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L7驾驶
223条内容
2025年3月29日,小米汽车发生了一起骇人听闻的事故,三名年轻的女生在晚上驾驶汽车不幸发生碰撞,导致汽车起火,三条年轻的生命就这样消失在了熊熊大火中。而该事故的矛头直接指向了汽车的智驾功能,大众一致认为是汽车企业过度宣传智驾,间接导致了事故的发生。而却很少有人知道,在小米这起事故发生前,还有一起因为智驾导致的严重事故,这两起事故间隔甚至不到一个月。
2025年3月5日,一辆理想L7,车主使用其“自动驾驶”功能在福州市仓山区淮安大桥下桥的时候,车辆地图识别错误,车子右边下桥时候没有任何提示车辆强制突然左打方向撞到桥墩。由于速度快造成严重车祸,司机毁容全身骨头多处断裂!车子气囊弹出报废。
从行车记录仪里的画面可以看到,车辆一直使用NOA功能,并且顶着限速行驶,在行驶至岔路口之前,并没有什么异常现象,并且车辆一直在右转车道行驶,也理应在岔路口向右转,但车辆逼近岔路口时,车主表示车辆并未像预想的那样向右转,而是突然亮起左转向灯并往左猛打方向盘,最后的结果便是撞向桥墩,也导致了司机乘客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伤害。
事后,车主甚至还表明,理想官方并不承认自己的智驾有问题,而是把责任推卸到车主身上,直到车主拿出行车记录仪拍摄的画面,理想官方才承认他们系统故障。目前双方还在对赔偿问题进行激烈的争执。
可以发现,无论是小米的事故还是理想的事故,驾驶员都非常信任其智驾功能,把驾驶权完全交给了车辆,但车辆智驾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显然还未达到可以完全替代人工驾驶的程度。这两起事故无疑给汽车企业敲响了警钟,过度宣传智驾功能,不仅可能误导消费者,更可能带来无法挽回的悲剧。
对于消费者来说,需要对智驾功能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不能盲目相信其宣传,更不能在驾驶过程中完全依赖智驾系统。驾驶安全始终需要驾驶员自己负责,智驾系统只能作为辅助工具,而不能成为驾驶的主导。同时,相关部门也应加强对汽车智驾系统的监管,确保其安全性和稳定性达到一定的标准,才能允许其上市销售。对于存在安全隐患的智驾系统,应及时采取措施予以召回或整改,以避免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
在娱乐方面,为了满足后排乘客的需求,车顶上方配备了一块15.7英寸的屏幕,功能和副驾驶位屏幕差不多,主要用于娱乐。Max和Ultra车型还标配了铂金音响,Ultra车型配备了21个扬声器,搭载的杜比全景声音频系统,采用16个扬声器组成的7.1.4声道矩阵,通过三维声场定位技术实现声音的精准空间映射,让车内的乘驾着可以有着较好的娱乐体验。
2024款理想L7全系搭载1.5T增程式混动系统,将电动机和燃油发动机的优势相互结合,既有着强劲的动力输出,又能实现低油耗和长续航,在新能源技术方面那也是比较先进的。
在续航里程和油耗表现上也是比较不错的,先说Pro版,它纯电续航能达到190km,满油满电状态下,综合续航里程有1135km,日常上下班通勤,一周充一次电就够了。Max版的纯电续航提升到了225km,总续航里程也是达到1585km,亏电百公里油耗实测为6.71L,在同级车型中,这个油耗表现也是比较出色的。Ultra版的续航能力就比较厉害了,总续航里程有1707公里,基本上可以满足你各种出行场景的需求,就算是来一场说走就走的长途自驾游,也是没啥问题的。
在智能化方面,2024款理想L7也有着不小的升级,全系采用高通8295芯片,让车机系统运行也可以比较的流畅。不管是导航、听歌,还是使用各种智能应用,响应速度都变快了,几乎没有明显卡顿的现象,操作起来也比较的顺滑,人机互动体验感也是比较好的。在智能驾驶辅助上,Max版和Pro版配备的AD Max软硬件升级也比较的给力。它能给你带来比较新颖的智驾体验,在日常驾驶中,这些功能的运用也可以缓解驾驶员的驾驶疲劳感。不过辅助驾驶毕竟只是辅助,开车的时候还是得时刻保持专注,安全第一。
如果你是一个注重家庭出行体验,对配置有一定要求的话,那么2024款理想L7是比较值得考虑的一款车型。要是你更追求性价比,或者对动力性能、智能驾驶有特殊需求,那可能还得再对比对比其他竞品车型。不知道大家觉得理想L7怎么样呢?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了实现全球领先的人工智能企业,理想汽车自2020年初就着手构建技术平台,包含智驾平台AD和智能座舱平台SS,并且组建了4支AI团队,去解决智能驾驶、理想同学、智能商业、智能工业四个方面的问题。
随着新能源进入下半场,各家关于智能驾驶领域的竞争也日趋白热化。对于智驾方案,理想对于L3有监督智能驾驶有着深刻的理解,认为它并不是L2辅助驾驶的延续,而是L4自动驾驶的先导。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理想汽车首创了端到端+VLM的双系统解决方案,利用规模效应不断迭代和提升自驾能力,实现了“车位到车位”的功能,可以轻松应对狭窄道路、环岛、掉头、复杂施工等用车场景。高速端到端智能驾驶随OTA7.0版本全量推送给AD Max用户,升级后的车辆可以无断点、无降级应对新开高速、长距离隧道、长距离施工等场景,实现城市与高速一体化架构,让高速智驾更连续,实现了“高速+城市全场景端到端”能力。
可以说,正因为有了前瞻性的布局以及海量的优质数据,理想汽车已经在智能驾驶这场竞备赛占得先机。在技术、产品、环境政策,以及消费者对人工智能信任度到位的前提下,理想汽车有望在三年后推出首款为L4级自动驾驶定义的汽车。
一个真正的大模型产品,一定是能够去自主使用所有的设备,会拥有所有的服务,这才是真正的人工智能。理想同学App上线标志着理想汽车的人工智能应用成功从车机迈向手机端,打破了传统汽车的界限,迈出了“万物互联”战略的关键一步。这意味着,未来“理想同学”不再只是车机端的智能助手,而是成长为能时刻陪伴用户、提供智能服务的贴心伙伴。
同时,理想同学搭载了自研的行业首个车载认知大模型Mind GPT,也在持续迭代。截至目前,该模型已积累10万亿Token的预训练数据,覆盖自动驾驶、对话等场景中特有的多模态数据。自2023年12月发布以来,Mind GPT已迭代30多次,目前已经进入到第三阶段,即Mind GPT-3o,进一步发展任务助手、认知成长和情感陪伴能力。
除了智能驾驶和理想同学,人工智能也已经深入理想汽车智能商业领域,包括服务营销和生产制造等诸多方面。在销售和服务等商业场景,理想汽车通过大模型技术与商业领域数据和知识的深度结合,构建了一批具备零售、营销、客服等能力的AI助手。在制造等智能工业场景,理想汽车通过全栈自研的智能制造系统、视觉算法等设备和技术,以数据驱动生产、快速迭代生产技术,从而持续提高制造效率和产品质量。
人工智能的第一阶段是“增强能力”,就是对人类的动作起辅助作用,决策权本身还是在用户手上。比如L3自动驾驶就属于典型的“增强能力”,AI只是完成驾驶这个动作,需要用户监督,并且负责任,并且动态驾驶任务完成后需要人接管。
很显然,大家期待中的驾驶完全交给系统,人可以轻松做其他动作,在李想看来只属于AI发展的初始阶段。
人工智能的第二阶段就不再只是辅助了,而是变身“我的助手”。只要给AI布置任务,系统就可以独立完成,还能对结果承担责任。
L2级别的自动驾驶可以完成这个动作,用户在家里下令,就可以让车辆自动去学校帮忙接孩子,或者肚子饿了下命令,机器人可以自动去餐馆点餐取菜。
至于人工智能的终极阶段,李想认为是“硅基家人”。不需要指示,也不需要分配任务,机器人作为硅基生物已经成为家庭成员,而且是核心成员。这个“硅基家人”不但了解用户,也了解用户的孩子,了解用户身边的朋友,可以主动维系用户的一切关系,让生活变得更加轻松。
人工智能发展到这个程度,其实就相当于硅元素和碳元素一样有了生命,而且这个生命是为我们“量身定制”的。李想还提到了一点,自己的记忆会被“硅基家人”延续,变成它的一部分,这已经有点哲学的意思了。
(3)又一次押宝,李想能成吗?
在自己的第二次创业中,李想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就是在所有新势力都在做纯电的时候,理想却选择了当时没有人看好的增程电动路线,这一举动让理想汽车大获成功。
增程电动这条曾经被认为最“鸡肋”的技术路线,在“大电池+小油箱”的组合推动下,最终成为中高端新能源汽车领域的绝对主流,也让理想汽车赚得盆满钵满。
为了力挺增程电动技术路线,李想曾经发出了一个当时看来非常惊人的论断,那就是“坚持多挡PHEV的车企,会在未来一两年都转换成增程式的技术路线”。
这种说法在当时看来简直不可理喻,因为挡位更多、技术难度更大多挡插混亏电油耗更有优势,并且还能并联驱动,性能也更好。在最传统的动力经济性领域,对增程路线是“双杀”。
然而李想认为,对于用户来说,技术更复杂不是掏钱的理由,只有性价比高、体验明显提升才是让用户购车的关键。
多挡插混的优势在于高速工况下的驱动(中低速差距几乎为零),但对于用户来说,百公里节约不到十块钱,却要忍受体积更大结构更复杂的硬件,以及发动机不断变化的震动,很难说体验得到了明显提升。
从结果来看,李想的判断似乎是对的,增程确实成了大多数车企的选择。这也是他一贯的特点,以发展的眼光看事情的本质。
李想选择全面押宝AI,也有他的独到之处,那就是理想汽车已经开始从中获益。10月23日,理想汽车全量推送了“端到端+VLM”的全新智驾解决方案。这一次,不仅是理想车主们沸腾,整个行业也为之侧目。
在“端到端+VLM”的环境中,工程师不再为智驾系统预设各种情况,而是给AI一个开车的场景,让AI自行学习如何开车,如何识别路边的环境,如何区分四轮车、三轮车、两轮车以及行人。
简言之,智驾系统学习了司机在校门口走走停停、躲避行人,后续智能驾驶也会明白什么样的情况应该如何避让。能“学习”,是端到端与过去智驾的最大区别。能思考,则是人工智能与普通智能辅助系统的区别。
根据中国汽车智能驾舱评价规程,理想 L9、赛力斯问界 M9、小米 SU7 分别被评为2024年度最佳语音交互车型、年度最佳智能驾驶交互车型、年度最佳电磁安全车型。其中赛力斯问界M9 被评为汽车智能驾舱2024年度优秀车型。
AI-CAP聚焦“智慧座舱、自动驾驶、车云赋能、安全守护”四个广受关注的维度,推动了测评标准化规范化,引导技术进步与创新,为企业提供明确的技术发展路径,同时也为用户在选择驾舱功能需求时提供参考。
此前,理想汽车携L系列及MEGA车型亮相广州车展,并举行了智能发布会。会上,理想汽车宣布其全新一代智能驾驶技术架构——端到端+VLM双系统取得新进展,OTA 6.5版本车机系统将于11月底正式推送。
此次OTA升级的最大亮点是新增“车位到车位”智能驾驶功能。该功能将使车辆能够轻松应对狭窄小区道路、环岛、掉头或复杂施工等场景,并支持全国高速收费站ETC自主通行及AVP代客泊车路线自动匹配,实现全程无断点的智能驾驶体验。理想汽车产品部高级副总裁范皓宇表示,理想汽车是整个行业中第一家同时也是唯一一家全量推送“车位到车位”有监督智能驾驶的车企。
自7月无图NOA全量推送以来,理想汽车的智能驾驶技术持续迭代升级。数据显示,目前理想汽车智能驾驶累计里程已达26.7亿公里,主动安全累计避险次数超过360万次。随着端到端+VLM双系统的推送,MPI平均接管里程提升3.5倍,用户出行体验显著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