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宝马m3敞篷

易车知识库 宝马M3
进入知识库

MOTO

关注

当宝马推出M3 旅行版时,已经让全球性能迷惊艳不已,而随后登场的M3 CS 旅行版更是让这款高性能旅行车提升到全新境界。 然而,来自德国的改装品牌 G-Power显然不满足于此,他们通过强悍的动力升级与张扬的外观改装,打造出这辆令人热血沸腾的G3M Bi-Turbo,将M3 旅行版 实力推向极限。

IMG_257IMG_258IMG_259

G-Power以M3 Competition为基础,对其3.0升双涡轮直六引擎进行大幅升级。 原厂输出为503匹马力与649Nm扭力,但G-Power更换了更大尺寸的涡轮增压器,搭配全新的高流量排气系统,并重新调校引擎软件,使其输出暴涨至惊人的789匹马力与900Nm扭力。 虽然官方并未公布0-100km/h的加速数据,但这辆高性能旅行车的极速已提升至330km/h,完全达到超跑等级,彻底颠覆大家对旅行车的想象。

IMG_260IMG_261IMG_262

除了性能上的大幅提升,G-Power也为G3M Bi-Turbo注入更具侵略感的外观设计。 这辆车换上了亮眼的Hurricane RR轮圈,并以醒目的橘色涂装强调它的与众不同。 碳纤维引擎盖设计与M3 CS相似,拥有大尺寸散热孔,有效提升引擎的冷却效能。 此外,碳纤维前下扰流、后视镜外壳与后下扩散器的加入,不仅进一步增强空气力学效应,也让整体造型更加激进。

IMG_263IMG_264

进入车内,这台G-Power版M3 旅行版依旧不走低调路线。 M碳纤维桶椅全面换上亮橘色皮革包覆,并延伸至仪表板与车门饰板,强烈的对比配色让内装与外观相互呼应,带来极具赛车氛围的驾驶体验。

IMG_265IMG_266IMG_267IMG_268

G-Power成功让宝马M3 旅行版蜕变成真正的「超跑级旅行车」。 这辆拥有789匹马力的终极作品,不仅提供家庭用车的实用性,更具备直逼超跑的极致性能。 这样一台兼具实用性与狂暴动力的 M3 旅行版,你会选择带家人出游,还是直奔赛道尽情释放它的潜力?

展开查看更多

MOTO

关注

G-Power以M3 Competition为基础,对其3.0升双涡轮直六引擎进行大幅升级。 原厂输出为503匹马力与649Nm扭力,但G-Power更换了更大尺寸的涡轮增压器,搭配全新的高流量排气系统,并重新调校引擎软件,使其输出暴涨至惊人的789匹马力与900Nm扭力。 虽然官方并未公布0-100km/h的加速数据,但这辆高性能旅行车的极速已提升至330km/h,完全达到超跑等级,彻底颠覆大家对旅行车的想象。

IMG_260IMG_261IMG_262

除了性能上的大幅提升,G-Power也为G3M Bi-Turbo注入更具侵略感的外观设计。 这辆车换上了亮眼的Hurricane RR轮圈,并以醒目的橘色涂装强调它的与众不同。 碳纤维引擎盖设计与M3 CS相似,拥有大尺寸散热孔,有效提升引擎的冷却效能。 此外,碳纤维前下扰流、后视镜外壳与后下扩散器的加入,不仅进一步增强空气力学效应,也让整体造型更加激进。

展开查看更多

MOTO

关注

当宝马推出M3 旅行版时,已经让全球性能迷惊艳不已,而随后登场的M3 CS 旅行版更是让这款高性能旅行车提升到全新境界。 然而,来自德国的改装品牌 G-Power显然不满足于此,他们通过强悍的动力升级与张扬的外观改装,打造出这辆令人热血沸腾的G3M Bi-Turbo,将M3 旅行版 实力推向极限。

IMG_257IMG_258IMG_259

G-Power以M3 Competition为基础,对其3.0升双涡轮直六引擎进行大幅升级。 原厂输出为503匹马力与649Nm扭力,但G-Power更换了更大尺寸的涡轮增压器,搭配全新的高流量排气系统,并重新调校引擎软件,使其输出暴涨至惊人的789匹马力与900Nm扭力。 虽然官方并未公布0-100km/h的加速数据,但这辆高性能旅行车的极速已提升至330km/h,完全达到超跑等级,彻底颠覆大家对旅行车的想象。

IMG_260IMG_261IMG_262

除了性能上的大幅提升,G-Power也为G3M Bi-Turbo注入更具侵略感的外观设计。 这辆车换上了亮眼的Hurricane RR轮圈,并以醒目的橘色涂装强调它的与众不同。 碳纤维引擎盖设计与M3 CS相似,拥有大尺寸散热孔,有效提升引擎的冷却效能。 此外,碳纤维前下扰流、后视镜外壳与后下扩散器的加入,不仅进一步增强空气力学效应,也让整体造型更加激进。

IMG_263IMG_264

进入车内,这台G-Power版M3 旅行版依旧不走低调路线。 M碳纤维桶椅全面换上亮橘色皮革包覆,并延伸至仪表板与车门饰板,强烈的对比配色让内装与外观相互呼应,带来极具赛车氛围的驾驶体验。

展开查看更多

ams车评

关注

这辆车算是来自布赫洛厄的最后一辆Alpina B3旅行车。在我们陶醉于它驰骋在萨克森赛道之前,先来庆祝一下最重要的数值:作为GT的核心,B3配备的仍是3.0升双涡轮增压直列六缸发动机。经过再次“修改”的动力参数将输出功率从495马力提升至529马力,增加了34马力。最大扭矩则保持不变,仍为730牛·米(当转速在2500转/分时达到)。

光靠数字无法显示双涡轮增压发动机的推力究竟有多强烈。它几乎让这辆旅行车能够瞬间穿越起点,直到抵达终点。它将旅行车的速度极限放大,直道起初急速上升,随后趋于平缓。在“运动增强”模式下,数字仪表中回旋镖样式的车速呈现蓝绿色,并在直道末端显示出超过200公里/小时,然后需要制动进入下坡的右-左组合弯道。

制动系统是否出现疲劳或衰减的迹象?在连续跑了几圈之后,我们也没有发现这种情况。反倒是发动机舱的加固措施在转弯时的作用非常明显。骨架形状的支撑杆将车头前端牢牢固定在穹顶上,整个发动机舱“别无选择”,只能乖乖遵从。这样的结构设计加强了与前轴的沟通。Alpina将转向系统调校得偏舒适。因此,狭长的Alpina旅行车在入弯时表现比BMW M3旅行车所需的速度要慢一些。当然,这种风格也算是见仁见智,但是以其放松而具有沟通感的特性,Alpina几乎能在环绕赛道时营造出一种如温泉疗养般的舒适氛围。而且,尽管如此,速度上它仍然毫不逊色。

但在赛道中的Omega(Ω,欧米伽)弯中,驾驶者可以明显感受到车身运动比M系列的车型更多。此外,柔软的座椅皮革和狭窄的侧翼也很难在弯道中支撑柱身体。而且,即使是戴头盔也无济于事。但我们还没有完全绕过这个弯道,在驾驶GT通过此弯道时,最好将其一分为二来过弯,并在上坡时轻松进行动力“滑动”,以便在180°发卡弯的出弯时表现更好。

哇!这种卓越的动力表现真是令人惊叹,而且抓地力也是如此出色!后者不仅要归功于可变的四轮驱动系统,而且要归功于带有ALP标签的倍耐力P Zero轮胎。这些轮胎似乎对滚动阻力并不太在意,而是更注重抓地力、刚性和高速舒适性能。还有一个有趣的小知识点:Alpina和倍耐力会在纳尔多赛道进行每款新车的1500公里高速耐久测试。

在接下来的两个三段上坡(“小坡”也并非浪得虚名)左转弯中,驾驶员再次为前轴的沟通感而欣慰。在左转长下坡弯道中,轻微的转向不足也能被感受到。不过,考虑到其整体调校的良好平衡,“转向不足”这个词显得有些夸大了。当然,如果减震器的硬度更高,在赛道上的加速度肯定会增加零点几秒,但Alpina并不是只为赛道驾驶而设计的车型,因此B3的减震器提供了适当的舒适性。

现在,双手再次紧握柔软的带有12点钟标记的Lavalina材料方向盘。指尖拨动铝制的拨片,仅在红色换挡闪光灯亮起之前手动换挡。自动挡则一如既往地迅捷,部分原因是采埃孚为GT车型优化了八挡自动变速箱的换挡时间。于是,数字仪表的车速显示旁的转速回旋镖会在瞬间飞快地掠过屏幕,Alpina在接下来的双左弯中跃过“大坡”。我们也可以在这里换换口味,尝试横向漂移,但这不是Alpina的风格。

然后,我们以全油门下坡,穿过拉尔夫·瓦尔德曼(Ralf-Waldmann)弯道,驶向萨克森弯道。再次感受到的是在高转速区间内更加陡峭的动力曲线,它在6500转/分后才有所下降。然而,狂欢也即将结束,最后一个弯道临近,然后就驶回到维修站,实测告一段落。

Alpina B3 GT Touring

车身

五座旅行车,长4725 mm,宽1827 mm,高1438 mm,轴距2851 mm,行李厢容积500~1510 L,整备质量/承载质量1870/560 kg

展开查看更多

ams车评

关注

这辆车算是来自布赫洛厄的最后一辆Alpina B3旅行车。在我们陶醉于它驰骋在萨克森赛道之前,先来庆祝一下最重要的数值:作为GT的核心,B3配备的仍是3.0升双涡轮增压直列六缸发动机。经过再次“修改”的动力参数将输出功率从495马力提升至529马力,增加了34马力。最大扭矩则保持不变,仍为730牛·米(当转速在2500转/分时达到)。

光靠数字无法显示双涡轮增压发动机的推力究竟有多强烈。它几乎让这辆旅行车能够瞬间穿越起点,直到抵达终点。它将旅行车的速度极限放大,直道起初急速上升,随后趋于平缓。在“运动增强”模式下,数字仪表中回旋镖样式的车速呈现蓝绿色,并在直道末端显示出超过200公里/小时,然后需要制动进入下坡的右-左组合弯道。

制动系统是否出现疲劳或衰减的迹象?在连续跑了几圈之后,我们也没有发现这种情况。反倒是发动机舱的加固措施在转弯时的作用非常明显。骨架形状的支撑杆将车头前端牢牢固定在穹顶上,整个发动机舱“别无选择”,只能乖乖遵从。这样的结构设计加强了与前轴的沟通。Alpina将转向系统调校得偏舒适。因此,狭长的Alpina旅行车在入弯时表现比BMW M3旅行车所需的速度要慢一些。当然,这种风格也算是见仁见智,但是以其放松而具有沟通感的特性,Alpina几乎能在环绕赛道时营造出一种如温泉疗养般的舒适氛围。而且,尽管如此,速度上它仍然毫不逊色。

但在赛道中的Omega(Ω,欧米伽)弯中,驾驶者可以明显感受到车身运动比M系列的车型更多。此外,柔软的座椅皮革和狭窄的侧翼也很难在弯道中支撑柱身体。而且,即使是戴头盔也无济于事。但我们还没有完全绕过这个弯道,在驾驶GT通过此弯道时,最好将其一分为二来过弯,并在上坡时轻松进行动力“滑动”,以便在180°发卡弯的出弯时表现更好。

哇!这种卓越的动力表现真是令人惊叹,而且抓地力也是如此出色!后者不仅要归功于可变的四轮驱动系统,而且要归功于带有ALP标签的倍耐力P Zero轮胎。这些轮胎似乎对滚动阻力并不太在意,而是更注重抓地力、刚性和高速舒适性能。还有一个有趣的小知识点:Alpina和倍耐力会在纳尔多赛道进行每款新车的1500公里高速耐久测试。

在接下来的两个三段上坡(“小坡”也并非浪得虚名)左转弯中,驾驶员再次为前轴的沟通感而欣慰。在左转长下坡弯道中,轻微的转向不足也能被感受到。不过,考虑到其整体调校的良好平衡,“转向不足”这个词显得有些夸大了。当然,如果减震器的硬度更高,在赛道上的加速度肯定会增加零点几秒,但Alpina并不是只为赛道驾驶而设计的车型,因此B3的减震器提供了适当的舒适性。

现在,双手再次紧握柔软的带有12点钟标记的Lavalina材料方向盘。指尖拨动铝制的拨片,仅在红色换挡闪光灯亮起之前手动换挡。自动挡则一如既往地迅捷,部分原因是采埃孚为GT车型优化了八挡自动变速箱的换挡时间。于是,数字仪表的车速显示旁的转速回旋镖会在瞬间飞快地掠过屏幕,Alpina在接下来的双左弯中跃过“大坡”。我们也可以在这里换换口味,尝试横向漂移,但这不是Alpina的风格。

然后,我们以全油门下坡,穿过拉尔夫·瓦尔德曼(Ralf-Waldmann)弯道,驶向萨克森弯道。再次感受到的是在高转速区间内更加陡峭的动力曲线,它在6500转/分后才有所下降。然而,狂欢也即将结束,最后一个弯道临近,然后就驶回到维修站,实测告一段落。

Alpina B3 GT Touring

车身

五座旅行车,长4725 mm,宽1827 mm,高1438 mm,轴距2851 mm,行李厢容积500~1510 L,整备质量/承载质量1870/560 kg

动力系统

直列6缸发动机,涡轮增压,排量2993 cm3,最高功率389 kW(529 PS)/6250 rpm,

展开查看更多

ams车评

关注

哇!这种卓越的动力表现真是令人惊叹,而且抓地力也是如此出色!后者不仅要归功于可变的四轮驱动系统,而且要归功于带有ALP标签的倍耐力P Zero轮胎。这些轮胎似乎对滚动阻力并不太在意,而是更注重抓地力、刚性和高速舒适性能。还有一个有趣的小知识点:Alpina和倍耐力会在纳尔多赛道进行每款新车的1500公里高速耐久测试。

在接下来的两个三段上坡(“小坡”也并非浪得虚名)左转弯中,驾驶员再次为前轴的沟通感而欣慰。在左转长下坡弯道中,轻微的转向不足也能被感受到。不过,考虑到其整体调校的良好平衡,“转向不足”这个词显得有些夸大了。当然,如果减震器的硬度更高,在赛道上的加速度肯定会增加零点几秒,但Alpina并不是只为赛道驾驶而设计的车型,因此B3的减震器提供了适当的舒适性。

现在,双手再次紧握柔软的带有12点钟标记的Lavalina材料方向盘。指尖拨动铝制的拨片,仅在红色换挡闪光灯亮起之前手动换挡。自动挡则一如既往地迅捷,部分原因是采埃孚为GT车型优化了八挡自动变速箱的换挡时间。于是,数字仪表的车速显示旁的转速回旋镖会在瞬间飞快地掠过屏幕,Alpina在接下来的双左弯中跃过“大坡”。我们也可以在这里换换口味,尝试横向漂移,但这不是Alpina的风格。

然后,我们以全油门下坡,穿过拉尔夫·瓦尔德曼(Ralf-Waldmann)弯道,驶向萨克森弯道。再次感受到的是在高转速区间内更加陡峭的动力曲线,它在6500转/分后才有所下降。然而,狂欢也即将结束,最后一个弯道临近,然后就驶回到维修站,实测告一段落。

Alpina B3 GT Touring

车身

五座旅行车,长4725 mm,宽1827 mm,高1438 mm,轴距2851 mm,行李厢容积500~1510 L,整备质量/承载质量1870/560 kg

动力系统

直列6缸发动机,涡轮增压,排量2993 cm3,最高功率389 kW(529 PS)/6250 rpm,

最大扭矩730 Nm/2500 rpm,

传动系统

四轮驱动,八挡自动变速箱

底盘悬挂

前叉臂/麦弗逊支柱,后多连杆/螺旋弹簧,前后盘式制动器,前轮胎规格255/30 R20,后轮胎规格265/30 R20

展开查看更多

车算子

关注

据BMW开发的部分的工程师表示,这台VDE的系统处理速度与2021年BMW市贩车型所搭载的系统相比要快上10倍以上,这样的处理速度对于动力系统以及制动系统的潜能提升还是尤为重要的。

制动稳定性提升

 同时,BMW工程师也对刹车系统的稳定性进行了试验,以便保证车辆更快的转弯效率,更低的偏航率,以及出弯后的稳定性保障。工程师通过改变不同电机的转速,轻易实现了更为灵活的车体动作,这种极佳的稳定性速率调整也是一般车型所不具备的。

拉力赛车般的体验

因为此次测试的地点位于美国东部的南卡罗莱纳州的BMW测试跑道上来进行,过低的气温也让体验的媒体认为这台车会产生轮胎抓地力不足等情况。但试乘后他表示,这台车的体感就像是拉力赛车一样,不但速度极快,操控性也几乎达到了极致,甚至在乘坐时听到了犹如喷气机一般的声音,但可惜的是这么强劲的动力应该不会被移植到量产车上。   

展开查看更多

车算子

关注

据BMW开发的部分的工程师表示,这台VDE的系统处理速度与2021年BMW市贩车型所搭载的系统相比要快上10倍以上,这样的处理速度对于动力系统以及制动系统的潜能提升还是尤为重要的。

制动稳定性提升

 同时,BMW工程师也对刹车系统的稳定性进行了试验,以便保证车辆更快的转弯效率,更低的偏航率,以及出弯后的稳定性保障。工程师通过改变不同电机的转速,轻易实现了更为灵活的车体动作,这种极佳的稳定性速率调整也是一般车型所不具备的。

拉力赛车般的体验

因为此次测试的地点位于美国东部的南卡罗莱纳州的BMW测试跑道上来进行,过低的气温也让体验的媒体认为这台车会产生轮胎抓地力不足等情况。但试乘后他表示,这台车的体感就像是拉力赛车一样,不但速度极快,操控性也几乎达到了极致,甚至在乘坐时听到了犹如喷气机一般的声音,但可惜的是这么强劲的动力应该不会被移植到量产车上。   

毕竟目前的BMW VDE车型还只是一台测试车型,动力性能只是其所要达到的目标之一,我们也将继续为大家关注BMW接下来的动作。

展开查看更多

车算子

关注

据BMW开发的部分的工程师表示,这台VDE的系统处理速度与2021年BMW市贩车型所搭载的系统相比要快上10倍以上,这样的处理速度对于动力系统以及制动系统的潜能提升还是尤为重要的。

展开查看更多

汽车十三行

关注

提及仿真实验室,记忆中无非就是类似于儿童乐园的一个汽车驾驶模拟器,在固定的基座上利用数据模仿汽车的一些基本场景,从而验证车辆的某一技术,加快开发与验证效率。在参观宝马的仿真实验室前,人们并不抱有太多期待。

当进入宝马仿真实验室其中一个试验场时,眼前的布局让所有人大为震惊。庞大的机械和模拟舱,让人瞬间想到了电影蜘蛛侠那个“章鱼教授”的实验室,黑科技的味道扑面而来。从视觉到触觉,在整个宝马仿真实验室内,你体验的不再是虚拟空间的枯燥验证过程,而是仿佛进入到二元世界的一次时空转换。

像这样的9轴六足高仿真模拟器,全世界只有3台,2台属于宝马,一台在宝马的合作伙伴实验室。一排排计算机存储设备、一条条复杂的硬件与软件匹配,让来自中国的科技和汽车舆论感慨,或许这才是“互联网造车”真正的定义,而不是停留在集成或消费感知的创新。一位中国汽车媒体感慨,如果雷军看到并且效仿开发这样一个实验室,他可能会在这里直播12个小时。有意思的是,单单一个模拟器的开发与制造成本就在一亿欧元,像这样大大小小的实验室,宝马仿真实验室总共有14个,包括搭载第六代电动技术的新世代车型,都将从这里开始验证,逐渐向消费者走的越来越近。

用3年时间打造世界最好的汽车仿真模拟器

从一个简单的草图开始,到全球领先的驾驶模拟器中心,宝马从未向全世界讲述这样一个验证设备的开发过程,但也应了宝马在造车历史上的那句名言:“汽车技术的进步,往往来自于无数次的试错与创新。”

图片

宝马研发与创新中心(FIZ)

2017年,宝马、Bosch Rexroth、AVSimulation三方工程师坐到一起,共同探讨打造全球最先进驾驶模拟器的计划。这一想法迅速从纸上跃向现实,历经了三年的技术攻关与不断优化,直到2020年底碳纤维顶盖安装好的那一刻,这台当时世界上唯一一个9轴高仿真模拟器终于诞生了。

图片

高仿真模拟器底座

这台9轴模拟器的形态像一只巨大的白色气球,气泡顶部六个液压支架的运作,在接近400平方米的滑行空间中,将宝马所有车型在不同路况下的真实驾驶数据1:1的模拟出来。工程师通过控制室实时调控测试环境,无论天气、路面、季节还是一天中的时间,甚至是轮胎和车轴的替换,都能在几秒钟内完成,极大提升了汽车测试的灵活性与效率。

为了超越传统的模拟器,宝马与Bosch Rexroth、AVSimulation等顶级公司携手合作,力图将模拟器打造为未来汽车研发的核心工具。AVSimulation项目负责人曾回忆这段开发经历:“每一个细节的打磨,都是一次技术的突破。为了确保模拟器的稳定性,团队进行了数十轮的设计与验证工作。”

图片

高仿真模拟器运行中

为了确保在加速和动态稳定性上的表现,宝马在设计上投入了大量精力。9轴模拟器提供的0.65g加速度,已经达到BMW M3轿车的加速水平。但这不是宝马的最高目标。在另一台高动态模拟器中,宝马进一步突破了加速度的极限,使模拟器能够达到1g的纵向和横向加速度,堪比宝马iFE.20 电动方程式赛车的加速度,零到百公里加速仅为2.8秒。

图片

高动态模拟器

为了达到如此夸张的性能模拟实验,宝马的工程团队在高动态模拟器中应用了类似高速磁悬浮列车的技术,通过超级电容在瞬间提供峰值功率,并通过再生制动回收能量,使整个系统能够高效、精确地响应车辆和驾驶员的每一个指令。

宝马仿真实验室工作人员介绍,这两台模拟器的峰值功率可以达到6.5kW和3kW,启动后相当于4~5个大型商场最大用电需求,而实现这一切的目的,都是为了制造具备极致驾驶体验的宝马汽车。

比数据大模型开发价值更贵的宝马模拟器

体系,这是我们经常形容大型车企的词语。在今天智能化和消费化的中国造车认知里,似乎一辆车的开发与制造过程没有秘密,甚至在部分跨界车企的营销话术影响下,老百姓感性的认为,真正敢于投入、敢于极致的汽车企业在中国,甚至在一些刚刚进入汽车行业几年的企业里。

在这次宝马仿真实验室的走访中,这家一直在中国被其他企业挑战性能和操控的企业,给了人们新的认知。在工程师的讲述中,他们并不急于向来访者强调宝马产品的强大,而是对自身所做的这个项目感到自豪。问及原因,他们的回答是,汽车产品既是一个整体也是一个体系化创新,不是只在消费者感知层面做好,就能造好一辆车。真正完美的一辆汽车,注定诞生的每一个过程都没有遗憾。

图片

仿真模拟验证

从开发、制造到验证,了解宝马新世代车型,已经不仅是了解宝马的整车制造过程,而是已经深入理解一家体系车企对造车哲学的行为转化。宝马模拟器开发的故事可以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初,在那个机械时代,宝马已经应用静态驾驶模拟器,协助车型的开发验证工作。到2006 年,宝马集团为了更加多样化还原真实道路上的交通事件,开始利用动态驾驶模拟器进行辅助验证。

图片

高仿真模拟器内部

这一用就是对模拟器长达10年的创新。2016年,宝马集团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安装了第二台动态驾驶模拟器。到今天,在宝马研究和创新中心,已经有了包括高仿真模拟器、高动态模拟器在内共计14台模拟器,其中最大的模拟器单一开发与制造成本就达到一亿欧元,可以满足每天100人/次的模拟测试,每毫秒可以计算并处理700+自由度的运动微分方程,不仅可以覆盖从早期概念阶段到最终功能验证阶段的全流程模拟,还可以超逼真模拟智能座舱的开发。

图片

高仿真模拟器控制室

因此,宝马验证环节会出现很多现实中很难发生的事情。比如,在模拟器中,宝马的验证车辆可以多次复制现实驾驶中极少发生或具有生命危险的情况,根据需要进行变化和相互组合。在道路测试开始之前,宝马整车产品就可以在各种现实条件下测试复杂的系统,为驾驶辅助功能进行验证。

展开查看更多
正在加载中
加载失败,轻触加载
已经到底啦
暂无相关数据

CopyRight © 2000-2025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