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特斯-路特斯ELETRE
人事变动是汽车行业应对市场变化的常态,但对于正处于转型关键期的莲花汽车而言,此次高层调整更具深意。毛京波作为中国豪华车市场的“铁娘子”,曾主导林肯国产化进程并实现销量翻倍,其加盟莲花时被寄予厚望。然而,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激烈竞争远超预期:2024年,莲花全球销量虽同比增长70%至1.21万辆,但中国市场仅贡献25%,月均销量不足300辆。面对价格战加剧、消费降级与小米SU7 Ultra等新势力冲击,莲花亟需在战略执行层面注入新动能。
此次人事调整并非“被动救火”,而是战略升级的主动选择。毛京波调任海外市场,与其国际化经验高度契合——她曾推动林肯亚太区业务增长,而莲花2024年海外销量占比75%,欧洲与北美市场仍是增长主力。与此同时,极星科技CMO贾小卉的加入,则标志着品牌在智能化营销与用户运营领域的补强。这一“内外联动”的人事布局,既是对全球市场差异化需求的回应,亦为品牌下一阶段发展储备关键人才。
品牌重塑:从“路特斯”到“莲花”的基因觉醒
人事调整的背后,是莲花汽车对品牌价值的深度重构。2024年底,历经11场官司的“莲花”商标争夺战终告胜利,品牌正式从“路特斯”更名为“莲花跑车”。这一更名绝非简单的标识更换,而是对品牌77年历史底蕴的战略回归。
“保时捷、法拉利、莲花”的经典排序,曾是全球车迷心中的性能图腾。然而,由于中文商标纠纷,“LOTUS”在华长期以“路特斯”示人,导致品牌历史认知断层。更名“莲花跑车”后,品牌通过文化叙事,将人文情怀与赛道基因融合,重新建立与用户的情感连接。正如毛京波曾所言:“更名是为了让品牌故事一脉相承,将空气动力学、轻量化等核心技术优势讲得更透彻。”
品牌焕新的另一关键是产品战略的革新。莲花不再局限于传统跑车领域,而是以ELETRE、EMEYA等“生活用车”切入主流豪华市场。这些车型既保留“3秒级加速”“赛道级底盘调校”的性能标签,又通过智能座舱、超充网络与高端服务拓展使用场景。
跟其他主流豪华品牌推出的智能纯电动车的差别在于,后者的产品大多数情况下只能上街道,而莲花推出的豪华智能纯电动车都是“性能级”,随时可以下赛道。不仅如此,莲花还配合产品的登场,推出了国内堪称天花板级“赛道驾照”服务——将专业驾驶培训与用户体验深度绑定,既强化品牌调性,又开辟新的营收模式。
战略转型:混动路线与成本优化的双轮驱动
面对销量压力与持续亏损,莲花汽车在2024年启动“Win26”战略,核心目标是在2026年实现现金流与EBITDA转正。这一战略包含两大关键支点:
“保时捷、法拉利、莲花”的经典排序,曾是全球车迷心中的性能图腾。然而,由于中文商标纠纷,“LOTUS”在华长期以“路特斯”示人,导致品牌历史认知断层。更名“莲花跑车”后,品牌通过文化叙事,将人文情怀与赛道基因融合,重新建立与用户的情感连接。正如毛京波曾所言:“更名是为了让品牌故事一脉相承,将空气动力学、轻量化等核心技术优势讲得更透彻。”
品牌焕新的另一关键是产品战略的革新。莲花不再局限于传统跑车领域,而是以ELETRE、EMEYA等“生活用车”切入主流豪华市场。这些车型既保留“3秒级加速”“赛道级底盘调校”的性能标签,又通过智能座舱、超充网络与高端服务拓展使用场景。
跟其他主流豪华品牌推出的智能纯电动车的差别在于,后者的产品大多数情况下只能上街道,而莲花推出的豪华智能纯电动车都是“性能级”,随时可以下赛道。不仅如此,莲花还配合产品的登场,推出了国内堪称天花板级“赛道驾照”服务——将专业驾驶培训与用户体验深度绑定,既强化品牌调性,又开辟新的营收模式。
战略转型:混动路线与成本优化的双轮驱动
面对销量压力与持续亏损,莲花汽车在2024年启动“Win26”战略,核心目标是在2026年实现现金流与EBITDA转正。这一战略包含两大关键支点:
在技术路线上,莲花放弃了“纯电激进主义”,拥抱动力多元化。2024年广州车展,莲花发布“路遥超级混动技术”,标志着其从“全面电动化”向“混电并行”的战略转向。此举既是对全球市场政策差异(如欧美加征电动车关税)的灵活应对,亦是对用户需求的现实回应——据调研,60万元以上豪华车用户仍对续航焦虑敏感。混动技术的引入,不仅可降低研发成本,还能覆盖更广泛价格带。即将推出的混动车型有望下探至50万元区间,直接对标保时捷Cayenne混动版。
与此同时,莲花汽车正在推进一场“外科手术式”的成本改革。一方面,通过入股无锡星驱等供应链企业实现电驱系统自研,降低外采成本;另一方面,出售非核心资产聚焦主业。此外,武汉全球智能工厂和总部基地的建设,虽因资金压力一度放缓,但现已重启,未来将成为辐射亚太市场的产能支柱。这些举措折射出吉利控股的赋能思路:既保持莲花的高端独立性,又通过集团协同降本增效。
中国市场的意义不仅是销售阵地,更是技术孵化器。莲花将武汉基地定位为“智能新能源全球创新中心”,在中国研发,向全球输出的模式,与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辐射亚太乃至全球,可谓异曲同工。同时,莲花品牌正在构建从“性能发烧友”、到“高端生活家”的用户跃迁路径。通过小红书、视频号等平台,莲花以设计美学、圈层活动与女性用户故事渗透新兴人群。这,也是品牌尝试打破“小众刻板印象”的关键一步。
跟其他主流豪华品牌推出的智能纯电动车的差别在于,后者的产品大多数情况下只能上街道,而莲花推出的豪华智能纯电动车都是“性能级”,随时可以下赛道。不仅如此,莲花还配合产品的登场,推出了国内堪称天花板级“赛道驾照”服务——将专业驾驶培训与用户体验深度绑定,既强化品牌调性,又开辟新的营收模式。
战略转型:混动路线与成本优化的双轮驱动
面对销量压力与持续亏损,莲花汽车在2024年启动“Win26”战略,核心目标是在2026年实现现金流与EBITDA转正。这一战略包含两大关键支点:
在技术路线上,莲花放弃了“纯电激进主义”,拥抱动力多元化。2024年广州车展,莲花发布“路遥超级混动技术”,标志着其从“全面电动化”向“混电并行”的战略转向。此举既是对全球市场政策差异(如欧美加征电动车关税)的灵活应对,亦是对用户需求的现实回应——据调研,60万元以上豪华车用户仍对续航焦虑敏感。混动技术的引入,不仅可降低研发成本,还能覆盖更广泛价格带。即将推出的混动车型有望下探至50万元区间,直接对标保时捷Cayenne混动版。
未来,莲花跑车的发展计划已经明确,从提高销量、增强品牌知名度、跟用户多交流、改善销售渠道并在全球范围内布局。2025年,莲花跑车全球销量的目标为增长20%,并希望将中国市场的贡献率提升至25%-28%,可以说相对比较保守,但目前品牌还处于重整发力阶段,并且面临的挑战不小,期待换帅领军后的莲花能重新成为速度和信仰的象征!
莲花跑车拥有77年的赛车基因,通过建立“智能电动+赛道基因”的标签,开展赛道试驾等活动,或能成功复制沃尔沃的经验。因此,莲花希望通过钦培吉的实践经验加持,尽快完成品牌重塑和运营策略调整。此前,钦培吉曾主导沃尔沃打造“唯爱与生命不可辜负”的品牌主题,堪称用户运营典范,相信拥有深厚历史底蕴的莲花,能给他提供更大的发挥空间。
这个曾与保时捷、法拉利齐名的英国传奇跑车品牌,近期在官方 App、小红书等多个平台遭受着各种控诉。更残酷的是,正是在祭出降价促销、品牌更名这几板斧后,莲花跑车中国市场销量仍然无可圈点,同时遭遇了这样严重的诟病。
在此背景之下,高管也在换血。3月12日,莲花跑车宣布,原极星科技首席运营官钦培吉正式加入莲花跑车,出任中国区总裁,向莲花集团首席执行官冯擎峰汇报。原中国区总裁毛京波调任莲花科技CSO(首席销售官),负责全球的产销协同管理,整合和调配全球范围内的营销资源。
当电动化浪潮重塑豪华车市场格局,这家拥有77年历史的车企,正在中国市场经历着比当年退出F1赛场更惨烈的滑铁卢。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市场中,曾经以高性能跑车闻名于世的莲花跑车陷入了困境。
降价反噬与销量萎靡
不久前,莲花跑车在中国市场上新了两款新车型——ELETRE“夏花”和EMEYA“繁花”,并将这个超豪华品牌的产品售价带入了50万元的价格区间,起售价较老款直降14万至18万元。
这次价格调整堪称史无前例,彻底在消费者心中打破了莲花以往的高端定位,老用户直呼“被创”,还使得品牌的价格体系陷入了混乱。同时,ELETRE的中文名“夏花”,因谐音“下滑”也遭抵制。
对于许多老用户来说,这样的降价幅度无疑是“背刺”。他们纷纷在社交媒体上表达不满,部分车主投诉称,新款车型在车机系统、座椅配置、音响设备及车门设计等方面均有升级,且叠加官方优惠后价格较此前版本降低近30万元。他们认为自己“被割韭菜”,因为不久前购买的老款车型现在贬值严重。
实际上,降价策略对刺激销量的作用有限。而从长远来看,频繁的价格波动可能会削弱品牌的高端形象,导致消费者对其产品质量和价值产生质疑。此外,这种做法也可能影响到未来新车的定价策略,使莲花在市场竞争中陷入被动局面。
极具戏剧性的是,2024年,莲花集团首席执行官冯擎峰在路特斯全球战略发布会(更名前品牌名为“Lotus”谐音“路特斯”)上还高举“价值坚守”大旗,宣称“绝不参与价格战”,然而仅大约半年的时间,便以“打特价”的标签登上汽车板块热搜,车主维权群中“承诺如废纸”的声讨持续刷屏。
有业内人士指出,莲花需要在追求短期销量增长和维护长期品牌形象之间找到平衡点。过度依赖降价策略并非长久之计,只有通过技术创新、提升产品品质和服务水平,才能真正赢得消费者的信任和支持。
莲花在中国市场的这次价格调整,虽然意在扩大市场份额,但同时也暴露了其在品牌管理和市场策略上的不足。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品牌价值,同时满足不同层次消费者的需求,最低标准保证现有客户不被“背刺”,将是莲花未来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
根据公开数据显示,2024年莲花全球累计交付新车约1.2万辆,同比增长70%,但这一增长下中国市场仅贡献的近25%的交付量,月销量约250辆。且进入2025年后,莲花汽车的销量并未保持上升趋势。
实际上,降价策略对刺激销量的作用有限。而从长远来看,频繁的价格波动可能会削弱品牌的高端形象,导致消费者对其产品质量和价值产生质疑。此外,这种做法也可能影响到未来新车的定价策略,使莲花在市场竞争中陷入被动局面。
极具戏剧性的是,2024年,莲花集团首席执行官冯擎峰在路特斯全球战略发布会(更名前品牌名为“Lotus”谐音“路特斯”)上还高举“价值坚守”大旗,宣称“绝不参与价格战”,然而仅大约半年的时间,便以“打特价”的标签登上汽车板块热搜,车主维权群中“承诺如废纸”的声讨持续刷屏。
有业内人士指出,莲花需要在追求短期销量增长和维护长期品牌形象之间找到平衡点。过度依赖降价策略并非长久之计,只有通过技术创新、提升产品品质和服务水平,才能真正赢得消费者的信任和支持。
莲花在中国市场的这次价格调整,虽然意在扩大市场份额,但同时也暴露了其在品牌管理和市场策略上的不足。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品牌价值,同时满足不同层次消费者的需求,最低标准保证现有客户不被“背刺”,将是莲花未来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
根据公开数据显示,2024年莲花全球累计交付新车约1.2万辆,同比增长70%,但这一增长下中国市场仅贡献的近25%的交付量,月销量约250辆。且进入2025年后,莲花汽车的销量并未保持上升趋势。
钦培吉的履历上的光环确实不错,不过要实现中国区的突围,其可能也会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一方面、2024年,莲花跑车全球销量虽同比增长70%至1.21万辆,但中国市场仅贡献25%,且同比下滑20.8%,月均销量不足250辆,仅占全球份额的四分之一。
更致命的是,全国仅32家体验中心,且集中在一二线城市;ELETRE车型平均交付周期长达6个月,远超极氪等本土对手的4周基准。
钦培吉在沃尔沃时期推动的“城市中心店+卫星展厅”网络虽曾创造单店年销千辆的纪录,但面对莲花年均不足3000辆的中国市场体量,这套模式是否遭遇“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尴尬,值得考虑。
莲花跑车
另一方面、更棘手的是,品牌在“路特斯”更名“莲花”后,消费者对其历史认知的混淆,短期内仍未消除。
加之今年2月新款ELETRE车型因降价超10万元引发老车主不满。在这种情况下,莲花方面发信致歉。但是,这能否平息老车主的不满,值得考虑。
要知道,此前莲花CEO冯擎峰也曾经对“价格战”做出表态。在这种情况下,如何修复信任裂痕、重塑高端定位,是钦培吉不得不面对的课题。
莲花方面发信致歉
第三个方面、如何保持战略定力和应对市场竞争。莲花跑车的转型困境,折射出传统超豪品牌在电动化浪潮中的集体焦虑。
尽管其早在2018年便宣布全面电动化,但2024年又推出混动系统“路遥”。个中原因,值得思考。
在国内市场,小米SU7 Ultra以52.99万元的售价、1.98秒零百加速的极致性能横空出世,两小时订单破万的成绩更令市场侧目。
面对新势力与老牌豪强的双重夹击,莲花亟需在“性能基因”与“科技标签”之间找到平衡点。
莲花跑车
任重如何致远?体系化作战或成破局关键
当然,从钦培吉先生的履历来看,虽然面临重重挑战,但是他并非没有机会扭转目前的局面。这个破局路径,或在于“体系化作战”。
一方面,其沃尔沃时期的渠道建设经验或能缓解莲花目前终端网络薄弱、交付周期长达6个月的痛点;
另一方面,品牌计划借2025年“车神塞纳夺冠40周年”“Esprit诞生50周年”等历史节点,强化“赛道血统”的文化叙事,以差异化定位对抗同质化竞争。
此外,用户生态的构建也被提上日程——从老车主维权的教训看,如何通过社群运营与权益升级增强用户黏性,或许将是品牌长期存续的关键。
莲花跑车
本文结语:
人事调整的背后,或许是吉利对莲花跑车“二次创业”的重拳出击。钦培吉与毛京波的“内外交班”,是否既是对中国市场的急救,也是全球化野心的显露,值得深思。
然而,品牌认知的割裂、电动化战略定力问题、竞争的加剧,仍如达摩克利斯之剑高悬。
在这种情况下,“换帅”能够让莲花跑车半年内实现销量反弹与口碑逆转,从而在中国市场的电动化狂潮中,谱写一段“新的传奇”,我们拭目以待。
此次调整的核心,或许是莲花跑车对“中国区体系化升级”与“全球化战略深化”的双重押注。
钦培吉的履历显示,其15年的吉利体系经验——尤其是沃尔沃大中华区销售总裁的任职经历——使其成为渠道优化与豪华品牌运营的“解题人”。
而毛京波的调任,或许是吉利试图以她在奔驰、林肯积累的国际品牌运营能力,推动莲花在全球市场的资源整合与协同。
这一“内外联动”的布局,或许既是对中国市场的针对性攻坚,也彰显了对品牌全球化进程的推进。
莲花跑车
任重而道远,新帅想要破局,或面临“三座大山”
钦培吉的履历上的光环确实不错,不过要实现中国区的突围,其可能也会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一方面、2024年,莲花跑车全球销量虽同比增长70%至1.21万辆,但中国市场仅贡献25%,且同比下滑20.8%,月均销量不足250辆,仅占全球份额的四分之一。
更致命的是,全国仅32家体验中心,且集中在一二线城市;ELETRE车型平均交付周期长达6个月,远超极氪等本土对手的4周基准。
钦培吉在沃尔沃时期推动的“城市中心店+卫星展厅”网络虽曾创造单店年销千辆的纪录,但面对莲花年均不足3000辆的中国市场体量,这套模式是否遭遇“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尴尬,值得考虑。
莲花跑车
另一方面、更棘手的是,品牌在“路特斯”更名“莲花”后,消费者对其历史认知的混淆,短期内仍未消除。
加之今年2月新款ELETRE车型因降价超10万元引发老车主不满。在这种情况下,莲花方面发信致歉。但是,这能否平息老车主的不满,值得考虑。
要知道,此前莲花CEO冯擎峰也曾经对“价格战”做出表态。在这种情况下,如何修复信任裂痕、重塑高端定位,是钦培吉不得不面对的课题。
莲花方面发信致歉
第三个方面、如何保持战略定力和应对市场竞争。莲花跑车的转型困境,折射出传统超豪品牌在电动化浪潮中的集体焦虑。
尽管其早在2018年便宣布全面电动化,但2024年又推出混动系统“路遥”。个中原因,值得思考。
在国内市场,小米SU7 Ultra以52.99万元的售价、1.98秒零百加速的极致性能横空出世,两小时订单破万的成绩更令市场侧目。
面对新势力与老牌豪强的双重夹击,莲花亟需在“性能基因”与“科技标签”之间找到平衡点。
莲花跑车
任重如何致远?体系化作战或成破局关键
当然,从钦培吉先生的履历来看,虽然面临重重挑战,但是他并非没有机会扭转目前的局面。这个破局路径,或在于“体系化作战”。
一方面,其沃尔沃时期的渠道建设经验或能缓解莲花目前终端网络薄弱、交付周期长达6个月的痛点;
另一方面,品牌计划借2025年“车神塞纳夺冠40周年”“Esprit诞生50周年”等历史节点,强化“赛道血统”的文化叙事,以差异化定位对抗同质化竞争。
此外,用户生态的构建也被提上日程——从老车主维权的教训看,如何通过社群运营与权益升级增强用户黏性,或许将是品牌长期存续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