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新一代奇骏

易车知识库 奇骏

207条内容

进入知识库

斯卡拉说车

关注

过去曾在中国销售的 日产 Murano 即将迎来大改款,近日外媒也捕捉到其测试身影,将采用新一代家族化设计语言打造前卫造型,预计在今年内便会正式发布。

日产 跨界旗舰SUV将迎来大改款!全新前卫面容曝光 空间更胜 日产奇骏 (图1)

尽管仍以厚重伪装遮掩外观细节,但可看出大改款 Murano 取消招牌的 V-Motion 水箱护罩,改为向看齐大改款 劲客 的多层式横栅设计,两旁也设有多道 LED 日行灯条,头灯造型相当细长,颇有纯电SUV Ariya 的前卫风格。

        

日产 跨界旗舰SUV将迎来大改款!全新前卫面容曝光 空间更胜 日产奇骏 (图2)

经过升级进化之后,预计大改款 Murano 车格将有所放大,车长突破 4.9 米,可提供比 日产奇骏 更出色的空间表现。从内饰间谍照可发现,将采用结合数字仪表与中央触控屏幕的一体式屏幕配置,面积也相当大,有望搭载最新 日产Connect 车载系统并内建 谷歌 功能,展现与时俱进的科技便利性。

日产 跨界旗舰SUV将迎来大改款!全新前卫面容曝光 空间更胜 日产奇骏 (图3)

日产 跨界旗舰SUV将迎来大改款!全新前卫面容曝光 空间更胜 日产奇骏 (图4)

在动力方面,现行是以 3.5 升 V6 引擎作为主力,大改款后预计将以 2.0 升四缸涡轮引擎取代之,并有望追加 e-Power 油电技术加持,争取更佳节能的油耗表现。目前关于大改款 Murano 的资讯相当有限,但相信 日产 接下来会放出更多消息。

展开查看更多

斯卡拉说车

关注

经过升级进化之后,预计大改款 Murano 车格将有所放大,车长突破 4.9 米,可提供比 日产奇骏 更出色的空间表现。从内饰间谍照可发现,将采用结合数字仪表与中央触控屏幕的一体式屏幕配置,面积也相当大,有望搭载最新 日产Connect 车载系统并内建 谷歌 功能,展现与时俱进的科技便利性。

日产 跨界旗舰SUV将迎来大改款!全新前卫面容曝光 空间更胜 日产奇骏 (图3)

展开查看更多

斯卡拉说车

关注

在动力方面,现行是以 3.5 升 V6 引擎作为主力,大改款后预计将以 2.0 升四缸涡轮引擎取代之,并有望追加 e-Power 油电技术加持,争取更佳节能的油耗表现。目前关于大改款 Murano 的资讯相当有限,但相信 日产 接下来会放出更多消息。

展开查看更多

智电出行

关注

内饰配置方面,日产新款奇骏标配12.3英寸液晶数字仪表、手机无线充电等。高配版车型提供纯素皮包裹、电动尾门,支持ProPilot Assist自动驾驶助手、Apple CarPlay和Android Auto。顶配版车型还将配备全景天窗、BOSE音响、前挡风玻璃加热等。

展开查看更多

智电出行

关注

日前智电出行获取了日产新款X-Trail车型(国内市场称“奇骏”)的最新消息,新车已在海外市场上市开售,售价区间为39,700欧元(约为人民币31.2万元)至55,900欧元(约为人民币44万元),最快将于下月陆续交付。同时新车也有望于今年下半年在国内市场开启投产工作,预计年底前开售,同级主要竞争对手有本田CR-V、比亚迪宋PLUS以及丰田锋兰达等车型。

日产新款奇骏上市开售配置升级/最快下月交付-图1

展开查看更多

智电出行

关注

日前智电出行获取了日产新款X-Trail车型(国内市场称“奇骏”)的最新消息,新车已在海外市场上市开售,售价区间为39,700欧元(约为人民币31.2万元)至55,900欧元(约为人民币44万元),最快将于下月陆续交付。同时新车也有望于今年下半年在国内市场开启投产工作,预计年底前开售,同级主要竞争对手有本田CR-V、比亚迪宋PLUS以及丰田锋兰达等车型。

日产新款奇骏上市开售配置升级/最快下月交付-图1

日产新款奇骏上市开售配置升级/最快下月交付-图2

日产新款奇骏上市开售配置升级/最快下月交付-图3

外观方面,日产新款奇骏车型头部装配了全新造型的V字形金属多横幅进气格栅,并采用分体式LED头灯组设计。车身和车尾造型则与现款车型保持高度一致。此外,新增“冒险版”车型或将提供外观黑化套件以及专属造型的18英寸轮毂。

日产新款奇骏上市开售配置升级/最快下月交付-图4

日产新款奇骏正式开售配置升级/增推新车型-图1

日产新款奇骏上市开售配置升级/最快下月交付-图5

内饰配置方面,日产新款奇骏标配12.3英寸液晶数字仪表、手机无线充电等。高配版车型提供纯素皮包裹、电动尾门,支持ProPilot Assist自动驾驶助手、Apple CarPlay和Android Auto。顶配版车型还将配备全景天窗、BOSE音响、前挡风玻璃加热等。

动力方面,新车将继续搭载1.5T三缸涡轮增压发动机,传动系统匹配CVT变速箱。此外e-POWER混合动力车型,将提供前驱版(最大功率150kW)和四驱版(最大功率157kW)供消费者选择。

展开查看更多

蜗牛车志

关注

第三款奇骏超混电驱,也就是奇骏的e-power版,最大优点是产品特别成熟,全球畅销这么多年,一代代发展,很难再找出啥毛病。此外性能比较强,特别是动力和越野四驱表现,在城市家用SUV,注意我说的是城市家用SUV里,可圈可点。最后,特别省油,而且因为没有大电池,也不用充电,没有充电焦虑,也没有其它新能源车的臃肿和笨重。缺点嘛,就是不能充电,只能上蓝牌,限牌城市需要燃油车指标。

其实聊到这里,我觉得在这三款车里做选择,你真正要选的不是车,而是驱动方式。它们正好是目前主流的三种混动方式:HEV非插混、PHEV标准插电式混动,以及增程式插混。这三种驱动方式的优缺点,我也在节目里聊过不少次,今天直接说一些结论和建议吧。

按充电条件,如果你有方便的充电条件,那么放弃奇骏,选另两款。再省油,也没用电省钱。如果你有自用桩,或者很方便的公共桩,能经常充电,那么选择宋PLUS DM-i,它的油电效率更高。如果充电不那么方便,选零跑C11,300公里续航,一周一充,也不算麻烦。

展开查看更多

蜗牛车志

关注

三款车在【蜗牛车志】都有深度试驾和不少相关节目。而且正巧这几天还上线了我做的宋PLUS和零跑C11的双车试驾节目,想详细了解去【蜗牛车志】搜看。今天不展开说车,简单说下优缺点。首先是共有的优点:省油、而且还没电车的里程焦虑。价格比电车便宜,接近油车,性价比高,车体大,实用。

那么,第一款比亚迪宋PLUS DM-i,是典型的“木桶型”车。最大的优点是没有明显短板,最大的缺点也是没有明显的亮点,不过其实这还挺符合很多中国家庭的买车诉求。第二,这车满大街都是,保有量惊人,优点是不容易踩坑,售后也有保障,缺点是没啥个性和回头率了,不过它去年好歹中期改款,彻底换了个前脸,算是缓解审美疲劳。

第二款零跑C11增程版,优点是车大,实际空间,无论后排还是尾厢,比宋PLUS还大。价格更便宜,比宋PLUS还要低几千块,“半价理想”之名不虚。续航很夸张,300公里,日常基本就是台电车。缺点主要是品牌名气小,而且还是半路杀出,没有造车历史,会让人有点忐忑。

第三款奇骏超混电驱,也就是奇骏的e-power版,最大优点是产品特别成熟,全球畅销这么多年,一代代发展,很难再找出啥毛病。此外性能比较强,特别是动力和越野四驱表现,在城市家用SUV,注意我说的是城市家用SUV里,可圈可点。最后,特别省油,而且因为没有大电池,也不用充电,没有充电焦虑,也没有其它新能源车的臃肿和笨重。缺点嘛,就是不能充电,只能上蓝牌,限牌城市需要燃油车指标。

其实聊到这里,我觉得在这三款车里做选择,你真正要选的不是车,而是驱动方式。它们正好是目前主流的三种混动方式:HEV非插混、PHEV标准插电式混动,以及增程式插混。这三种驱动方式的优缺点,我也在节目里聊过不少次,今天直接说一些结论和建议吧。

按充电条件,如果你有方便的充电条件,那么放弃奇骏,选另两款。再省油,也没用电省钱。如果你有自用桩,或者很方便的公共桩,能经常充电,那么选择宋PLUS DM-i,它的油电效率更高。如果充电不那么方便,选零跑C11,300公里续航,一周一充,也不算麻烦。

按使用场景,如果你以长途为主,用油机会多,选奇骏,它车体轻,动力强,还特别省油。如果你经常跑恶劣复杂的路况,有简单的越野诉求,也选奇骏,它是四驱,还有多种越野模式。如果你以城市为主,选零跑C11,电机功率比宋PLUS更大,城市里车速不高、速度还多变,用电机,比油电切换更顺畅也更安静舒适,而且动力更强。

展开查看更多

蜗牛车志

关注

第三款奇骏超混电驱,也就是奇骏的e-power版,最大优点是产品特别成熟,全球畅销这么多年,一代代发展,很难再找出啥毛病。此外性能比较强,特别是动力和越野四驱表现,在城市家用SUV,注意我说的是城市家用SUV里,可圈可点。最后,特别省油,而且因为没有大电池,也不用充电,没有充电焦虑,也没有其它新能源车的臃肿和笨重。缺点嘛,就是不能充电,只能上蓝牌,限牌城市需要燃油车指标。

其实聊到这里,我觉得在这三款车里做选择,你真正要选的不是车,而是驱动方式。它们正好是目前主流的三种混动方式:HEV非插混、PHEV标准插电式混动,以及增程式插混。这三种驱动方式的优缺点,我也在节目里聊过不少次,今天直接说一些结论和建议吧。

按充电条件,如果你有方便的充电条件,那么放弃奇骏,选另两款。再省油,也没用电省钱。如果你有自用桩,或者很方便的公共桩,能经常充电,那么选择宋PLUS DM-i,它的油电效率更高。如果充电不那么方便,选零跑C11,300公里续航,一周一充,也不算麻烦。

按使用场景,如果你以长途为主,用油机会多,选奇骏,它车体轻,动力强,还特别省油。如果你经常跑恶劣复杂的路况,有简单的越野诉求,也选奇骏,它是四驱,还有多种越野模式。如果你以城市为主,选零跑C11,电机功率比宋PLUS更大,城市里车速不高、速度还多变,用电机,比油电切换更顺畅也更安静舒适,而且动力更强。

展开查看更多

车质网

关注

车内储物空间方面,对于车内使用空间的测试,只针对前排触手可及的空间,不包括手套箱、中央扶手箱等需开启的空间。测试方法是将以下固定物品全部放置在前排的各个储物空间内,通过固定物品的放置情况来判断车辆储物空间的表现。测试选定的固定物品为:2瓶常规大小的矿泉水、1部大屏手机、1支口红、1个挎包、1副墨镜、1把折叠雨伞以及1包常规尺寸的抽纸。

四款车型中,上汽通用凯迪拉克XT4的储物空间(除杯架外)数量最多,总数达到16个。另外三款车型相同,均为14个。实测过程中,上述固定物品能合理放置在东风日产奇骏e-POWER和东风本田CR-V前排的各个储物空间内。相比之下,长安林肯冒险家的表现还有待优化,挎包和常规尺寸的抽纸都没有合适的位置摆放。

此外,在杯架测试中,四款车型的前/后排均各配置有2个杯架,但只有长安林肯冒险家的前后杯架内部都配有限位器,设计相当贴心细致,放置水瓶或水杯都比较稳当。东风日产奇骏e-POWER在杯架方面还需要提升,前后杯架均未配备限位器。

后备厢空间对比

后备厢空间方面,东风本田CR-V和东风日产奇骏e-POWER的四项测试成绩都超过同级别平均值,且前者在四项测试中有两项优于另外三款车型。受制于车身设计原因,上汽通用凯迪拉克XT4在四项测试中表现一般,测试成绩都没有达到同级别平均水平,整体表现不如另外三款车型。

四、车内视野测试对比

在安全测试环节,我们针对车辆日常使用过程中最常用到的视野范围进行了测量和比对。测试过程中,车内所有座椅均已调整至最低状态,所测出的数据与驾驶者正常使用时均有一些偏差,仅供参考。

在前方视野盲区测试环节中,我们采用高70cm的桩桶作为参照物,随后调整车辆相对位置,直至在主驾驶席可以看到桩桶上沿。此时测量车头与桩桶之间的距离,数值越小,则前方视野盲区越小。

在前方视野测试中,东风日产奇骏 e-POWER成绩最好,仅为2.5m,优于平均值。另外三款车型都未达到平均水平,凯迪拉克XT4为同级别中下游水平。在后方视野测试中,上汽通用凯迪拉克XT4测试成绩最好,仅有3.8m,远远优于平均值,这与其配备流媒体后视镜有直接关系。相比之下,东风日产奇骏 e-POWER未能达到同级平均水平,表现不及另外三款车型。

在外后视镜视野范围测试环节中,东风日产奇骏 e-POWER的表现最佳,两侧外后视镜视野范围均达到了同级别中上游水平,表现可圈可点。相比之下,东风本田CR-V左右外后视镜视野范围均低于同级别平均水平,整体表现稍逊一筹。

五、驻车辅助配置对比

安全配置方面,参考往期测试经验,持续蜂鸣阶段越接近0.25m则越贴近日常使用习惯。在前方驻车雷达测试中,东风日产奇骏 e-POWER和东风本田CR-V的探测能力相对较强,数值达到0.9m。而在持续蜂鸣阶段,林肯冒险家表现最为突出,成绩为0.31m,与测试经验值最为接近。相比之下,东风本田CR-V的持续蜂鸣阶段距离为0.42m,与测试经验值差距较大。让人意外的是,来自豪华品牌的凯迪克拉XT4未配备前方驻车雷达。

在后方驻车雷达测试中,长安林肯冒险家的最远探测距离达到1.86m,雷达功率明显好于其他三款车型。最近提示距离方面,东风日产奇骏 e-POWER测试成绩为0.25m,与测试经验值保持一致,表现可圈可点。

在影像辅助系统方面,除了上汽通用凯迪拉克XT4之外,另外三款车型配备了360°全景影像系统,并且支持多视角显示。同时,影像中的驻车辅助线还都能随方向盘转动角度进行改变,实用性较强。

车辆在日常使用中,经常会遇到转弯或者掉头的情况,这个时候车辆的转向灵活性就显得非常重要了。了解爱车在原地掉头时所需的路面宽度,能做到心中有数,从而避免剐蹭等危险情况的发生。经实测,四款车型的成绩均达到了同级平均水平。其中,长安林肯冒险家原地掉头的最小路面宽度为9.9m,在四款车型中表现最佳。

总结:

本期参与对比的四款紧凑型SUV,虽然价格差距不算小,但就实用性表现来说,基本都能令人满意。作为国内紧凑型SUV市场的明星车型,东风本田CR-V和东风日产奇骏e-POWER的整体表现相对较为均衡,但也存在一些需要提升的地方。如,东风本田CR-V前驻车雷达表现与测试经验值差距较大、东风日产奇骏e-POWER前/后排杯架均未配备限位器等。上汽通用凯迪拉克XT4和长安林肯冒险家同样存在一些需要提升的地方,如前者未提供前方驻车雷达,后者前排储物空间设计不合理等。总的来说,这四款车型整体表现互有胜负,基本都能满足日常使用所需。

展开查看更多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