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与未来,油车和电车,低碳和循环经济,是梅赛德斯-奔驰都想要的一个都不能少,并且都做好了准备的那种。 梅赛德斯-奔驰集团股份公司董事会主席康林松(Ola Källenius)说,贯穿梅赛德斯-奔驰“2039愿景”始终的推动力是消费者的选择权。
动力电池回收工厂的科技感、含金量。
10月21日启用的奔驰动力电池回收工厂引发广泛关注。关注点不止于德国总理朔尔茨在百忙之中抽出半天时间,参观工厂、参加启用仪式的连连看,更在于奔驰动力电池回收工厂“湿法”工艺的全球独一份。
在德国库彭海姆建成的奔驰动力电池回收工厂,是全球范围内首家采用“湿法”冶金工艺的动力电池工厂。
与欧洲普遍采用高温“火法”不同,奔驰动力电池回收工厂的“湿法”冶金工业采用化学方法,没有燃烧和高温处理环节。比如,“火法”工艺会把塑料和冶金都被烧掉,而湿法可以保留下来。“火法”的回收率只有60%-70%,而“湿法”的回收率达到96%,铜、铁、铝、锰、塑料材料的回收一个都不少,剩下的4%是无法回收的电解液。库彭海姆工厂加工量2500吨,年产5万个电池组,相当于5000辆新车的电池量。
如果说“湿法”工艺是奔驰动力电池回收工厂的“含金量”,那么动力电池回收工厂的建成则是奔驰在时间上未雨绸缪的“提前量”。奔驰预计,等到2030年代末,大量电动车开始进入回收周期时,动力电池回收工厂就仿佛拥有了第二座矿山和无限可能。
动力电池回收工厂是梅赛德斯-奔驰最终迈向零排放的里程碑,也是全产业链低碳的护身符。康林松说,无论从生态环境还是循环经济角度看,都应该做好动力电池的回收,这也是梅赛德斯-奔驰作为豪华品牌的态度。
辛德芬根生产线上的能源交响。
库彭海姆90公里开外的斯图加特是奔驰的大本营,辛德芬根堪称奔驰全球30多个工厂的“母厂”。辛德芬根56号工厂生产线上,400多个无人运输系统组成的物流车队,按时、保质,井然有序地把各个零部件准确无误地送到工位,每天上演德国工业生产4.0的交响乐。
工厂生产奔驰S级、迈巴赫等多款旗舰车型,传统燃料、混合动力和电动车等多种能源结构共线生产。生产线上,哪个国家的客户、预定的具体车型,订单信息一目了然,共线生产,个性表达。每辆车4000多个焊点的激光焊接,是奔驰向来的不妥协。占地3平方公里的工厂,年产能22万辆,3.5万名员工匠心智造每一天。太阳能光电板产生的绿电,可满足工厂30%的能耗,绿化面积40%堪比花园,数字具象化,让人对德国工业生产4.0记得住、印象深。
新近完成20多亿欧元增资后,辛德芬根工厂投资效率和数字化比重再次向上攀,准备迎接2025年建厂110周年的厂庆。负责生产和工厂运营的安娜女士称,汽车制造是全球汽车行业的难点,却是奔驰最擅长的优点。
奔驰制造的不是一辆汽车,而是每一辆汽车。与时代同频共振的奔驰每一代车型,都是时代最好的一代,近140年来都是这样。
康林松说,在同一产线生产电动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和电动化燃油车,是辛德芬根的金刚钻、瓷器活,也灵活。最终,全球客户将决定在哪个市场以何种速度实现从燃油车向电动车的转型。不转不行的转型过程中,奔驰实现零排放的目标明确且坚定。
在中国也是这样。奔驰投资数百亿人民币用于电动为先的下一代车型,同时将继续推出面向未来的更高科技的电动化燃油车,以保证中国客户的丰富选择。双管齐下的战略逻辑是,一方面大量投资下一代电动车,另一方面不断投资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与电动化燃油车,确保两个赛道一起奔驰。
不过,智能化不是电动车的专属。以全新E级车为例,很多人体验过最新的MBUX超级屏和信息娱乐系统后都非常惊喜,认为奔驰再树行业新标杆,惊讶于这些技术竟然来自汽车制造商,而不是科技初创公司。
中国速度中国市场。
在动力电池回收工厂启用仪式上,中国速度和中国市场成为高频词。
“中国速度”对康林松来说感慨多多,既有他体会到过去三四十年里中国奇迹般的经济腾飞,带来的国家变化、基建发展,以及产业和公司兴起上,令人惊叹的发展速度;也有当他与中国企业家、工程师交流,以及拜访科技公司时,在中国什么事情都即刻推进的感觉;更有受中国速度感染、激励和鞭策奔驰不断前进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