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入手ID.4 crozz的第一感觉就是这车太好上手了。工作原因我们接触了很多的新能源车,无一例外的每次接触一款新车总是要先熟悉熟悉,小到温度、风量的调节,大到各种功能的操作逻辑,针对自己驾驶习惯的设置等等。以至于有一些过于简约风格而将功能都集中到中控屏幕的车型,在找不到一些具体设置的窗口干脆就用语音控制来解决。
而在ID4.crozz这里,你只需要习惯一下它旋钮的换挡机构,其他方面,几乎和一台10多年前的帕萨特一模一样。比如说它的后视镜调节,圆圆的滚轮从桑塔纳经典车型延续到现在,还有灯光控制,10多年前的帕萨特在什么位置,它就在什么位置,只是圆形旋转式的物理调节变成了触控式。同样是触控的,还有方向盘以及中控的所有调节功能,毕竟数字化,该有的样子还是要有的。一切的功能都是老样子,一切的使用都是那么的得心应手。
不说虚的,玩的就是真实
与ID.4 crozz相处的日子里,发现它真的是非常的实诚,续航真的很扎实!可能对于新能源车的续航打折已经习以为常了,ID4.的续航甚至是让我有些感动。Pro版车型80度的电池CLTC续航里程为600km,实际的真实续航里程我没有专门测试,同时,我也认为这些数据的感知并不强,而且测试的条件也各不相同,那它的续航扎实是从何而来呢?那就是我们的拍摄流程!我们每次的拍摄路线和流程基本都是固定的,从上海出发,目的地苏州,路上会经过高速、城市高架、省道、城市道路,哪款车从头到尾都不会掉链子,哪款车又会时不时打断我们的拍摄需要去补电,这个感知是非常明显的。ID4.crozz很争气,让我们一口气完成了拍摄,返程时也只是补了15分钟的电电量。整个拍摄行驶的距离我大概算了一下有300多公里,当然了,整个流程车辆是不下电的。
转弯掉头,车头居然平移
大众ID系列的转向角我之前只在ID.3上体验过,确实是让车辆的腾转挪移方便了很多,不过由于ID.3的尺寸优势,大转向角的感知并不是非常的明显。ID.4 crozz的轴距虽然和ID.3相同,但尺寸明显大了一圈,大转向角的效果非常的突出。在我们经常拍摄的双向单车道的县道上,ID.4打满一把掉头,这在同类型尺寸的车型上是从来没有实现过的。打满方向盘的转向,它的车头竟然有平移的感觉!
ID.4的优点还有很多,比如够大的空间利用率,够舒服的坐姿,它的配置并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寒酸,HUD抬头显示,无线充电,方向盘加热等等应有尽有。至于智能化的程度,语音识别确实是反应又慢且听不懂话,但一些智能车载娱乐功能也一应俱全,要知道这一切的体验,不到20万元!说实话,但比配置并不能说明什么,如果你能切身取感受一下,它会给你加倍的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