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何况按照常理推断,倘若本田车型还是像以往一样热销,即便品牌需要在产能上做出优化,也断然不会关闭能持续创造利润的燃油车生产线。因此,本田车型在华需求走低,以至于厂家被迫调整产能,这理应是不争的事实。
而这也是本田首次在中国缩小生产规模。此前,在传统燃油车时代,本田销量持续走高,他们的在华产能也在不断扩张,中国也因此超越美国成为本田全球最大生产基地。
近期缩减产能的日系品牌并非只有本田。今年6月份,东风日产关闭了常州工厂,该工厂产能约为12万辆。与产能缩减相对应的是,本田、日产在华销量均处于不同程度下滑。
同属“日系三剑客”(即丰田、本田、日产,为日系绝对主力)的丰田,虽暂未宣布产能调整计划,但销量情况也不容乐观,广汽丰田、一汽丰田两大合资公司今年上半年销量跌幅均在10%以上。
一个不争的事实是,日系车正改变之前的扩张路线,转为收缩状态。
日系上半年市场份额跌破15%,为十年来最低
今年上半年,日系车市场份额为14.9%。这是自2015年近十年来,日系车市场份额首次跌破15%。
具体来看,2015年-2020年,日系品牌整体处于稳步增长的姿态,其市场份额在2020年达到24.1%的巅峰水平。2021年以后,日系车市场份额开始出现出现持续下滑。
日系车市场份额下滑期间,即2021年-2023年,自主品牌市场份额实现“三连增”,并在2023年首次突破50%。今年上半年,自主品牌市场份额进一步增至56.5%。考虑到比亚迪、吉利等自主品牌的增长势头,下半年自主品牌市场份额将会进一步提升。
日系车市场被蚕食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在新能源、智能化赛道的转型过程中,日系品牌动作是要明显慢于自主品牌。以比亚迪为代表的自主品牌,推出了多款价格更低、使用成本更低的插混车型和纯电动车型,它们抢占了日系品牌的生态位。
实际上,在自主品牌的猛烈攻势下,各大合资品牌的日子都不太好过。除了存在感已经很低的法系和韩系,美系品牌市场份额已在2018年跌至10%以下,之后逐年下滑。较为坚挺的德系,其市场份额也在今年上半年跌至20%以下。
在法系、韩系、美系相继被“挤出牌桌”后,似乎就要轮到日系了。日系市场份额从2022年的20%,跌至今年上半年的15%,只用了不到2年时间。接下来,日系车市场份额会跌破10%吗?这又需要多长时间呢?
日系会走上法系、韩系的老路吗?
可以说,日系品牌正在经历进入中国市场以来最严峻的考验。如何应对自主品牌的冲击,“日系三剑客”给出的一个主要应对方案是:加快电动化转型。
比如本田在缩减产能的同时,新能源工厂也将很快投产。在产品上,本田旗下两大合资公司东风本田,广汽本田第二季度均有全新纯电动车型上市,并针对中国市场加大PHEV车型的推广力度,比如第十代雅阁采用油混方案,新一代雅阁改为了插混。此外,本田在今年4月份还推出了全新电动品牌“烨”,旗下三款新车型在发布会上同时亮相,本田计划到2027年推出6款烨品牌车型。
同样缩减产能的东风日产在6月份接受采访时表示,在确保现有燃油车型产能的前提下,东风日产将加大新能源车型的产线布局和投入。日产此前曾公布,2026年前将推出7款电驱化车型,并将在2030年实现80%产品线的电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