驾驶商业化落地"进程中,处于领先地位的智能驾驶技术领军企业,如华为、小鹏等科技巨头。但不可否定,各车企在降本增效上会持续发力,让我们共同期待智驾领域的新突破吧!

展开查看更多
正在加载中
加载失败,轻触加载
已经到底啦
暂无相关数据

CopyRight © 2000-2025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