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今年,一汽奥迪的销量表现同样不容乐观。
以某专业汽车平台发布的销量数据为例,近半年来,一汽奥迪的累计销量为274561辆,约27.5万辆。而同时期,宝马和奔驰的累计销量分别为31.7万辆、29.4万辆。
再一次,一汽奥迪在BBA三剑客中垫了底。上任已半年有余,可李凤刚并未能带领一汽奥迪焕发出新的生机。
即便是2023年累计销量的小幅度上涨,也并非基于一汽奥迪的焕然一新,背后的原因仍然是“传统艺能”——打不过就降价。
比如,今年6月份BBA各自的B级车奔驰C级、宝马3系以及奥迪A4L分别售出了11900辆、13461辆和10744辆,销量垫底之余,一汽奥迪的价格也是垫底的。同样根据某专业汽车平台发布的信息,奔驰C级的终端起售价为23.58万元,宝马3系终端起售价为22.99万元,而奥迪A4L则直接来到20万元以下,仅有19.98万元。
没有销量,就没有声量;可即便降价,一汽奥迪依旧换不来销量。垫底的不止是一汽奥迪的市场表现,更有品牌形象。
不仅是B级车,C级车细分市场中,终端优惠后30.99万元起售的奥迪A6L,同样要比37.72万元起售的奔驰E级姿态更低、销量更低。中型SUV细分市场,终端26.88万元起售的奥迪Q5L同样要比32.78万元起售的奔驰GLC门槛更低,销量仍旧打不过对手。
把降价求生当成“万金油”的一汽奥迪,到底具备多少豪华品牌应有的对品牌形象的坚守?如果真如李凤刚所说一汽奥迪秉持着长期主义,那又何必为了短期内提振销量反复降价?
比起长期主义,用断臂求生、目光短浅、饮鸩止渴来形容一汽奥迪,难道不是更贴切吗?
李凤刚接任后,一汽奥迪的销量没有本质提升,降价这一非明智的举措倒是一如既往。李凤刚的到来,到底给一汽奥迪带来了多大改变与革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