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月26日,魏建军更是亲自驾驶魏牌全新高山,在路况复杂的重庆进行了一场“车位到车位”全场景高阶智驾直播,以向消费者展示新车在智能驾驶领域的实力。
图/魏牌高山“车未到车位”直播
来源/互联网 新能源观截图
从抗拒镜头到淡定直播,魏建军的转变有目共睹,但他的本意绝不是为了成为“网红”,而是希望以最直接的方式,提高自家产品的市场曝光度和关注度。
然而,随着魏建军的“网红化”进程推进,其个人转型尝试中的一些矛盾和问题也逐渐显现。
多名网友在社交平台留言道,“虽然魏爸爸也像其他大佬一样频繁为新车站台,但工程师式表达实在难懂。”
“直播间里讲了一堆技术上的领先,但都太官话了,到头来热闹是魏建军的,订单成了别人的。”
众所周知,消费者所关切的从来都是产品能为他们的生活带来哪些实际改变和价值体验,而不是复杂的技术原理。
更严峻的是,长城内部对“老板营销”的适应性也有明显不足,比如直播间技术故障频发、用户互动生硬等。
这使得魏建军虽然付出了诸多努力,但在营销效果上却未能达到预期。
2025年1-2月长城汽车累销同比下滑近一成至15.9万辆,成为少数逆势下跌的传统车企。
图/长城2025年2月产销快报
来源/互联网 新能源观截图
长城汽车旗下三大月销过万的品牌中,哈弗、坦克均难抵下行趋势,1-2月累销同比降幅均超一成。而魏牌作为长城布局高端市场的一步棋,虽呈大幅向好态势,1-2月销量同比增长44.2%,但以其8650辆的成绩,恐难在新能源汽车市场掀起太大浪花。
85后苏先生(化名)作为魏牌蓝山的潜在用户,坦言了自己犹豫的原因,“当时看中它是有长城背书,但体验后发现车机卡顿、语音识别慢,和宣传的‘智能豪华’差距太大。”
图/魏牌蓝山-智驾版
来源/互联网 新能源观截图
另一位潜在用户刘女士(化名)也有类似看法,她表示,长城是国产老牌了,造车经验肯定比新势力丰富,但试驾过程中感觉那些宣传里的先进技术并没有被实实在在转化为更舒服、更便利的体验。
这些声音折射出长城汽车的核心困境:技术沉淀未能转化为用户体验,营销乏力则加剧了市场认知偏差。
3. 长城还能卖好新能源吗?
对魏建军而言,亲自下场直播只是开始。毕竟,长城汽车如今的困境,与其在新能源转型过程中的犹豫和保守也脱不了干系。
2021年以后,当众多车企大力投身新能源研发、并积极布局时,长城汽车却略显迟疑,始终不愿过多放弃在燃油时代积累的技术优势和市场利润。
期间,其最重磅的产品都集中在坦克和长城炮上,就连Hi4-T等先进技术也都优先服务这两大品牌。
图/搭载Hi4-T的坦克400与山海炮
来源/互联网 新能源观截图
彼时,从短期看,这一策略成效显著,长城汽车的利润实现了可观增长。
但,好景不长,随着新能源市场迅猛崛起,市场份额开始加速向新能源车型倾斜,而在纯电赛道,布局滞后的长城便难以讨到甜头。机甲龙还没投入市场就夭折,专注女性市场的欧拉因受众狭窄销量逐渐走低,最终落了个将和哈弗合并的结局。
智能布局上,消费者对长城汽车的印象,似乎更多源自其高层在社交平台对竞争对手的“骂战”。而回归产品体验本身,大多数亲自试驾过消费者直言,“车机系统反应迟缓、功能不够丰富,智能驾驶技术与特斯拉、小鹏等品牌存在明显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