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款小蚂蚁和19款小蚂蚁
200条内容
3月18日,奇瑞汽车的发布会,将高阶智能驾驶技术首次拉入6万元级市场。全新推出的小蚂蚁智驾版,以6.59万元抢先订购价引发行业震动,搭载23项智能驾驶辅助功能,直接对标10万级车型配置。
6万级智驾车的破局者
在传统认知中,智能驾驶系统是豪华车的专属配置。然而,奇瑞小蚂蚁智驾版以仅比基础版贵2000元的定价策略,将高阶智驾门槛击穿至历史冰点。对比同级竞品:
比亚迪海鸥智驾版(7.88万元起):功能与小蚂蚁高度重叠,但续航更长(400km+)、算力更强(100TOPS+);
五菱宏光MINIEV(3.28万元起):仍停留在基础驾驶辅助阶段,缺乏自动泊车、高速领航等核心功能。
奇瑞的“技术平权”逻辑在于:通过微型车市场的规模效应,以低价车型圈占数据,反哺高端品牌星途、iCAR的技术迭代。
智驾功能背后的逻辑
小蚂蚁智驾版的配置堪称“微型车天花板”。然而,技术普惠背后亦有取舍:算力局限加上续航短板(251km续航+36kW电机),高速智驾时电量焦虑显著。
瞄准三、四线家庭与女性用户
奇瑞小蚂蚁智驾版切入三大需求:即城市通勤族。轴距2150mm+321km续航,满足日常50km内通勤需求,快充30分钟补能80%。
女性用户。新增绝绝紫、甜桃粉等配色,搭配记忆泊车、座椅加热等舒适配置,契合女性审美与使用习惯。
但需注意:家庭唯一用车用户需谨慎选择。251km续航难以支撑跨市出行,快充功率仅30kW,补能效率低于同级竞品。奇瑞通过“低价高配”策略,对比亚迪、五菱等头部品牌形成冲击。例如比亚迪海鸥智驾版,虽然功能重叠但价格高1.29万元,且需额外支付智驾系统费用。同样五菱宏光MINIEV,其智能化配置落后一代,缺乏自动泊车等核心功能。
然而,奇瑞的野心不止于此。低价车型每年可获取超7亿公里真实路况数据,为高端品牌星途、iCAR的激光雷达方案(508TOPS算力)提供数据支撑。而小蚂蚁智驾版的推出,则是智能驾驶从“技术炫耀”转向“实用普惠”。随着更多车企加入技术平权阵营,2025年或成“全民智驾元年”。
这里我们不仅产生一些疑问,其一低价车型能否平衡功能可用性与算力限制?其二海量路况数据的采集与使用是否严格规范;其三老款智驾车型的残值焦虑如何破解?
比亚迪海鸥智驾版(7.88万元起):功能与小蚂蚁高度重叠,但续航更长(400km+)、算力更强(100TOPS+);
五菱宏光MINIEV(3.28万元起):仍停留在基础驾驶辅助阶段,缺乏自动泊车、高速领航等核心功能。
奇瑞的“技术平权”逻辑在于:通过微型车市场的规模效应,以低价车型圈占数据,反哺高端品牌星途、iCAR的技术迭代。
智驾功能背后的逻辑
小蚂蚁智驾版的配置堪称“微型车天花板”。然而,技术普惠背后亦有取舍:算力局限加上续航短板(251km续航+36kW电机),高速智驾时电量焦虑显著。
瞄准三、四线家庭与女性用户
奇瑞小蚂蚁智驾版切入三大需求:即城市通勤族。轴距2150mm+321km续航,满足日常50km内通勤需求,快充30分钟补能80%。
女性用户。新增绝绝紫、甜桃粉等配色,搭配记忆泊车、座椅加热等舒适配置,契合女性审美与使用习惯。
但需注意:家庭唯一用车用户需谨慎选择。251km续航难以支撑跨市出行,快充功率仅30kW,补能效率低于同级竞品。奇瑞通过“低价高配”策略,对比亚迪、五菱等头部品牌形成冲击。例如比亚迪海鸥智驾版,虽然功能重叠但价格高1.29万元,且需额外支付智驾系统费用。同样五菱宏光MINIEV,其智能化配置落后一代,缺乏自动泊车等核心功能。
五菱宏光MINIEV(3.28万元起):仍停留在基础驾驶辅助阶段,缺乏自动泊车、高速领航等核心功能。
奇瑞的“技术平权”逻辑在于:通过微型车市场的规模效应,以低价车型圈占数据,反哺高端品牌星途、iCAR的技术迭代。
智驾功能背后的逻辑
小蚂蚁智驾版的配置堪称“微型车天花板”。然而,技术普惠背后亦有取舍:算力局限加上续航短板(251km续航+36kW电机),高速智驾时电量焦虑显著。
瞄准三、四线家庭与女性用户
奇瑞小蚂蚁智驾版切入三大需求:即城市通勤族。轴距2150mm+321km续航,满足日常50km内通勤需求,快充30分钟补能80%。
女性用户。新增绝绝紫、甜桃粉等配色,搭配记忆泊车、座椅加热等舒适配置,契合女性审美与使用习惯。
但需注意:家庭唯一用车用户需谨慎选择。251km续航难以支撑跨市出行,快充功率仅30kW,补能效率低于同级竞品。奇瑞通过“低价高配”策略,对比亚迪、五菱等头部品牌形成冲击。例如比亚迪海鸥智驾版,虽然功能重叠但价格高1.29万元,且需额外支付智驾系统费用。同样五菱宏光MINIEV,其智能化配置落后一代,缺乏自动泊车等核心功能。
其次,到2025年底,奇瑞将有30余款车型搭载猎鹰智驾,覆盖奇瑞全品牌全系车型,涵盖燃油、混动、增程、纯电全动力形式,此次对燃油车的重视,是之前一些品牌所不具备的,要知道目前市场上依旧存在大量的燃油车用户,但是智能化的缺失是目前的一大痛点。
最后一点,除了在国内布局智驾产品之外,出海一直是奇瑞的拿手项目,同时也是目前其相对于大部分竞品之间独有的差异化优势。目前奇瑞是自主品牌当中出口量最大的一个品牌,2024年出口总量114.46万辆,同比增长21.4%,占其总销量的43.96%,并且在全球范围内业务覆盖超110个国家和地区,海外总销量超1300万。
这是一个很庞大的海外用户基础,同时也是智能化技术普及的根基,并且在这么多年,奇瑞需要提升品牌力的建设,那么后续在量的基础上,智能化很有可能成为助其提升“质”的关键要素。
至此,我们甚至可以这样认为,未来奇瑞的目标不仅仅是把智能化作为未来吃饭的根本,其野心远不止于此,现在其打出的这几张牌相对于其他品牌在发布智能化战略之时,其实是有比较大的差异化,尤其是在产品的广度和后续市场覆盖范围两方面,相较于“吃这碗饭”,其更像是想要成为“做这碗饭”的规则制定者。
#“后来者”的抢滩登陆#
仔细数数,在奇瑞发布智能化战略之前,已经有不下五六家车企率先召开了智能化战略的发布会,按先后顺序,长安、比亚迪、吉利等品牌已经抢占了这一热门话题的制高点,不过看看各家主推的内容,奇瑞来得晚,但是并不慌。
为什么这么说?首先,价格这一不能忽略的重要参考因素,从万元起步,再到十几万的主销区间,各家车企的智能战略都瞄准这一区间开炮,这是走量的价格区间,是大部分消费者选择的区间,这同时也是奇瑞所在的舒适区间。
在6-15万价格区间当中,涵盖了奇瑞多款主销车型,包括小蚂蚁、瑞虎8、瑞虎9、艾瑞泽8等产品,在后续赋予智能化技术之后,这些家用产品的含金量便会逐渐提升,而且对于很多消费者来说,“这个价格有没有这些配置”这一问题尤为重要,就目前卷价格的国内市场,不管怎么推新技术,价格仍然是能直戳消费者心窝的核心痛点。
其次,覆盖燃油与新能源的真正平权,之前很多车企都讲出了智驾平权这件事,但是是否真正做到了平权?显然不是。
现在很多智能化配置会优先放在电动化车型上面,这背后的原因无非是电动化平台能够在短时间内造出来,而燃油车的底层设计要更加复杂,没办法在短时间焕新,这也就导致一个误区,使得很多消费者认为燃油车与智能化之间无法建立起联系,也就给其打上了一个“落后”的标签。
与此同时,燃油车市场在新能源面前是否已经被压缩殆尽?这一点奇瑞自身的业绩就能说明问题,除了近两年奇瑞的新能源转型之外,其一直是以燃油车作为主营业务,那么就这样一个发展模式,在新能源转型交替的浪潮当中实现了逆势增长,营收同比超50%,净利润突破132亿元。
所以说,不管是新能源还是燃油车,智能化这条发展路径其实是不受能源类型所左右的发展趋势,而且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更多的产品加入到智驾的体系,对于其自身的发展也是百利无一弊。
因为,在中国汽车市场很少有人把价格和体验放在天平的两端,并要求保持平衡,而拥有23项智能辅助驾驶,可以实现150+项泊车场景覆盖的小蚂蚁智驾版实现了这一价值平衡。
这主要得益于奇瑞猎鹰智驾方案。同为自主品牌三强之列的选手,奇瑞选择了与比亚迪和吉利相同的思路,猎鹰智驾系统有200/500/700/900四个版本,大家可实现的功能也大差不差,从高速NOA,到城市NOA,车位到车位,再到L3、L4……一级一级往上“打怪”。
其中,猎鹰500搭载端到端大模型,支持高速NOA、城市记忆领航、记忆泊车等高阶功能;猎鹰700采用端到端大模型+WM世界模型,硬件层面拥有800万像素前视摄像头,高速NOA支持130kph(AEB)、自动紧急转向AES支持130kph,城区记忆领航可实现窄路口三点掉头,代客泊车以及车位到车位到全场景融合。
猎鹰智驾900则更为先进,采用VLA+世界模型新一代智驾系统,AI算力高达1000Tops,满足自动驾驶苛刻的安全要求,其13V5R3L12U的全方位多传感器异构冗余,以及六重冗余设计,确保了在各种复杂环境下的稳定运行。
除此之外,奇瑞还推出了专应用于越野领域的智驾系统——猎鹰智驾Off-Road,其摆脱铺装路面依赖,可实现点到点全地形全路况智能越野辅助+越野领航技术,覆盖3大全地形场景。
2025年,奇瑞将推出30多款搭载猎鹰智驾车型,其中18款为猎鹰智驾500系列,12款采用猎鹰智驾700,1款搭载猎鹰智驾900,并将于2026年率先实现量产L3技术上车。值得一提的是,与友商多将智驾系统用于新能源产品不同,奇瑞猎鹰智驾不仅在新能源车型上表现出色,同样适用于燃油车,实现了“油电同智”。
放狠招,猎鹰智驾全球布局
猎鹰智驾最狠的杀招,藏在全球化布局里。
奇瑞的智驾解决方案并非千篇一律,而是根据全球不同市场的需求和特点,进行“因地制宜”“量身定制”。目前,奇瑞在全球50多个国家进行智能驾驶适应性开发与验证测试,累计实车验证里程达8800万公里,可绕地球220圈。其全球用户智驾里程数已超过45亿公里,通过智驾主动安全防止碰撞发生超过了300万次。
对此,奇瑞还在发布会上举了二战时期,为了确保降落伞质量100%合格,美国军方要求随机抽检降落伞品质,让生产厂家的负责人亲自穿上,从飞机跳下的例子。尹同跃表示,“我就是自己‘跳伞’的那个厂长,张国忠、高新华、李学用,所有的公司高管都是!先赌上我们自己的身家性命,反复验证安全到位了,才敢交付给用户”。
当其他车企还在为欧洲NCAP五星认证挠头时,奇瑞的测试车早把阿尔卑斯山的发卡弯跑成了自家后花园。
在澳洲、东南亚、中南美、中东等地区,奇瑞也针对当地的特殊路况和驾驶习惯,进行了深入的测试和优化。例如,在澳洲的右舵驾驶、大曲率车道、强烈阳光沙尘环境下,以及东南亚的高密度摩托车流、非结构化交通、丰富雨量条件下,奇瑞的猎鹰智驾系统都能稳定运行,为用户提供安全、便捷的驾驶辅助。
写在最后
奇瑞智能之夜的举办,是奇瑞在智能化战略上的重要一步。通过猎鹰智驾系统的发布和应用,奇瑞实现了“油电同智”,为全球用户提供了卓越的智能驾驶体验。同时,奇瑞在海外市场的积极布局和努力,也展现了其全球化战略的决心和实力。
这主要得益于奇瑞猎鹰智驾方案。同为自主品牌三强之列的选手,奇瑞选择了与比亚迪和吉利相同的思路,猎鹰智驾系统有200/500/700/900四个版本,大家可实现的功能也大差不差,从高速NOA,到城市NOA,车位到车位,再到L3、L4……一级一级往上“打怪”。
其中,猎鹰500搭载端到端大模型,支持高速NOA、城市记忆领航、记忆泊车等高阶功能;猎鹰700采用端到端大模型+WM世界模型,硬件层面拥有800万像素前视摄像头,高速NOA支持130kph(AEB)、自动紧急转向AES支持130kph,城区记忆领航可实现窄路口三点掉头,代客泊车以及车位到车位到全场景融合。
这主要得益于奇瑞猎鹰智驾方案。同为自主品牌三强之列的选手,奇瑞选择了与比亚迪和吉利相同的思路,猎鹰智驾系统有200/500/700/900四个版本,大家可实现的功能也大差不差,从高速NOA,到城市NOA,车位到车位,再到L3、L4……一级一级往上“打怪”。
其中,猎鹰500搭载端到端大模型,支持高速NOA、城市记忆领航、记忆泊车等高阶功能;猎鹰700采用端到端大模型+WM世界模型,硬件层面拥有800万像素前视摄像头,高速NOA支持130kph(AEB)、自动紧急转向AES支持130kph,城区记忆领航可实现窄路口三点掉头,代客泊车以及车位到车位到全场景融合。
猎鹰智驾900则更为先进,采用VLA+世界模型新一代智驾系统,AI算力高达1000Tops,满足自动驾驶苛刻的安全要求,其13V5R3L12U的全方位多传感器异构冗余,以及六重冗余设计,确保了在各种复杂环境下的稳定运行。
除此之外,奇瑞还推出了专应用于越野领域的智驾系统——猎鹰智驾Off-Road,其摆脱铺装路面依赖,可实现点到点全地形全路况智能越野辅助+越野领航技术,覆盖3大全地形场景。
2025年,奇瑞将推出30多款搭载猎鹰智驾车型,其中18款为猎鹰智驾500系列,12款采用猎鹰智驾700,1款搭载猎鹰智驾900,并将于2026年率先实现量产L3技术上车。值得一提的是,与友商多将智驾系统用于新能源产品不同,奇瑞猎鹰智驾不仅在新能源车型上表现出色,同样适用于燃油车,实现了“油电同智”。
放狠招,猎鹰智驾全球布局
猎鹰智驾最狠的杀招,藏在全球化布局里。
奇瑞的智驾解决方案并非千篇一律,而是根据全球不同市场的需求和特点,进行“因地制宜”“量身定制”。目前,奇瑞在全球50多个国家进行智能驾驶适应性开发与验证测试,累计实车验证里程达8800万公里,可绕地球220圈。其全球用户智驾里程数已超过45亿公里,通过智驾主动安全防止碰撞发生超过了300万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