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one车钥匙功能演示
242条内容
而在11月28日,理想汽车正式公布新一代智能驾驶技术架构——端到端+VLM双系统的车位到车位功能正式全量推送,这也是行业首个全量推送这一功能的车企,那么理想的这套“车位到车位”的智驾究竟强大在什么地方?接下来我们就让“理想同学”来回答!
“端到端”究竟是什么概念?
首先是我们在众多品牌的智驾宣传中都会听到的一个词汇——“端到端”。简单来说,当我们给出一个导航指令的时候,它能实现接收信息后直接输出一条到目的地的轨迹,而这其中没有任何规则。
但不同于其他厂家的分段“端到端”,理想此次的One Model可以说是真正意义上的“端到端”,因此它也带来了三大优势。第一点是高效的信息传递,以理想之前使用的这套无图NOA为例,它由感知和规划两个模型构成,因此在信息传递过程中,需要运用大量规则。而“端到端”的出现,则很好的打破了这一壁垒,没有规则也意味着信息损失更小、上线更高,说人话就是:更聪明、更拟人。
与此同时,“端到端”的模型同样还具备高效算力和高效迭代两大优势。得益于双系统 + 世界模型的研发体系,理想智能驾驶AI模型的迭代效率非常快。在三个月的时间内,迭代了30个版本,每周迭代 2个版本给鸟蛋和千人团用户,快速进化演进出更好的体验。
VLM夯实“车位到车位”
然而,作为行业首个全量推送车位到车位的智驾,光靠“端到端”显然还不够,毕竟只喂一个数据就会存在误判的可能性,尤其是面对各种不同的场景,甚至是信号灯的形状、类别,因此这套系统不仅需要“端到端”的快,更需要像老司机一样思考问题,能有逻辑推断,才能真正实现类人智驾,于是理想为这套“端到端”增加了一个好帮手,视觉解决方案——VLM。
如果说“端到端”是快系统,那VLM则代表了慢系统,因为它的出现就是为了去更加深刻的理解物理世界的复杂交通环境,并进一步加强解决安全、导航、法规和舒适等方面的难题,而这恰恰也是各大车企在做智驾方案时的一大难点。
当然,回归到用户本身,他们更在意的一定是智驾的好用程度,判断依据很简单,就是这套系统是否足够类人,而类人化的结果其实就是高效、有逻辑判断。尤其是在此次升级OTA 6.5后,真正实现“车位到车位”的泊出泊入,全程智驾,所以,智驾过程中的表现更是会被无限放大。
而从实际的体验上来看,这套VLM完全能够应用于我们生活中的大部分场景,比如传统驾驶辅助很难判定的有时间限制的公交车道、潮汐车道甚至坑洼路面等,它都可以轻松识别,从而大大提升通行效率以及不同路线的选择。
不过,以上这些功能,其实在OTA 6.4的时候就已经具备,而真正实现全程智驾的功能亮点正是OTA 6.5之后的ETC通行能力。这一场景的应用原理也是由VLM识别收费站及ETC通道位置,最终引导“端到端”系统向ETC通道行驶并通过闸机。因此在我看来,这项行业首创的功能,它不仅打破了智驾的壁垒,也将“车位到车位”从口号变成了现实。
世界大模型更像是一个题海库
当然,想成为智驾的顶流,除了“端到端+VLM”的技术外,它还需要一个配合——“世界大模型”。用通俗易懂的话来解释,它就好像一个题海库一般,由专业测试人员和内测车主,为其提供大量实车测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各种真实场景,同时,会用生成模型将考题进行泛化形成模拟题,比如改变了天气、光照、背景环境、障碍物的行为等,使得模型能够举一反三,最终在这套“题海库”内生成一个错题库、真题库和模拟库。
于是,得益于这套题库的存在,在每次模型发布之前,技术人员都会将新的系统和模型把错题再模拟一次,最终通过实际测试结果将它和其他功能进一步匹配,从而实现一个完全自动化的进化过程。而在这一套复杂且严密的逻辑模拟背后,恰恰是理想以用户为中心,力求带来更好的产品体验的理念。
在端到端智驾技术的赛道上,各大品牌今年都开始相继发力,当中必然少不了理想汽车这一造车新势力。就在11月19日,理想汽车举行了端到端智能驾驶体验日,深度解析了理想端到端+VLM智能驾驶的技术优势,并提供了亲身体验智驾功能的机会。
2024广州车展期间,理想汽车宣布OTA6.5版本将在11月内开启全量推送,智驾功能方面也将升级为行业首创的“端到端+VLM”技术架构。而且,理想汽车采用的是One Model一体化的端到端大模型,与分段式端到端的方案相比,One Model一体化的端到端大模型具有高效信息传递、高效计算、高效迭代等三大优势,经过大量的训练和测试,能更好覆盖更多的实际道路场景。
而VLM视觉语言大模型,则结合前视120度和30度相机的图像以及导航地图信息进行视觉信息编码,通过图文对齐模块进行模态对齐,统一交给VLM模型进行自回归推理。在两大模型的配合之下,具备车位到车位的无图NOA智驾能力,并且具备更拟人化的驾驶方式。
实际体验过程中,用户只需开启“一键智驾”并设定好导航路线,智驾系统就能直接开启,从驶出车位,到通过停车场闸机,再驶出小区进入社会道路,可以说一气呵成。而到达目的地进入地库以后,车辆也可以实现自动泊车,全程几乎可以不需要接管。
在公共道路当中,对于U型掉头、环岛等常见的道路场景,车辆也能顺利应对,在通过高速ETC时,也能做到不需要接管的程度,全程体验下来感觉十分便捷。此外,它还具备路边起步和VLM播报等功能,具有更强的实用性。
另外,升级到OTA6.5版本以后,理想智驾系统还新增后向主动紧急制动R-AEB和后向误加速抑制R-MAI等功能,提升倒车泊车过程中的安全性,还能避免误操作带来的安全风险。此外,AES高速紧急避险功能的加入,能让车辆在遇到紧急情况下,既实施紧急制动,同时还能主动转向避让,进一步提升化解风险的能力。
为了应对AEB也无法规避事故的物理极限场景,理想汽车还推出了全自动触发的AES自动紧急转向功能。在车辆行驶速度较快时,留给主动安全系统的反应时间极短,部分情况下即使触发AEB,车辆全力制动仍无法及时刹停。理想汽车未来还会推出AES连续避让能力,支持向同一方向连续两次变道避让,以及避让之后再变回原车道做第二次避让的能力,不断拓宽安全能力的上限。
即便不是高标准的智能汽车,就是普通的燃油车也无法通过破窗的方式启动。破窗只能从车内强行打开车门,但是打开车门的一瞬间就会激活车辆防盗系统——正常情况下会是车辆鸣笛警示,并且车辆的任何功能都不可以使用,更别说去启动车辆的动力系统了。所以这样的破窗究竟有什么意义呢?破窗之后还是开不走。
不过最令人不解的是停靠在该车旁边的其他新能源汽车已经解锁,在同样是智能汽车的前提下,旁边的车辆是不是通过智能应用解锁的呢?一个手机的信号弱,是不是所有手机的信号都弱?其他人员的手机开启WiFi热点功能或许可以帮助车辆完成解锁。
解锁方式汽车的解锁方式一般有五种,包括:
- 机械钥匙
- 遥控钥匙
- 应用解锁
- 蓝牙解锁
- NFC解锁
在这个案例中的车主没有带遥控钥匙,所以前两种方法不能用。
可是剩下的选项也不止一个,通过品牌应用和互联网可以解锁;并且可以超远程解锁,只要有网络的地方,哪怕与车辆相隔一千公里也能够通过云端解锁车辆。这个功能是相当实用的,不过对于大多数智能汽车用户而言,在不需要远程启动车辆或者为别人解锁车辆的时候,应用解锁的使用频率一般并不高。
智能汽车的解锁方式应用最多的是“NFC”数字钥匙。
数字钥匙分为NFC、BLE、EUB,其中的NFC应用最为广泛。这是一种RFID的衍生技术方案,其采用13.56Mhz的频率,能够实现近距离交互。现在的大部分手机都有NFC的功能,只要将车辆的钥匙信息录入手机,随后只需要将手机贴在车辆的NFC阅读器之上即可解锁车辆。并且NFC芯片还分为有源芯片和无源芯片,有源芯片指的是有电池的芯片,只要设备通电就能使用;无源芯片当然是不需要电池的芯片,只要阅读器发射波即可获得能量并实现数据交互验证。
一辆智能汽车不应该不具备NFC解锁的功能,而NFC数字钥匙根本不需要网络,即便是手机已关机也可以使用。
即便NFC钥匙不能用或没有这项功能,同时也没有网络,可是BLE数字钥匙难道也不可以吗?
BLE指的是“蓝牙钥匙。”理想ONE是有蓝牙钥匙的。
相信没有智能手机不具备蓝牙功能,只要有蓝牙功能就能解锁;这些车基本都有无钥匙启动功能,那么就会有Passive entry Passive start的功能——PEPS。此时甚至不需要操作手机,只要点车门把手上的按钮就能解锁,因为该功能可以对车钥匙进行扫描。就算还没有这样的功能,只要手机与车辆蓝牙连接,在车辆品牌应用里也至少能发现与车辆匹配;此时即不需要网络,通过应用和蓝牙依然能完成解锁。
总结:
这个案例看起来非常的奇怪,手机信号弱只是不能通过网络和应用远程解锁。智能汽车的应用不应该没有蓝牙解锁,NFC解锁早已成为智能汽车的常规方案。笔者所使用的车辆是多年前生产的智能汽车,然而也具备这五种解锁功能;车辆常年停在信号极弱的地库,解锁一般采用NFC,或者通过蓝牙配合应用解锁。
相比如今采用了 One Model 端到端架构的特斯拉 FSD 而言,现在的小鹏 XNGP 更像是第 2 层级「决策规划模型化」,做出了一张大网、涵盖了多个功能模块。
但距离端到端真正的终局方案 One Model 还是有些许的距离。
而华为之前发布的乾崑 ADS 3.0 采用了全新的架构,包括 GOD+PDP 两张网来分别处理感知和决策,这个架构则更像是第 3 层级的模块化端到端架构。
而蔚来和理想发布的端到端架构,更趋近于特斯拉 FSD 的 One Model 架构,也就是全链路端到端。
也就是说,特斯拉现在已经完成了智驾端到端架构的最终形态,但是仍然需要训练和修正让体验和功能进行不断地打磨。
而国内智驾市场的局势更像是「蔚华理」直接跳过了基础题,正在努力解出难题。
所以,无论是发布端到端架构的规划也好,还是实现了端到端架构的量产上车也好,接下来的时间里「谁更快解出难题」才能让国内智驾市场重新洗牌。
当然,除了端到端架构之外小鹏也有着其他底牌。比如小鹏还未正式发布的全新车型 P7+,大概率将会搭载「端到端+纯视觉」的智驾方案。
也就是说,随着小鹏 P7+的推出将会向所有人展小鹏在智驾技术上的新高度。
但问题是,今年年底特斯拉 FSD 大概率就要进入中国市场了,留给包括小鹏在内的国内智驾主流玩家们追赶和反超的时间可越来越少了。
除此之外,自 AI 天玑系统在今年 520 AI DAY 首次发布以来,短短 70 天的时间里累计推送了 5 次全量更新,实现了至少 35 个版本的迭代,OTA 迭代的速度已经远超手机行业。
小鹏在短时间内实现了多次全量更新和版本迭代,这种快速响应市场和技术变化的能力也同样是小鹏的竞争优势之一。
在这次发布会上,何小鹏提出了在 AI 领域的四大方向:芯片、大模型、无人驾驶和机器人。他强调,从 2025 年开始 AI 将在软件层面全面淘汰传统算法。
不得不说,何小鹏提出的四大方向与特斯拉正在走的路近乎相同,或者说这就是特斯拉正在做的事情。
AI 天玑,全球上线
蔚来前段时间在 NIO IN 2024 上又一次展示了整车全域操作系统的最新进展,那它与小鹏 AI 天玑系统一样吗?
其实,这两个属于本质上不同的系统。
这么说吧,蔚来整车全域操作系统要更加底层也更加全面,更像是一片培养各种树木的沃土。从底层打通了全车硬件资源,也为它们今后的能力上限提供了基础。
而小鹏 AI 天玑系统,更像是专为 AI 赋能智舱、智驾提供的有机肥料,为智能化提供更有效的养分。
在这次 AI 智驾技术发布会上,小鹏为 AI 天玑系统的 XOS 5.2.0 版本带来了 484 项功能升级。
而且,XOS 5.2.0 版本已经推送中国用户,在 8 月 15 日还将全量推送至海外用户。
除了 XNGP 的大升级之外,在智驾部分 XOS 5.2.0 版本新增了在断头路或窄路中能够自动循迹倒车的 100 米循迹倒车功能。
同时,离车泊入功能升级到 2.0 版本,用户可以在下车后通过简单的操作让车辆自动泊入车位。
在智舱部分 XOS 5.2.0 全面打通了苹果生态,可以使用苹果设备的语音助手 Siri 控制车辆,实现如激活洗车模式、快速冷却车厢、启动哨兵模式等功能。
同时,还支持通过 Apple Watch 的手势操作来控制车辆,比如:双击手表屏幕可打开后备箱,握拳动作可关闭后备箱。
除此之外,XOS 5.2.0 新增 80 种自定义全新仪表与 1620 种全新驾驶模式、全能投屏等功能的更新。
据汽车商业评论了解,有些员工考虑到自己原有业务的功能版块在CEA架构下是一个非核心功能,他们推测如果自己进入CEA团队,项目获得的财务和相关资源支持都会受限。权衡之下,这一批员工选择了留在旧世界。
“旧世界,CARIAD中国还是有很多项目。有些功能不是当下痛点,CEA团队也觉得不重要,但却是更长期性的。”一位CARIAD内部人员告诉汽车商业评论。
CEA的首要目标是实现2026年量产,并且在成本控制和功能上必须具有领先性,同时,开发时间缩短。
另外,据汽车商业评论了解,CARIAD中国7月1日之后将长期提供编程能力培训计划,供员工提升专业能力。
韩三楚的架构理想那天会上,韩三楚提出了“One Team”的概念。他说,之前每个人做一小块业务,以此职责为边界,但之后VCTC(大众中国本土研发中心)、CEA将成为一个团队,不分哪个公司哪块业务,大家跨部门一起做。
纯电平台下电子电气架构的研发一直是韩三楚的强项,无论在华为还是长安,他都从事软件以及架构工作,尤其在长安,他带领2000多名内部工程师开发了长安首个SDA平台架构,该平台架构被认为是行业里第一个做成了真正意义上的中央计算架构+区域控制。
这正是大众中国把他从长安挖来的原因。
那天大会上,韩三楚向全员重新描画了SDA(Software Defined Architecture,软件定义汽车)从L1-L6的6层理念,这也是他在长安所实践的。
这6层,从下至上分别是机械层、能源层、电子电气架构层、操作系统层、整车功能应用层以及云端大数据层。通过创新,构建集中化的电子电气架构、服务化的软件架构、标准化与抽象化的硬件架构,汽车由此被赋予“智脑”、“智体”以及“智服”三大能力,核心特征是“硬件可插拔、场景可编排、生态可随需、系统自进化”。
地图方面,此次更新了高德地图的红绿灯倒计时功能,在导航状态下,路口红灯等待时间一目了然。同时,遇到复杂路口时,地图新增路口放大功能,更清晰的看到行进车道指示。此外,地图配色和功能页面视觉体验也全面提升。
任务大师新增手机端操作,可随时随地打开理想汽车App进行任务编辑,上车即可同步更新。目前仅支持车主账号使用,需将理想汽车App升级至V7.2.0及以上版本。
另值得一提的是,新版OTA还增加了尾门开启空间提醒功能,该功能是为方便用户在倒车时遇到车尾空间过小,不利于尾门开启时,进行提醒,提升泊车效率。
针对停车,新版OTA,还增加了驻车查看功能,可利用手机车控直接查看驻车时的透明底盘俯视视角照片,快速准确获取地面车位号,该功能需将理想汽车App升级至V7.2.0及以上版本。
此外,车辆的能耗统计功能也进行了更新,新增车辆中心内能耗分布统计,可以更加直观的看清车辆各项数据,可在行程统计查看不同类别的能耗,包含驱动、电器、空调、放电,交互页面清晰易懂。放电统计仅2021款理想ONE支持,其他功能2020款及2021款理想ONE车机均支持。
中控屏底部导航栏优化按钮动效,中控屏、副驾屏控制中心视觉优化,副驾屏卡片布局优化;还有副驾屏幕新增屏幕保护功能,可设置屏幕保护触发时机和样式,共有三大主题可供选择。
同时,理想ONE的OTA 3.4也计划于12月26日开启推送,新增高德地图红绿灯倒计时、手机版任务大师、副驾屏保、驻车拍照俯视图和能耗分布统计等功能。
“每一次的OTA,都是我们带给用户的体验革新。过去14个月,理想汽车共经历20次OTA版本升级,上线了任务大师、调音大师、声纹识别和小主人模式等重磅功能,为用户带来一次又一次惊喜。”理想汽车董事长兼CEO李想表示,“OTA 5.0是理想L系列车型的一次大迭代,AD Max 3.0带来的技术能力和产品体验将产生质的飞跃,为一家人带来更安全、更舒适和更便捷的智能驾驶体验。SS 3.0新增的Mind GPT赋能理想同学,和车辆深度融合,真正成为家庭的一员,让每位家庭成员都能在车内轻松享受AI。2023年底,OTA 5.0是我们带给用户最棒的新年礼物。新的一年,我们还会带来更多OTA升级,致力于成为家庭的首选,与用户共同成长。”
AD Max 3.0化繁为简,将功能整合为全场景智能驾驶、全场景辅助驾驶、智能泊车和主动安全四项,开放地域更广,适用场景更多。
依靠性能卓越的智能驾驶硬件和更大规模的累积训练里程,理想汽车智能驾驶平台开始向大模型为主的端到端算法架构切换。视觉领域领先的BEV大模型和Occupancy占用网络让感知更精准;规划算法逐步切换为时空联合规划算法,在毫秒间规划出最优驾驶轨迹;MPC模型预测控制算法带来低时延、高精度的转向和加减速,出色地平衡了安全、舒适度和通行效率。
升级OTA 5.0后,全场景智能驾驶将覆盖全国所有高速公路和城市环路,以及110个城市的城区道路。无论是在市区还是高速道路,全场景智能驾驶的表现都更接近“老司机”。在拥堵的市区道路,面对加塞变道、路口人车混行等复杂博弈场景,车辆均能充分感知、精准预测并熟练应对。同时,全场景智能驾驶在高速场景的安全性也得到升级,面对危险的施工场景、异形作业车或极限加塞可以及时绕行或避让,保障行车安全。
AD Max 3.0的全场景辅助驾驶功能具备在全球范围应对各类复杂交通状况的能力。不需要设置导航,全场景辅助驾驶就可以凭借TIN端到端信号灯网络,识别上百种不同样式的红绿灯,实现在路口的起步和刹停。
此外,大模型为全场景辅助驾驶功能带来强大的“脑补”能力,即使在车道线模糊甚至没有车道线的道路,仍然可以依据道路边沿和前车轨迹形成稳定的虚拟车道线,顺利完成通行。面对难度更大的弯道和分流、合流车道,以及城市和乡间道路上的各类障碍物,全场景辅助驾驶的强大能力都能有效应对。
AD Max 3.0也为用户带来了智能泊车的全面升级,让家庭出行不再为停车而烦恼。在将BEV大模型和Occupancy占用网络算法引入环视鱼眼相机后,车辆周围环境得到精准识别,实现低速行驶时的全车无盲区。启发式的规划搜索算法和MPC控制算法则让泊车效率也得到显著提升。
使用新增的离车泊入功能,用户可以在下车后通过手机操作车辆自行完成泊车,即使泊入极窄车位也不用担心上下车不便。更强大的代客泊车功能,可以帮助用户在多层地下停车场记忆指定车位,并自动泊入,支持的跨度上限达到10层。在驶往车位时,应对狭窄的直角弯、盘旋通道等高难度场景,车辆具备灵活选择路线的能力,甚至可以通过倒车让出空间,顺利通行。
在家庭用户最重视的安全领域,理想汽车将规避高频高危交通事故做为主动安全的研发目标,全栈自研行业领先的AEB功能,打造全家人的保护伞。理想汽车已经基于中国本土路况建立了完善的驾驶风险库,并按照频率和风险高低进行分级,着重解决用户真实遇到的高频高危风险。
在BEV大模型算法加持下,AD Max 3.0的AEB能力实现飞跃,远距离感知精准度显著增强,工作速度覆盖4-135公里每小时,为驾驶安全提供全速域保障。面对行人和静止车,AD Max 3.0分别可以在时速110和120公里下实现刹停。即使是被行业忽视的低速三轮车场景,AD Max 3.0依然可以在时速80公里下实现刹停。不仅如此,AD Max 3.0的AEB误触发率已降低至每30万公里1次以下,超越行业标准,在守护全家人安全的同时兼顾通行效率和舒适性。
在全新升级的SS 3.0,多模态认知大模型Mind GPT开启内测,真正围绕车载场景量身定制,并且实时联网,赋予理想同学用车助手、出行助手、娱乐助手和百科老师等更多新角色。结合理想同学新增的全时全车免唤醒能力、指令自由说、简洁模式和再度进化的方言自由说,SS 3.0将智能空间的交互体验全面重塑,让AI走进更多家庭。
理想汽车从0到1构建了Mind GPT的原始基座模型,其结构采用了自研的TaskFormer神经网络架构,基于用车、娱乐和出行等场景使用SFT、RLHF等技术进行训练,让Mind GPT拥有了理解、生成、知识记忆及推理三大能力。在中文大语言模型权威评测榜单C- EVAL和CMMLU中,实力强劲的Mind GPT均斩获第一名。基于家庭用户在车内的重点场景,理想汽车还为Mind GPT定制了超过1000种专属能力,覆盖111个领域,是大模型能力对传统车载语音助手的降维打击。
新增的AI任务大师功能,让理想同学还可以听懂复杂的功能组合,自动创建任务。此外,博学的理想同学还是一位知识渊博的百科老师。从孩子千奇百怪的十万个为什么,到大人更关注的最新科技数码产品,Mind GPT的知识储备涵盖自然科学和历史文化全领域,并且还在不断成长。
更令人惊喜的是, Mind GPT不仅可以答疑解惑,还具备丰富创造力。写一首诗,讲一个故事,再将描述的场景画出来,这些孩子们提出的要求,全能的理想同学都能满足。
SS 3.0为理想同学带来了全时全车免唤醒能力,不用说出唤醒词,就可以直接向理想同学发出常用的语音指令。理想同学也新增了指令自由说功能,一句话中如果包含多项指令,理想同学可以逐一识别,并陆续执行。升级SS 3.0后,理想同学的语音回应还将支持“话更少”的简洁模式,方言自由说支持的范围也再度扩充,多项新功能结合,显著提升用户和理想同学间的对话效率。
按照理想汽车的计划,OTA 5.0计划于2023年12月19日起向理想L系列车型进行全量推送。智能驾驶方面,Max车型将率先升级AD Max 3.0,Pro和Air车型计划于2024年6月升级AD Pro 3.0。同时理想ONE车主也会收到一次升级,提供包括手机版任务大师这样的功能,算是很照顾老车主了。
不过从理想汽车这次发布OTA 5.0来看,我们认为理想的核心并不是展示功能升级体验,而是更强调在使用体验上的升维竞争。
现在智能汽车最典型的一个情况是,大家都在比拼智能驾驶系统,你有NOA我有NAP,你有高精度地图我就推出无图网络,你开50城我就开100城……最终大家发现这些“PPT”式的称谓没有任何意义,消费者甚至感知不到你到底强在哪里。
那怎么办呢?理想汽车的策略,显然就是把传播的核心聚焦到可感知的体验上。
比如这次OTA 5.0的升级,智驾放到第一部分,但实际上可能对理想用户或者潜在客户来说并不特别重要。真正核心的是第二部分,也就是智能座舱的部分。
理想汽车这次提出的SS 3.0,核心就是围绕Mind GPT来做,相当于把ChatGPT、AIGC这些在电脑上才能体验的内容,直接搬到了车上,而且改用语音方式操控了。这种体验就跨越了现在所谓比拼全场景语音、可见即可说,又或者多少毫秒的响应,理想汽车基于Mind GPT的语音体验完全是升维提升,把功能升级为了体验。
再举个具体的例子。理想汽车定位于家庭用车,那么小朋友在车上的时间就会更多,而之前小朋友坐车可能更多就是看视频、听故事,但现在理想导入Mind GPT交互以后,整个坐车的过程也可以听百科、学习互动,甚至让Mind GPT讲作文、回答数学题等等。整个场景就完全不同,这时候理想汽车的智能座舱对消费者的吸引力就和小鹏、蔚来完全不一样了。
同样,借助Mind GPT的能力,可以看到理想汽车能够把复杂的汽车任务大师的功能也进行语音重构。对于很多人来说,去手机APP或者座舱里面手动设置任务大师,听上去简单,但基本上不会去做,而现在能够用语音以后,这个功能的使用频率就会大幅度提升。
从这样的例子就能看懂理想汽车OTA 5.0的意义,确实是一个升维操作,跳出了现在比拼硬件和单一功能响应的“内卷”,而是做到了更场景化的体验,并且能够通过这些体验场景来让消费者买单。就好像理想L系可以用Mind GPT来吸引到小朋友,而其他新势力却没有办法做到,这就是差异化。
此外,关于Mind GPT的成本,现在各方说法不一。但是按照公开数据测算,理想汽车做一个不那么大的大模型,类似于GPT-3这样,专门聚焦在理想汽车和百科全书这类的内容,可能预训练一次的成本在140万美元。就算做两三次微调、再训练,整个成本或许在500万美元左右,相当于3500万人民币。这个投入说大不大说小不小,但是好处在于这次发布以后就可以有更多的数据迭代,确保车辆语音功能时刻处于领先一代的水平。所以李想决定用Mind GPT这个决策还是很领先的,长远来看可能是小成本大收益。
理想ONE的OTA 3.4将于12月26日开启推送,新增了多项功能,例如高德地图红绿灯倒计时、副驾屏保、驻车拍照俯视图、能耗分布统计和手机版任务大师等。
在过去14个月中,理想汽车已发布了20次OTA版本升级,增加了多项功能。展望未来,理想汽车计划于2024年带来更多OTA升级,持续提升车主的用车体验。
智能驾驶AD Max 3.0
在此次OTA中,理想的智驾系统AD Max 3.0也迎来了升级,将功能整合为全场景智能驾驶、全场景辅助驾驶、智能泊车和主动安全四项。在升级至OTA 5.0后,全场景智能驾驶将覆盖全国所有高速公路和城市环路以及110个城市的城区道路。即使在拥堵的市区道路中,理想L系列也能充分感知、精准预测并熟练应对各种复杂博弈场景。
AD Max 3.0的全场景辅助驾驶功能非常智能,无需设置导航。此功能可凭借TIN端到端信号灯网络识别上百种不同样式的红绿灯,实现路口的起步和刹停。
此外,大模型为全场景辅助驾驶功能带来强大的“脑补”能力,即使在车道线模糊甚至没有车道线的道路,仍然可以依据道路边沿和前车轨迹形成稳定的虚拟车道线,顺利完成通行。面对难度更大的弯道和分流、合流车道,以及城市和乡间道路上的各类障碍物,全场景辅助驾驶的强大能力都能有效应对。
智能泊车也得到了升级。
引入BEV大模型和Occupancy占用网络算法到环视鱼眼相机后,车辆对环境的识别更精准,泊车效率也有效提升。新增的离车泊入功能使车主下车后通过手机操作车辆自行完成泊车,即使泊入极窄车位也不用担心上下车不便。
而代客泊车功能也能帮助用户在多层地下停车场记忆指定车位,并自动泊入,支持的跨度上限达到10层。在驶往车位时,应对狭窄的直角弯、盘旋通道等高难度场景,车辆具备灵活选择路线的能力,甚至可以通过倒车让出空间,顺利通行。
在BEV大模型算法的加持下,AD Max 3.0的AEB能力也得到有效提升。尤其是远距离感知精度和工作速度覆盖4-135km/h。对于行人和静止车,分别可以在时速110和120公里下实现刹停。官方声称理想AD Max 3.0的AEB误触发率已降低至每30万公里1次以下,这一成就非常难得。
智能空间SS 3.0
全新升级的SS 3.0带来了多模态认知大模型Mind GPT的内测,实时联网使理想同学能够实现用车助手、出行助手、娱乐助手和百科老师等多项角色。对于任何关于车辆操作、状态查询或故障诊断的问题,它都能提供专业解答。
Mind GPT作为理想全自研的多模态认知大模型,是从 0 到 1 构建的Mind GPT 原始基座模型,其结构采用了自研的 TaskFormer 神经网络架构,基于用车、娱乐、出行等场景使用 SFT、RLHF 等技术进行了一系列的训练。让 Mind GPT 拥有了理解、生成、知识记忆及推理的三大能力。
目前,Mind GPT 基于理想同学的重点场景,量身定制了覆盖 111 个领域、超过 1000 种以上的专属能力。并且新版理想同学支持方言自由说、指令自由说、简洁模式以及全时全车免唤醒的能力。
此外,SS 3.0还带来了车载浏览器应用,让更丰富的音乐、视频和云游戏为车内娱乐体验创造更多可能。得益于浏览器和车机系统的深度整合,全局媒体播放器、理想同学语音交互、蓝牙游戏手柄均能和浏览器适配,让浏览器功能无缝融入智能空间。
智能增程REV 3.0
通过算法升级至OTA 5.0后,REV 3.0已为L系列车型带来了15%-20%的冬季纯电续航里程提升。
可以说,理想汽车是首个在车控领域采用A核智能芯片的车企,并且是全栈自研的XCU整车中央域控制器。这一方面实现算力提升,另一方面也强调了理想在智能增程领域的决心。
据悉,理想在行业首创了智能功率预测算法,能够实现精准预测电池和电机的放电功率,并且是毫秒级的预测,因此它实现了更精准的放电控制,既能保证用车安全,又能充分释放电池的极限能力,将最大的放电能力提升了4.1%。这样的好处是,不仅增加了纯电续航,同时提升了同等工况下的加速性能。
除此之外,其还有一系列对于车载电器使用功率的优化算法,通过监测智能控制空调、座椅加热等电耗比较大的电器,保证舒适度的同时,大幅提升了用电效率。
对于此次升级,理想表示自2023年12月19日起,OTA 5.0将向理想L系列车型进行全量推送。在智能驾驶方面,Max车型将率先升级AD Max 3.0,而Pro和Air车型计划于2024年6月升级AD Pro 3.0,实现BEV架构下的高速智能驾驶(NOA)、全场景辅助驾驶(LCC)及更强能力的智能泊车和主动安全。在智能空间和智能增程方面,Max、Pro和Air车型将同步升级SS 3.0和REV 3.0。
写在最后
本次理想OTA5.0升级在功能与体验上带来了显著的变化,可以视为将汽车软件功能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其推出无疑将为用户带来前所未有的智能驾驶体验和更加智能化的生活。未来,理想汽车将继续致力于推动智能化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为用户带来更加便捷、高效、安全的出行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