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当前位置:易车> MG4 EV> MG4 EV电动车> 摘要详情

MG4 EV目标都是排除中国电动车

MG4 EV目标都是排除中国电动车

摘要来自:《「人汽」关于汽车出口,想象力不妨再大胆一些》

【易车摘要频道】下列精选内容摘自于《「人汽」关于汽车出口,想象力不妨再大胆一些》的片段:

去年年末,中国驻法大使馆发言人,以答记者问的方式,出人意料地表达了对法国电动车补贴,排除中国品牌的不满。大意是法国声称以“制造环节碳排”为标准,给利用火电为主的中国制造打低分,从逻辑上讲不通。因为总装环节碳排只占3%-5%,而上游环节全球碳排情况都差不多。而且从中国进口电动车,对法国而言是将碳排留在境外,对法国有利。

这番说辞不无道理,但和法国刻意压制中国电动车商业竞争力的初衷背道而驰。


对预期的纠偏

外交是一门秘密沟通的艺术。一旦到了喊话和公开表达情绪的地步,一半都表明一个结果:“我对这个决定没办法,但保留报复的可能性”。

图片

法国的电动补贴新规和欧盟的反补贴调查,都在9月下旬启动,目标都是排除中国电动车。两者都并非着眼于现状,因为无论在法国,还是欧盟,中国电动车占据电动车市场的比例,都不超过8%。因此不是一个现实威胁。

两者都是对预期的纠偏。即预判到,在现有规则下,如果坐视,只要很短的时间(比如一两年),中国电动车就会像像潮水一样淹没欧洲市场,而后者几乎没有抵抗能力。

这两个措施,虽然一个落地,另一个还在走流程,其实都承认了一点:在商业上竞争不过中国电动车,必须采取贸易保护主义。

不管什么砖,能垒墙的就是好砖。

图片

鉴于德国已经宣布新能源补贴“突然死亡”,欧盟各国仍在大规模提供补贴的,只剩法国。法国改为审查碳足迹标准,就意味着欧盟最大一块新能源消费补贴政策,中国电动车无法分享。这就造成了中国电动车与“目录内”产品成本上有13%的差距。

如果欧盟反补贴加15%-20%的税率,再加上海运及清关成本,至少在法国市场,中国电动车将相对欧盟本地生产的车辆,成本劣势扩大到50%左右,基本上被驱逐出市场,因为中国电动车的成本优势(不考虑技术差异),大概有20%左右。而欧盟对中国电动车的反补贴调查,也是法国人推动的,而德国人反对(也可能是双簧)。

原因很简单,法国车在中国的市占率已经被归类为“其他”,法国不怕对等报复。而且坏人让欧盟做了,中国想报复的话,因为中方对欧盟享有巨大顺差,难免投鼠忌器。

在这一切的背后,是欧盟将放缓电动车的发展。表面上,这不是主动的选择,而是基于市场需求而采取的被动措施。


欧盟与美国对表

但实际上,不考虑整车技术,将中韩电池供应商的本地化产能都算上,电池自给率上,欧盟也输得一塌糊涂。原因是,从矿山到前驱体、石墨的多个环节,欧盟本地化采购无从谈起,必须依赖进口。欧盟本土电池企业因此都像得了枯萎病的土豆,拿了几百亿的各路风投,结果产能不及预期的1%。

这种情况是双输。它将迫使欧盟迅速关紧大门,作为中国电动车的中期战略目的地,将有落空的风险。比亚迪已经和匈牙利谈妥了本地化产能的框架,但欧盟正忙着挥舞环保魔法棒,试图拖延。

图片

中国出口的两个阶段:一个是以国内产能对应国外需求,另一个是本地化产能满足当地和周边需求。前者越是有技术和成本优势,就越容易引发贸易摩擦,前提是对方也有需要保护的汽车工业。而本地化产能不好明着反对,但可以用一些手段,大幅拉高中国品牌投资落地的商务成本。特斯拉柏林项目因为冬眠的蛇,厂房工期耽误了18个月以上。时至今日,柏林项目仍未能达到设计产能。

如此,对中国电动车购买力最强的两个区域市场:欧盟和美国,前景都比较黯淡。

美国比较干脆,直接以国家安全的名义出台FEOC(“敏感外国实体”)指南,直接排除了中国整条供应链。而不是像欧盟那样扭捏,先排除整车,然后对供应链挑挑拣拣。

两者的代价都是电动车发展进程变慢,成本抬高,只是程度不同而已。两者都认为,这是维护自家产业生命力的必要代价,宁可慢一点,贵一点,也好过被中国人一锅端。


内线转外线

中国目前可靠的全链条输出市场,是东盟。

在泰国,今年中国电动车占据了新能源市场的80%。而日系此前在泰国85%的市占率正在摇摇欲坠。至少目前价格被打下来了。随着新能源渗透率的提升,中国车企将迅速在泰国实现本地化。因为只有需求规模扩张到一定程度,本地化生产才有利可图。

CopyRight © 2000-2025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