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月之前,余凯在地平线智驾科技畅享日上说:“智能驾驶拐点的这个‘点’,我们喊了这么多年,但今年是真的拐了。”
也许在当时,大多数人看到这句话的反应只是地平线作为智驾行业的头部企业,对于行业发展的一种信心,但在2025年2月10日以后,这句话或许真的会变成现实。
根据乘联会发布的数据,2024年中国乘用车市场零售价格在15万元以下的新车占比超过50%,其中10-15万元区间占比达到33.2%,甚至超过了全部20万元以上新车的份额。但与之相对的,是过去市场上拥有高阶智驾,尤其是搭载激光雷达的车型,最低价格也在15万元以上。
正如王传福所讲:“2024年中国市场新车中,只有不到10%拥有高阶智驾,而大多数消费者根本没有机会接触智驾。”
但当用户只需要7.88万元就可以在一台比亚迪海鸥上体验到高快领航,预算10万可以不必纠结配置而拥有高阶智驾,意味着无论你“要或不要”,高阶智驾都会开始普及。
而比亚迪推动“全民智驾”的核心,就在于“天神之眼-C”。
昨天发布会上,比亚迪介绍了“天神之眼”,根据定位不同, A、B、C三个版本在硬件上有所区别,搭载品牌也依次从仰望到腾势、比亚迪。据了解,天神之眼A、B使用了英伟达Orin X智驾芯片,而C则使用了地平线征程6M或英伟达Orin N芯片,可以实现包括高速领航、代客泊车这些高阶功能。
这不仅是地平线征程6系列的首发上车,也是比亚迪可以将高阶智驾门槛拉低到8万元以下的关键所在。
比亚迪为何选择地平线?
随着比亚迪全系智驾版车型的发布,地平线最新一代车载智能计算方案征程6也全球首发上车,为比亚迪提供计算底座支持。据了解,地平线征程6将在比亚迪秦系列等入门级车型搭载。
这意味着,以秦系列2024年销量为例,秦L月均销量超过3万辆,而秦PLUS除去入门版车型,月均销量也可以达到2-3万辆。仅仅秦系列,未来就可以为高阶智驾市场贡献月均5万+的增量。
当然,这也就引出了另一个问题,同样是王传福所说“全民智驾”的三大底气之一:智驾的普及不只是技术问题,更是产业化问题,而比亚迪拥有全球最大规模的新能源汽车生产制造能力。
同样,这也是对合作伙伴的考验,以及比亚迪为何会选择地平线作为唯二智驾芯片合作伙伴,甚至是将出货规模最大的“天神之眼-C”的智驾芯片交给地平线的原因。
一方面,是长期合作的信任。去年11月,地平线在比亚迪新能源汽车核心供应商大会上,获得了智驾方案供应商中唯一的“最佳合作伙伴奖”,而双方也早在2021年就达成了战略合作并且成为核心智驾供应商。
甚至,现在回看去年4月地平线征程6发布会,王传福亲自出席并且作为嘉宾登台演讲,似乎就已经是一种明显的“暗示”。
而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是地平线可以为比亚迪提供高效开发、灵活部署以及大规模量产保障。
这就要提到征程6本身的特点以及地平线在过去近10年的发展所积累的能力。
征程6车载智能计算方案不仅拥有覆盖智能驾驶全阶应用的特点,同时也拥有统一的硬件架构、统一的工具链以及统一的软件栈,并且依托平台化可拓展的计算架构,以及配套一致、完整成熟的智能驾驶量产研发平台,可以支持上层应用高效开发与灵活部署,帮助车企提升量产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