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小米su7评价如何

易车知识库 小米SU7
进入知识库

天和汽车科学岛

关注

有关“精神小伙”的评价往往是偏负面的,是消极的,是站在一个高高的位置上对这些年轻人轻蔑的点评;实际上的“精神小伙”大都是一些辍学较早,收入较低,正在向上或沉沦中的青少年人,在“成功者”的视角里,这样的精神小伙大都是被调侃的对象。然而作为一种普遍存在的人物角色,作为形成一个群体的存在,对于这样的年轻人应当有更多的引导与包容,而非一味地嘲讽。

可是资本市场更愿意用“人设对比”来凸显产品和潜在用户人群的与众不同,而现在又没有相关机构对这些青少年人足够的重视和保护。

于是乎“精神小伙”成为一众企业和品牌营销的“炮灰。”

在客观事实短时间难改的前提下,把一个品牌或一款产品“精神小伙化”可就基本等于“往死里整”的“暗箭”了。

就笔者持续观察和搜索所见,将小米SU7与“精神小伙”关联的文章或视频比比皆是。

这样的做法正是通过扭曲小米SU7用户画像从而扭曲整个品牌与小米集团公司的整体形象;手段不可谓不狠辣,但用阴毒来评价应当更加贴切。

展开查看更多

汽车洋葱圈

关注

遗憾的是,在此期间也没有看到官方和雷总对这些不尊重死者和死者家属的言论有任何引导和评价。当然,为什么要评价和回应呢,又不是自己说的,不过是民意而已。

展开查看更多

天和汽车科学岛

关注

有意思的是对于小米汽车和雷军的评价往往是偏积极的。

相较于其他一些车企高管的评价不能说截然相反,却也是有明显差异的。

为何会有这样的差异呢?

笔者认为这是其他车企高管羡慕不来的,因为小米是依靠手机等数码产品起家;起步初期主打的是性价比——可以说小米手机的出现彻底让“山寨机”消失,并且以相对低廉的售价带给了普通工薪相对优质的数码产品,仅此一点就已经奠定了小米品牌在普通人心目中的用户基础,其品牌评价必定会偏积极。雷军作为小米品牌的创始人,其评价也必然是在同一轨道上的。

由这样的角色去打造的汽车产品在起步之时就会获得相应的期许,只要产品定位符合预期,那么小米汽车和雷军的评价就只会变得更好。

反之,传统汽车厂商给人的印象往往是高高在上的;如果不是近几年来新势力汽车品牌的冲击,有多少汽车领域的高级人才会在公众面前露面呢?怕是没有人认识他们。现在又是被动的登上线上舞台,角色的“人设”依然存在鲜明的反差,所以不是谁都能像雷军一样自带流量的,小米汽车也效仿不来。

第一张图片中的车型叫做长安启源E07,这款车该如何评价

先不讨论车辆的评价,还是讲一讲销量吧。

展开查看更多

天和汽车科学岛

关注

视频中显示一位特斯拉车主意外遇到一个小男孩的质问,其问车主为何不选择小米汽车而驾驶特斯拉,甚至称该车主“你不爱国。”车主面对小男孩的指责顿感错愕,后车主到小米之家试驾小米SU7,并且给出了高度评价,称考虑购买。

观点与分析

这是网友编的段子还是真实发生的事情呢?

在没有确证的前提下,笔者只能说不做评价;可是看起来还是显得过于戏剧性,尤其是视频的结尾。

展开查看更多

车质网

关注

作为国内领先第三方汽车品质评价平台,车质网自2010年8月开始启动“百名车主评新车”调查活动,每月将专题调查几款受关注程度较高、市场销售至少六个月以上的全新车型,以全面了解中国市场在售新车的可靠性以及消费者满意度,帮助更多消费者选择可靠耐用的汽车产品。截至目前,“百名车主评新车”调查活动已累计调查新车300余款,收集有效车主样本5万余个。

调查周期:2024年9月1日-9月30日

有效问卷:103份

从官宣造车起,到首款车型小米SU7的上市,再到如今其热销的局面,小米SU7的成功不仅为小米公司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树立了卓越的口碑和品牌形象,也为整个汽车行业注入了新的活力和竞争态势。根据参与本期“百名车主评新车”调查的车主反馈,2024款小米SU7在舒适性、动力表现、储物空间以及外观设计等方面广受好评,但也有部分消费者反映其中控台用料一般,并且后排乘坐空间偏小,服务问题抱怨也较多。

在收集到的103份有效问卷中,根据车主对2024款小米SU7在车型基本面、驾乘感受、使用成本以及质量可靠性、售前/售后服务方面给出的真实评价,在此次调查中2024款小米SU7的综合得分为86分,达到了车质网的推荐标准。

一、车主画像:年轻用户居多 首次购车用户占比高

从本次调查结果来看,在参与调查的103位2024款小米SU7车主中,63.1%为男性,36.9%为女性,可见小米SU7的外观设计更偏向男性消费者喜爱。此外,从年龄分段来看,26-30岁之间的车主最多,占比达到了42.7%;36-40岁之间的车主占比最小,为9.7%。其中,首次购车用户占比超过六成。由此不难看出,购买2024款小米SU7的多为30岁以下的年轻消费人群,且大多为人生中第一辆车。

二、车型基本面:外观时尚 储物空间出色

作为小米汽车的首款车型,小米SU7一经亮相便凭借动感时尚的外观深受年轻消费者的喜爱。小米SU7采用了简洁的车身搭配流畅的车身线条,营造出一种“科技风”,同时,水滴形前大灯内部呈“米”字样式,再搭配环形的贯穿式尾灯,整体的辨识度极高。在此次调查中,有52.4%的车主对2024款小米SU7的“外观设计”给出了肯定评价,另外有35.9%的受访车主对“车身颜色”表示满意。

而在针对2024款小米SU7内部情况的调查中,有38.8%的车主认为新车在“储物空间”方面表现出色。具体表现在小米SU7后备厢容积可观,地台十分平整,后排座椅还支持比例放倒,拓展能力较强。另外,小米SU7还拥有一个较大的前备厢。除此之外,作为一家“科技型”企业,小米汽车深知用户使用习惯的重要性,因此其内饰采用简洁而实用的设计,操作起来易上手,也因此得到了34%的车主对“内饰布局”的肯定。不过,也有不少车主抱怨中控台材质一般,有一种塑料感,并且后排乘坐空间较为局促。

总体来看,2024款小米SU7外部和内部的综合表现达到了车主的预期,分别有18.4%和55.3%的车主表示“非常满意”和“满意”,21.4%的车主表示“一般”,仅有4.9%的车主明确表示“不满意”。

三、驾乘感受:加速能力出众 座椅舒适性不错

在衡量一款车型驾乘感受如何时,每个人所看重的部分不尽相同。在此次调查中,有59.2%的车主表示更看重“驾驶和乘坐感受兼顾”。另外还有23.3%和17.5%的车主分别看重“乘坐感受”和“驾驶感受”。

动力方面,2024款小米SU7提供单电机和双电机两种动力版本。其中,双电机版车型官方0-100km/h加速时间仅需2.78s。实际驾驶起来,小米SU7的推背感很强,踏板也比较轻,长时间驾驶不会有很累的感觉。底盘整体表现偏向运动范,转弯时,悬架的侧向支撑力很足,转向也非常精准。

在进一步的调查中,将针对2024款小米SU7在加速性能、转向性能、制动性能、静音性、舒适性以及功能性这6个方面进行驾乘感受满意度调查。参与调查的大部分车主对于“加速性能”和“舒适性”给出了较高评价,但也有部分车主认为2024款小米SU7在“功能性”方面还有可提升空间,希望入门和中配车型也能提供空气悬架,否则下地库或走烂路时容易磕到底盘。

在2024款小米SU7驾乘感受的综合评价中,给出“满意”评价的受访车主占比超过半数,15.5%的车主表示“非常满意”,19.4%车主表示“一般”,11.7%的车主明确表示“不满意”。

四、使用成本:续航令人满意 养护费用合理

对于2024款小米SU7车型的定价,不少车主认为新车定价较为实惠,后期保养也不贵,总体性价比还不错。在调查过程中,有87.3%的车主认为自己的购车价格达到心理预期。而在购买车辆后,后期的使用成本高低成为车主最为关心的话题。

在本次针对2024款小米SU7的续航里程调查中,有超过半数的车主表示续航里程在650-800km区间内,这主要是因为电动车的续航里程在实际使用中会有比较大的浮动,除了天气因素之外,部分用户也不会选择将电量用尽才进行充电,因此这部分数据仅用作参考。总体来看,绝大部分车主认为该车的续航表现符合预期。此外,在参与调查的103份问卷中,有94份问卷认为2024款小米SU7的维修/保养费用符合预期,在合理范围内。

对于2024款小米SU7使用成本的总体评价,参与调查的车主给出了相对客观的评价,认为“非常满意”和“满意”的车主占比分别为18.4%和58.3%,仅9.7%的车主表示“不满意”。

五、质量可靠性:车身附件及电器问题稍多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在接收到的103份有效问卷中,有27份问卷显示车辆已经出现过非人为故障或质量问题,占比为26.2%。

在这些出现非人为故障的车辆中,首次故障出现在行驶里程500-1000公里的占比最高,为42.7%。而对于出现故障时间段的调查结果显示,接近六成的车主表示车辆在购车1个月内便出现了故障。

在对车主的进一步调查中我们发现,车身附件及电器出现非人为故障的占比相对较高,这也体现在“这款车最严重的质量问题或缺陷”调查结果中。经调查发现,车主对于2024款小米SU7在“驾驶辅助系统故障”方面的问题抱怨最多,占比为17.4%。其次是“部件开裂”问题,占比为14.6%。

尽管有部分车主对于2024款小米SU7在质量可靠性方面存在抱怨,但依旧给出了相对客观的评价。其中,26.2%的车主表示“非常满意”,51.5%的车主表示“满意”,13.6%的车主表示“一般”,仅8.7%的车主表示“不满意”。

六、售前/售后服务:其他服务问题抱怨较多

车辆在销售和后续保养过程中,消费者的角色也从准车主转变为车主,在这期间与汽车经销商的接触是最频繁的。因此,汽车经销商售前/售后服务的质量和专业性,对于消费者选购车辆乃至后续保养车辆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本次针对2024款小米SU7售前/售后服务的调查中,所有车主的保养渠道均选择了“授权4S店”。此外,在接到的103份问卷中,有36份问卷显示车主遭遇过售前/售后服务方面的问题,占比约为35%。

通过进一步调查得知,车主对于2024款小米SU7在售前/售后服务的抱怨多集中在“其他服务问题”方面,这一点也体现在“车辆售前/售后服务存在的具体问题中”。其中,“其他”的问题占比最高,部分受访车主表示小米SU7二手车不能过户转移控制权限。同时,还有一些车主反馈2024款小米SU7存在“不解决问题”等情况。

不过,在售前/售后服务总体评价中,接受调查的车主还是给出了相对客观的评价,其中认为“非常满意”和“满意”的车主占比之和超过七成,认为“一般”的车主占比为19.4%,认为“不满意”的车主占比仅为5.8%。

展开查看更多

鬼斗车

关注

   从这份碰撞“成绩单”看,参与测试的新能源车型的安全碰撞成绩很不错。理想MEGA虽然饱受争议,但这款车型在车内乘员、车外行人、辅助安全三项测试中获得G+(优秀+)的评价,在耐用性与维修经济性上,获得A级良好的评价

    理想L6也是一样,四项测评中,获得三项G+级和一个A级的评价,整体表现很给力。此外,还有小米SU7,这款车市中的高流量车型,此次碰撞测试的表现也很好。在车内乘员、车外行人、辅助安全方面取得优秀+,也就是G+的评价,同时,在耐用性与维修经济性项目中获得A级良好评价

    埃安昊铂HT虽然在车内乘员、车外行人、辅助安全方面取得G+的优秀评价,但它在耐用性与维修经济性测评项目中的表现很一般,仅获得M级评价

   极氪007的表现也不错,它在车内乘员、车外行人以及辅助安全上获得三项G+级评价,但它在耐撞性以及维修经济性项目上获得M级评价

   再看看宝马i5,这款传统豪华品牌纯电动轿车,在车内乘员和辅助安全两项测评中获得G级评价,在车外行人项目中获得G+级评价,在耐用性与维修经济型上获得A级良好评价

   此外,瑞风RF8在车内乘员、车外行人以及辅助安全上获得三项G级评价,但在耐用性与维修经济性项目中获得A级良好评价

   从以上碰撞“成绩”中能够看到,8款参评车型中,在车内乘员、车外行人以及辅助安全上的评价都不错,绝大多数车型都拿到G级以及G+级的高分评价

   但在耐撞性以及维修经济性项目上,最好的评价就是A级,部分车型仅得到M级评价,没有一款车型获得G级评价。这也正说明一个问题,就是新能源车型的维修费用颇高。部分20万-30万新能源车型大灯维修费在10000元左右;激光雷达的维修费高达1-2万,正是因此,国内很多新能源车型的保费比同级燃油车型更贵。

展开查看更多

律驰驾道

关注

根据《民法典》的相关规定,名誉权是自然人或法人依法享有的、与其社会评价有关的权利。侵犯名誉权的行为通常表现为捏造、散布虚假事实或者公开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他人名誉。本案当中,关键在于徐继业的言论是否属于捏造虚假事实或散布对小米汽车不利的虚假信息。

从现有资料来看,徐继业的言论主要是批评小米汽车通过亏本销售的方式进行市场扩张,并质疑其对外宣称的亏损情况。这些言论虽然带有主观评价色彩,但并未直接捏造或散布虚假事实。徐继业所依据的是小米汽车的实际交付量、收入及亏损数据,这些数据本身是公开的,并非其虚构的。

名誉权侵权的构成要件之一是有损害事实的发生,即受害人的社会评价因侵权行为而降低。在本案中,徐继业的言论虽然可能对小米汽车的市场形象造成一定影响,但并未直接导致小米汽车的社会评价显著降低。此外,徐继业在后续发言中也表达了对小米公关努力的认可,并请求媒体和公众放过此事,显示出其并未有持续损害小米汽车名誉的故意。

作为公众关注的焦点,车企在经营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受到来自各方面的评价,包括正面的和负面的。这些评价是市场竞争的必然产物,也是消费者行使知情权和选择权的重要方式。因此,车企在面对市场评价时,应负有一定的容忍义务。

徐继业的言论虽然批评了小米汽车的销售策略,但并未超出合理的评价范畴。他的言论基于公开的市场数据,且并未使用侮辱性、诽谤性的言辞。

综上所述,徐继业在朋友圈对小米汽车的批评,虽然可能引发一定的市场争议,但并未构成对小米汽车名誉权的侵犯。他的言论基于公开的市场数据,未捏造或散布虚假事实,且未超出合理的评价范畴。同时,小米汽车作为市场经营主体,应负有一定的容忍义务,以应对来自各方面的市场评价。因此,我们认为,徐继业的行为不构成对小米汽车名誉权的侵权。

展开查看更多

方得智驾

关注

近来(6月底-7月),“电动汽车用户联盟”针对小米SU7车主,展开用户满意度调研。通过150份有效问卷,出具了《小米SU7用户满意度报告》。这份报告,包含外观、动力、操控、安全性、质量、配置、电池续航、服务、智能化等维度的用户体验评价

满意度:领先国产品牌 但不敌特斯拉

根据调查报告,小米SU7用户总体满意度9.05分,且所有细分项满意度都在8分以上,表现优异。虽然不如全新Model3(总体满意度9.2分),但考虑到这是小米第一款车,应该以后还有提升空间。

小米SU7的净推荐值(NPS)为78.66%,在《电动汽车用户联盟》所调研的竞品车型中推荐意愿排名第1。

最大的优点是“好看”

报告显示,小米SU7长板众多,其中外观、动力、操控、安全性、质量、配置6项满意度均超过9分,满意率均超过90%。

动力评价在意料之中,用户评价的原话为:“起步提速快、响应及时;运动模式下动力充沛,推背感强。“不夸张的说基本上可以秒杀市面上98%车的起步和加速(当然也和我驾驶风格比较快有关)。” “在环路上行驶完全可以加速变道一气呵成,再加上充沛的动力储备,完全不担心变道后会影响后方车辆,超车非常有信心,大大提高了路上行驶的效率。”

比较出乎意料的是用户对小米做工和质量的评价小米SU7的质量满意度高达9.06分,在竞品中排名第一;在一众竞品中,SU7故障率最低,仅为21.34%。

有用户评价说:“我对比过比亚迪汉、小鹏、特斯拉,我感觉小米作为新兴的车企,整个做工、内饰都比较好,对得起这个价格,比如说它的真皮、配置之类,在同价位的一些车型是比较良心的。”

另外,续航也是用户比较满意的。用户评价有:“续航能力非常出色,94度大电池,随便都能跑600以上,温柔驾驶甚至能达到700。”“前几天去了黄山,单程380,满电一次过去也没有问题,车上4个成人,少量装备,因为晚上没怎么开空调,到了还有100续航,我挺满意的。”“CLTC830跑高速能跑平均630,在24.59w这个价位里算没有对手的存在!”

最大的缺点是“座椅”

调查的用户中,对小米SU7的贬损者占比仅为3.34%,对小米SU7持负面评价的用户极少。抱怨最多是“座椅”,另外音响也是槽点之一。

展开查看更多

驾仕派

关注

三高试验中又有各种测试项目,包括高寒试验中的环境适应性试验、低温冷机启动试验、采暖试验、除霜试验、低温充电、低温静置、低温放电、扬雪试验、冷暖机驾驶评价等等。


也包括高温高原试验里的空调制冷试验、动力电池温升试验、高原制动试验、扬尘试验、高温充放电试验等;而底盘性能客观测试领域又包括驻车&怠速转向试验、稳态回转试验、角阶跃试验、扫频试验、正弦转向输入试验、俯仰试验、蛇形试验、紧急避障试验(大家熟知的麋鹿试验就属于紧急避障试验的一种)、制动试验等等。


如果要展开说的话,能说上几天几夜。


图片

▲某试验场耐久试验循环


在整车验证体系中,上面很多试验都是一些开环的标准试验,需要控制试验变量,用以保障在试验时的试验条件一致,从而来评价某一方面的车辆性能。


举一个例子,车辆研发时在试验场所做的强化道路试验就是按照主机厂设定的标准进行的循环测试,当测试时,需要按照既定的线路、路面顺序、车速等完成一定里程的试验。这里的道路都是一些特征强化路面,如大家熟知的比利时路、井盖路等,车辆在上面行驶会受到比较强烈的冲击。


相比于普通道路,这些道路的强化系数更高,也就能让测试车辆在更短的里程以及时间内,完成全生命周期的耐久验证,属于加速试验类型。


再例如操稳客观测试中的角阶跃试验,它要求车辆以100km/h速度保持直线行驶2s以上,固定油门,然后快速转动方向盘到车辆进入稳态时能维持在0.2g、0.4g、0.6g侧向加速度所对应的转角,用以测量车辆的侧倾、横摆响应情况。


响应时间越短,车辆的转向响应也就越好、越灵敏。


图片

▲某车型角阶跃试验处理结果


类似这种试验,有标准操作方式,就需要控制某些变量——其实是最适合用“机器人”操作的。


因为人的操作受到自身水平、身体状态、心态等等影响,不可能保持每次操作都一模一样。而用机器人操作时试验成功率、准确性、一致性更高。


另外,主机厂的测试中有很多项目具有比较大的危险性——就如前面我提到的三高试验中的扬雪和扬尘试验。


这两项试验在试验时,需要一台试验车跟在另一台试验车后,利用前方车辆行驶扬起的雪或者灰尘进行试验,就是为了模拟用户在尘土环境或者下雪后跟车行驶的工况,用以验证试验车辆在尘土环境的车身密封性、空滤过滤性能等等。


因为这些尘土、扬雪会进入到前舱、底盘、车身等处引起车辆的异常,所以这两项试验的危险之处,就在于后方车辆在车后几乎是盲开,尤其是扬尘试验,能见度几乎为0。


图片

▲扬尘试验


所以,从这一点上来说,“RoboTest”无疑是一个好工具:


首先,它能够解决重复性、机械性的工作,尤其是能够“无休止”的工作,不用考虑试验人员的休息问题。


其次,它能够解决一些对于试验人员来说比较危险的工况,在一些具备危险性的测试项目中,它更能保障试验人员的人身安全。


另外,从宣传片来看,“RoboTest”是具备“夜视”能力的。往常如果在试验场试验如果进行例如高环试验或者强化耐久试验等,后半夜的试验需要申请才能执行,因为考虑到夜晚视线原因安全风险更高,人困马乏很容易出安全事故,夜间出事故后的救援力量也不如白天正常上班时间,所以非紧急情况一般不会在后半夜进行试验。


这样一来利用机器人试验可以大大减小夜间试验的风险,研发测试的周期又能够尽量缩短,对于如今的研发节奏绝对算得上好事。


很多人看到这里,会觉得这套系统很新奇。但它并不是凭空出现的,因为在很早之前,就有很多类似目的的辅助测试工具:


例如操稳转向试验中,就有转向机器人,可以进行固定转向角度、速度等的试验,以保障试验成功率和一致性,大大高于人为试验;再比如台架试验这种自动操作油门踏板、制动踏板的装置也不少。


只不过,之前的辅助测试系统,确实都只能实现某些单一功能,并不具备“自动驾驶”的能力。


“RoboTest”属于目前市面上最先进的试验阶段辅助工具,完全可以称之为“机器人”来显示它的智能化程度。


图片

▲ABD转向机器人


03

“RoboTest”系统有没有缺陷?

从上汽通用的介绍以及视频来看,我总结这套系统就是一套“无人驾驶试验辅助系统”——我说它是“辅助”,是因为我觉得它目前还无法做到“完全替代人工”,因为有很多试验它可能暂时还做不了。


前面已经说过,对于标准性、定量、重复性的试验工作,机器人确实是一个好帮手。但是目前世界上,几乎所有车企的验证体系中,不可能用这种试验就能把车辆的验证工作做全,都需要主观和客观试验结合,才能将车辆验证充分。


哪怕是类似上文提到的试验场耐久可靠性试验,虽然是标准工况,但是测试时除了想在试验周期结束后了解车辆的耐久性能,还想在试验过程中发现车辆存在的问题,包括底盘异响、内饰异响、系统故障、功能不良等等。


图片


这一点我想上汽通用的“RoboTest”系统并不能做到,因为这些问题还有很多体验类的问题,这就需要试车员或者工程师来体验之后才能够发现,而且“RoboTest”系统目前从官方素材中来看,尚不具备故障诊断的能力。


另外,就是目前所有关于主观评价测试的项目,“RoboTest”也做不了,就比如底盘性能的调校、验收、评价,就算是机器人能够将整套的底盘性能客观测试全做了,并且能够自动处理数据得出结论,它照样没办法完整的评价出底盘性能好坏。


因为现今虽然有很多客观测试项目能够反映部分底盘性能,但是最终底盘性能验收、调校依旧是以主观评价为主,客观数据有时候只是对主观的验证或补充。这也是“车辆主观评价工程师”的重要性所在。而既然是“主观”,那就是“人的主观”,机器人自然做不了。


图片


底盘调校就更没办法了,不可能每组方案都用机器人测一遍,这样的话效率问题就无法解决,也就失去了机器人效率高的优点——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说底盘调校是玄学的原因之一,从工程师的角度来看底盘:客观数据很棒,永远不代表主观体验很好。


除开以上对于可用试验项目范围的探讨,有一个“RoboTest”的缺陷我觉得目前仍然需要继续改进。


那就是从视频上看,当机器人在进行各种试验时的路径保持能力,和现在很多车辆的“车道自动保持功能”一样,它需要在车道内一直调整方向,从高环测试的视频很明显能看到车辆在来回摆动,在城市模拟道路中行驶也是一样的。


自动的车道保持,机器人会严格控制车辆在行车道中央;但是现实环境中,人类试车员会有一定的容错范围,而不会像机器人那样频繁调整方向。调整过于频繁,有可能会引起转向系统或者轮胎等过早损坏,对于试验结果应该也会有一定程度的影响。相信这个问题在后期也会得到妥善的优化和解决。


04

“RoboTest”出现,对于行业的意义

(赵小查)


最早我是看了GL8陆尊PHEV的续航能力测试,发现这项测试工作是由 “RoboTest”来做的。真实续航里程1401公里,这个测试由机器人来做就让人觉得充满真实感:因为机器人没有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不需要“黄金右脚”的加持,在真实路面上的测试,也要比实验室测试出来的数据更为真实一些。


目前,广德试车场每年会接待来自国内不同厂商、超过5000台车型的测试。前段时间小米SU7为了说明其测试的严谨性和专业度,也专门说自己是在广德测试的。


RoboTest因为对于车辆的适配程度,基本上可以测试所有车型,加上目前就是为了广德测试而服务的,它的出现,无疑对于奠定广德在中国汽车行业的头部领先地位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说是打广告也好、突出行业地位也好,这一波RoboTest凸显了上汽通用的技术实力,是无需质疑的。


然而我个人感触最深刻的不限于此。


最近甚嚣尘上的“卷”,最终并没有落实到对于“人”的关怀上,我个人认为是遗憾的。大家都在争执谁是对的谁是错的,但无论是被裁员也好,超时加班也罢,关于“人”的问题却很少有人提及,也难以谈到去切实解决。


图片


然而在RoboTest的整个应用场景和价值上,我想我们都会感知到一点:对人本身的关注。这不仅仅是上汽通用自己说,新车在广德超过600万公里的耐久测试本身蕴含的是对使用者安全“身而为人”的关注;


同时,在机械重复以及危险性测试层面,用机器人代替人去做,本身也是对于工程师的关注——这一点,从上面我们的分析你可以看到,RoboTest的价值最终不是去完全替代工程师,甚至我认为在主观评测层面,RoboTest的出现才更凸显了工程师“身而为人”的评价更为可贵和关键。


RoboTest是一个智能辅助工具,枯燥重复的由它来完成,具有决定性的主观评价由人来完成。人的作用和价值,其实是被进一步凸显的。

展开查看更多

车市百晓生

关注

2023年四季度,比亚迪取代特斯拉成为全球第一大纯电动汽车制造商。《时代》周刊对比亚迪的评价是,“代表构建你的梦想(Build Your Dream)的比亚迪,却成为了美国汽车制造商的噩梦”。《时代》周刊认为,比亚迪从电机、电池、仪表盘到车身几乎全一体化的生产模式为其产品提供了强大的价格竞争力。“该公司精心制造的汽车正以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未有的方式颠覆整个行业。”

至于远景,作为风电、储能、绿氢、动力电池、智能物联网等领域的多面手,《时代》周刊认为,远景在绿色科技领域成绩斐然,既是全球最大的风机制造商,又打造了电动方程式世界冠军车队,其率先创造的零碳产业园正在成为推动全球脱碳的重要力量。在鄂尔多斯零碳产业园中,远景动力一期10.5GWh电池产能已于2022年投产。此外,为配套奔驰、宝马、雷诺等一线客户需求,远景动力已在中国、日本、美国、英国、法国及西班牙设有13大生产基地,零碳锂电产业园的模式复制全球。远景科技集团董事长张雷表示:远景的使命是“为人类的可持续未来解决挑战”。《时代》周刊对于远景的认可,就是世界对众多中国新能源企业为全球绿色转型所做贡献的认可。

另一锂电玩家,Redwood Materials则入选《时代》周刊本次榜单的创新者(Innovators)组别。Redwood Materials是特斯拉联合创始人、前首席技术官JB Straubel于2017年创办的一家电池回收和零部件制造商。《时代》周刊指出,“Redwood Materials获得了能源部 20 亿美元的贷款,其创始人的愿景也吸引了诸多大客户。”2023年,Redwood Materials与丰田签署长期协议,将从丰田的电动汽车废旧电池提取新材料,用于支持其新型电池的生产。此前,Redwood Material也已绑定大众、福特、沃尔沃、松下、远景动力等多家全球头部电池企业和整车厂,拥有深厚的渠道、客户积累。值得注意的是,Redwood Materials也曾入选2022年“全球100家最具影响力企业”。

对于上榜的整车企业,《时代》周刊的评价为:

展开查看更多
正在加载中
加载失败,轻触加载
已经到底啦
暂无相关数据

CopyRight © 2000-2025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