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当前位置:易车> 奥迪Q6L e-tron> 奥迪Q6L e-tron速度> 摘要详情

奥迪Q6L e-tron宝马仍然未能追上中国主流速度

奥迪Q6L e-tron宝马仍然未能追上中国主流速度

摘要来自:《【汽车人】从BBA财报,看相同与不同》

【易车摘要频道】下列精选内容摘自于《【汽车人】从BBA财报,看相同与不同》的片段:

2023年,奔驰、宝马、奥迪在全球分别销售了24万辆、37.5万辆、17.8万辆纯电车型,规模效应初显。宝马占比最高,而且在插混上也展现了一定的进取能力。如果单看纯电赛道,宝马全球交付仅次于比亚迪和特斯拉,干的着实不坏。但在插混方面,宝马仍然未能追上中国主流速度。


宝马预计在2024年将纯电交付量提升到20%(超过50万辆),到2025年这一数字将变为25%。如果单从规模上看,宝马新能源的推进速度,为BBA之首。事实上,沈阳生产的i3和iX3在欧洲和德国本土,已经充分铺开。



奥迪和宝马,都将中国视为全球新能源生产基地。而奔驰虽然纯电车型交付同比增长了61%,但赚钱的仍是迈巴赫、G级车和AMG系列。


奔驰在MMA电动平台上的投资,2024年将和2023年持平。在数字化领域,奔驰的MB.os操作系统将落实到产品上,在BBA中间算是领先一步。



奔驰在德国的两家工厂和北京工厂一起,成为MMA平台和MB.EA平台的产能基地。奔驰在全球的新能源供应链部署于三大洲、14家工厂里面,分散设置的风格,与宝马、奥迪存在很大区别。


研发和供应链的深刻变化


新能源业务并非成为拖累BBA利润增长的唯一原因。更为关键的是,在新能源产业,研发方式、周期和供应链,都发生了深刻改变。


传统跨国厂商推出全新车型(非改款)的节奏,传统上需要五六年的时间。而中国新能源品牌只需要18-36个月时间完成开发,并且竞争力还超越前者。


除了引入更先进的辅助设计手段,中国车企引入了供应商参与早期方案设计,是一个创举。代价是供应商知识产权融入了整车当中,双方已经不再是单纯的供应-采购关系,供应商某种程度上充当了合作伙伴的角色。长安-宁德时代-华为的合作成为这类合作的典型。



德系跨国厂商起初通过不断优化、整合自身研发力量来追赶这一速度,后来又采取购买知识产权和让供应商更早介入的方式,以魔法打败魔法。在研发架构、流程和供应链的改革,是影响深远、体量庞大的投资,迄今仍在进行当中。在中国,BBA(奥迪更多由大众汽车集团出面牵头)都有这方面的动作,而且已经成为战略级投资。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