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dels plaid
156条内容
自动驾驶是当前全球汽车和科技行业的最主要风口之一。除了特斯拉和极少数的车企坚持纯视觉方案外,大部分车企都已经开始引入激光雷达到自己的智驾方案中。即便是短期无法达到L3/L4这样的高级别驾驶辅助功能,车企也愿意标榜自己ADAS方案中的激光雷达数目更多来凸显自己的方案更加领先。
△只有特斯拉等极少数车企采用的是纯视觉的智能驾驶方案
其实,特斯拉的FSD方案坚持不使用激光雷达,除了马斯克坚信其通过海量数据的训练能够让自动驾驶控制系统达成和人类驾驶员一样的水平外,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彼时的激光雷达价格太高。2012 年,谷歌旗下自动驾驶公司Waymo 公布其 Robotaxi 成本为 15 万美元,但其中光是采购 Velodyne 64 线激光雷达这一项就占据整车成本一半。在这种情况下,就注定了激光雷达难以进入量产车市场。但是,禾赛的激光雷达不到200美元,这就给了包括禾赛在内的一众国内激光雷达公司非常大的市场机会。无论摄像头技术如何迭代优化,短期来看,其很难完全取代激光雷达在周边场景识别上的巨大优势。
进入2025年,车市的竞争愈发激烈。为了争夺市场份额,车企们纷纷加快了新车的推出速度。有统计显示,仅3月1日至3月27日,车企们就相继举办了35场发布会,平均下来每天1场,价格战从10万元级蔓延至豪华市场。
传统车展曾是车企必争之地,然而,2025年的现实是:头部车企似乎更倾向于将核心技术或产品留待独立发布会。
其主要原因就是车企公布品牌战略、推出全新产品的速度越来越快,加上车企销量目标高压与新品密集计划,车企品牌就需要通过高频的发布会维持市场热度。以长安汽车为例,按照其规划,今年将推出11款全新车型以及13款新能源产品,如此算来差不多每个月都会有新车登场。
一位供应链人士透露:“现在车企的竞争已不是‘季度’,而是‘月赛’,谁慢一步就可能被淘汰。”而如此高频次的产品更新换代,无疑会使得其发布会的数量显著增加。新车密集发布的背后,是车企们对市场份额的争夺。在车市“内卷”的大环境下,车企们不得不通过推出新车来吸引消费者的关注,提高自身的市场竞争力。
但新车的“爆炸式”发布,也带来了一些问题。一方面,新车过多过滥,让消费者眼花缭乱,难以选择。很多消费者在面对众多新车时,往往会感到无所适从,不知道该选择哪一款车。
另一方面,新车的同质化问题也越来越严重。很多新车在外观、配置、性能等方面都非常相似,缺乏差异化竞争优势。这种同质化竞争不仅会导致市场竞争更加激烈,也会让消费者对新车失去兴趣。
此外,新车的密集发布也给车企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为了推出新车,车企们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人力,这无疑会增加车企的运营成本。如果新车的市场表现不佳,车企还可能会面临亏损的风险。
这样一来,实际上车企单场发布会的预算正经历着从千万级向百万级的转变,这意味着发布会在数量增多的同时,规模却在变小,这本质上反映的是当下汽车行业的分化正在不断加剧。
像头部车企,凭借品牌影响力、技术积累等自身优势,为了应对市场竞争的白热化态势以及技术快速迭代的需求,会采用高频发布新车的策略,举办较多发布会。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一些造车新势力品牌由于面临资金链紧绷、成本居高不下以及对效率优化的迫切需求等问题,只能无奈缩减发布会规模,甚至可能因不堪重负而被迫退出市场。
从“风向标”到“大卖场”?
在车市“内卷”和车展商业化的双重影响下,车展的未来充满了不确定性。作为汽车行业的重要展会,车展一直以来都被视为汽车行业的“风向标”。通过车展,车企可以展示自己的最新产品和技术,消费者也可以了解到汽车行业的最新动态。但近年来,随着汽车行业的发展和变化,车展的地位和作用也在发生着改变。越来越多的车企开始选择在车展之外的时间和场合发布新车,车展的“风向标”作用似乎也在逐渐减弱。
特斯拉计划对旗下旗舰电动轿车Model S进行大幅度改款,预计2026款车型将带来剧烈变革。 随着特斯拉销售量面临挑战,这次改款被视为重振市场竞争力的关键,官方最快可能在未来数个月内正式发布细节。
Model S自2012年问世以来,一直是特斯拉最具代表性的豪华电动轿车,承袭了品牌在早期Lotus底盘改造版Roadster的经验,是特斯拉第一款自家研发的电动车。 历经十多年的演进,Model S虽然外观变化不大,但内在技术却持续革新。
自2019年特斯拉发布新款Model S Concept后,该车在2021年迎接大改款,而2017年与2022年也分别进行了重要升级。 然而,2026款的Model S预计将迎接更多的设计变革,尤其是在外观设计与空气力学方面,预计会带来重大突破。 还有续航能力也会再进步。
推测的新Model S的外观变革包括全新LED分离式头灯设计,增添科技感。 贯穿式LED日行灯条,强化视觉识别度。 重新设计的锐利保险杠进气口,提升运动感与散热效果。 全新LED贯穿式尾灯,与Model Y相似的间接照明设计。 重新设计的扩散器(Diffuser),提升整体空气动力效率。
这些升级不仅让Model S在视觉上更具未来感,更有助于提升整体续航表现与高速稳定性。
2022年Model S进行大改款时,内饰已经迎接重大变革,包括Yoke方向盘、横向中控屏幕,以及更直觉的车载系统。 这次改款虽然不会有如2022年那样的全盘翻新,但特斯拉预计会导入更多高级车款的细节强化。
可能的内饰升级包括全新环舱氛围灯(Ambient Lighting),增添豪华感。 更优化的内饰用料与做工,提升质感与舒适度。 新增前保险杠摄像头,提升辅助驾驶功能。 动力系统维持不变,但效能依旧强劲。 虽然外观与内饰可能有明显变化,但根据目前的消息,2026年Model S的动力系统预计将维持现有配置,包括标准双电动马达四轮驱动版本,以及高性能Plaid三电动马达版本。
虽然特斯拉目前尚未透露新款Model S是否会调整马达或电池配置,但业界普遍认为,通过更优化的空气动力设计与细部调校,新款Model S仍有机会进一步提升续航力与性能。
从目前掌握的情报来看,特斯拉这次的2026年Model S中期改款不仅是一次外观调整,更是一场技术升级与市场策略的调整。 在Model 3 Highland与Model Y Juniper大获成功后,特斯拉也希望通过Model S的全面进化,来稳固其在电动轿车市场的地位。
Model S自2012年问世以来,一直是特斯拉最具代表性的豪华电动轿车,承袭了品牌在早期Lotus底盘改造版Roadster的经验,是特斯拉第一款自家研发的电动车。 历经十多年的演进,Model S虽然外观变化不大,但内在技术却持续革新。
自2019年特斯拉发布新款Model S Concept后,该车在2021年迎接大改款,而2017年与2022年也分别进行了重要升级。 然而,2026款的Model S预计将迎接更多的设计变革,尤其是在外观设计与空气力学方面,预计会带来重大突破。 还有续航能力也会再进步。
推测的新Model S的外观变革包括全新LED分离式头灯设计,增添科技感。 贯穿式LED日行灯条,强化视觉识别度。 重新设计的锐利保险杠进气口,提升运动感与散热效果。 全新LED贯穿式尾灯,与Model Y相似的间接照明设计。 重新设计的扩散器(Diffuser),提升整体空气动力效率。
这些升级不仅让Model S在视觉上更具未来感,更有助于提升整体续航表现与高速稳定性。
2022年Model S进行大改款时,内饰已经迎接重大变革,包括Yoke方向盘、横向中控屏幕,以及更直觉的车载系统。 这次改款虽然不会有如2022年那样的全盘翻新,但特斯拉预计会导入更多高级车款的细节强化。
可能的内饰升级包括全新环舱氛围灯(Ambient Lighting),增添豪华感。 更优化的内饰用料与做工,提升质感与舒适度。 新增前保险杠摄像头,提升辅助驾驶功能。 动力系统维持不变,但效能依旧强劲。 虽然外观与内饰可能有明显变化,但根据目前的消息,2026年Model S的动力系统预计将维持现有配置,包括标准双电动马达四轮驱动版本,以及高性能Plaid三电动马达版本。
虽然特斯拉目前尚未透露新款Model S是否会调整马达或电池配置,但业界普遍认为,通过更优化的空气动力设计与细部调校,新款Model S仍有机会进一步提升续航力与性能。
从目前掌握的情报来看,特斯拉这次的2026年Model S中期改款不仅是一次外观调整,更是一场技术升级与市场策略的调整。 在Model 3 Highland与Model Y Juniper大获成功后,特斯拉也希望通过Model S的全面进化,来稳固其在电动轿车市场的地位。
2022年Model S进行大改款时,内饰已经迎接重大变革,包括Yoke方向盘、横向中控屏幕,以及更直觉的车载系统。 这次改款虽然不会有如2022年那样的全盘翻新,但特斯拉预计会导入更多高级车款的细节强化。
可能的内饰升级包括全新环舱氛围灯(Ambient Lighting),增添豪华感。 更优化的内饰用料与做工,提升质感与舒适度。 新增前保险杠摄像头,提升辅助驾驶功能。 动力系统维持不变,但效能依旧强劲。 虽然外观与内饰可能有明显变化,但根据目前的消息,2026年Model S的动力系统预计将维持现有配置,包括标准双电动马达四轮驱动版本,以及高性能Plaid三电动马达版本。
而且暴力在逐渐升级,3月18日,一名黑衣男子向拉斯维加斯特斯拉服务中心内多辆汽车开枪并投掷燃烧瓶,导致 5 辆车受损,2 辆完全焚毁,马斯克怒斥其为 "恐怖"行径,联邦调查局也宣布介入调查。
要知道,仅北美的特斯拉保有量就接近200万,一时间,车主人人自危,纷纷抠标保命。还有一部分车主,直接购买骂马斯克的车贴挂在屁股后面,宣布跟老马势不两立。
这还不算完,据美国媒体报道,一家名为“Dogequest”的网站,居然向全网公布了整个美国范围内特斯拉车主的个人信息,包括姓名、住址和电话,该网站还非常嚣张地称,只有在车主向网站提供出售特斯拉汽车证明,才能认定为和马斯克割席,然后才会删除个人信息。
不知道大家看了有什么感受?特斯拉费劲心思搞哨兵模式,还对外宣传自己的隐私政策好,守护车主信息,到头来,居然什么都没有守护到……
其实这严格意义上说,也算是马斯克咎由自取了。他本来是以科技创新大佬的形象出道的,一幅专注于开拓未来的样子,开口闭口都是星辰大海,要殖民宇宙,所以那么多人粉他,特斯拉从头到尾连代言人都没请过,老板自己就能站台。
但是从他收购推特算起,形象一下子就变了。他开始介入美国政治,跟着特朗普搞MAGA,然后还抨击环保政策、抨击LGBT,现在干脆成了红顶商人,明明没有一官半职,还到处查政府部门的账、疯狂削减经费、推动政府裁员,在美国玩玩都算了,马斯克甚至还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在欧洲极右翼党派的竞选集会上拉票,批评欧洲领导人,被欧洲人视为“粗暴干涉内政”。
老马这一圈操作,基本上得罪了半个美国和半个欧洲,就连利益不相关的路人,都觉得他这样干涉朝政,会开启科技公司把持国家的赛博朋克时代,于是各地相继爆发反马斯克示威游行,拉条幅喊口号都算了,还有人直接用巨型投影,把他行纳粹礼的照片打在了特斯拉柏林超级工厂的墙上,可谓骑脸输出。
然后反对者很快发现,只要马老板脸皮够厚,这些攻击就伤不到他,于是反对者开始对马斯克旗下的产业下手,有黑客对X的服务器发起大规模攻击,X一度瘫痪,这帮人集体给自己的理财顾问或者基金经理写信,要求其抛售掉手头的特斯拉股票,结果是特斯拉的股价连续下跌七周,特斯拉公司在这期间已经损失了超过50%的市值,相当于近8000亿美元。
遭受了惨重的损失之后,马斯克仍然没有道歉或者让步,还陪着特朗普折腾,于是冲突升级,出现了我们开头所说的打砸特斯拉事件,且不说老车主咋办,在这种恶劣的环境下,还有多少人敢入坑特斯拉呢?花钱体验“早上提车、晚上被烧”么?