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当前位置:易车> 腾势N7> 腾势N7纯电> 摘要详情

腾势N7纯电增速151%

腾势N7纯电增速151%

摘要来自:《日系搞特供,德系玩偷袭,2024北京车展合资车躺平了?》

【易车摘要频道】下列精选内容摘自于《日系搞特供,德系玩偷袭,2024北京车展合资车躺平了?》的片段:

豪华车市场里,主要分为德系、美系两家,日系因雷克萨斯的滑落,此次车展并不会带来特别惊艳的全新产品。德系豪华车的看点包括,纯电奔驰G级终于来到了即将量产的阶段,会有新的电机、电池、悬架,硅阳极电池能否战胜宁德时代目前给到的5C电池,专门为电动车开发的前悬架是否会成为中国车企抄作业的新模板,这都很值得关注。

宝马的看点包括,它会展出自己目前4种动力的15个车系,包括概念车、4系的中期改款,MINI则会带来第一款纯电跨界车ACEMAN,以及很多人想见到的纯电国产MINI。而奥迪,会继续带来加长尺寸的新技术电动车奥迪Q6L e-tron,但前景未知。最大的看点是,使用和保时捷相同的PPE平台,因为会有800V架构、使用更多高集成化零件(体积、重量降低),它的能耗和充电速度都会比之前的油改电产品有大幅度升级。不过问题在于,PPE带来的特征,诸如它已经是2年多之前的技术,基于它而来的纯电Macan并不够出色。

所以最后,这辆新车的看点反而变成了外力,即,华为将成为奥迪Q6L e-tron接下来的智能解决方案亮点。座舱上,鉴于全球合规、鉴于研发成本,奥迪大概率不会完全放弃自己研发和使用多年的MMI车机,华为的施展空间不大。

而智能驾驶上,目前传出消息,可能会引入激光雷达,但如果使用华为ADS2.0的话,它的整个电子电气架构将被华为软件重组,最终的局面大概率是,奥迪会成为BBA里第一个具有领航智驾功能的车型,但功能只会覆盖高速上的超车、跟车、进出匝道等,毕竟最新的硬件要给现在增量和利润明显的四界使用。

问界M9积压了大量的定单待交付,车展即将发布的享界S9也会是MDC810的吞食者,所以短期看,奥迪不会拿到华为最新的硬件,几乎是必然。

至于凯迪拉克,一眼就能看清。继续走自己强性价比的路线,新SUV的IQ傲歌,定位低于现有的IQ锐歌。也就是说,纯电动中型SUV的定位,但价格会低于锐歌目前的29.77-41.97万元,可以理解成比蔚来ES6便宜几万,不能换电的新车。而想要挑战的,自然是Model Y。

合资品牌里的丰田、本田、大众、日产,看点分别如下:

  1. 大众,会带来换代迈腾,尺寸会进一步加大,但车重在申报信息中也会随之增加,油耗可能没有惊喜。1.5T EA211 EVO发动机可能会同时取代如今的1.4T和330TSI的2.0T版本,看着凯美瑞的价格下探和比亚迪汉等车型的咄咄逼人,换代迈腾的价格大概率会有惊喜。

另一个惊喜关于大疆智驾,在不久前的采访里,一汽-大众的高管已经明示,7000元成本引入智驾功能,所以合资油车也终于能有接近小鹏XNGP和华为ADS2.0的高速智驾功能;

2.丰田,会带来2款新的纯电动车型,一款与一汽集团深度合作,一款与广汽集团深度合作,也就是说达到国产车的价格并不让人意外,而至于普拉多和2.5L混动凯美瑞这2款可能出现的经典油车,已经不是特别神秘的产品,好在关注度不错;

3.本田,会带来2款新的纯电动车型,东风本田为e:N SUV,广汽本田为极湃2,继续使用兄弟车型战略,续航、价格、高速领航智驾等产品力会追平现有的国产车主流水准;

4.而日产,目前没有新车消息。

而除了一汽-大众之外,德系今年还会有2个爆种选手登场,一个是途观L的换代产品途观L Pro,另一个是全新帕萨特。之前已经公布的消息里,使用上汽技术在升级研发的全新帕萨特插混版本,最快今年就有机会登陆市场,开始和比亚迪汉们对打。而途观L Pro在中国的热度无需多言,即便是如今生涯末期,价格战打的乱七八糟,它的单月销量依然稳稳的在1.5万台以上。

德系和日系都在深耕中国本土化,德系的技术独立性相对不错,用中国供应商补短板,市场现在需求越来越大的插混、智驾,它都开始补课到中上等水平,偷袭的成功率不低。日系目前可见的亮点不算特别多,但因为之前凯美瑞把价格成功的让下来,所以新车的价格可以期待一下。

至于美系,不用过多展开,强性价比路线短时间不会发生改变。新能源车型会越来越多,但和本田合作打造的奥特能平台技术领先性不够出圈,已经是业界共识。可以等待验证GL8插混的实力,但高定价的时代已经过去。

合资车在中国,失去一战之力?

本质上,如今中国车市相比全球的最大差异是,科技大厂崛起涉足汽车领域,和传统汽车工业的PK。

所以,学习的方向,也就从之前中国车跟进全球车,如今变成了外资学习中国品牌。

此消彼长之下,合资品牌的份额慢慢下降,是大概率事件,但是否失去一战之力,这仍然待打个问号。

原因有二,一是中国车的技术进步是否达到了超越的质变,需要打个问号,二是传统合资模式被新一轮合资替代,已经逐渐开始。

绕来绕去,最后的决胜点不过是成本、利润,以及消费者最容易阅读的车价。

技术进步上,最大的变量来自于如今市场消费趋势的变化。智能新能源车确实是中国车市的主流,不过纯电动的增速开始放缓,插混带动销量大幅度增长,也是不争的事实。

乘联会数据显示,进入2024年1月,新能源销量66.8万辆,中国品牌新能源车销量58万辆,其中纯电动29.4万辆,插混(含增程)28.6万辆,纯电同比增速低于70%,插混长期处于100%以上。

2021年,纯电增速151%,2022年,纯电增速81.6%,2023年纯电增速21.9%。纯电动的增速放缓,已是市场筛选后的结果。不久前的电动车百人会上,欧阳明高的新观点也对插混崛起做出了新的印证,其预计2025年时新能源车渗透率将接近50%,插混在之中占比50%。

CopyRight © 2000-2025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