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鹏汽车的MONA M03在智能驾驶和超高续航等技术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这些技术的应用不仅提升了车辆的性能和用户体验,也是小鹏汽车在市场竞争中的核心竞争力。
然而,在送车活动期间,这些技术的讨论被送车的娱乐化氛围所掩盖。在社交媒体和各大平台上,关于送车活动的规则、中奖者的讨论铺天盖地,而对于小鹏汽车的智能驾驶技术如何提升驾驶安全性、如何实现更高的续航等技术问题的讨论却寥寥无几。
从热搜词条的情况也能明显看出这一现象,“挂电话”反倒成了网友们最为关注并热烈讨论的话题。这种现象也反映出,在送车活动的影响下,消费者的关注点直接被带“跑偏”,而汽车本身的性能和配置反倒无人问津。
汽车行业正处于技术飞速发展的关键时期,新能源技术、自动驾驶技术、智能网联技术等不断涌现,这些技术的发展推动着汽车行业向智能化、电动化、网联化的方向迈进。然而,送车事件中技术讨论被娱乐化消解的现象,可能会让车企和消费者都忽视技术创新的重要性。
要是车企一门心思只想着搞些花里胡哨的噱头,就为了短时间内吸引眼球,把大把的资源和精力都用在这上面,那汽车行业在技术创新方面将受到严重阻碍。而对消费者来说,过度关注这种娱乐化的活动,买车的时候也很难理性地做出决策。
破窗效应?
在汽车行业发展历程中,一直遵循着一套既定的规则与秩序,从技术研发、生产制造到市场推广,各个环节都有着明确的标准和规范,以确保行业的专业性与权威性。而周鸿祎这个“外行”跨界送车的行为,如同打破了一扇窗户,可能会引发一系列的连锁反应,这将会是对行业专业性的严重消解。
科技大佬凭借自身在互联网等领域积累的巨大影响力和资源,强势介入汽车行业的营销环节。周鸿祎直播送车,将汽车这一原本需要深度技术解读和专业评测的产品,变成了吸引流量的“抽奖道具”。
以往,汽车的安全评测、性能测试等环节,是消费者了解产品质量和性能的重要依据,也是行业建立权威和公信力的关键。但如今,在送车活动的冲击下,这些重要的评测环节被边缘化,消费者的关注点更多地放在了如何参与抽奖获得汽车上,而不是汽车本身的技术和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