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显示,吉利银河E5上市85天交付就破了4万辆,10月单月销量也达到了15730辆;而吉利星愿作为一款AO级的纯电智能精品小车,上市16天交付也突破了1万台,10月销量达到16130辆,这还只是上市不到一个月的成绩。
曾经风靡一时的五菱宏光MINI EV虽然看上去热度低了,但人家10月依然卖出了42165辆,而五菱缤果也销售了34306辆,五菱星光和星光S则分别销售新车5586辆和7900辆,这也使得上汽通用五菱在10月的销量达到了17.9万辆,创下年内单月销量的新高,同比增长达到42.1%。
10万左右的汽车更好卖,一直是汽车市场的常态,只不过相较于过去以轩逸、卡罗拉、宝来等燃油车为销量Top的时代,现在新能源车成为了真正的大多数。
是什么催生了市场主体的转换?首先是以旧换新政策的推动。
资料显示,截至10月7日24时,商务部汽车以旧换新平台收到补贴申请超127万份,带动新车销售额超1600亿元,其中新能源车补贴申请量占比超60%。
相当于说,这一政策给新能源汽车带来了76.2万的增量。
其次是新能源车购车门栏的降低。
电费比油费更低,是众所周知的事实,但实际上,早几年新能源品牌主攻的市场在中高端级别,15万以下的中低端市场,只有比亚迪主攻A级、A+级乘用车,如吉利、五菱、哪吒、零跑等品牌虽然也有10万以下的车,但都是A0级的小车,大部分家用的新能源车售价都在15万以上。
当然,不是因为车企不想卖平价车,而是因为过去电池成本高,供应链也不完善,导致新能源车成本高居不下,为了保住利润,只能从更好控制成本的大车入手。
也是从去年开始,电池价格开始回降,吉利银河L7、长安启源A07、奇瑞风云A9、五菱星光、极狐考拉等车型的陆续上市,新能源车才真正走向大众化市场。
而随着今年年初比亚迪吹响“油电同价”的口号,并将比亚迪秦卷到7.98万后,新能源车的价格才真的可以跟传统油车相媲美,也以此带动了更多车型进入10万级别的市场。
再然后是消费降级的大势所趋。
一方面,2024年经济下行的环境下,工作机会减少,工资增长缓慢,物价和生活成本却在稳步上升,大家手里的余额确实不多了,从星巴克到买咖啡豆手磨,从点外卖到自己动手,连小钱都得精打细算,更何况是买车这样的人生大事。
花更少的钱,在满足基本需求的基础上买配置最丰富的车,是大部分年轻人买车时的第一性原则。
另一方面,考虑到新能源汽车目前有限的保值率,很多人虽然购买了新能源车,但也只是把它当作一个代步的工具,所以在有限的预算下会选择相对平价的车型。
根据国家信息中心的数据统计显示,过去6年来,10万元以下汽车市场份额不断下降,在2023年已经降到了18.47%。但在2024年当前阶段,已经回升到21.41%;30万以上汽车市场份额,本来不断提升,然而在2024年却开始下降,从2023年的14.97%降低到如今的12.6%。
也就是说,如果说过去买新能源车的用户是为了体验和尝鲜,那么现在买新能源车的用户则主要是图便宜和省钱。
站在整体经济环境下,这是令人感到遗憾的,但如果站在产业发展的角度来看,这其实是值得庆贺的,因为只有让大多数人买得起,才能说明新能源汽车这个产业足够成熟,才意味着它可以走向繁荣。
要知道,强如大众这样的全球巨头,虽然有保时捷、奥迪这样的豪华品牌,但卖得最好的依然是主攻平价市场的大众。丰田就算有雷克萨斯,卖得最好、最广为人知的依然也是卡罗拉。
能卖平价的产品,并且还赚钱,说明企业有成熟的供应链和成本管控体系。
我们也能看到,越来越多企业开始布局中低端新能源市场。
11月6日,MG ES5上市,新车提出限时一口价10.39万元-13.39万元,叠加增换购补贴惊喜价来到9.99万元起;11月8日,荣威DMH双车上市,其中,荣威D7 DMH世界冠军版以“一口价”9.98万元起售。
这两款车型,一款纯电、一款插混;一款SUV、一款轿车,前者拥有超大得房率以及基于上汽“星云”纯电架构打造的强大性能,后者以2208km和百公里低至2.49L平均油耗的成绩,打破了吉尼斯“插电式混合动力轿车单次满油满电行驶最远距离”纪录,都是10万不到的售价,给你两种截然不同的选择,也是直接表达了上汽自主想要瓜分主流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野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