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本以为对比车型是个差不多类似的竞品车型,但实际上,这一点可能也就仅局限于外表上吧,通过照片你可以自行对比。真正的区别还是在内部。M运动底盘、降低10毫米的车身、更硬的横向稳定杆和高度预紧的轴承以及更硬的弹簧,这些都毫无疑问地通过我们自己的后背得到了验证。而宝马并没有为ti装配自适应减震器,这一点不仅对悬挂舒适性不能提供任何帮助,而且在评测子项目“驾驶模式系统”项中也失去了分数。相反,福克斯拥有此项配置,而且较充分、有效地利用了这套设备。
俗话说得好,“男人猛不猛,关键得看腿”,这句话放在乡间路段再合适不过了,因为在这样的路况下考验的就是驾驶者的腿,尤其是膝盖的柔韧度。对于这种“小钢炮”来说,牵引力就是一切!
当一只轮子离开地面后,它既无法加速也无法转向——古老的拉力赛智慧。ST对此也算是了然于心,所以就算是再激烈的弯道,它也仅仅是允许弯道内侧的后轮稍稍抬起,但别忘记时刻保持膝盖柔韧,因为它真正的目的依然是转向和加速:这才是它存在的理由。而且它似乎更愿意去挑战那些别人避之不及的路线:起伏太大,又或者路面存在很多沟坎。最重要的是,必须非常吃力才能完成的那些拐来拐去的曲线弯道。
在这一点上,其实我们还是比较开心的,那就是大家对于操控似乎都已经普遍趋于懒惰了,而福克斯还依然能够出现在那些较粗糙的路段上。这些路段对于其他车辆来说可能意味着痛苦,而对ST来说是挑战。它的动机很有感染力,只要悬挂将其能量传导至底盘,方向盘会发出窸窸窣窣的声音,差速锁似乎在跟你的手臂较劲儿,想要抓住地面的欲望就在这个时候迸发出来。驾驶员似乎能够控制所有这些力量,这种感觉会让人欲罢不能。特别是驾驶者不仅能够获得大量反馈信息,而且能让你感觉到正在获得它强有力的支持。
轰隆隆作响的四缸发动机毫无保留地输出着牵引力。当然,当你踩油门时会有轻微的涡轮滞后现象,E-Boost则努力地去改善这种情况。在中转速区,这台2.3升发动机动力输出强劲有力,高转速下扭矩输出源源不断。
宝马保持着它豪华运动车的形象,所以看起来更斯文一些。增压器所需要的时间更长一些,而输出的压力也更温和一些,同时对转速的控制也更克制。同样的,对声音的处理也更保守些:只有在运动模式下,声音才会变得更加暴躁。此时,你才能体会到这台2.0升四缸发动机小霸王般的攻击性。所有这一切都很好,不论是8个挡位之间的流畅切换还是更利于节能的变速箱传动比均表现出色。整套驱动系统有效且高效,然而却谈不上真正令人感到兴奋或者充满活力。
与福克斯ST相比,驾驶ti要更吃力一些:转向时需要用力扭转方向盘,起步时需要用力地踩踏油门踏板。而在遇到路面不平时颠簸却更明显一些。单独来看,这些路面信息都应该被清除掉,因为实在是让人觉得不舒服,很多人会这么认为。然而,换个角度来看,它的车尾部(仅限Sport-ESP以上模式)可以通过改变负载进行小角度甩尾。不过,若要以厘米为精度进行精准控制,那么转向系统还必须为驾驶员提供更多的抓地力信息。
你可能会想,我们似乎就是无法做到这一点……做不到?其实也不是。至少福克斯能够做到。因为它关注每一次的负载变化需求,例如,当降挡同时减速并以弧形进入弯道时,车身姿态与精密调节过的制动踏板配合堪称完美。接下来车身尾部会甩到最合适的位置,以便车身在弯道出口处于完美的位置。同时,它还会让人感觉已经人车一体,就像骑手和他的坐骑一样准备奔赴下一个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