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当前位置:易车> 阿维塔12> 阿维塔12动力> 摘要详情

阿维塔12受制于纯电车型动力电池的布局

阿维塔12受制于纯电车型动力电池的布局

摘要来自:《72 小时订单破万,塔子出息了》

【易车摘要频道】下列精选内容摘自于《72 小时订单破万,塔子出息了》的片段:

阿维塔 12 的车身比例也遵循了这样的原则,也正因如此会让你觉得它的形态足够惊艳。当然,受制于纯电车型动力电池的布局,从侧面看阿维塔 12 的车身相比那些燃油车还是会「厚」上一些。

在车身细节上的设计,阿维塔有着自己独特的设计语言,叫做「未来美学 Future Elegance」。哪怕在这个大家都是「眯眯眼」分体式大灯时代,阿维塔的「碟翼前脸」设计总属于打破常规的那一类。

我们总认为一款车极致的外观设计,要么圆到极致,比如像大众甲壳虫、特斯拉 Model 3、保时捷 911;要么就方到极致,比如像最经典的奔驰 G 级、已经停摆的沙龙机甲龙。

但阿维塔 12 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设计之一,就是在圆润的车身线条中,前杠、侧裙会有硬朗的线条点缀,力量感一下就通过对比的手法凸显出来了。

除此之外,以前阿维塔 11 上的「后舷窗甲板设计」,不但在阿维塔 12 上直接取消,甚至直接采用了「无后舷窗掀背设计」。

​在内饰的设计上,虽然阿维塔 12 取消了在阿维塔 11 上的「Vortex 情感涡流」元素,取而代之的是 35.4 英寸的 4k 长屏,但它的内饰设计在如今诸多智能电动车中也是自成一派的。

当然,始终如一的还是因为搭载了 HarmonyOS 4 鸿蒙座舱而采用的那一块 15.6 英寸华为智慧中控屏。

座舱内比较特点的设计,应该就是椭圆形的小幅方向盘了。

还有就是中控屏下的实体按键,当你还在想着这年头终于还有人在恪守「交互便利至上原则」的时候,你会神奇的发现「6 个实体按键里 4 个是车窗按键」。另外两个,一个是全景影像,一个是自动泊车……

没错,这是一个小吐槽,把它换成空调调节按键不香吗?

整体来看,如果说阿维塔 12 的外在充满「张力」,那内饰的设计就足够「温暖」了。对于阿维塔 12 的设计,阿维塔全球首席设计师 Nader 提到:

「基础层是大胆自信,让用户释放真我并建立信任自我,适应层是个性活力,带来人性化与个性化的色彩,对比层是风趣灵动,激活每个人的独特。」

「双能量井」让后排挺直腰板

阿维塔定位是一台中大型纯电轿车,车身尺寸为:长 5020mm、宽 1999mm、高 1460mm(四驱 GT 版 1450mm),轴距 3020mm。整体来看,轴占比将将达到 60%,在同级别车型中也只属于「刚刚好」的表现。

但是,这次阿维塔 12 在乘坐体验上的重点其实并不是轴占比的数据,也不是前排搭载了 2 个零重力座椅,而是后排的乘坐体验。

身高 180cm、体重 200kg 的我在近两年体验了不少新能源轿车产品。不出意外的是,很多产品都在宣传「有着 XX 车长、XX 轴距,轴占比达到百分之 XX」,而给到的官方话术基本上都是:有着同级「最优」的乘员舱空间。

当然,这里指的多是腿部空间。也确实,现在越来越多的新能源轿车腿部空间一个比一个富裕,毫不夸张的说:我一个胖子在后排都能跷二郎腿了。

但是呢,新能源轿车由于底盘布置了那么厚的一块动力电池,尤其是纯电轿车,最受影响的应该是什么?答案是:头部空间。

阿维塔 12 搭载了宁德时代的 CTP 定制高三元锂电池,同时在后排还开创性的定制了「双能量井」的脚踏下潜设计。

通过这个设计,再配合阿维塔 12 对后排座椅和车顶的调整,阿维塔 12 成功解决了传统设计中后排头部空间局促的问题。

通过透视图能够看到,在位于前排座椅后方的动力电池外壳上有一个下潜设计,深度达到了 45mm。仅通过这样一个设计,就能够在不增加地台高度和降低离地间隙的前提下,为后排头部空间增加 25mm。

同时,通过下潜式的脚踏布局,后排乘客的腿部空间也能够得到一定的拓展,尤其是针对长途出行的后排乘员来说,腿部能够得到座垫更好的支撑效果,能够大幅降低长时间乘坐带来的疲劳感。

而且,「双能量井」的设计在优化了空间体验的同时,还没有对底盘的动力电池造成影响,兼顾了纯电车型的续航能力。

当然,更主要的是「双能量井」设计体现了阿维塔 12 在汽车设计上的创新。它打破了以往传统汽车设计所带来的束缚,从后排乘员的实际乘坐需求出发,重构了更加人性化、更加实用的车内空间。

华为 HI 出手,「智能全都有」

阿维塔 12 依旧搭载了基于 HarmonyOS 4 开发的鸿蒙座舱,以及华为高阶智能驾驶系统 HUAWEI ADS 2.0。

基于 HarmonyOS,阿维塔 12 可以将手机、Pad 等智能终端进行互联,实现信息无缝流转,组成一个更加强大的智慧出行超级终端。还可以和智能终端设备、其他车机直接进行视频通话,并且登陆账号还可以控制已关联的家中设备。

同时,阿维塔 12 在鸿蒙应用市场的支持下,也提供了海量的应用选择。

阿维塔 12 全系标配 3 颗隐藏式激光雷达,依然布置在「老地方」:一颗在车口前杠进气格栅,两颗分别布置在左右叶子板处。

基于这样的硬件,阿维塔 12 涵盖 4 层感知体系,不仅能识别潮汐车道、可变车道,轻松攻克路口掉头、施工场景等传统意义上的智驾难题,还可以从车身出发构建场景,将导航地图与现实世界匹配,摆脱对高精地图的依赖。

此外,阿维塔 12 全系标配了 19 项主动安全功能,不仅支持 AEB 自动紧急制动,还支持 GAEB 异形障碍物紧急制动、RAEB 后向自动紧急制动、LAEB 低速自动紧急制动等功能。当然,在泊车问题上阿维塔 12 也搭载 APA、RPA、AVP 等功能。

最后聊聊「基础题」

这次上市,阿维塔 12 一共带来了 3 个车型版本:700 后驱奢享版、650 四驱性能版、650 四驱 GT 版,售价区间 30.08-40.08 万元。


700 后驱奢享版采用了永磁同步后置电机,电机最大功率 230kW、最大扭矩 370Nm,零百加速 6.7s。动力性能与 2.0T 高功率的宝马 5 系、奥迪 A6L 相仿,这样的性能对于绝大多数日常出行场景来说都是足够用的。

650 四驱性能版和 650 四驱 GT 版采用了前交流异步、后永磁同步电机,系统最大功率 425kW、最大扭矩 650Nm,零百加速仅需 3.9s。更适合对动力性能有需求,或是北方雨雪天气道路湿滑对四驱有硬需求的用户。

在续航方面,阿维塔 12 全系搭载电池容量 94.5kWh 的三元锂电池,后驱版续航在 CLTC 工况下为 700km,四驱版则为 650km,差异并不算大。

当然,更重要的依然还是补能。阿维塔 12 全系搭载「750V 全栈高压超充平台」,或者说这可能是一个「伪 800V」……

其实「800V 高压平台」并不是指整车充放电的电压达到 800 伏特,而是满足 600-900 伏特之间的高压平台都可以称为 800V。但是有一个硬性指标就是「全域」,也就是说包括动力电池、电驱、电源、压缩机等所有高压部件要做到「整车全域 800V」。

也正因此,阿维塔 12 确实很诚实,没有说自己是 800V 平台,而是自己起了一个足够有噱头的新名字「750V 全栈高压超充平台」。

在底盘方面,阿维塔 12 搭载了空气悬架和 CDC 动态悬架阻尼控制,并搭配华为 iTRACK,可以实现毫米级的扭矩微调。不过,这些也是顶配车型「四驱 GT 版」的专属配置。

但从以往试驾阿维塔 11 车型的体验来看,即便没有搭载空气悬架,相信阿维塔 12 也会有着非常不错的底盘调校和驾乘表现。

当然,基础题中大家最关心的就是价格到底合不合适。首先,我先表明我的观点:

从阿维塔 12 的设计、空间、智舱、智驾以及基础的三电来看,要是放在以前,卖个 36.99 万元起售不在话下,现在 30 万元起售已经给了「还不错」的诚意;

但是,如今中国电动车市场的内卷大家也都有目共睹。前几天刚开启预售的智界 S7,同样搭载华为的智舱智驾、宁德时代的动力电池,但起售价仅 25.8 万元。相比之下,阿维塔 12 的起售价并不低。

当然,目前还不知道智界 S7 的具体配置,比如智驾硬件是否标配等等。不过,从阿维塔 12 的售价,再结合整车产品力综合来看一下:

一是阿维塔 12 的设计确实在自主品牌中属于数一数二的存在;

二是阿维塔 12 可能是目前唯一一台解决了后排乘坐空间问题的纯电轿车;

三是阿维塔 12 全系标配的 3 激光雷达、很多功能和体验上的创新、整车扎实的用料等等都代表着成本的上涨。

所以至少在我看来,如果有 30-40 万元的预算购买一台纯电轿车,我会把阿维塔 12 作为一款备选车型。

最后

作为品牌旗下第二款车型,阿维塔 12 带来了很多创新。

阿维塔 12 不仅拯救了自主品牌的审美,还拯救了后排乘员的「颈椎病」。

同时,尽管阿维塔 12 没有采用 CTC 技术,但相比采用 116kWh 动力电池才能获得超过 700km 续航的阿维塔 11,阿维塔 12 仅用 94.6kWh 就实现了同样的续航能力。一是轿车更低的风阻系数,二也是阿维塔 12 三电技术提升的结果。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