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小米SU7电池

易车知识库 小米SU7
进入知识库

吴佩频道

关注

我觉得小米SU7 Ultra 原型车的厉害之处是攻克了以下四个难题,第一是车重,要知道纯电动车底盘装着电池,天生比油车重,需要做到极致的轻量化,还有考虑到底盘的调校,其中包含了悬挂减震、制动系统和TC控制等等。


第二是空气动力学,因为车辆经过了减重,所以这里不是为了减少风阻,而是为了增加下压力,让轮胎时刻“咬住”路面,让车手在高速过弯的时候有信心。


第三是原厂动力,小米SU7 Ultra 原型车的电机不仅功率要强劲,还要有出色的热管理系统,这样能保证它在纽北赛道上“全力火开”,能够持久地高负荷工作。如果热管理系统拉胯,电机全力输出几公里就因为发热而降低功率,甚至会出现报废的风险。


第四是电池性能,它不仅要容量大,重量还要轻,还要有优秀的放电能力和散热能力;上面提到纽北有177个弯道,车辆又要制动,又要加速,这样频繁的放电情况,需要将电池温度控制在高效温度区间,这就很考验小米的功力了。

这条赛道非常耗电,也就意味着即便是从100%的电量开始,一圈下来电池都要消耗一半,低电量情况下依然需要电池提供最高的功率输出,这就需要小米和宁德时代共同的努力了。

展开查看更多

纯电侠电池有态度

关注

了解电池,从这里开始

展开查看更多

电车通

关注

第三季度已经结束,回顾今年前三季度的新能源市场,新车和新技术不断涌现,尤其是小米SU7进入中高端纯电动轿车市场之后,立刻产生“鲶鱼效应”,第二季度和第三季度多家车企在这一细分市场发力。与此同时,固态电池、AI大模型等新兴技术逐渐成为车企的宣传重点。

 

日前,2024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开幕,当中多位技术大拿分享了新能源汽车的最新进展以及观点预测。小通留意到,“固态电池”“5G”“AI”等关键词在这次大会中被多次提及。在技术大拿们看来,在这些新技术的加持下,新能源汽车或将很快迎来发展的拐点。

 autohomecar__ChxkPWb3bh-AOTV4ABC7Jcbq4K4706.jpg


可以想象,新能源汽车的未来,不可避免地要比拼三电等硬实力,也需要比拼科技等软实力。雷军预言,“在新能源汽车领域能够稳固立足的企业只有五家左右”,换而言之,谁先快速量产最新的技术,谁就更有机会成为占据这为数不多的席位。

 

小通尝试结合技术大拿们的观点以及行业现状,看看新能源车市未来可能会发现什么格局上的变化。

 

固态电池五年内应用,但暂时与消费者无关

 

比亚迪首席科学家廉玉波认为,固态电池在三年内实现比较困难,五年内会比较现实,不过即便能在五年内能应用,固态电池主要集中在高端车和高性能车上,要想下放到经济型产品,可能需要15年—20年。

 autohomecar__Chtk2Wb3YMOAa5qpACFp425DBQE840.jpg

比亚迪首席科学家廉玉波


国内普及的三元锂电池或磷酸铁锂电池,能量密度通常不超过250Wh/kg,而特斯拉21700锂电池能量密度不过300Wh/kg,这已经达到液态电池的天花板。固态电池具备高能量密度和高稳定性的特点,300Wh/kg的能量密度只是固态电池的起步水准。

 

目前,部分车企已经公布了固态电池的商用计划,其中丰田的固态电池预计在2027年—2028年商用,梅赛德斯-奔驰宣布在2030年前实现量产。国产品牌则相对激进一些,上汽集团计划在2026年量产全固态电池,并在2027年量产上车;广汽集团将在2026年推出搭载全固态电池的昊铂车型。

 db9afe3f117544bfb21c4b8fcf597bfe.jpg


再看电池企业,纬锂能、欣旺达、孚能科技等头部企业也相继公布了固态电池的相关进展,而电池企业巨头宁德时代则表示,固态电池在2027年可以实现小批量生产。

 

很显然,廉玉波侧面反映的是固态电池的技术研发难题和高成本难题,企业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至少十年的时间。

 faeed7bd92644903acca9ad058944d23.jpg


固态电池要想商用至少做到三点,一是安全性有保证,二是体验上要与现阶段的液态电池区分开来,三是给出匹配这一体验的价格,不能高得离谱。

 

安全性和使用体验,这属于电池的技术问题,只要愿意投入时间和资金就解决,而降低成本才是固态电池实现商用的最大阻碍,无法落在实处的先进技术,不过是企业的“自嗨”罢了。

 99d322ba4a7840d3bece6146008a0f47.jpeg


迄今为止,明确要降低固态电池成本的企业似乎只有丰田汽车一家。按照官方的说法,丰田宣布将固态电池的成本和尺寸都减半。有分析机构估算,固态电池在2026年的成本大概在5700元/kWh左右,如果要买一辆100kWh容量的固态电池车,电池成本就达到570000元,再加上电控、电机等其他部分,量产车的制造成本就已经达到70万元。


倘若丰田能够将固态电池车的成本降低一半,也就是100kWh容量的固态电池车,固态电池成本降低至285000元,那么量产车的落地价可能就在40万元左右。


269ea00ed37745d98b3f9b2efb999299.jpg


这也就不难解释廉玉波所说的“固态电池率先在高端车和高性能上应用”,其成本实在是太高了。

 

要想买到20万级别且用车体验还不错的固态电池车,要等15年左右的时间其实已经比较乐观。未来动力电池更有可能形成的格局是,高端市场以三元锂电池和固态电池为主,中低端市场则以磷酸铁锂电池或者钠电池等低成本高稳定性的电池为主。


毕竟现阶段的磷酸铁锂仍有用武之地,固态电池何时真正平民化仍是一个不可预测的事情,在此之前“自废武功”完全没有必要。

 

AI+汽车成热门,智能化已成用户刚需?

 

在2024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中,官方公布了智能化与新能源的关系:从2021年下半年到今年上半年,新能源新车的智能座舱标配率从47%提升至88%,智能驾驶标配率从31%提升至65%。

 

联通智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数智运营事业部总监鲍伟表示,“新能源汽车市场正向年轻化、女性化和低线城市扩展,5G和AI技术为新能源汽车行业提供服务,谁能做得更好就能得到消费者的青睐。”

 autohomecar__Chtk2Wb3qYSAadLVAAbF5BGlDOo47.jpeg

联通智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数智运营事业部总监鲍伟


在小通看来,AI的引入,让智能座舱和智能驾驶真正摆脱“机器人感”,更类人的体验才是消费者真正想要的智能体验。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智能座舱真正能体现“智能”的一点可能就在于识别控制上,比如语音识别控制、手势控制等,率先改变用户与车机系统的交流方式,但基本只能做到“你问我答(做)”的机械式体验,水平更高的座舱还可以做到采用类似人工智能的语音交互,回答用户的“常识性问题”,比如天气、时间等。

 686ca79e67554480843fa4eeab7cd70a.jpg


引入AI之后,智能座舱的体验得到进一步革新。从目前拥有AI大模型的智能座舱来看,自驾游规划、汽车知识解答、AI创作等功能逐步上线,部分车型的AI技术还可以用于座舱内的健康管理、检测车辆健康状态等,这些功能在“你问我答(做)”的座舱时代是不可能实现的。

 

在很长一段时间,特斯拉提出的BEV+Transformer是主流车企一致追求的智驾技术框架。然而在AI大模型的加持下,小鹏、华为找到了“端到端模型”的更多可能性,相比特斯拉的智驾技术框架,“端到端模型”反而让智驾系统的决策更高效。

 2a743ac6e5f44d18bcb3903a82268b93.jpg


除了小鹏和华为,比亚迪、长城、广汽的智驾技术都多多少少应用了AI大模型。究其本质,过去的智能驾驶依靠算法,将车辆遇到各种情况时应该如何面对用算法的形式写进车辆的智驾系统中,而如今的高阶智能驾驶,让AI来优化车辆的行驶路径和速度,更容易处理复杂的交通情况,甚至面对固定的路线时,可以做到“越开越好开”,小鹏推出的通勤模式就是这个原理。

 

毫无疑问,AI已经成为智能化发展必不可少的元素,随着多家传统车企的入局,新势力与传统车企之间的智能化差距在逐步减少,甚至有追平反超的态势。毕竟,摆在新势力品牌面前的困难是,传统车企本身具备广泛的受众群体,不仅更快形成良好口碑,也更容易获得更广的反馈样本实现技术上的快速改进。

 

写在最后

 

在今年8月份,新能源月度渗透率首次突破50%,新能源车成为多数人的选择,而且消费者对智能座舱和智能驾驶的需求在逐步提升。以前,新能源汽车的智能化还能成为差异化优势来吸引消费者,现在的新能源汽车,智能化已经逐步成为标配。

 

可能在很多人看来,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已经来到瓶颈,但从技术大拿发布的观点来看,新能源汽车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AI在汽车上的潜力还没有完全挖掘出来,而且电池、驱动电机、电控这关键的新能源汽车“三大件”如是。

展开查看更多

明镜Pro

关注

从汽车的主要成本构成来看,其中燃油车的“三大件”是发动机+变速箱+底盘;纯电车的“三大件”是电池、电机、电控;而增程式以及中国大电池无变速箱混动的“三大件”是混动专用发动机/发电机+电池+电机电控。电动车的主要成本是电池,成本占据了整车约50%。有专业机构以一辆30万元的SUV来拆分,得到的结论是三电系统占总价格的51.29%。


图片


据媒体报道,以年初的价格来看,宁德时代的低成本电池包,每Wh成本在0.4元左右,一度电的成本400元。如果按照50度电成本是2万元,而100度电成本是4万元,这就是纯电动车和增程车最大的成本差异。而一个增程器(混动发动机成本不到5000元),一些三缸增程器的价格甚至低于3000元,因此单车可以多获得接近1.5万元的利润。


所以增程式以及中国混动成本相比纯电车优势太明显了,整体而言比燃油车又仅仅高一点点——增加的电池成本和智能化成本。由此来看,车企做增程完全是可以理解的:市场接受度高,利润更好,何乐而不为?

展开查看更多

扉旅汽车

关注

这次起火事件本应成为“舆论危机”,结果变成一次很好的营销事件,也将成为新能源车发展道路上的一个经典案例吧。有事及时应对、及时回复值得所有品牌学习。另外,小编觉得电芯倒置其实可以进行普及,大家都知道电池一旦起火很短时间就爆燃,预防起火很多品牌有自己的做法,但面对这种大的物理冲击,还是常见到起火案例,所以不如利用电芯倒置技术带来一个二次保障。大家觉得呢?咱评论区聊聊。

展开查看更多

有点车事

关注

每当提及新能源产品,必然会引起消费者极大的争论,即便当前大部分产品在电池安全性方面都下足了功夫,但仍然难逃碰撞后容易起火的现实,要说这几天关注度最高的,必然是小米SU7,因为它在9月16日发生了一起交通事故,同时底盘电池还出现明火,针对此次事件,小米官方也第一时间给出了回应。

autohomecar__ChxkPWbqMiyADG1pAAddm0zVJpQ065

autohomecar__ChxkPWbqMh2Ac31SAAWhuEJUijs924

根据对事故现场的初步分析,本次事故的原因是路面湿滑,以及驾驶人操作不当,才导致车辆冲出车道撞向隔离花坛,同时出现短时冒烟和明火,而造成电池出现局部短路损坏的主要原因在于隔离带中带有连续的方形石块,其尺寸约为28cm*30cm*50cm。

autohomecar__ChxkPWbqMi-ACfgPAFlTcrAPkww538.jpg8326cffc1e178a826d2358248188d683a877e8b5.jpeg@f_auto

从本次小米的官方回应来看,也一再强调本次电池起火的诱因是事故造成(毕竟石块的体积确实有点大),而非车辆本身电池问题造成的自燃现象。

dd052cb1ebca4fb18c4592404635c3fc

实际上,汽车碰撞后发生自燃其实是一件很普遍的事情,不管是油车还是新能源车在碰撞后都会有一定的概率,但与以往有所不同的是,本次小米SU7引起了广大网友的围观和热议的原因是电池包起火后的“状态”。

u=1980427175,245657750&fm=30&app=106&f=JPEG

很明显,这一次小米SU7又立了大功,像其他产品出现自自燃情况,无一例外便是烧剩车架,但令人惊讶的是,本次火焰竟从底盘下方喷出,所以即便是后续扑灭火焰以后,似乎对整车车架并没有带来特别大的损伤。

8ecdc8679d4049e4b82de6ac404a3608

不得不说,雷总在SU7上确实“又”留了一手,毕竟在2023年小米汽车技术发布会上,他就向我们介绍了一项“电芯倒置技术”,当初也有不少人认为这也是属于脱裤子放屁的技术,但本次小米SU7电池包发生火灾,也证明了雷总诚不我欺,同时小米的工程部门估计又得“加鸡腿”了。

d062f81920f5e74e96958ee6bf8abd64cdefd249

而之所以说“又”,那也是因为此前小米SU7就碰上过一次不公平的碰撞测试,而那时候则是备用电池立了大功,从种种迹象也可表明,这的确是一款同时具备流量、实力的产品。

w800_m81_yichecar_739a4c92c4294f7d8f8bed26c829774f

但细心的朋友可以发现,其实小米SU7自推出市场以来,所爆出的事故并不少,而当中大部分都是“失控”造成,说到这儿相信大家都明白,虽然造成事故的原因有很多,但驾驶技术确实占据着主要诱因。

1400x0_1_q95_autohomecar__Chtk2WbStLOAGVcLABhkdGsmjV8804

首先,小米SU7是一台性能不弱的产品,比如单电机版本最大功率220kW,最大扭矩400N·m,最快百公里加速时间为5.28s,这样的表现就已经比市面上大部分的2.0T发动机强上一截。

1400x0_1_q95_autohomecar__ChxkPWbStLCAMARMABf9N8Te5ro388

而双电机版本更不用说,最大功率495kW,最大扭矩838N·m,百公里加速2.78s,这样的表现都已经赢过一种百万级别的燃油超跑,放在过去我们甚至可以用性能猛兽来形容,值得一提的是,以往买超跑的朋友,厂家都会有相应的驾驶技能培训。

1400x0_1_q95_autohomecar__ChxkPWbStbeAdG-MABQ9G1ejMCs845

反观新能源产品,现如今动力可以说是最不值钱的配置,但为了能够讨好年轻消费者,各大品牌造电池的理念便是越快越好,而电机的特性就是响应快、前段加速猛烈。

展开查看更多

车德钢

关注

事故导致了电池包内部局部发生短路,并出现冒烟和起火,但是小米SU7电池包起火后不久就扑灭了,没错!你没看错!就是扑灭了!这是不是打破了大家对于纯电池车起火,几乎无法扑灭的印象?

据悉小米SU7起火之所以能轻松扑灭,这要得益于它采用的全球首创电芯倒置技术,这项技术在上市时可是被不少人吐槽,说是没用技术,而现在事实证明了一切。

原理就是电芯采用的倒置技术,再加上中间有泄压阀,电池电芯在发生碰撞后,如果出现热失控时,电池包内部的热量就会通过阀口往下方喷出,而不是往上喷火或者热量。

这样车内虽然还是可以感受到热量,但是车内的易燃物品就不会轻易被烧到,同时,对于车辆内部的电路也不会出现烧断的情况。

所以这就是此次小米SU7起火后,可以轻松扑灭的原因所在,同时车辆在经过救援后,外观还依旧完好。相比市面上哪些出现事故,碰撞到电池包起火后,只能“眼睁睁”看到车辆被烧成“骨架”,是不是感觉小米汽车真的很厉害。

展开查看更多

车回路转Go

关注

日前,一起小米汽车SU7在行驶过程中发生碰撞并起火的事件引起了广泛关注。据媒体报道,这起事故发生在9月16日上午,南京南站附近一辆小米SU7冲出车道撞向隔离花坛区后,电池底部受损并引发了起火。然而,在这场突如其来的危机中,小米SU7所采用的电芯倒置技术却意外地发挥了重要作用,使得火势得以迅速控制并最终被扑灭。

在事故发生后,现场视频显示车辆底部有火焰喷出,情况一度十分危急。然而,令人惊讶的是,火势并未迅速蔓延至整个车辆,更未对乘客舱造成直接威胁,这得益于小米汽车独特的电芯倒置技术。该技术将电池的泄压阀和极柱向下倒置,使得在极端情况下,有害气体和火焰能够更快地向下释放,从而降低了对乘客舱的风险。

小米汽车所采用的电芯倒置技术,并非简单的创新之举,而是基于对传统电池安全技术的深入理解和改进。在传统动力电池中,电芯和泄压阀是正置的,一旦电池发生热失控,有毒气体和明火可能会直接向上喷,直接侵蚀驾驶舱,对乘员构成严重威胁。

而电芯倒置技术则巧妙地改变了这一状况,通过改变电芯和泄压阀的布置方式,使得在发生热失控等极端情况下,高压高温气流和有毒烟气能够沿底部排气通道快速向下释放,从而最大程度保障上方乘员舱的安全。

事故发生后,小米汽车官方迅速作出回应,表示已配合交警、消防和保险等部门对事故现场进行勘察,并结合车辆数据分析,初步确认了事故原因。小米汽车表示,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因路面湿滑、驾驶人操作不当导致冲出车道撞向隔离花坛区,电池底部受损后引发局部短路并起火。事故发生后消防人员及时介入处置,车辆风险已解除并转移至安全区域。

事件在网上传开后,不少的网友都表达了自己的看法。有网友称这是“第一次看到电池着火,被扑灭,车子看不到被烧的痕迹,牛”。还有网友称小米SU7这些细节做得很好,用户越探索越牛。当然也有部分网友质疑小米将车辆失控甩锅给用户。

小米汽车碰撞起火事件虽然是一场不幸的意外,但也为整个电动汽车行业带来了一些反思和启示。一方面,它再次提醒我们电动汽车安全性的重要性,尤其是在电池安全方面需要不断创新和完善;另一方面,它也展示了小米汽车在技术创新和应对危机方面的不错表现。

展开查看更多

车宇世界

关注

由于车辆的前杠和底盘区域撞上隔离带周边的连续方形石块,导致电池底部严重受损。

有鉴于此,怀疑电池内部受撞击发生局部短路,出现短时冒烟和明火,并向下泄压。

此外,小米汽车官方还表示,目前车上乘客遭受碰撞冲击受伤,已经在医院得到及时的检查和治疗。

显然,从小米汽车的官方回应来看,这件事情的发生,应该是一起交通事故。至于涉事小米SU7之所以冒烟、起火,应该因为受到外力的撞击,导致电池内部发生短路而引发。

展开查看更多

天和汽车科学岛

关注

其中对该起交通事故的车辆情况进行了说明,大意为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因路面湿滑、加之驾驶员操作不当导致车辆失控撞向隔离花坛;车辆前杠、底盘位置撞上隔离带周边的连续方形石块。撞击导致电池底部严重受损,怀疑是电池内部因撞击发生局部短路,从而出现短时冒烟和明火并向下泄压。

小米SU7采用了特殊的“倒置电芯”的设计方案,一旦电池热失控出现明火,火焰会沿设计方向向下喷射。现在看这样的设计确实起到了一定的防护作用。并且车辆在碰撞之后自动降下车窗,给司乘人员留下了“逃生通道。”同时从现场图片可以看出车辆火势可控,没有发生蔓延,电池包里的电芯应当只有少量起火。

观点

底盘下的电池包碰撞起火总是存在安全行车隐患,车辆碰撞测试或有必要加入针对新能源汽车的底盘碰撞相关测试。

在真实的交通事故场景中,乘用车的碰撞损伤程度往往比较大;尤其是与中大型载客车或载货车发生碰撞时,车身很有可能发生较为严重的变形。而位于底盘正下方且往往贯通车身的动力电池组的电池包(壳体)自然也会受到较大程度损伤,正如上图所示,仅单车交通事故即有可能因底盘剐蹭撞击导致动力电池失控;那么一旦发生程度较大的追尾或侧面撞击,电池包则有可能严重变形甚至撕裂。

当大量动力电池被破坏时,更多的电芯热失控则后果往往难以收拾。

近两年里,由于新能源汽车补贴的取消,车企在选择动力电池的时候不再为拿到补贴而选高成本的三元锂电池。于是低成本的磷酸铁锂电池二次普及。至此,各大车企从“技术竞争”逐步演变为“成本竞争”——最终结果是演变为“价格竞争。”动力电池的技术再不像新能源汽车普及初期一样的快速进步。

电动汽车的整体技术水平已有停滞不前的现象。

所以电动汽车的安全性能也很难再实现提升!但是以各大品牌新能源汽车频频出现的起火案例来看,电动汽车的安全性能还远远达不到让绝大多数人放心的程度。笔者认为应当制定对新能源汽车底盘电池包碰撞测试的项目,要以全面的、无死角的测试倒逼汽车制造商加大投入技术研发,只有给车企戴上“紧箍咒”才能持续推动技术升级。

展开查看更多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