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宝马i5电动车

易车知识库 宝马i5
进入知识库

燃擎社

关注

  宝马i5是宝马品牌下的一款车型,于2023年5月24日全球首发,并于2023年10月正式上市。作为宝马i系列的新成员,宝马i5在宝马的电动车产品线中填补了i3纯电动紧凑掀背车和i8混合动力跑车之间的空白。

5e9fe30f5bc885551cf87eda7ee7b031912b016077ff37eb53cf83d38f4badca5ea3f134c9264427c20e5e396dee9cq5dam.resized.img.585.low.time1706174851894

  宝马i5采用了发光格栅和i7同款氛围灯,但在车灯设计上并未采用i7的双层车灯设计。外观上,新车延续了新一代宝马5系的设计风格,线条更加锐利,呈现出鲜明的棱角感。前脸采用了双肾式前格栅设计,并在格栅周围和前包围处添加了香槟金色元素,提升了整体的豪华感。同时,新车还配备了多种轮毂和车窗设计元素,展现出独特的个性。

image.1705655066434image.1705654972987e4f79efd675b58b41cba969de1d6d0e

  内饰方面,宝马i5同样展现出高水准的设计。新车配备了12.3英寸液晶仪表和14.9英寸触控屏,并采用了联屏设计,整体向驾驶员倾斜,方便操作。此外,新车还配备了环抱式交互光带和iDrive 8.5车机系统,提升了驾驶的便捷性和乐趣。后排还配备了中央悬浮式娱乐屏屏幕尺寸达到31英寸,分辨率为8K,并支持实时互联,为乘客提供了极致的娱乐体验。

image.1705654677566image.1705654636812image.1705654736619

  动力方面,宝马i5提供了eDrive40和M60xDrive两种动力选择。入门级车型配备后置电机,最大功率为340马力,峰值扭矩为410牛米,零百加速时间为6.7 秒,极速可达190km/h。而M60 xDrive车型则拥有更高的性能表现,最大功率达到601马力,峰值扭矩为795牛·米,零百加速仅需3.8秒,极速则被限制在225km/h。

  在智能配置上,宝马i5也毫不逊色。它提供了多种智能驾驶辅助系统,如自动泊车辅助系统等,以提升驾驶的安全性和便利性。然而,需要注意的是,某些配置可能无法同时选装,且某些配置可能会影响车辆的续航性能。在续航方面,宝马i5的纯电续航里程根据不同配置有所差异,但整体表现优秀,能够满足日常使用的需求。同时,宝马i5也支持直流快充和交流充电,充电功率和充电时间也经过优化,为用户提供更便捷的充电体验。

picture_appreciation_05.jpg.asset.1706027406025

  宝马i5的推出,不仅进一步丰富了宝马的电动车产品线,也展现了宝马在电动车领域的创新实力和技术水平。它以其独特的设计、卓越的性能和丰富的配置,成为了市场上备受关注的一款电动车型。无论是对于追求驾驶乐趣的消费者,还是对于注重环保和科技的消费者来说,宝马i5都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选择。

展开查看更多

爱车兵团

关注

聊到电动车,特别是豪华品牌的电动车,海外传统豪华品牌在国内一直没什么存在感,如今连德系三强的电动车领域都被大家调侃,可见海外品牌的电动车在国内多不受待见。

如果非要选一款豪华品牌的电动车,我会毫不犹豫选择宝马i系列产品。特别是宝马i3经过大降价后,性价比更高,成为豪华纯电动市场的新焦点。

展开查看更多

斯卡拉说车

关注

华晨宝马是宝马在全球的主要生产据点之一,还兼具研发、测试以及在地化认证等重要工作,该集团现行五大电池生产工厂的其中一座,就位于中国瀋阳,并且已开始进行第六代高压电池的制作生产。另一方面,即将于2025年发布,使用全新Neue Klasse平台打造的全新一代宝马车款,也会从2026年开始在华晨宝马的三座工厂中生产组装,目前这三座工厂已经拥有生产全电动车款的能力。

宝马华晨宝马踏入新里程碑:第六百万辆生产车款正式下线! (图5)

展开查看更多

一品汽车V

关注

从高管的言论中不难看出,宝马集团对在华发展抱以极大的希望,并对新能源转型有着雄厚的信心。事实上,宝马近些年在中国以及新能源产业已然迎来众多利好成绩。据《一品汽车》了解,2023年,宝马在全球交付超过37.5万辆纯电动车,同比增长74.2%,同时,售出超过56万辆新能源汽车,同比增长30.5%。具体到中国市场,宝马2023年交付约10万辆BMW纯电动车

在《一品汽车》看来,剖析宝马对新能源转型和中国市场的战略态度不断升级的背后,可以清晰看到这家在华耕耘30年的车企,正迎来史上最大的挑战与机遇。诚然激烈竞争之下,宝马面临的困境前所未有,但显然宝马已经做足准备,剩下的就只有交给时间去验证落地实施的具体成效了。

开启史上最大投资 宝马驶入新世代

正如前面提到的,伴随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和产业技术升级创新趋势,中国汽车产业将继续释放巨大市场潜力,不断驱动着智慧制造的发展,智慧制造正成为各相关产业的主导力量。

然而,汽车作为生产链复杂、重资产、重技术的产业,对智慧制造有着极高需求。在这方面,我们可以看到沈阳生产基地在智能制造和绿色生产等方面树立全新的行业标杆。

在智能制造领域,AI技术在沈阳生产基地被广泛使用,目前已上线了大约100项AI应用。例如,冲压车间行业首创的自研AI智能质检系统,以及涂装车间的AI视觉检测,采用实时流程监控和即时数据分析,提高生产效率并优化产品质量。“数字孪生”技术融合虚拟和现实世界,可将全新整车工厂建设周期缩短6个月。

在绿色生产领域,可持续理念和循环经济全面融入到生产基地的各个运营层面。自2019年起,整个宝马沈阳生产基地已经100%使用可再生电力;“智慧能源”系统将生产运营效率和绿色减碳提升到全新高度;沈阳生产基地还建立了完备的废水处理系统,实现了水资源管理的封闭循环;与本地合作伙伴在行业率先实现国产电动车动力电池原材料闭环回收,有效减少矿产资源开采中70%碳排放。

展开查看更多

优视汽车

关注

就比如说,宝马和奥迪去年都在大力发展电动化,但我们都知道,电动车的利润率本就不如传统燃油车高,再加上电动车领域需要投入大量的研发成本,所以当一整年都处于投入大于回报、且利润率又更低的情况之下,车企想要赚到更多钱自然也就变得更困难了。

db217dace3627e52a939a6989c096afc509f5144f6e41a6f860aa1e95d186fee

展开查看更多

My车轱辘

关注

转型、自救、抱团充斥市场,2023年尤甚,豪华品牌电动车终端疯狂降价增销量,奔驰宝马联手“做桩”,计划3年狂建7000根超充桩等,不少品牌更是“反向合资”,牵手中国企业冲刺智能化、电动化。纵观2023年,各梯队的豪华品牌形成了怎样的格局呢?

第一梯队:2024发力高端电车恐遇挑战

从2023年销量来看,第一梯队的BBA地位依然稳固。根据中汽协数据,2023年国内生产的高端品牌乘用车销量完成451.6万辆,同比增长15.4%,高端市场需求仍然旺盛。而BBA已包揽过半市场份额,虽然除了奥迪之外,宝马、奔驰仅同比微增,但大盘较稳,2024年预计也将能延续此态势。

令外界更担忧的是BBA的电动化转型,目前在它们的销量大盘中,新能源车占比以及销量含金量都亟需提升。一方面,新能源渗透率在BBA中并不高,2023年整体销量和纯电动车销量最好的宝马,电动车销量约10万辆,占总销量的12.1%,而奥迪最主要的e-tron系列,交付量为3.1万辆,占比4.3%,奔驰虽有纯电车年度交付翻番的成绩,但和整体相比,也仍然微小。另一方面,不管是哪家的新能源车基本都是以价换量,终端让利30%-40%是常事,比如热销的宝马iX3、宝马i3都是降价王。

BBA也急,要守住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产品更新是首要的。宝马纯电5系已上市,来自PPE平台的奥迪Q6L e-tron,还有来自奔驰高端阵营的电动大G、迈巴赫EQS纯电SUV也将于今年登场,大家都集中在高端电动车上发力。

高端市场本就是BBA的大本营,但在新能源领域,豪华品牌的品牌溢价能力有限,有时一个炫技的大屏,一个大到足以5座当7座用的空间,远胜看不见的底盘调校等机械素质。所以轱辘哥不免担心,2024年BBA计划推出的这些高端纯电车,能为品牌挣得多少销量呢?比如宝马i5,虽实现油电同价,但售价仍高达40多万,仅此一点就能让i5在20多万的比亚迪汉、30多万的极氪001等车型面前黯然,让消费者却步。

再加上绵绵不休的行业价格战,留给豪华品牌高端电动车的定价权真的不多了。因此,高端市场定价更合理化,同时更大范围布局中端市场,是否也需要考虑到呢?

展开查看更多

小白带你去看车

关注

  然而,尽管宝马在i5上做出了这么多努力,市场的反应仍然充满变数。一方面,豪华电动车的高价格仍然是阻碍消费者购买的主要因素。另一方面,消费者对电动车的续航焦虑和充电便利性的担忧也还没有完全消除。这些都是宝马在推广i5时需要重点克服的问题。


  宝马i5的推出无疑是宝马对未来汽车市场的一次重要布局。它不仅是一款新车型的问世,更是宝马在电动车市场上的一次深思熟虑的尝试。尽管市场的挑战依然存在,但宝马对于这一全新领域的坚定投入和不断创新,无疑将为其在未来汽车市场上赢得更多的机遇。

  面对这样的市场挑战,宝马似乎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从产品力到市场策略,宝马在推广i5上的每一步都显得格外谨慎。例如,为了解决续航焦虑,宝马在i5上应用了最新的电池技术,提升了电池的能量密度,从而增加了续航里程。同时,宝马也在全国范围内布局了一系列快速充电站,以解决充电便利性问题。


  在售后服务方面,宝马也提供了一系列创新的服务方案。例如,宝马为i5车主提供了长期的电池保养和更换服务,确保电池性能的持久稳定。此外,宝马还推出了一系列定制化的金融和保险方案,帮助消费者更加轻松地拥有一辆i5。

  与此同时,宝马还在积极探索与其他行业的跨界合作,以拓宽i5的市场影响力。例如,宝马与一些知名科技公司合作,将其车辆与智能家居、智能城市等项目相连,以此来展示i5作为一款智能电动车的未来潜力。这些举措不仅增强了宝马i5的市场吸引力,也为宝马品牌创造了更多的价值。

展开查看更多

汽车预言家

关注

长期以来,市场对一线豪华品牌的电动化转型持观望态度。外界关注这些品牌如何在电动化转型和当前发展之间找到平衡,同时也关注它们的电动车型是否能够获得市场认可。

据最新数据显示,宝马集团在中国累计销售新能源汽车突破30万辆。如果单看2023年,宝马纯电车型的月均销量超过7000辆。这些数据不仅反映了市场的认可,也是其电动化战略初显成效的明证。根据规划,到2025年下半年,宝马将启动新世代车型的生产,支持其在2030年之前实现累计交付超过1000万辆纯电动车的目标。

在全产业链电动化转型上,宝马同样展示了不俗的魄力和远见。在最近的广州车展上,宝马正式发布了电动 5系——创新纯电动BMW i5,这是其电动化战略的里程碑,意味着宝马已经实现了主流车型的全系电动化,进一步增强了其在电动车市场的竞争力。

创新纯电动BMW i5

此外,宝马在沈阳的第六代动力电池项目建筑已经封顶,标志着在电池技术和生产能力上的重大进步,为其电动车提供了更强的本地化支持。

在充电服务方面,截至2023年10月底,宝马已在全国接入超过58万个公共充电桩,覆盖320多个城市,同时正在全国范围内大力建设超级充电站,这些高功率充电站最高支持600千瓦充电功率,并向所有品牌电动车开放。此外,宝马还将与奔驰成立新的合资公司,在华共建超充网络。

BMW即时充电网络

当前,汽车行业正处于一个关键的转型时期,电动化成为不可逆转的全球趋势。这一转型既是技术革新的结果,也是应对环境挑战、响应消费者需求和政策导向的必然选择。

在这个过程中,宝马展现出了对行业趋势的深刻理解,其电动化战略不仅涉及产品的更新换代,还包括生产过程的绿色化、供应链的优化和终端服务的革新。通过这些综合措施,既提升了自身竞争力,也为整个行业提供了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模式。

2

负责任的电动化

在宝马最新的品牌价值中,电动化、数字化、循环永续是其追求的目标。例如,在全力推进电动化转型的同时,通过数字化手段完不断善动力电池的管理和回收模式。

早在2017年,宝马就开始布局自研的动力电池溯源管理系统,对动力电池的全生命周期进行严密追踪。今年9月30日,又推出了全新升级的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监控平台,新平台打通了电池从生产到回收的全链条数据闭环,实现电池生产商、宝马研发、生产及销售系统、经销商、物流供应商、电池回收商等上下游各方的数据同步,通过高度集成的信息让每块电池的“行踪”都更加透明、可追溯。

全新升级的宝马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新平台还引入了电芯级的信息追溯和实时性能监测功能,利用宝马集团与清华大学合作开发的电池健康状态评估算法,实时评估电池寿命,并确保数据的实时更新。

在动力电池原材料闭环回收方面,宝马也在中国持续推进相关体系的建设。2022年,宝马与华友循环携手,率先打造了国产电动车动力电池原材料闭环回收模式。2023年9月,双方合作升级,所有在华销售的宝马进口电动车也被纳入该体系。至此,在中国,退役电池原材料闭环回收模式已覆盖全部BMW电动车型。

得益于这一闭环回收模式的打造,截至2023年11月底,已有超过1000吨的再生原材料被成功提炼并用于新电池的生产,搭载在国产BMW电动车型上。

展开查看更多

电动湃

关注

有个趋势,无需质疑,电动车似乎丧失了豪华的「锚定」。

曾经大马力、多气缸内燃机构筑起来的豪华壁垒,被电机轻易「瓦解」。得益于物理层面的降维打击,这仿佛是一个谁都能蹦进3秒俱乐部的时代。

至于所谓「无后驱不豪华」的优势,更无从谈起,电机的排布几乎不受结构限制,双电机、四电机,甚至轮边电机,几百匹的马力信手拈来。

豪华品牌的电动车们,究竟能靠什么维持产品溢价?在旧秩序面临土崩瓦解,而新秩序尚未建立的乱纪元里,如何找到纯电时代的新注解?

这几乎是目前所有老牌豪华车企共同面临的难题。

有意思的是,2023年,在经历了挫折与彷徨,思考与调整之后,传统豪华品牌玩家们交出的答案各不相同。

立于11月刚刚结束的广州车展上,看着火热推新的国产新老势力们,不禁让人感叹:“时代真的变了”。

这或许也是所有前来参加展会的合资品牌,甚至豪华品牌最贴切的心境,尤其是看着中国车企们,在全新的电动化赛道上,拼尽全力疯狂内卷之时,不安、忌惮与彷徨接踵而至。

2023年,是一个颇为值得纪念的节点。

在这一年里,根据乘联会公布的数据,比亚迪在一季度成功掀翻南北大众,斩获厂商批发销量冠军,在国内终结了前者长达40年的霸榜,完成了「油电王座」的世纪逆转。

10月,理想成功突破了月销4万大关,在均价33万的高端市场站稳了脚跟,捅破了自主豪华车的价格天花板。

更不用说,这其间穿插着各种「堆料神车」的接连上市,以及层出不穷的降价砍刀,市场如火如荼,波云诡谲。

在这样的背景下,以BBA为代表,油车时代横行多年的老家伙们,不论愿意与否,都被迫按下了转型的加速键。

先看奔驰,作为豪华车领导者,本届广州车展上带来了换代奔驰E级和奔驰CLE新车(第一次入华),再加上早些时候在万众期待中换代的全新奔驰GLC,今年算是其核心产品整体焕新的品牌大年。

电动化方面,奔驰带来了EQE纯电SUV、EQS纯电SUV、梅赛德斯-AMG纯电EQE 53 4MATIC+等。

电车来得不算少,但奔驰依旧把最核心的位置留给了正式开启预售的长轴距E级。值得一提的是,奔驰将8295智舱芯片的首搭放在了E级上,而非旗下纯电动车型。可见,燃油车仍是奔驰的重心。

这并不难理解,从今年二季度的财报数据来看,任凭电动化摧枯拉朽,奔驰躺在豪华燃油车上挣得的利润依旧足够香甜。

数据显示,奔驰的全球销量增长了6%,营收增长了5%,达到了382.4亿欧元,而净利润更是大涨了14%,达到了36.4亿欧元,折算成人民币是286亿元。

反观中国品牌,比亚迪上半年的净利润在110亿元上下,蔚来一季度净亏损48亿元, 理想一季度净利润9亿元,这些跟奔驰一比,差得不是一星半点。

因此,对于奔驰来说,在接下来很长一段时间的发力点仍然聚焦在高端豪华和核心豪华这类溢价更高的燃油车型,它要做的是,保持豪华,保持调性,最大程度在转型期攫取在油车时代的每一丝养分,直至转型完成。

面对新品牌的强势进攻,奔驰只守高端盘,保持利润,减缓新品牌们对自身的加速侵蚀。

相比之下,宝马的策略显得平易近人的多,虽然一直被诟病为「油改电」,但好歹每一款主销车型都搭配了一款电动版车型供选择,甚至电车比同级别油车在价格上更有优势。

今年的广州车展,宝马虽然整体看点还是以5系换代为主,但这一次,宝马罕见选择了油、电齐发,纯电版车型宝马i5同步上线。

此外,还带来了宝马i3、宝马i4、宝马i7等产品。可以看到,宝马的「油电并行」策略在其最重要的年度车型上也得到了彻底的执行。

其实,宝马选择双线并行,已经小有成效。

今年二季度,宝马表示纯电动汽车销量翻了一番多,达到8.82万辆(同比增长117%),这是一个新的季度纪录。

纯电动汽车在总销量中的份额也是宝马历史上最高的,达到 14.1%。

要知道,这是在宝马集团二季度全球销量出现了大幅下滑的背景下,其电动车销量却出现了明显的逆势增长。

宝马是BBA中唯一推出「现象级」纯电车型的品牌。

宝马i3和宝马iX3,今年前三季度,销量分别为3.5万辆和3万辆,在同价位的豪华新能源车的单车销量排名中,可以双双进入前五,在BBA中更是领跑,而奥迪和奔驰均没有月销量突破3000辆的电动车型。

和奔驰的保守转型不同,宝马在产品布局上,没有落入独立纯电平台的盲目「自证」之中,油改电就油改电,至少能快速投入市场,并且最大程度保留用户对于原汁原味宝马品牌的期待。

当然,宝马亦承诺,2025年下半年将开始投产新世代车型,基于完全为纯电动车设计的电子电气架构和全新的设计语言,这也意味着「纯血电马」已经在飞驰而来的路上。

至于在BBA中「吊车尾」的奥迪,转型的困阻显然比前两位更甚。

去年,奥迪Q5 e-tron、Q4 e-tron以及RS e-tron GT等产品的推出虽然扩大了电动汽车组合,但市场表现却处于较为尴尬的市场阶段。

降价似乎成为了奥迪现阶段的有力武器,不仅是油车的终端售价大幅跳水,与Taycan同平台的奥迪纯电RS e-tron GT更是官降22.1万,相当于直接砍掉了一台A3。

一来没有奔驰的高溢价维持集团高收益,二来没有宝马即便销售「油改电」,但仍维持的巨大品牌号召力,纯靠大众MEB平台的纯电车型,又已经被证明不足以支持品牌高端纯电车型的溢价。

为此,奥迪在广州车展上也发布了旗下全新高端智能电动车——Q6 e-tron,该车型也是基于奥迪PPE平台的首款产品,不仅在外观方面更加年轻化,同时在智能化方面也有很大的提升,新车将成为奥迪明年转型翻盘的关键。

当然,奥迪的稍显「落后」也只是相对于奔驰和宝马。事实上,就拿10月销量成绩来看,BBA依旧牢牢掌握着各个对应细分板块绝对的主动权。

三者不仅没输,在华的日子,可以说依旧相当舒服与惬意。过往多年积攒下的品牌光环,依旧能够保证它们在传统燃油车领域不断深耕与收割。

既然大象转型缓慢,那就慢慢转,一样的决心,只是策略不同。长线转型的拉锯战,或许更考验的是后发之力。

当然,随着电动化转型的浪潮愈演愈烈,豪华车市场的格局正逐渐被重塑。

就拿近来势头正盛的理想汽车为例,其CEO李想甚至立下豪言:「随着纯电车型以及明年理想L6的交付,我们有信心在2024年实现总销量超过BBA。」

如此挑衅的言论,让故事的剧情,正变得越发有趣。

除了加快新产品的补位,BBA「反攻」的思路其实非常清晰,有钱、有品牌,就要放弃眼前利益,做「长线买卖」。

首先,技术为王,这是BBA即便转身投入电动车市场,依旧奉行不悖的真理。

在燃油车时代引领多年的王者,认准了技术领先才铸就豪华品牌这一质朴无华的道理。

比如,广州车展上,在华首秀的梅赛德斯-奔驰Vision One-Eleven概念车,其带来了由YASA开发的轴向磁通电机。

相比目前99%的纯电车型中使用的径向磁通电机,轴向磁通电机的重量和所占空间为同等输出功率径向磁通电机的1/3,以至于可以带来更强劲的动力表现。

未来,专为高性能车打造的AMG.EA纯电平台也将搭载高性能的轴向磁通电机。

再比如,梅赛德斯-奔驰 Vision EQXX在真实道路路况续航突破了1000km,重点是,其并非通过大电池增加里程,而是证明了通过极致的热管理系统和电耗管控技术,就能实现高效的续航表现。

可见,精研技术,依旧是奔驰电动化转型的核心课题。

其次,在保证自身的技术优势之余,这些传统豪华车品牌也开始转变思路,在薄弱环节寻求与中国车企合作,以便实现共赢。

前不久,奥迪与上汽集团签署合作协议,双方将通过共同开发,快速、高效地拓展高端市场智能网联电动车产品组合,上汽则充分利用自身技术优势,携手奥迪联合开发产品。未来五年,奥迪在电动化和数字化领域的投资约为280亿欧元。

从技术提供方,到如今的被输出方,电动时代,全球老牌车企同样意识到,谋求电动化转型的最高效之法,无疑是借力中国车企,放下身段,才是明智之举。

此外,电动时代的竞争已经从产品本身,延伸到生态布局,产业链后端最「费钱」的补能体系的建设,反而更适合拥有「钞能力」的传统豪华车。

于是,你会看到,掐架多年的宝马与奔驰最终站在了同一阵线,抱团牵手合作,共建补能体系。

11月30日,奔驰与宝马官宣合作:双方将成立合资公司,在中国市场运营超级充电网络,合力满足中国客户的充电需求。

据悉,首批充电站计划于2024年起在中国重点新能源汽车城市开始运营,后续充电站建设也将覆盖全国其他城市和地区。

至2026年底,双方将在中国建成至少1000座具备先进技术的超级充电站,约7000根超充桩。后续,建成的充电网络将面向公众开放。

死磕技术,合作补课智能化,抱团建超充,每一条路都没选错,但每条路都并非朝夕之功。

BBA在电动化的多方向布局,可能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看到量产结果。

比如,在广州车展上亮相的宝马i5配备宝马升级过的第五代eDrive电驱系统,搭载了多块大尺寸屏幕,虽然内饰设计终于拉开了与燃油车之间的距离,但智能化方面,相比于小鹏、蔚来一众实现城市NOA,甚至迈向无图大模型的高阶智能驾驶,L2+已然是宝马的极限。

当然,这中间并非只有技术层面的加持,更有宝马在燃油车和电动车之间必须精准拿捏的平衡术,毕竟没有一个传统豪华车企希望自己的电车步子跨得太大,掩盖了燃油车「第一曲线」的光芒。

因此,想要在2024年实现反攻和占位,BBA还存在不小的挑战。

BBA在电动化时代到底还有没有未来?

抛开这个问题,其实我们真正要讨论的是,燃油车与电动车是否到了「交棒」的时刻。

就以国内市场为例,2022年,中国乘用车销量为2686万辆,其中,新能源车迈入700万辆,占比25.6%。

但要知道,从2010年新能源销量萌芽到如今的700万年销,花了整整12年。

这意味着,燃油时代仍会持续相当长的时间,而BBA的霸主地位也同样会持续。在此期间,巨头们需要做的是尽可能整合自身在产业链与供应链,以及市场网络方面的优势,采取技术合作、并购等方式迅速获取电动车技术资源,快速实现向电动车的转型。

需要警惕的是,新能源市场的发展或许是非线性的。技术的突破,带来的是市场的「爆破性」发展,而中国新老势力们的崛起,正在不断缩小时间窗口。

未来,中国电动车与BBA必有一战,而市场会给出一个新的答案。

展开查看更多

车市儿热搜

关注

在刚刚召开的2023年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上,宝马宣布:每一块从BMW电动车上退役的动力电池,都将能踏上“回家”之路,即返回宝马供应链体系。

图片8

公开数据显示,到 2025 年,中国动力电池退役量将达 82 万吨;2028年后,这一数量将超过260万吨。如何规范、科学地处理海量的退役动力电池已成为需要关注的社会焦点问题。

宝马1

全新升级的电池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

在中国汽车电动高速转型发展中,公正地说,几乎所有的中国品牌天天都在谈他们的纯电技术有多牛、他们的车续航里程有多高,他们的电动车有多么领先,宣传上除了肆意地营销碰瓷BBA等高品牌、终端上抵毁竞争对手外,几乎没有车企会谈论因发展电动车带来的环保问题该如何解决。

宝马2

与中国车企做法不同的是,来自德国的宝马却一直在倡导着他们的“电动化、数字化、循环永续”的造车发展理念,在这一理念下,早在2017年,宝马即开始布局其自研的动力电池溯源管理系统。

宝马3

据宝马此前发布信息显示,2013年,宝马开始推动汽车电动化,目前,中国已累计销售超过30万辆BMW新能源车。

据介绍,通过数字技术加持,宝马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监控平台已打通上下游合作伙伴的 “数据闭环”,宝马对动力电池的追踪已达到电芯级别,即每一块电池、每一套电池模组、每一个电池包都有专属编码,确保了每一块电池的每一个生命阶段都透明、可追溯。

宝马4

据悉,宝马退役动力电池的原材料闭环回收模式已覆盖所有在华销售的BMW电动车型,宝马通过与华友循环公司的合作,对电池中镍、钴、锂等核心原材料高比例提炼,再全数返回宝马国内电池生产体系用于新电池的生产制造,从而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这一举措将有效减少70%的碳排放量。

宝马6

得益于退役动力电池原材料闭环回收模式的打造,截至2023年11月底,已有超过1000吨的再生原材料被成功提炼并用于新电池的生产,搭载在国产BMW电动车型上。

另外,宝马集团与华友循环合作开发了退役动力电池在工厂叉车上梯次利用的场景,成为中国首家实现动力电池梯次利用的汽车制造商。

宝马7

在零售终端,为向客户提供更便捷的动力电池回收服务,全国超三分之二的宝马经销商已设立符合国家标准的电池回收服务网点,预计明年全部宝马经销商店都将完成该配备。

宝马集团大中华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高翔先生表示,我们承诺了要为客户提供‘绿色’的电动车,在过去6年间,我们不断完善动力电池管理与原材料闭环回收模式,让BMW电动车退役电池顺利踏上‘回家之路’。

展开查看更多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