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迪a6l降价
217条内容
至于转向系统,该车标配渐进式转向,即,面对高速公路这种小角度转向时,车轮对于方向盘的转向角度相对没那么敏感,从而带来更精确的操作;而在城市低速场景需要掉头、入库时,车轮对方向盘的大角度转向会越来越敏感,转向比增大可以让车主减少体力消耗。
另外还可选择主动四轮转向系统,即,方向盘不光可以控制前轮转向,同时后轮也可进行小角度转向,让车辆高速时可以更平稳并线,低速时更轻松灵活。
不同于传统的P0布局(奥迪A8)或P1布局(奔驰S级)轻混系统,这套MHEV Plus不光有位于发动机皮带轮系的RSG电机(P0位置),还在7速双离合变速器的输出端集成了一台PTG电机(P3位置)。
这种双电机轻混方案不光可以实现更高效的自动启停,从而优化整车行驶品质(RSG电机);同时,还可以为发动机额外提供18kW/230Nm的额外动力输出,在减速制动时,能量回收功率也达到25kW,正常通勤几乎不需要机械刹车系统介入,同时也有利于提高降低能耗(PTG电机)。
另外,位于车辆后桥的1.7kWh磷酸铁锂电池不光可以为上述电机供电/存电,还可以带动空调压缩机,即使在等红绿灯时临时关闭发动机(自动启停),也不会影响空调工作。当然,因为是轻混系统,所以其工作效率、时长还是没法和带大容量锂电池的插混车比。
至于发动机本身,国内用户最为关注的自然还是那台大众第五代EA888 2.0TFSI发动机,其最大功率为150kW,最大扭矩340Nm,对比现款(45 TFSI)在账面数据上确实没啥优势,但有MHEV Plus 48V轻混系统加持,性能表现想必不会让用户失望。
技术层面上,这台第五代EA888将采用更深度的米勒循环,通过进气门早关提高压缩比,外加VTG可变几何截面涡轮增压器、500Bar缸内直喷系统(目前大部分汽油机都是200-350Bar),其燃烧热效率更高,同时动力响应也更好。
写在最后:
相比源自MLB平台的奥迪豪华车序列,下一代A5、Q5、A6家族不光在智能化层面有了更出色的兼容性,同时也针对动力总成进行了更彻底的高燃效&电气化改造,从而全面提升产品力。
这不仅体现在更先进的EA888 evo5 2.0TFSI发动机上,更首创应用了以P0+P3双电机为核心的MHEV Plus 48V轻混系统,可以说将燃油车的节能减排、行驶品质、动力性能推到了新高度,而这也正是奥迪PPC平台的核心价值。
交付量的下滑(同比下降11.8%)是奥迪营收缩水的直接原因。传统燃油车市场白热化竞争下,奥迪主力车型在华销量同比减少10.9%,即便A6L、Q5L等明星车型仍占据细分市场榜首,也难以抵消整体需求疲软的影响。
更值得警惕的是,被视为转型关键的纯电动车型交付量同比下降7.8%,尽管占比提升至9.7%,但增速远不及新势力品牌,暴露出奥迪在电动化赛道上的“跛足”困境。
这一矛盾,在一定程度上凸显了传统豪华车企的转型悖论:既要维持燃油车利润输血,又需在电动化领域与新势力贴身肉搏。
奥迪的解题思路是“燃油车智能化”与“纯电平台攻坚”双线并行。例如,搭载华为ADS 3.0系统的A5L燃油车,以“全球首款类L3级智能驾驶燃油车”打破技术壁垒,试图在存量市场中挖掘增量价值。
交付量的下滑(同比下降11.8%)是奥迪营收缩水的直接原因。传统燃油车市场白热化竞争下,奥迪主力车型在华销量同比减少10.9%,即便A6L、Q5L等明星车型仍占据细分市场榜首,也难以抵消整体需求疲软的影响。
更值得警惕的是,被视为转型关键的纯电动车型交付量同比下降7.8%,尽管占比提升至9.7%,但增速远不及新势力品牌,暴露出奥迪在电动化赛道上的“跛足”困境。
这一矛盾,在一定程度上凸显了传统豪华车企的转型悖论:既要维持燃油车利润输血,又需在电动化领域与新势力贴身肉搏。
奥迪的解题思路是“燃油车智能化”与“纯电平台攻坚”双线并行。例如,搭载华为ADS 3.0系统的A5L燃油车,以“全球首款类L3级智能驾驶燃油车”打破技术壁垒,试图在存量市场中挖掘增量价值。
奥迪
奥迪的破局之路:押注中国,技术红利能否兑现?
中国市场,或许被奥迪视为“翻身”关键。2024年,奥迪与一汽、上汽的深度绑定进入落地阶段:长春PPE工厂投产Q6L e-tron,800V高压快充技术对标新势力;
与上汽联合开发的智能数字平台(ADP)首款车型计划2025年量产,成本降幅高达18%,直击本土竞品腹地。
这一系列动作背后,是奥迪“在中国,为中国”战略的加速推进。通过本土化研发与供应链整合,奥迪试图以“中国速度”弥合全球转型的时间差。
奥迪
当然,需要指出的的是,对于奥迪而言,挑战同样严峻:2024年其在华新能源车渗透率不足10%,远低于市场平均水平,如何将技术储备转化为市场份额,仍是未知数。
不过,面对未来,奥迪给出了相对乐观的预期:2025年营收目标675亿-725亿欧元,利润率回升至7%-9%,并计划推出超20款新车。其中,半数为纯电车型。
然而,这一目标的实现需跨越三重关卡:其一,PPE平台量产车的市场接受度;其二,智能化技术(如华为合作项目)的落地效能;其三,全球经济波动与供应链风险的常态化。
奥迪
本文结语:
奥迪的2024年财报,既是一份转型阵痛的诊断书,也是一张未来赌局的入场券。当“大象转身”的成本日益高昂,断腕重组与战略押注的平衡术,将决定其能否在2025年迎来真正的拐点。
对于这家百年车企而言,最大的对手或许不是特斯拉或比亚迪等厂商,而是如何在颠覆性变革中,重新定义豪华车的价值内核。
在此,我们希望奥迪能够凭借有效的市场举措,快速度过目前的市场转型阵痛期,在国内市场获得更好的销量成绩。
最后,本文涉及到的销量数据、营收数据,来源于奥迪官方,仅供参考,具体以奥迪官方数据为准。
这一系列动作背后,是奥迪“在中国,为中国”战略的加速推进。通过本土化研发与供应链整合,奥迪试图以“中国速度”弥合全球转型的时间差。
奥迪
当然,需要指出的的是,对于奥迪而言,挑战同样严峻:2024年其在华新能源车渗透率不足10%,远低于市场平均水平,如何将技术储备转化为市场份额,仍是未知数。
不过,面对未来,奥迪给出了相对乐观的预期:2025年营收目标675亿-725亿欧元,利润率回升至7%-9%,并计划推出超20款新车。其中,半数为纯电车型。
然而,这一目标的实现需跨越三重关卡:其一,PPE平台量产车的市场接受度;其二,智能化技术(如华为合作项目)的落地效能;其三,全球经济波动与供应链风险的常态化。
奥迪
本文结语:
奥迪的2024年财报,既是一份转型阵痛的诊断书,也是一张未来赌局的入场券。当“大象转身”的成本日益高昂,断腕重组与战略押注的平衡术,将决定其能否在2025年迎来真正的拐点。
对于这家百年车企而言,最大的对手或许不是特斯拉或比亚迪等厂商,而是如何在颠覆性变革中,重新定义豪华车的价值内核。
在此,我们希望奥迪能够凭借有效的市场举措,快速度过目前的市场转型阵痛期,在国内市场获得更好的销量成绩。
奥迪A6L的终端优惠:贷款购车直接降15万,最低配落地31万左右。这价格,相当于用宝马3系的预算买回一台C级车,简直比某些二线豪华品牌还狠。以前买A6L要咬碎后槽牙,现在咬碎牙的是二手车商。
产品力解剖:老干部的保温杯里装了什么?
A6L的造型像极了单位里那位永远穿深色夹克的领导——稳重有余,惊喜不足。在车头依旧是六边形进气格栅,连改款都只敢微调镀铬条粗细。唯一能彰显身份的是矩阵式大灯,夜间点亮时能让对面来车自动脑补《碟中谍》BGM。不过考虑到现在满街都是贯穿式尾灯,这设计顶多算低调的“凡尔赛”。
拉开车门,三块大屏维持着科技人设,但8155芯片的加入和智能座舱比可以说是赛博朋克遇上蒸汽时代。而座椅通风加热得加钱选装,Bang & Olufsen音响只有顶配专属,果然,“奥迪不坑穷人”的传说永不落幕。
不过,老牌车企的实用主义倒是值得点赞:实体按键盲操无压力,菜单逻辑比某些新势力的迷宫式UI友好得多。只是仿木纹饰板,总让人联想到90年代老干部办公室的装修风格。
2.0T+7DCT的组合,190马力推动1.8吨车身,红绿灯起步时不指望推背感,而如果想要激情,得加10万上3.0T V6,不过看着95号的油价,建议先查查银行卡余额。
是馅饼还是陷阱?
在这场错位竞争中,奥迪A6L的杀手锏是把C级车的体量塞进B级车的价格区间,抄底A6L就像参加一场豪赌,5年后二手车残值可能比新能源车更坚挺,毕竟“四个圈”的辨识度还在。但明年改款万一换上三联屏+800V平台,现款车主只能含泪安慰自己“经典永流传”。
车见万宜讯——当“30万提奥迪A6L”的消息刷屏时,第一反应是:“这是不是4S店钓鱼的标题党?”毕竟在过去,这台车可是中年成功人士标配,落地价没40万都不好意思发朋友圈。但如今,奥迪的行动证明了,豪华车的面子,也能被价格“打骨折”。只是,当BBA的溢价滤镜被撕下,这辆老牌行政座驾到底是“真香警告”,还是“时代的眼泪”?
车尾最大的差异来自层次感和尾灯,A6L整体线条流畅,尾灯是普通样式,中间用长镀铬条连接,层次相对克制,而A7L的雕刻感更加突出,为了贴合曲面车标也进行了弯折,贯穿式尾灯的引用加深了这层意境。
配置是大家买车很关心的部分,我们以双方的“45”级别入门版为例,分别是A7L 45TFSI豪华型和A6L 45TFSI 甄选动感型,他俩各有千秋,A6L多出了疲劳驾驶提醒、360度全景影像、2个视觉摄像头、道路交通标志识别、远程启动等配置,而A7L多出了无框车门、感应后备厢、转向头灯、5G网络、车内PM2.5过滤装置等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