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因G9定价过高以及市场风向迅速转换而引发销量滑坡,何小鹏痛苦的找到了雷军,想要了解问题,得到了雷军的答复是“小鹏最大的问题是你只想做董事长,不想做CEO”。
互联网出生的何小鹏虽然和雷军有着相似的创业经历,但缺乏硬件体系历练的他,在小鹏汽车的前半程,一直呆在了自己“软件体系”的舒适区里,也就是盯着智驾功能的节点,而忽略了汽车作为长周期的硬件产品,所涉及到的方方面面的物料成本。
直到G9上市的失败,才彻底打醒了他。
从那之后何小鹏走出了自己的舒适圈,不仅挖来了前长城汽车的铁娘子王凤英,更是挂帅亲征参与了大量供应链的会议,让MONA M03和P7+两款产品分别下探到了12万元、18万元区间,在价格战疯狂厮杀的2024年里,愣是走出了自己的路子。
而晚点的那篇专访,更是把何小鹏的“老实”人设给立足了。
那一刻,消费者才认知到,这个老实人之前并不是犯了错,而是吃了亏。这以后,消费者再一次重新构建了对小鹏汽车的信任基础,原来这家老实的公司,在产品方面或许真的不会坑人。
三、2025年的淘汰赛中,
老板们又该何去何从?
如今的汽车市场,流量不一定能完全转化成销量,但是没有流量,就一定没有销量。
对于流量的追求,已经成为了车企的共识。只是如何用更低的成本去追求有效的流量,成为了老板们的难题。
和马斯克、雷军、余承东这些早早积累了十余年的“互联网原住民老板”不同的是,大部分车企的老板们,年事已高,连打字吵架都不利索,更别提“网感”了。
还记得魏建军和雷军直播连线的时候,雷军正襟端坐,而魏建军则姿态松弛,还因此引发了一波小舆论,认为魏建军习惯了领导姿态,而并没有把网友们当作“潜在的客户”。而雷军的拘谨和和蔼可亲,甚至对“R U OK”的自黑和接梗,反而一直是网友们津津乐道的话题。
这里也不难看出,有些老板们把互联网当家来看待,有事没事上来陪网友们瞎扯几句。也有些老板们把互联网当作职场来看待,习惯性的将威严带入进来,或者是受制于KPI的压力,完全托管给公关部门,最终成为了毫无生气的僵尸号,不断的用官方语言去宣发自家产品。
随着流量时代的到来和市场销量的饱和,未来中国汽车营销的模型,也固定成了一个模型,也就是以老板、CEO、高管为金字塔顶端,伴随着KOL的分析和推广,以及KOC的赞美,最终将路人粉转化为销量的金字塔矩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