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SU7驾驶
据当事人家属表示,当日该名女生是与同学一起前往安徽考编,发生事故时,车辆正处于NOA智能辅助驾驶状态,遇到施工路段后刹车失灵导致最终路边隔离带水泥桩,碰撞后车辆起火,车门也打不开,最终三人遇难。
值得注意的是,事故其实是发生在3月29日凌晨,也就是说至今已有3天时间,然后诡异的是,在过去长达72个小时的时间里,网上却鲜有相关报道,直到今天突然冲上热搜。
今天中午,小米公司发言人发布了事故前后的细节:比如事发前车辆提醒车主控制方向盘,人为介入后车辆开始制动,车辆发生碰撞后及时报警并呼叫了120……
在这个公布的信息中,依然有许多关键问题未得到解答:比如,为什么提前两秒才预警?高速公路那么长的减速带,NOA都没有检测到吗?两秒时间,即便接管后全力刹车,也根本无法避免这次事故。再比如,碰撞后车门到底能不能打开?从碰撞到起火用了多久?哪里开始起火?……
这些问题,我们都期待后续小米和警方会给出答案。
但无论结论如何,三个花季少女的生命已经定格在那一瞬间,这是让人深感痛惜的事情。今年来,各大车企都在宣传“全民智驾”,而之前某企业更是高喊遥遥领先,多次在公开场合宣称1300公里全程零接管等等。
这些都给消费者一种错误的信号:那就是汽车的智驾已经非常成熟了。电动车的“性能狂欢”与安全教育的缺失、智能驾驶辅助的过度夸大宣传和教育缺失,都是造成这场悲剧的原因之一。
特别是小米SU7和SU7 Ultra,是性能猛兽。凭借漂亮的颜值、强大的动力性能,加上雷军的个人魅力和强大的营销能力,获得众多年轻人的追捧,过去一年来,与销量一样与日俱增的,是小米SU7的事故率。
很多年轻人开着小米SU7或SU7 Ultra在马路上飙车,这不仅是对自己的不负责,也是对社会极大的不负责。
作为作为备受年轻人喜爱甚至崇拜的企业家,雷军平时一直活跃在网络上,对于网友的早餐问题、年薪百万问题甚至穿搭问题都会进行积极互动和回应,如今发生这么大的安全事故,无论警方最终给出的结论是什么,雷军都有义务、也有必要站出来,对家属表示慰问和痛惜,对事故表示遗憾,同时以自身的影响力,为以后减少类似的事故,发挥自己的影响力。
营销可以很酷,但安全必须务实。雷军应该承担起更多的社会责任,而不仅仅是借个人影响力卖车。
同时,还应该在交车环节增加消费者的安全教育和培训工作。
众所周知,以往燃油车零百加速基本都在十秒以上,零百加速能够做到六七秒就可以称之为跑车了,如今电动车动辄百公里加速三四秒,小米更是不到3秒,这对新手司机和年轻用户都是极大的挑战。
同时也希望车企在关于智驾的营销中,能够更加克制和谨慎,做好安全普及工作。
另外我也希望告诉所有的消费者,智能驾驶≠自动驾驶,目前所有“NOA”、“NOP”等都只是L2级辅助驾驶,哪怕车企说L2.9999,法律上司机仍是第一责任人。
有网友发文称:3月29日晚,3名女大学生驾驶小米SU7前往安徽池州的路上,在铜陵枞阳高速发生碰撞后车辆爆燃,其事故造成车内3人伤亡。
对于此事,小米公司发言人官方账号发文回应来了,以下为原文(有删减):
事故发生前车辆处于NOA智能辅助驾驶状态,以116km/h时速持续行驶。事发路段因施工修缮,用路障封闭自车道、改道至逆向车道。车辆检测出障碍物后发出提醒并开始减速。随后驾驶员接管车辆进入人驾状态,持续减速并操控车辆转向,随后车辆与隔离带水泥桩发生碰撞,碰撞前系统最后可以确认的时速约为97km/h。
事故现场视频截图
碰撞发生后,立即与车主取得联系,了解非车主本人驾驶。同时,紧急救援呼叫车上乘员,并报警、呼叫120急救服务。
此后,警方随即抵达现场,全面介入调查事故。同时,我们第一时间成立了专项小组,于30日赶赴铜陵,在警方的指导下,积极配合调查、取证等各项工作,并于31日晚依法向警方提交完成我们所掌握的车辆行驶数据及系统运行信息。我们将继续全力配合警方工作,并严格遵循调查结果,确保事件处理公开透明。
同时,我们的专项组也将在警方的许可与指导下,与事故受难者家属取得联系,全力协助善后事宜,并提供支持与帮助。
我们将目前所知并提交给警方的信息,摘要公布如下:
3月29日 22:27:17 NOA激活,车速116km/h
3月29日 22:28:17 轻度分心报警
3月29日 22:36:48 NOA发出脱手预警提示“请手握方向盘”
3月29日 22:44:24 NOA发出风险提示“请注意前方有障碍”,发出减速请求,并开始减速
3月29日 22:44:25 NOA被接管,进入人驾状态,方向盘往左转角22.0625度,制动踏板开度31%
3月29日 22:44:26 方向盘往右转角1.0625度,制动踏板开度38%
3月29日 22:44:26-28之间 车辆与水泥护栏发生碰撞
3月29日 22:44:28 车端Ecall触发
3月29日 22:44:39 车端Ecall接通,确认事故发生,并报警、呼叫120急救服务
3月29日 22:45:06 与车主取得联系,确认非车主驾驶
3月29日 22:47:15 调配120成功
3月29日 约23时许 120抵达现场
车辆损毁的程度,我们是无法判断是SU7哪个版本,但从以往使用智驾造成惨烈事故发生的教训,依旧历历在目!
车辆的智能驾驶只是辅助驾驶,并不是全自动驾驶,出了事故第一责任人是驾驶员,并不是车企,还请各位配备智驾的车主,请谨慎使用智驾功能。
另外,有网友称车门断电后无法开启,小米汽车工作人员回应,在四个车门内饰板下方,储物格位置均配有应急拉手,应急拉手为机械锁,即使电池受损也能打开。
不过从车辆的撞击程度来看,车内人员在碰撞后有昏迷的可能性,即使是清醒的状态,车内人员是否知道该车有应急机械拉手吗?
因此,我认为车辆的一些安全及应急配置,应该要大力宣传了,发布会上并不是介绍动力、外观、车辆配色和内饰这些肉眼可见的东西,真正有关安全的配置该放到台面上介绍,并且每一次交付时,需要再一次和车主介绍这些配置,这样发生紧急情况下,驾驶员更能从容的应对突发状况。
据初步了解,事故发生前车辆处于NOA智能辅助驾驶状态,以116km/h时速持续行驶。事发路段因施工修缮,用路障封闭自车道、改道至逆向车道。车辆检测出障碍物后发出提醒并开始减速。随后驾驶员接管车辆进入人驾状态,持续减速并操控车辆转向,随后车辆与隔离带水泥桩发生碰撞,碰撞前系统最后可以确认的时速约为97km/h。
碰撞发生后,我们立即与车主取得联系,了解非车主本人驾驶。同时,紧急救援呼叫车上乘员,并报警、呼叫120急救服务。
此后,警方随即抵达现场,全面介入调查事故。同时,我们第一时间成立了专项小组,于30日赶赴铜陵,在警方的指导下,积极配合调查、取证等各项工作,并于31日晚依法向警方提交完成我们所掌握的车辆行驶数据及系统运行信息。我们将继续全力配合警方工作,并严格遵循调查结果,确保事件处理公开透明。
同时,我们的专项组也将在警方的许可与指导下,与事故受难者家属取得联系,全力协助善后事宜,并提供支持与帮助。
我们将目前所知并提交给警方的信息,摘要公布如下:
3月29日 22:27:17 NOA激活,车速116km/h
3月29日 22:28:17 轻度分心报警
3月29日 22:36:48 NOA发出脱手预警提示“请手握方向盘”
3月29日 22:44:24 NOA发出风险提示“请注意前方有障碍”,发出减速请求,并开始减速
3月29日 22:44:25 NOA被接管,进入人驾状态,方向盘往左转角22.0625度,制动踏板开度31%
3月29日 22:44:26 方向盘往右转角1.0625度,制动踏板开度38%
3月29日 22:44:26-28之间 车辆与水泥护栏发生碰撞
3月29日 22:44:28 车端Ecall触发
3月29日 22:44:39 车端Ecall接通,确认事故发生,并报警、呼叫120急救服务
3月29日 22:45:06 与车主取得联系,确认非车主驾驶
据遇难者家属在网上发布的信息。事发时是是三名年轻女大学生驾驶车辆去安徽考试。事发时间是晚上!
根据报警信息显示,晚上23:30接到了交警指令,G0321德上高速枞阳往祁门方向的所有车辆枞枞阳北站分流下高速。
3月30日 00:19 中心值班领导到达事故现场,119,120也都到达了事故现场,当火势扑灭后。根据现场反馈,事故为3月29日晚上23:12发生,湖北鄂A小车撞中分带新泽西护栏后起火。
当火势被扑灭之后,可以发现除了保险杠完整之外,其它都已经被烧的面目全非。保险杠未起火估计是因为当时碰撞后,保险杠掉落。
可以发现,车辆前部受损严重,是车头处首先发生了碰撞。虽然整车已经被烧毁,但是车尾还是比较完整的,并且左后轮轮胎也是完好的。
驾驶舱保持完好,也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形。所以根据这些信息可以判断出,当时的事故并非是特别严重的事故,如果车辆不起火的话,车上的人员是可以得到救援的。
但是核心的问题就是车辆起火了,导致车内乘客受到了惊吓,没有得到及时救援。为什么乘客不自己打开车门跑出来呢?我猜测是事故发生后,要么是车内乘客受到撞击导致短暂昏迷,要么是乘客无法通过车内门把手把车门打开。
而且事发后,家属到达现场后发现,车辆并没有明显的刹车痕迹,怀疑当时车辆是开启智驾功能,但是没有识别到正在施工的桩桶。
并且家属还宣称,在事发后,也有对向司机前来试图救援,但是车门打不开,并且火势太快导致救援失败。
目前关于家属的言论,并没有得到小米汽车的证实,是车主家属的一家之言。起火到底是什么原因引起的,还是要等待官方回复。
据悉,在事发之后,小米汽车已经第一时间成立工作组,达到事故现场进行调查。并且全力配合警方和家属进行详细的还原调查,协助家属处理后续情况,将根据后续实际情况,将调查结果公布。
很遗憾的是车上的三名大学生都已经死亡,这是一起我们都不愿意看到的结果。在这里要提醒广大新能源汽车用户,要充分了解自己汽车的所有功能,也不能把辅助驾驶当成是自动驾驶,安全驾驶,防患于未然。
就拿手机拍照技术来说,小米在影像领域积累的高动态范围成像技术和低光降噪技术就可以迁移到智能驾驶系统里。
对于在驾驶中经常出现的逆光场景,车载摄像头可以通过转换增益的动态调整和多帧曝光合成实现高动态范围成像,应对进出隧道时的剧烈光照变化。
对于暗光场景,小米主推的手机拍照夜景模式中使用了像素级的降噪算法,这种提升单像素感光面积的做法和AI降噪算法同样可以用于自动驾驶,通过提升暗部细节的识别率,改善自动驾驶车辆在暗光下的感知能力。
至于其它加持,有人或许会提到“人车家”,但是,手车互联、车家互联目前来看最多只能算锦上添花 并没有砸起太大的水花。
真正有加持力的地方其实还很多,比如在高端手机或者旗舰机型里用的多麦克风协同收音技术,为了实现定向收音、消除背景噪音、提高语音识别准确性,手机厂商会使用声源定位、噪声抑制、波束形成等算法,这些算法就可以复用在智能电动汽车里。
放眼望去,以手机技术加持汽车,有谁比得上小米?
03
第一性原理总是简单又直白。
根据2023年度微博King李想分享的经营理念,要打造爆款车并不难,一个完美的闭环是:
精准洞察行业痛点和目标市场用户的需求,根据需求进行产品定义;
通过研发和设计解决痛点、满足用户的需求;
一手联合媒体、门店等渠道推广品牌、推介产品,激发消费者的需求,一手联合供应商合作伙伴组织生产,保证交付。
对照媒体老师们早就总结出来的理想汽车成功要素:精准的家庭用户市场定位、中高端新能源家庭SUV的产品定位、可以完美解决续航焦虑的增程式技术、以沙发冰箱大彩电驰名的极致舒适智能空间;
和小鹏与特斯拉一起“全球唯二”的全场景端到端智能驾驶、从最凶猛的竞争对手华为那里学来的IPD研发流程和组织管理;
小米SU7的智能驾驶辅助系统是其在科技领域大胆探索的一次“高光时刻”。两颗英伟达Orin-X芯片,就像是车辆的“超级大脑”,搭配上丰富多样、如同“敏锐触角”般的传感器,赋予了车辆强大的感知与决策能力,让它在复杂多变的城市道路和高速路上都能游刃有余,从容应对各种路况。在城市道路行驶时,其自动驾驶功能就像一位经验丰富、技术娴熟的老司机,默默地在一旁协助你驾驶。面对拥堵的交通、频繁的红绿灯以及突然出现的行人、车辆,它都能轻松应对,做出合理的决策,大大减轻了驾驶者的疲劳和压力。
小米SU7作为小米汽车进军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开篇之作,无疑是一次成功的尝试,就像一颗刚刚升起的新星,在汽车行业的天空中绽放出耀眼的光芒。它在外观设计上走在时代前沿,引领着未来汽车美学的潮流;智能驾驶辅助功能实用且先进,为用户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捷与安全体验;动力与续航方面也表现出色,能够满足日常通勤和长途旅行的不同需求。综合来看,它是一款集颜值、性能与科技于一身的优质新能源汽车。
过去,消费者买车更看重品牌、配置、续航,而如今,三电系统、智能座舱、自动驾驶等底层技术,成为用户关注的新焦点。
然而,技术门槛的提升,也让信息传递变得更具挑战。
复杂的架构、晦涩的专业术语,让普通消费者难以理解,而仅靠传统营销话术,很难打动已经具备一定技术认知的潜在用户。
因此,企业高管们选择 “去包装化”地直接对话用户,试图以更真实、更接地气的方式,消除技术传播的壁垒。
例如,雷军就在发布会上用了大量比喻,把电机、电控等核心技术拆解成用户能理解的概念;而魏建军则直接站在用户立场,强调技术价值的实际体验感知,而非单纯炫技。
事实上,在社交媒体时代,用户对品牌的信任,不仅仅建立在产品之上,更依赖于对品牌背后人物的认同。
正如乔布斯之于苹果,黄仁勋之于英伟达,马斯克之于特斯拉,都是品牌技术信仰的最佳代言人。
如今,车企高管们也在尝试走上台前,成为自家品牌最重要的“流量入口”。
雷军的发布会,吸引的从来不仅是汽车用户,而是整个科技圈的关注;魏建军的“技术吐槽”,直接在汽车圈引爆了讨论;李书福的AR眼镜演讲,让吉利的智能化形象变得更立体……
这些案例说明,在新能源时代,CEO不再只是企业管理者,更是品牌的第一传播者。
未来,谁能讲好技术、讲出品牌信仰,谁就能在这场竞争中占据优势。
(2)技术传播已成为车企的“必修课”
如今的汽车市场,已经不能仅靠一纸PPT或一场营销活动取胜,真正决定用户认同感的,是技术到底能不能带来实际体验升级。
但问题是,新能源汽车的底层技术日益复杂,涉及电池、电驱、电控、自动驾驶、智能座舱等多个领域,普通消费者很难从专业报告或宣传手册中提炼出关键信息。
于是,车企高管开始主动充当“翻译官”,用更直白的方式解释自己的技术优势。但如何做到既“硬核”又“易懂”,是一门需要深度思考的学问。
这点在何小鹏身上就得到了很好的“演绎”。
最近他在接受采访时称,以前自己特别痴迷技术,喜欢炫酷的东西。但现在不一样了,他开始关注怎么把技术变成市场认可的产品,毕竟制造业不能只靠技术,还得赚钱。
何小鹏的这一转变,恰恰折射出技术传播的核心命题:技术力和市场化之间的平衡。
因为随着新能源车市的成熟,用户对技术的认知和理解正在快速进化——他们不再满足于“某某技术全球领先”的口号,而是更关心这项技术能为我的驾驶体验带来什么实际改变?”
视频中显示一位特斯拉车主意外遇到一个小男孩的质问,其问车主为何不选择小米汽车而驾驶特斯拉,甚至称该车主“你不爱国。”车主面对小男孩的指责顿感错愕,后车主到小米之家试驾小米SU7,并且给出了高度评价,称考虑购买。
如果您大部分在城区内驾驶,可以选择倍耐力®P ZERO第五代长续航轮胎。长续航轮胎能有效增加续航里程,让小米SU7 Ultra的CLTC续航里程最高达到630km;而如果您经常下赛道,且更注重操控表现,我们建议您选择倍耐力®P ZERO高性能轮胎,以获得更好的加速性能、并进一步缩短制动距离。
您还可以选择即将上市的「竞速套装」,该套装搭载了两套轮胎,分别为倍耐力P ZERO TROFEO RS半热熔胎及倍耐力P ZERO 5高性能轮胎,均为小米与倍耐力的定制轮胎,可以分别满足赛道场景及日常使用需求。此外,如果您加入了Ultra Club,还将能享受到一站式赛道服务如免费整备和免费存胎等,方便您做上赛道前的整备工作和按需存胎或更换轮胎。
我们再次提醒所有小米SU7 Ultra的用户在上赛道前一定要先参加专业的驾驶培训,在了解并掌握必要的赛道专业驾驶知识及规则后再充分享受赛道驾驶带来的乐趣。
02.看到有媒体在赛道试驾小米SU7 Ultra时刹车片烧红了,这是什么情况,会影响刹车性能吗?
您不用担心,这是属于正常的情况,且小米SU7 Ultra的制动性能不会因此受到影响。在赛道驾驶时,车辆往往需要频繁的在高速行驶后紧急制动,此时制动系统承受的负荷将远高于日常驾驶。在这种工况下,制动盘温度会急剧上升,随着温度升高,制动盘的颜色会变红、变亮。
我们深知制动系统在赛道极限工况驾驶时的关键作用,因此我们为小米SU7 Ultra全系标配了超大尺寸的碳陶瓷制动盘。碳陶瓷制动盘的最大工作温度高达1300摄氏度,其抗热衰性能极强,可以满足连续赛道驾驶的需求。在小米SU7 Ultra这套赛道版制动系统的加持下,小米SU7 Ultra的100-0km/h制动距离最低仅为30.8m,且180-0km/h制动测试可连续进行10次不衰减,满足连续高强度赛道驾驶的抗热衰减性能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