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款福克斯两厢
186条内容
随着轮胎磨耗的增加,其性能逐步衰减,可能导致抓地力下降、制动距离延长、操控稳定性降低等安全隐患。尤其在湿滑路面或雨天时,这些问题更为突出,显著增加行车风险。轮胎制动性能的变化,即便是细微差距,也可能对行车安全产生深远影响。
为了让消费者在整个轮胎的使用周期更安全安心,米其林投入多年研发,对已得到行业和消费者广泛认可的浩悦四代重磅升级。全新浩悦五代从胶料、花纹和结构三方面对轮胎的全使用周期湿地刹车性能进行重磅升级。
独特胶料配方,让橡胶“柔”且“韧”,带来更持久的抓地力表现:浩悦五代升级Evertread 3.0高分子功能团,动态柔性结构使轮胎更贴合路面,增强抓地力;米其林Active+100%自有独研橡胶,使轮胎橡胶充满“韧”性,路面无法轻易“咬掉”轮胎表层橡胶,助力性能更持久。
独特花纹设计,带来更强的排水性能:浩悦五代沿袭米其林Evergrip经典U型沟槽设计,相比其它的标准沟槽排水空间更大;独特设计让浩悦五代的排水空间对比上一代提升22%*,更大程度保持轮胎磨损后的排水能力。
改进胎体结构设计,让安全更持久:相比浩悦四代,浩悦五代引入米其林Maxtouch衡压科技,通过改善轮胎结构的稳定性,将轮胎在行驶过程中所受的不规则压力均匀分摊,减少胎面的不规则磨损,让安全性能更持久可靠。据中汽研汽车检验中心(天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汽研”)测试显示,浩悦五代磨耗里程比测试竞品平均可以多跑约2万公里。
经权威机构认证,行驶5万公里后,浩悦五代的湿地制动距离比测试竞品平均短6米。这6米的距离,不仅是一个数字,更是米其林为消费者筑起的一道坚实的安全保障,充分体现了米其林“从新到旧 安全始终”的坚定承诺,让消费者无论晴天雨天、无论新胎旧胎,关键时刻都能刹得住、停得稳。
静谧舒适性能 驾乘体验升级
不止安全,米其林也致力于让消费者的驾乘体验更舒心。浩悦系列的静音舒适有口皆碑,浩悦五代承袭了这一基因,升级第三代静音筋,提升中央花纹刚度,降低花纹块的微小颤动;沿用浩悦四代的Even peak技术同时提高了花纹排列的复杂组合,避免尖锐刺耳的噪音产生。这些创新设计不仅显著降低了行驶中的胎噪,还为驾乘者营造出静谧舒适的车内环境。无论是城市道路还是高速公路,浩悦五代都能为消费者带来安静、平稳的驾乘体验,让每一次出行更加愉悦。中汽研测试显示,浩悦五代在平整路面震动、路面噪声和轰鸣声三项评价中均位列前茅。
在不久前的“2025年国际轮胎技术创新与卓越奖”上,浩悦五代凭借出色的安全性能以及能耗表现等指标,荣获“年度轮胎奖”。“国际轮胎技术创新与卓越奖”由《国际轮胎技术》杂志协调,由国际记者和行业专家组成的小组评判并主持,作为公认的业界的最高荣誉,旨在表彰全球最佳的轮胎创新和新技术。
米其林大中华及蒙古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叶菲在发布会上表示:“作为一个享誉全球的百年品牌,米其林持续用创新推动全球出行行业的发展。七年磨一剑,浩悦五代是米其林投入多年研发、专注提升全使用周期安全的轮胎产品。未来,我们期待消费者在米其林的陪伴下,享受更加愉悦美好的出行体验。”
卓越安全性能 关键时刻刹得住停得稳
随着轮胎磨耗的增加,其性能逐步衰减,可能导致抓地力下降、制动距离延长、操控稳定性降低等安全隐患。尤其在湿滑路面或雨天时,这些问题更为突出,显著增加行车风险。轮胎制动性能的变化,即便是细微差距,也可能对行车安全产生深远影响。
为了让消费者在整个轮胎的使用周期更安全安心,米其林投入多年研发,对已得到行业和消费者广泛认可的浩悦四代重磅升级。全新浩悦五代从胶料、花纹和结构三方面对轮胎的全使用周期湿地刹车性能进行重磅升级。
独特胶料配方,让橡胶“柔”且“韧”,带来更持久的抓地力表现:浩悦五代升级Evertread 3.0高分子功能团,动态柔性结构使轮胎更贴合路面,增强抓地力;米其林Active+100%自有独研橡胶,使轮胎橡胶充满“韧”性,路面无法轻易“咬掉”轮胎表层橡胶,助力性能更持久。
独特花纹设计,带来更强的排水性能:浩悦五代沿袭米其林Evergrip经典U型沟槽设计,相比其它的标准沟槽排水空间更大;独特设计让浩悦五代的排水空间对比上一代提升22%*,更大程度保持轮胎磨损后的排水能力。
改进胎体结构设计,让安全更持久:相比浩悦四代,浩悦五代引入米其林Maxtouch衡压科技,通过改善轮胎结构的稳定性,将轮胎在行驶过程中所受的不规则压力均匀分摊,减少胎面的不规则磨损,让安全性能更持久可靠。据中汽研汽车检验中心(天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汽研”)测试显示,浩悦五代磨耗里程比测试竞品平均可以多跑约2万公里。
经权威机构认证,行驶5万公里后,浩悦五代的湿地制动距离比测试竞品平均短6米。这6米的距离,不仅是一个数字,更是米其林为消费者筑起的一道坚实的安全保障,充分体现了米其林“从新到旧 安全始终”的坚定承诺,让消费者无论晴天雨天、无论新胎旧胎,关键时刻都能刹得住、停得稳。
静谧舒适性能 驾乘体验升级
不止安全,米其林也致力于让消费者的驾乘体验更舒心。浩悦系列的静音舒适有口皆碑,浩悦五代承袭了这一基因,升级第三代静音筋,提升中央花纹刚度,降低花纹块的微小颤动;沿用浩悦四代的Even peak技术同时提高了花纹排列的复杂组合,避免尖锐刺耳的噪音产生。这些创新设计不仅显著降低了行驶中的胎噪,还为驾乘者营造出静谧舒适的车内环境。无论是城市道路还是高速公路,浩悦五代都能为消费者带来安静、平稳的驾乘体验,让每一次出行更加愉悦。中汽研测试显示,浩悦五代在平整路面震动、路面噪声和轰鸣声三项评价中均位列前茅。
在不久前的“2025年国际轮胎技术创新与卓越奖”上,浩悦五代凭借出色的安全性能以及能耗表现等指标,荣获“年度轮胎奖”。“国际轮胎技术创新与卓越奖”由《国际轮胎技术》杂志协调,由国际记者和行业专家组成的小组评判并主持,作为公认的业界的最高荣誉,旨在表彰全球最佳的轮胎创新和新技术。
浩悦五代的面世,彰显了米其林品牌在轮胎安全与静音科技领域的深厚积淀和永不止境的创新突破。作为高端出行领域的引领者,米其林将持续践行“一切皆可持续”的愿景,依托技术创新,不断提升产品的安全性、舒适性与可持续性。未来,米其林将继续以卓越品质推动行业发展,为消费者打造更加安全、宁静、可持续的出行体验,让每一次旅程都迈向更美好的未来。
米其林大中华及蒙古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叶菲在发布会上表示:“作为一个享誉全球的百年品牌,米其林持续用创新推动全球出行行业的发展。七年磨一剑,浩悦五代是米其林投入多年研发、专注提升全使用周期安全的轮胎产品。未来,我们期待消费者在米其林的陪伴下,享受更加愉悦美好的出行体验。”
卓越安全性能 关键时刻刹得住停得稳
随着轮胎磨耗的增加,其性能逐步衰减,可能导致抓地力下降、制动距离延长、操控稳定性降低等安全隐患。尤其在湿滑路面或雨天时,这些问题更为突出,显著增加行车风险。轮胎制动性能的变化,即便是细微差距,也可能对行车安全产生深远影响。
为了让消费者在整个轮胎的使用周期更安全安心,米其林投入多年研发,对已得到行业和消费者广泛认可的浩悦四代重磅升级。全新浩悦五代从胶料、花纹和结构三方面对轮胎的全使用周期湿地刹车性能进行重磅升级。
独特胶料配方,让橡胶“柔”且“韧”,带来更持久的抓地力表现:浩悦五代升级Evertread 3.0高分子功能团,动态柔性结构使轮胎更贴合路面,增强抓地力;米其林Active+100%自有独研橡胶,使轮胎橡胶充满“韧”性,路面无法轻易“咬掉”轮胎表层橡胶,助力性能更持久。
独特花纹设计,带来更强的排水性能:浩悦五代沿袭米其林Evergrip经典U型沟槽设计,相比其它的标准沟槽排水空间更大;独特设计让浩悦五代的排水空间对比上一代提升22%*,更大程度保持轮胎磨损后的排水能力。
改进胎体结构设计,让安全更持久:相比浩悦四代,浩悦五代引入米其林Maxtouch衡压科技,通过改善轮胎结构的稳定性,将轮胎在行驶过程中所受的不规则压力均匀分摊,减少胎面的不规则磨损,让安全性能更持久可靠。据中汽研汽车检验中心(天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汽研”)测试显示,浩悦五代磨耗里程比测试竞品平均可以多跑约2万公里。
经权威机构认证,行驶5万公里后,浩悦五代的湿地制动距离比测试竞品平均短6米。这6米的距离,不仅是一个数字,更是米其林为消费者筑起的一道坚实的安全保障,充分体现了米其林“从新到旧 安全始终”的坚定承诺,让消费者无论晴天雨天、无论新胎旧胎,关键时刻都能刹得住、停得稳。
静谧舒适性能 驾乘体验升级
不止安全,米其林也致力于让消费者的驾乘体验更舒心。浩悦系列的静音舒适有口皆碑,浩悦五代承袭了这一基因,升级第三代静音筋,提升中央花纹刚度,降低花纹块的微小颤动;沿用浩悦四代的Even peak技术同时提高了花纹排列的复杂组合,避免尖锐刺耳的噪音产生。这些创新设计不仅显著降低了行驶中的胎噪,还为驾乘者营造出静谧舒适的车内环境。无论是城市道路还是高速公路,浩悦五代都能为消费者带来安静、平稳的驾乘体验,让每一次出行更加愉悦。中汽研测试显示,浩悦五代在平整路面震动、路面噪声和轰鸣声三项评价中均位列前茅。
在不久前的“2025年国际轮胎技术创新与卓越奖”上,浩悦五代凭借出色的安全性能以及能耗表现等指标,荣获“年度轮胎奖”。“国际轮胎技术创新与卓越奖”由《国际轮胎技术》杂志协调,由国际记者和行业专家组成的小组评判并主持,作为公认的业界的最高荣誉,旨在表彰全球最佳的轮胎创新和新技术。
浩悦五代的面世,彰显了米其林品牌在轮胎安全与静音科技领域的深厚积淀和永不止境的创新突破。作为高端出行领域的引领者,米其林将持续践行“一切皆可持续”的愿景,依托技术创新,不断提升产品的安全性、舒适性与可持续性。未来,米其林将继续以卓越品质推动行业发展,为消费者打造更加安全、宁静、可持续的出行体验,让每一次旅程都迈向更美好的未来。
2002年,初代福克斯中期改款,相继推出ST 170车型和RS两款高性能版本,以应对高尔夫GTI以及高尔夫R32。福克斯ST配备了2.0升自吸引擎,通过考斯沃斯的调校,最大功率为170马力,搭载6速手动变速器,百公里加速仅需8秒。
初代福克斯RS当时只是作为“试水”产品,仅限量生产4500台。同样搭载2.0升自然吸气引擎,经过重度升级后,可输出222马力及310牛·米,0-100 km/h加速仅需6.3秒,极速达到232km/h。
福克斯MK2
时间来到2004年,福特发布基于C1平台打造的第二代福克斯,与当时的沃尔沃S40、V50、C70以及马自达3共用平台,这也是国内车迷最熟悉的经典福克斯。
2005年,长安福特将欧洲版福克斯引入国内生产,动力上采用1.8L和2.0L引擎。第二代福克斯依旧延续了前卫的造型、优秀的操控性,让其市场表现一度达到高峰。
同年,福克斯ST MK2在海外发布,搭载了来自沃尔沃的T5直列5缸涡轮增压引擎,最大功率210马力、最大扭矩320Nm,性能对比上一代明显提升。
福克斯RS MK2则推迟2009年才推出,搭载2.5T涡轮增压引擎可输出305马力和400牛·米,百公里加速仅需5.9秒,而最高时速可以达到260km/h。虽然性能不俗,但此时的福克斯RS依然为前驱设定,想把这车开好可不轻易。
随后,福特推出了福克斯RS500,限量生产500辆,2.5T引擎经过进一步强化达到345马力和460牛·米,0-100km/h仅需5.6秒,比RS快了0.3秒,极速为265km/h。
福克斯MK3
第三代福克斯在2010年发布,造型设计并没有完全摆脱前两代车型的影子,但核心的运动基因依然得到加强。
福克斯ST MK3于2012正式登场,2.0T涡轮增压发动机输出250马力及360牛·米,难能可贵的是采用6速手动变速箱,备受车圈玩家的青睐。
2015年,第三代福克斯中期改款,在前阿斯顿·马丁设计师的主导下,融入“马丁脸”设计,以及导入EcoBoost引擎及Sync系统。
同年,福特发布了第三代福克斯RS车型,经过重新调校的2.3L EcoBoosT涡轮增压发动机拥有350匹马力以及440牛·米扭矩,加上6速手动变速箱以及带”漂移模式”的四驱系统,其在钢炮阵营里备受瞩目。
福克斯MK4
最后是渐行渐远的第四代福克斯,因应“潮流”全系用上最新技术的三缸涡轮引擎,其中1.5T车型为主力,可输出181马力和240牛·米,搭配同级罕有的横置8AT变速箱。
可以说无论硬件规格、性能数据都是同级对手中最TOP的存在,甚至还破天荒地引入了旅行版和跨界版车型。只可惜在国内的定价、全系三缸引擎都不太被消费者认可,就算后期用上四缸1.6T+6AT的动力组合也难以弥补销量颓势。
至于福克斯ST MK4则用上了野马同款的2.3T引擎,但已经与国内无缘。而福克斯RS的更新也止步于巅峰之作MK3。
2002年,初代福克斯中期改款,相继推出ST 170车型和RS两款高性能版本,以应对高尔夫GTI以及高尔夫R32。福克斯ST配备了2.0升自吸引擎,通过考斯沃斯的调校,最大功率为170马力,搭载6速手动变速器,百公里加速仅需8秒。
初代福克斯RS当时只是作为“试水”产品,仅限量生产4500台。同样搭载2.0升自然吸气引擎,经过重度升级后,可输出222马力及310牛·米,0-100 km/h加速仅需6.3秒,极速达到232km/h。
福克斯MK2
时间来到2004年,福特发布基于C1平台打造的第二代福克斯,与当时的沃尔沃S40、V50、C70以及马自达3共用平台,这也是国内车迷最熟悉的经典福克斯。
2005年,长安福特将欧洲版福克斯引入国内生产,动力上采用1.8L和2.0L引擎。第二代福克斯依旧延续了前卫的造型、优秀的操控性,让其市场表现一度达到高峰。
同年,福克斯ST MK2在海外发布,搭载了来自沃尔沃的T5直列5缸涡轮增压引擎,最大功率210马力、最大扭矩320Nm,性能对比上一代明显提升。
福克斯RS MK2则推迟2009年才推出,搭载2.5T涡轮增压引擎可输出305马力和400牛·米,百公里加速仅需5.9秒,而最高时速可以达到260km/h。虽然性能不俗,但此时的福克斯RS依然为前驱设定,想把这车开好可不轻易。
随后,福特推出了福克斯RS500,限量生产500辆,2.5T引擎经过进一步强化达到345马力和460牛·米,0-100km/h仅需5.6秒,比RS快了0.3秒,极速为265km/h。
福克斯MK3
第三代福克斯在2010年发布,造型设计并没有完全摆脱前两代车型的影子,但核心的运动基因依然得到加强。
福克斯ST MK3于2012正式登场,2.0T涡轮增压发动机输出250马力及360牛·米,难能可贵的是采用6速手动变速箱,备受车圈玩家的青睐。
2015年,第三代福克斯中期改款,在前阿斯顿·马丁设计师的主导下,融入“马丁脸”设计,以及导入EcoBoost引擎及Sync系统。
同年,福特发布了第三代福克斯RS车型,经过重新调校的2.3L EcoBoosT涡轮增压发动机拥有350匹马力以及440牛·米扭矩,加上6速手动变速箱以及带”漂移模式”的四驱系统,其在钢炮阵营里备受瞩目。
福克斯MK4
最后是渐行渐远的第四代福克斯,因应“潮流”全系用上最新技术的三缸涡轮引擎,其中1.5T车型为主力,可输出181马力和240牛·米,搭配同级罕有的横置8AT变速箱。
随着F1在2026年对赛车动力系统的规则做出重要调整,新的混合动力系统的控制算法以及能量的回收和利用优化,都对赛车的动力单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凭借着电气化领域的不断创新以及混合动力技术上的优势,福特与F1的历史也迎来全新篇章。2023年2月3日,福特宣布与F1冠军车队比利时红牛车队的动力装置部门——比利时红牛动力总成(RBPT),建立长期的战略技术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开发应用在F1赛车上的新一代混合动力系统,并从2026赛季开始,通过比利时红牛福特(Red Bull Ford)为比利时红牛车队和阿尔法托利车队(也称红牛二队或小红牛队)两支F1车队提供动力支持。福特和比利时红牛动力总成将致力于共同开发全面满足F1发动机新规则的动力系统,包括一个350千瓦的电动马达和一个由完全可持续燃料驱动的发动机,为2026赛季做好准备。
目前,福特与比利时红牛动力总成的合作正在不断的推进,双方在新一代混动架构开发(包含输出功率达350kW的MGU-K电动机)、100%可持续燃料兼容内燃机以及电池单元与能量管理系统的深度优化等多个技术领域展开技术合作。福特的工程团队在电池单元、电动马达与控制软件开发等环节为比利时红牛动力总成提供关键技术支援,而比利时红牛动力总成则贡献了其近年在F1赛场上的实战经验。
对福克斯和马自达6有所了解的朋友,应该知道这两款车有一个共同的特性,就是驾驶操控表现都很不错,且品牌方面也有意强调车型的驾控乐趣。
其中,福克斯是最早用上多连杆独立后悬架的紧凑型轿车,其弯道行驶表现曾让一众热爱驾驶的人津津乐道;马自达6更是在中级轿车普遍还在追求商务形象的时候成为了运动中级车的代名词。
那么会不会就是因为福克斯和马自达6过于追求驾控性能,影响了的销售呢?个人认为很有这种可能,毕竟玩驾控乐趣的车,大半都嘎了,强调底盘调校、操控基因的品牌貌似也都过得很很不如意。
除了福特和马自达,被誉为底盘调校大师的法系品牌在全球市场中都混成啥样儿了?和手握菲亚特、阿尔法.罗密欧、法拉利、玛莎拉蒂、蓝旗亚、道奇等一众性能车品牌的FCA组成了全球第四大汽车集团——斯特兰蒂斯,却在2024年净利润下滑70%,市值蒸发一半,表现出了一副“亚特兰蒂斯”的样子。
近年来被不少人吐槽向舒适性妥协抛弃了驾驶乐趣的宝马,却在2024年不吭不响地还拿下了国内豪华乘用车销量冠军,在欧洲市场和北美市场,其销量甚至还略有增长。
种种迹象都在表明,驾驶操控正在成为市场和行业的弃子。不是运动驾控取向的车和品牌不好,而是在这个普通工薪族连一份再普通不过的收入都要用尽吃奶之力的大环境下,根本没人会有闲情逸致去在意和追求车辆的驾控乐趣。
“驾驶乐趣”失宠的背后,是经济发展的失速
纵观全球汽车发展史,不难发现一个规律,即经济走势决定汽车属性。在经济蓬勃发展时期的某个区域内,玩乐、身份认同、圈层社交等附加属性,在民众购车行为中所起到的作用会被无限放大。
而在经济发展受阻时期的某个区域内,玩乐、身份认同、圈层社交等附加属性,在民众购车行为中起到的作用,则会无限缩小。
说人话,就是经济环境够好,人们买车就会去追求各种新鲜的、好玩的、花哨有谈资的功能配置,甚至是天马行空的设计。经济环境不好之时,人们买车则更注重汽车踏踏实实将人从A点载到B点的基本属性。
60年代,没有遭受战火洗礼的漂亮国遍地肌肉车、火箭尾,人们十分热衷于给汽车找各种乐子。到了70年代的滞涨期,漂亮国民众则纷纷回归务实,皮卡至上。80年代更是成就了以经济务实为特点的小日子车。而这样的汽车市场格局,也一直延续到了现在,伴随了漂亮国近30年来的经济缓慢发展期。
国内车市同样如此,2008至2018这十年社会经济发展日新月异,汽车迎来大普及,各种强调个性的车型和品牌争奇斗艳、层出不穷。标榜活得精彩的福特,大玩Zoom、Zoom的马自达,以及当时的雪佛兰都混得风生水起。就连此前没多少故事可讲的韩国车,也凭借流体雕塑的概念圈粉无数。
而口罩之后的全球经济,想必各位都都看在眼里。反映在汽车消费上,就是马路上7、8、S这类行政级车型肉眼可见的少了;曾经让一众微商疯狂追捧的“海王叉子”变得无人问津了;民众对豪华车的普遍认知标准也从此前的百万级,变为了三十万级。
可见近年来全球汽车市场“驾驶乐趣”失宠的背后,就是全球经济发展失速的客观表现。
经济失速之下,失宠的不会只有“驾驶乐趣”
那么将全球经济发展受阻的客观条件,带入到汽车市场普遍消费行为中去,所得出的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消费降级。不管各位是否承认,事实就摆在眼前,否则哪来的各种补贴?哪来如此之多的“一口价”。
具体的呈现方式,就是民众的逐步“觉醒”,不再为一些“加分项”的卖点脑子发热了,追求务实成为了绝大多数人购车核心诉求。玩驾驶操控的车和品牌逐步淡出了大众视野;一些玩花活儿的功能配置及车型,更是少不了来自网友“花里胡哨”等字样的辛辣嘲讽;能省油同时又没有补能焦虑的广义插混车成为了工薪家庭的首选;纯电车市场销量中10万元以内的车占了相当大一部分。
当然,我们分析市场,目的不是为了幸灾乐祸吃别人的瓜,而是要以人为鉴、以史为鉴,为行业的良性发展建言献策,也为消费者的消费决策提供一些观点参考。
这里我要说的是,经济发展失速的大背景之下,汽车市场中失宠的,有,但绝不会仅有“驾驶乐趣”。普通工薪阶层购车,会越来越务实,越来越聚焦价格、用车成本和质量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